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Public Housing

劉智恒

    

香港

    

公營房屋供應充裕

香港一直透過公營房屋去解決基層住屋需求,香港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多年來香港興建超過130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售出近51萬個資助房屋單位。現時房委會管理193個公共屋邨,約有210萬人居住在公屋。未來10年,房委會將建41萬個單位,足夠應付30多萬的公營房屋需求。

內地政府早明言要解決香港住屋問題,港府近年即時加把勁去發展房屋,公營房屋當然是重中之重,從政府的行動可見,未來公營房屋的供應問題理應不大。另外,政府同時亦增加推出私樓土地,加快及簡化規劃、以及重建與補地價等各項程序,亦籌劃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原在可見未來,私樓供應問題可以逐漸緩紓。然而,近期發展商擔憂樓市前景而不投地,接連有六幅土地流拍,對未來私樓的供應會有影響。

李寧買商廈被指不務正業

李寧(2331.HK)斥資近21億港元購入恒基地產(0012.HK)位於北角的「港滙東」,將用作香港總部,作為擴展香港及海外業務的分部辦公室。消息公布後,市場有認為李寧不務正業去投資物業,股價即時插水,迫得李寧急不及待斥資30億港元進行股份回購。

企業購商廈作總部其實並不罕見,只不過現時香港商廈租金回軟,而李寧收購金額又龐大,加上公司今年業績表現停滯不前,令市場批評聲音不絕於耳。不過,樓價起起伏伏難料,若有實際需要亦無可厚非,大家沒忘記的話,2001年時任金管局總裁的任志剛也在樓市疲弱時,以37億港元購入國金中心二期14層樓面,當時也被市場大肆批評,認為金管局不應置業;但今天回望,中環商廈價值以倍計上升,或許市場又說任志剛眼光獨到,決斷英明。

地產中介又要政府撤辣

那些人最想政府撤辣?答案是地產代理。仲量聯行預期明年中小型住宅樓價將跌10%,豪宅亦會下跌5%。該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認為,政府只是減辣對樓市沒有大幫助,建議多項救市措施,包括要政府全面撤辣,並為首次置業的年輕人提供無息貸款等。

仲量聯行的建議非但要撤辣,還要落藥刺激樓市。事實上,樓市是否這樣差勁,或頻臨崩潰緣,以致要大力去拯救。若曾經歷97年的香港人,當年的情況遠較現時嚴重,亞洲金融風暴後,樓價一開首暴跌三成,接著經濟出現通縮,打工仔別說減薪,連工作也未必能保得住,租金又大幅下挫。相比現時情況,香港樓市及經濟遠遠未如當年嚴峻。

內地

    

內房問題拖經濟後腿

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中國經濟續要穩中求進。但部份證券界對明年的內地經濟有一定保留。野村證券認為中央若將經濟增長定在4.5%會較合理,因為內房債務危機持續,將拖累內地經濟表現。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估計,內房企業債務沈重,開發商缺資金完成項目,地區政府要照顧保交樓,市民又不願置業,令市場陷於惡性循環,經濟增長受到影響。我們也認為,內地債務問題在明年不但難以解決,隨時會惡化,有企業或會被清盤,土地及項目有機被拋售,牽連整個內房市場,樓價有機進一步下滑。

碧桂園救亡態度正確

受債務困擾的碧桂園(2007.HK)公布,將持有的珠海萬達商管1.79%股權,以30.7億元售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或萬達指定的一方。碧桂園指出,正積極化解階段性流動壓力,而且持有珠海萬達商管的權益有限,出售是提前退出及鎖定價格

。另外,碧桂園多名董事減薪,當中楊惠妍年薪由37萬元減至12萬元,莫斌及楊子瑩減幅最大,分別由每年300萬元及200萬元,降至12萬元。

按目前集團負債,出售少數投資股權套現是合理做法,至於減薪,區區數目只不過杯水車薪,不過起碼態度正確,能夠從自身開始去盡力救公司,不像中國恒大(3333.HK),在頻臨倒閉邊緣時,前主席許家印涉嫌藉與妻子離異,將資金調走美國。

咏竹坊文章

    

恒大真的大到不能倒?

本周《咏竹坊》文章探討恒大問題,究竟一家負債逾兩萬億的公司,是否能大到不能倒,還是負債多到不能救?這情況確實讓債權人及中國政府費煞思量。債權人若要將恒大清盤,雖然恒大手上有龐大資產,但當短期拋出市場放售,肯定令供應大增,拖累整個樓市,樓價急跌,結果是資產價值大貶,債權人最終能收回多少,實屬未知之數。

若希冀政府打救,是否又過份樂觀?雖然恒大破產,勢必牽連甚廣,但正如前面所講,天價的債項又是否政府能解決;若政府出手,其它有問題的內房是否又要政府救助。事實上,政府的「白名單」已經提示,有資格接受政府融資支持的,只有財務相對穩健的房企。政府是怕市場的不利消息影響,會導致較健康的房企面對流動性的風險,於是才定出名單相助較健全房企。反之債務問題幾已病入膏肓的房企,若希冀政府出手,或許是市場一廂情願。

