李天翼

要回顧兔年的中概股,我們需要把視線稍微拉長一點,回到虎年開始看——當時,隨著封控的全面實施,許多人開始抱怨低迷的經濟和信心。 少數人開始「安慰」大家——虎年雖然差,或許是未來很多年中最好的一年。 一開始市場是不相信,隨著封控逐漸解除,中概股在2022年11月開始全面復蘇,所有人都期待中國經濟重新回到「正軌」。

2023年初,在兔年春節假期中,中概股保持著昂揚的動力,繼續收復失地,並成功在假期最後一天,來到了全年的最高點。 之後的一整年發生了很多故事,不過整體的基調就是在下行周期中調整認知和心態——畢竟下行周期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狂飆了35年。

Bamboo Works聯合創辦人、總編輯Doug Young(陽歌)表示:「22年底的興奮到了23年初慢慢變成了理性,因大家開始慢慢意識到,疫情並不是拖慢中國經濟的唯一原因。 中國還需要面對房地產行業的各種危機,以及越發岌岌可危的地方債。北京開始慢慢意識到這些問題,並開始嘗試一些措施來解決問題,但是還沒能足夠讓全球市場都認可這些努力。」

下面,我們還是依照每年的傳統,用Bamboo Works (BBW) 報道的統計數據來回顧2023年的中概股。

年度新聞

BBW在2023年發表了712篇新聞分析、快訊和專家文章,涵蓋了9個行業數百家公司的資料。 根據所有新聞內容在thebambooworks.com,Seeking Alpha等網站的統計數據,我們根據總訪問量、閱讀深度數據,找出了代表中概股2023年表現的12篇新聞,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的這一年:

月份標題代碼熱度
一月晶科能源利潤飆升 但投資者仍未滿意JinkoSolar Profits Soar, But Company Still Lacks Investor RespectJKS.US56,480
二月贛鋒鋰業盈利前景 還看電動車減價潮EV Slowdown De-Juices Ganfeng Lithium’s Profit Potential1772.HK31,942
三月啄木鳥計劃助扭虧 海底撈「省」出個奇蹟Haidilao cooks up profits with store-slimming ‘woodpecker plan’6862.HK12,394
四月瑞幸前高管捲土重來 借庫迪咖啡打翻身戰Ex-Luckin duo brew up new Cotti coffee brand after sales scandalLKNCY.US89,181
五月阿里巴巴國際業務 迎來「成長的煩惱」Alibaba’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et for growing pains with spinoff, separate listingBABA.US54,190
六月億航智能預備振翅高飛?EHang ready for takeoff?EH.US65,728
七月盒馬試圖對年輕客戶群和成長故事來撼動生鮮超商業Freshippo tries to rock the stodgy supermarket cart with youthful customers, growth storyBABA.US24,546
八月走出疫情,百勝中國錄得創紀錄二季度業績Yum China serves up record quarterly results amid Covid recoveryYUMC.US12,882
九月富途全球擴張加速 新加坡市場高歌猛進Futu charges ahead in Singapore in stepped-up global expansionFUTU.US10,155
十月新能源車價格戰 比亞迪勝特斯拉China’s BYD scores win over Tesla in EV price war1211.HK33,284
十一月安踏要贏全世界 先要拿下東南亞Anta Sports takes its game to Southeast Asia2020.HK14,394
十二月超越阿里拋離京東 拼多多暫成電商之王China has a new e-commerce top dog as global gains lift PDD past AlibabaPDD.US15,946

從這些最熱新聞中,不難看出中國經濟和中概股在2023年的狀態,新能源與電動車一路高歌猛進,連鎖餐飲和消費降級成為中國的消費潮流,同時,中國企業也試圖在全球更多地區開拓更穩定的落腳點。

最熱產業-新能源

消費、電商產業佔中概股總市值的比例最高,因而曝光量也總是保持領先,所以在今年的「最熱產業」統計中,我們同時也考慮了讀者的閱讀深度,藉此來反映投資者對某一特定產業研究的投入程度。

演算法更新後,新能源帶著巨大的優勢回到榜首。 如果說在低迷的經濟中還有一絲亮光的話,那就要看新能源板塊了。 在2023年,中國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裝置容量超過了火電,達成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同時配套的電池、儲能產業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的電動車也在2023年找到了突破口,與燃油汽車一起向外走,使中國汽車的年度出口總量來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同時,比亞迪的純電汽車的產量也在2023年第四季超越特斯拉,來到世界第一。

金風(002202.SH),晶科(JKS.US),贛鋒(1772.HK),禾賽(HSAI.US)以及蔚來(NIO.US) 受到了全球投資者大量的關注。

而排在最後的是房地產業,除了公司股票的持有者,恐怕其他人已經沒有興趣多去了解這個行業的消息了。

熱度排在第二至第八名的分別是電商、消費、醫療、基礎建設、財經、教育和社交。

最熱關鍵字—咖啡

除了從產業角度了解投資人對不同板塊的關注,從微觀層面,我們也列出了今年最受關注的關鍵字:

可以看到,在這個層面上,咖啡以巨大的優勢登頂,而奶茶緊跟在後排名第二,快餐排在第三。 前五中的最後兩名是AI和自動駕駛。

當消費者越來越謹慎的時候,大宗消費可能已經不在考慮範圍之內,那反過來,咖啡、奶茶、快餐對於消費者的重要性就會提升,讓相關上市公司的業務受到更大的關注 。

不過,除了手上的奶茶,我們還是要著眼於未來的,於是AI和自動駕駛則作為未來的代表,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

於是,2023年的投資人的畫像也躍然紙上──左手咖啡,右手奶茶,心裡還是惦記著人工智慧會不會取代自己的工作。  

最受期待中概股IPO

同樣,根據Pre IPO企業通報的數據,我們也得到了2023年最受期待的IPO:

1. KK集團

這家潮流零售商早在2021年就開始向港交所發動衝刺,不過至今尚未成功。 在BBW報道的IPO新聞中,KK集團的消息受到了最多的關注。 不知道他們在龍年能否完成上市的目標?

2. 拉拉科技

如果拉拉科技的名字還顯得有點陌生的話,它旗下貨拉拉的名字在中國應該已經是家傳戶曉了。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以數位平台上配對並支付的所有貨運交易訂單總交易額(GTV)計算,貨拉拉在中國位居榜首,總GTV達36.3億美元,市佔率達 61%。 帶著這樣的光環,拉拉科技尋求的肯定不只是成功IPO,而且肯定會希望獲得較好的估值。 兔年的困難很大,不知道龍年會不會有好機會?

3. 精鋒醫療

手術機器人是中國醫療領域投資的熱門賽道,多家相關企業已上市,並有眾多企業獲得大額融資,在去年遞交上市申請文件的時候暫時還沒有獲得收入。 但是機器人、醫療這些要素還是引起了全球投資者的極大關注。

4. 優必選

在2023年的末期,優必選科技,終於以「人型機器人」第一股成功登陸港交所。去年最受關注的5個IPO申請都在港交所,而最終通過的只有優必選,可見港交所以及相關監管部門,目前對於IPO申請的態度還是相當謹慎的。

5. Cirrus Aircraft

西銳飛機原本是美國飛機製造商,在2011年被央企中航工業收購。 在C919成功實現商業首航的時候,想搭乘這股「飛機熱」申請到港交所上市。 不過截止到2024年2月,仍未獲得通過。

投資者地圖

國家與地區占比
香港24%
美國16%
中國大陸11%
新加坡9%
英國4%
印度3%
臺灣3%
馬來西亞2%
加拿大2%
日本2%
澳大利亞2%
印尼2%
德國2%
菲律賓1%
韓國1%

投資者地圖的整體格局同上一年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中國香港仍然以24%的比例排在第一,新加坡和英國的比例略有上升,馬來西亞第一次進入前十。

大中華地區加上新加坡,仍佔據投資者總數約50%,中概股投資者的基本盤還是相對穩定。 當然進一步分析他們瀏覽新聞的語言,可以發現還是以英文為主,也就是說,更精確地講,在中文文化圈居住的英文讀者,還是中概股投資者的主力。