蔚來獨立造車降成本

《咏竹坊》亦報道造車新勢力之一的蔚來汽車(9866.HK, NIO.US),剛獲得造車資質,同時又向江淮汽車收購部份資產。一連串的動作顯示,蔚來向獨立造車邁進。集團作出此決定,一方面是將生產上的各個環節掌握在自家手上,另外就如集團創始人李斌所說,可將成本下降10%。

目前多家電動車公司,亦先後斥資收購車廠以獲取生產資質,各自爭取在生產上的話語權及減成本。我們可以預見,未來電動車的競爭會更趨白熱化,各大造車新勢力開始要為前期的投資埋單,不能再一味燒錢去擴張及爭市場,要開始交出盈利的成績表,否則市場隨時會離棄那些連年虧損的公司,畢竟投資者現時及可見未來的選擇多的是。

新聞

Dogness revenue droops

收入縮水虧損持續 多尼斯貴得沒道理

這家寵物產品生產商的股價自2月以來上漲了10 倍以上,儘管公司報告稱,截至6月的最新財年收入下降了15.6% 重點: 多尼斯的收入在截至6月的財年下降至1,480萬美元,連續第二年虧損 這家寵物產品生產商的股價自2月以來一路飆升,在5月通過私募籌集資金500萬美元後,股價上漲逾七倍    陽歌 寵物照護在中國可能是一門大生意,但對銷售從項圈到梳毛刷和水碗等寵物產品的公司來說,並非如此。雪上加霜的是,在當前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中國消費者可能會減少在此類非必需品的支出。 寵物擁有率已相當高的西方市場,可能會為這些專門從事寵物行業的中國公司帶來更光明的前景,但這些市場不僅已十分成熟,競爭也非常激烈。 這些現實都在多尼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DOGZ.US)的最新財務業績中得到充分體現,在2022年達到頂峰後,公司的收入在最新財年繼續呈下降趨勢。我們稍後再來細看這份財報。 首先,我們應指出多尼斯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今年其股價大幅上漲。自2月份以來,該股已上漲逾10倍,其中大部分是在公司5月進行了500萬美元的私募融資後上漲的。股價大幅上漲使這家在過去兩個財年連續虧損的公司市值高達7億美元。 換句話說,按去年不斷萎縮的銷售額計算,公司目前的市銷率高達近40倍。相比之下,全球同行Chewy (CHWY.US)和Wag! Group (PET.US)的市銷率要低得多,分別為1.04倍和0.33倍。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多尼斯的股票到底怎麼了,目前的巔峰價格是否可持續——我們將在本文後面的部分探討這些話題。 但首先,我們來關注一下多尼斯的最新業績,這些數據幾乎沒有什麼值得拿出來宣傳的。多尼斯201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時,情況看上去要樂觀得多,當時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人們非常樂意為自己的寵物提供最好的項圈、狗狗服裝和其他配件及服務。 根據同樣提供寵物護理產品的波奇寵物(BQ.US)2021年的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2019年至2024年,中國在寵物護理方面的支出預計將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最終達到4,495億元。招股書指出,首次養寵物的人佔中國市場的80%,2019年有22.8%的中國家庭擁有寵物,這預示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時間快進到現在,波奇寵物的市值從鼎盛時期的數億美元,縮水到僅剩200萬美元,公司去年被迫離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主板,轉向規模較小、交易清淡的美國證券交易所。 多尼斯似乎沒有面臨這種命運的危險,至少從其目前的市值來看是這樣,當前市值足以維持它在納斯達克的上市地位。然而,如果其過度膨脹的股票價格出現回落,這情況在某個時刻似乎很有可能出現。 國內外營收下滑 多尼斯報告稱,在截至6月份的財年,公司營收從上年的1,760萬美元下降15.6%至1,480萬美元。它的營收在2022財年達到2,700萬美元的峰值後,連續兩年下滑。 雖然我們提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但也該指出,多尼斯實際上大約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海外銷售寵物產品。這部分業務在最近一個財年下降了10.6%,而國內銷售額則暴跌24.4%。 首席執行官陳四龍表示:「由於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和中美之間持續的貿易爭端,我們繼續面臨挑戰,這些因素正影響並可能繼續影響我們近期的國內和出口銷售。」 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傳統寵物產品,佔其收入的六成,其餘大部分來自更為高科技的產品,即集團所謂的「智能」產品。這類智能產品已成為公司最大的短板,最新財年該類別的收入下降了41%,降至440萬美元。該類別的下降在國內和國外市場均出現,表明人們在寵物消費上的支出意願不如以往。  多尼斯在控製成本方面做得很好,最新財年的淨虧損從前一年的750萬美元縮小至610萬美元。公司的現金在6月底上升至700萬美元,較一年前的450萬美元有所增加,這得益於5月份的500萬美元私募,由此可見,多尼斯近期不會面臨現金短缺。  這讓我們回到公司股票走勢的問題上。在2017年首次公開募股後,多尼斯的股價大多處於下跌狀態,後在2021年,在市場看好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時,多尼斯股價曾短暫飆升。但之後公司股價暴跌至1美元以下,迫使多尼斯在一年前將20股合為1股。 該股在2月左右開始回升,然後在宣布定向增發後,股價真正起飛,定價為每股2.5美元,比當時的股價低50%以上。自宣佈配售以來,該股已從約6美元躍升至最新收盤價45.50美元。 所有這些都表明,私募投資者(在公告中未透露姓名,現在持有該公司18%的股份)可能在股票大幅上漲中發揮了作用。我們還看到其他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成為了類似於GameStop(GME.US)的「模因股票」,因此多尼斯的股票可能只是成為了投機買家的玩具。 總言之,對於一家收入縮水且虧損的公司來說,沒有什麼能證明這種估值和股價上漲是合理的。因此,如果明年股價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調,將這只被高估的股票帶回現實,我們也不感到驚訝。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簡訊:大快活盈利挫 歸咎消費降級