尾聲

在我們準備這份報告的2024年2月,中概股開始迎來了一波持續的上漲,我們期望龍年的這波氣勢如虹的行情可以持續下去。 不過,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會持續幫助全世界的投資者去了解中國企業和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肯定會持續提供許多優質的投資機會,關鍵在於有沒有發現機會的眼光和抓住機會的勇氣。

新聞

簡訊:恒瑞醫藥首掛 半日升三成

中國領先醫藥企業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周五在港交所掛牌,開市報57港元,較招股定價高29%,早盤一度升逾33%,至中午收市報57.65港元,升30.87%。 公司公布,此次全球發售約2.245億股股份,香港公開發售佔21.50%,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454.85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7.09倍認購。股發售價44.05港元,為上限定價,全球發售淨籌約97.473億港元(12.45億美元)。 1970年創立的恒瑞醫藥,是中國最大的抗腫瘤藥和手術用藥的研究和生產基地,也是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大型製藥企業之一。今年首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長20.1%至72.06億元,利潤同比增長37.2%至18.76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tour operates hotels

新聞概要:零售業務強勁增長 推動亞朵首季營收飆升三成

該酒店運營商的零售業務在第一季度增長67%,佔其營收的三分之一以上    陽歌 酒店經營商亞朵生活控股有限公司(ATAT.US)周四公布第一季度財報,儘管中國經濟放緩導致核心酒店業務疲軟,公司仍依靠新酒店開業及零售業務的強勁表現,帶動整體營收大幅成長。 根據最新季報,亞朵首季營收達19.1億元(約2.6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7億元同比增長29.8%。公司預期第二季將延續類似增速,營收同比增幅介於25%至30%。 具體業務方面,酒店業務首季營收同比增長16%至11.6億元,佔總營收約61%;而客房內商品(如枕頭、床品等)的零售業務表現亮眼,營收同比暴增67%至6.94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8%上升至36%。 另外,首季度淨增加108家酒店,總數增至1,727家,總體增長6.7%。不過,平均入住率由去年同期的73.3%下降至70.2%,日均房價亦由430元跌至417.9元,導致綜合入住率和房價的行業指標——每可售房間收入(RevPAR)同比下滑7.2%,降至304.4元。 首季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5.5%至2.44億元,但經調整後淨利潤則上升32.3%至3.45億元。 董事長兼CEO王海軍於財報電話會上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複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下,中國國內旅遊市場出現波動,多重不確定性帶來挑戰與機進入…第二季度後,我們觀察到市場需求持續分化,商務旅行雖有復蘇但仍存在不確定性,休閒旅行需求則展現出顯著韌性。」 最新業績發布後,亞朵股價周四上漲8.9%收報32.86美元。年內累計上漲24%,當前市盈率為26倍,與國內競爭對手華住集團(HTHT.US;1179.HK)的25倍相近,高於法國雅高集團(AC.PA)(索菲特和宜必思品牌運營商)的20倍。 中國酒店業者正面臨經濟放緩帶來的需求壓力,與專注中高端市場的亞朵相比,華住集團旗下漢庭等經濟型品牌運營商通常表現更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rip.com first quarter result

海外業務續增長 攜程首季純利微跌

從Ctrip到Trip,攜程持續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但其對利潤的侵蝕也可能引起投資人擔憂 重點: 首季度收入年增16%至138億元,純利42.77億元,微跌0.8% 公司國際平台預定量同比增長60%    李世達 世界旅遊組織(UNWTO)2025年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國際旅遊人數預計將恢復至疫情前的95%以上,其中亞洲與中東地區恢復速度最快。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之一,重新開放出入境後,對區域內外旅遊業起到強勁帶動作用。 在這樣的趨勢下,提供一站式旅遊平台服務的攜程集團有限公司(9961.HK; TCOM.US),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份不俗的成績單。 根據攜程公布的最新財報,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為138億元(19億美元),按年增長16%,按季亦增長9%。股東應佔溢利維持在42.77億元,按年微跌0.8%,環比則實現翻倍。非公認會計準則下的淨利潤亦達42億元,按年增長1億元。期末,公司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理財產品餘額約為929億元。 攜程作為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平台,其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住宿預訂和交通票務的強勁表現。其中,住宿預訂業務貢獻收入增長最快,首季度錄得55億元,按年大增23%;交通票務業務收入54億元,年增8%;旅遊度假業務收入為9.47億元,同比升7%,商業管理業務收入按年升12%至5.73億元,但按季下降18%,主要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 在中國與亞洲多數地區,第一季度包含農曆新年假期,企業普遍會在此期間放假或減少營運,很多業務行程、會議和差旅計劃都會暫緩。這使得1月和2月的企業差旅需求大幅減少,造成整體差旅管理業務的營收環比下降。但與之相對的,由於假期帶動旅遊需求增加,也為公司在住宿、交通預定方面帶來較大增長。 海外業務持續增長 公司在海外業務的進展,是首季度業績的最大亮點。攜程在公告中指出,旗下國際OTA平台總預訂同比增長逾60%,出境酒店與機票預訂更已超越2019年同期的120%,入境旅遊預訂則同比激增逾100%。這一增長得益於有利的簽證政策和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提升。至於海外業務對公司收入的貢獻度,則未有明確說明,這可能顯示該部分收入仍相對有限。 為了更好地拓展國際市場,Trip.com於2019年將公司英文名稱從「Ctrip」更名為「Trip.com Group」。這一舉措旨在打造一個全球統一的品牌形象,提升在國際市場的辨識度。此外,公司還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收購了Skyscanner、MakeMyTrip等國際知名旅遊平台,開始在全球旅遊者心中建立起可靠形象,進一步擴大了其全球影響力。 目前,Trip.com作為集團國際旗艦平台,已在東南亞、歐洲、韓國、日本等多地取得快速成長。今年4月30日,攜程也與阿曼國家旅遊局正式簽署了為期三年的諒解備忘錄(MOU)。推動阿曼旅遊,也意味著攜程正加速出海,布局中東旅遊業務,也將進一步構建競爭新優勢。 不過,海外業務的拓展,也導致公司銷售與研發費用持續增加,進而侵蝕公司的利潤基礎。今年第一季,公司銷售及營銷費用按年大增30%,達30億元,約佔收入約22%,產品研發費用年增13%至35億元,佔收入25%,也讓市場擔憂成本控制壓力會侵蝕利潤空間,影響中長期財務表現。此外,公司並未公布全年營收的指引,也可能會讓投資人轉趨觀望。 在此情況下,市場對攜程的業績報告顯得冷淡。業績公布當日,攜程港股下跌2.22%,報505.5港元。雖然股價在過去一年有著15.8%的增幅,但今年以來已下跌近6.5%。 目前攜程市盈率約18.8倍,低於Expedia(EXPE.US)的19.5倍及Booking.com(BKNG.US)的33.4倍,反映出攜程在資本市場中的相對估值仍具吸引力,尤其在其第一季度業績穩健增長、國際業務快速擴張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其盈利潛力仍可能有所低估。 對於希望參與旅遊復蘇、又偏好業績穩健、現金充沛標的的投資人來說,攜程或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選擇。然而,需留意其未來幾個季度在海外市場的持續表現、競爭激烈程度,以及營運成本控制情況,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其估值進一步修復的空間。當然,若短期市場波動導致股價回調,也將構成更具吸引力的切入點。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alla does gaming

雅樂科技借勢股票回購及中核遊戲強勢拉升

這家中東社交媒體與遊戲公司宣布,將於第三季度推出備受期待的自研中核遊戲 重點: 雅樂科技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5%,同時創逾兩年最強勁用戶增長紀錄 公司計劃年內推出中核遊戲,首款產品將於第三季度上線,旨在激活新增長引擎   陽歌 在全球貿易爭端加劇導致經濟不確定性攀升之際,中東地區正成為最可能規避動蕩的避風港。這一趨勢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為期四天的中東訪問後得到了進一步背書,其釋放的信號暗示中東作為一個戰略要地將迎來更多技術合作與西方投資。 雅樂科技(YALA.US)正是這一趨勢的受益者,作為中東及北非(MENA)地區領先的社媒與遊戲平台,正獲得當地政府的強力支持——這些政府致力於發展高科技產業以降低國民經濟對於能源產業的依賴。成立九年之際,公司週一髮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其在一季度持續受益於區域社媒與遊戲市場紅利。 雅樂科技不僅在當季實現收入持續增長,更創下逾兩年來最強用戶增速。公司同時披露將大幅加速始於2021年的股票回購計劃,這或是推動公司股價自三月上旬以來翻倍的重要因素。 儘管近兩年營收增速較早期高增長階段顯著放緩,公司仍希望通過推出自研中核遊戲重拾增長動能。據披露,首款中核遊戲將於第三季度面世,更多儲備產品有望年內陸續上線。 當前休閒遊戲仍是其兩大收入支柱之一,但公司認為中核與硬核遊戲因玩家付費意願更強,有望顯著提升遊戲板塊收益。 雅樂科技董事長楊濤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作為公司核心戰略市場,MENA地區始終保持顯著穩定性與巨大增長潛力。在全球經濟波動背景下,該區域年輕的人口結構、優良的數字基建及政府對文娛產業的前瞻性支持,正為遊戲行業創造獨特增長動能。」 當季最亮眼經營指標為月活躍用戶數(MAU),同比增長17.9%至4,460萬,創2022年三季度以來最快增速。首席運營官許劍峰(Jeff Xu)將強勁增長歸因於經過優化的齋月期間獲客策略及AI驅動的流量採買優化,但同時警示“今年MAU增長或難以延續過去兩年的平穩軌跡”。 用戶高增長伴隨當季營收同比提升6.5%至8,390萬美元,與近兩年個位數增速基本持平。公司指出,今年齋月完整落在一季度(去年為3月11日至4月9日),在這個時間段,更多用戶需要進行每日齋戒,也處於肅穆氛圍中,因而也影響了營收數據。 遊戲業務提速 細分業務中,遊戲板塊表現尤為亮眼:該業務當季增長13.6%至3,010萬美元,遠超聊天服務2.5%的增速(聊天服務營收增至5,350萬美元)。公司強調,遊戲業務強勁增長是在營銷支出削減14.3%的背景下實現的。 儘管遊戲業務仍佔比較小,雅樂科技期望借力中核遊戲實現格局轉變。經數年多款產品測試後,公司已開發至少兩款潛力產品。其中一款三消新遊戲完成首輪測試後,擬於第三季度推出。 許劍峰補充道:「我們還有多款中核遊戲儲備,最早或於第三季度面世。這些產品不僅聚焦中東市場,也將試水其他海外市場以拓展用戶基礎。」儘管未具體說明,雅樂科技當前在土耳其與拉美等地區也已經有業務佈局。 為鞏固區域遊戲市場聲量,公司去年起在阿布扎比、巴格達、開羅與利雅得等城市舉辦六場線下玩家活動。今年三月末在伊拉克舉辦的Yalla Ludo友誼賽延續了這一品牌策略。 雅樂科技素以成本管控嚴格著稱,持續的成本控制與收入增長推動淨利潤率從上一季度的35.8%躍升至43.4%——彼時公司正加大新游研發投入。當季淨利潤同比增長17%至3,640萬美元。 雅樂科技股價年初至今漲幅超90%,近期反彈後市盈率達11倍,高於微博(WB.US;9898.HK)的7.3倍,與體量相近的全球同業Pinterest(PINS.US)的12倍及Match Group(MTCH.US)的15倍差距不大。 最後,雅樂科技宣布將今年股票回購規模從2,800萬美元大幅上調至5,000萬美元。截至5月16日,公司已斥資2,740萬美元回購其美國存托憑證(ADS),接近原定目標。 同時,公司決定註銷今年所有回購股份,此舉將增厚每股收益並推升估值倍數。雅樂科技手握充足現金實施該計劃,且資金池持續擴容:截至三月底現金儲備達6.91億美元,較去年底的6.56億美元進一步增加。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