連鎖快餐集團大快活集團有限公司(0052.HK)周一發表盈利警告,預計截至9月底的本財年中期盈利,將較去年同期的3,630萬港元減少50%至60%。 該公司表示,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香港居民北上消費趨勢持續,加上香港及中國內地消費降級所致。大快活的股價周二早上曾挫2.3%至6.84港元。 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和諧汽車1.5億購比亞迪港代理資產

汽車經銷商中國和諧汽車控股有限公司(3836.HK)周一公布,斥資1.5億港元,向聯大汽車購入比亞迪(1211.HK)在香港的經銷代理項目相關資產。集團表示收購完成後,和諧汽車成為比亞迪在香港的唯一代理,從而鞏固集團在香港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地位。 收購涉及的資產包括展示廳、服務中心、倉庫、倉庫車位及固定資產。另外,亦包括賣方的試駕車和辦公用車、庫存車輛及庫存備件等。 比亞迪在港的代理權原由聯大汽車擁有,日前比亞迪香港宣布,因合作期限終止,於本周一不再與聯大汽車合作。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hile GCL Technology reports bloody loss in the profit warning, Middle East becomes the key for its business to rebound

協鑫科技盈警料勁蝕 中東業務或成突破點

協鑫科技發盈警,料首三季虧近30億元,但認為產能利用已率觸底回升 重點: 協鑫科技預告今年第三季虧損近15億,當中顆粒硅售價更低過成本價 公司夥阿聯酋主權基金合作,中東業務或成突破點 白芯蕊 美國商務部據報或撤銷部分中國光伏電池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刺激中國光伏股急升,光伏龍頭之一的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在傳聞當周(10月21日至10月25日)更狂升五成,但之後卻發盈警,預告第三季勁蝕14.92億元。 根據協鑫科技通告,預期今年首三季虧損29.71億元,第三季則蝕14.92億元,集團解釋下半年整個行業多晶硅價格跌破生產現金成本,行業維持低水平開工量。 顆粒硅售價跌破成本 從通告看到協鑫科技顆粒硅業務有惡化跡象,第一季生產現金成本為每公斤37.84元,售價則為每公斤55.05元,售價仍高於成本價;但到第三季顆粒硅售價較第一季大跌40.5%至32.75元,成本則只降12.3%至33.18元,變成售價低於成本價。 顆粒硅為生產多晶硅技術之一,除了顆粒硅外,另一類是棒狀硅,多晶硅則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材料。目前棒狀硅雖是多晶硅主要生產技術,但顆粒硅滲透率正逐漸提升,2022年佔比便達7.5%。顆粒硅主要優勢是生產成本降低及生產效益提高,協鑫科技曾稱顆粒硅產能投資成本將可急降超過30%。 2007年11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的協鑫科技,為內地多晶硅龍頭之一,在2011年多晶硅產能達6.5萬噸,2012年實現顆粒硅試產,近年轉用顆粒硅技術,同時全面退出棒狀硅生產,2023年顆粒硅產能達42萬噸,市佔率超過15%。 儘管顆粒硅成本大幅下降有利多晶硅產業,但多晶硅行業面對供過於求問題,原因是2021年光伏需求的快速增長,多晶硅供應不足,刺激多晶硅價格持續攀升,也令多晶硅廠商利潤率擴闊,多家企業開始加碼布局,單是2023年內地多晶硅產量便達150.14萬噸,按年增長約85%。 不過,內地下游光伏裝機需求增長比多晶硅產能增長慢,加上下游光伏產品售價持續下滑,形成突然大幅增加的多晶硅產能未能消化,造成屬上游的多晶硅行業面對產能過剩。 此外,中國出口太陽能產品需求仍弱,不利行業鏈業鏈。中國太陽能產品9月出口量為22.78GW,按年升3.2%,但出口額卻只得20.2億美元,按年大跌40.2%,明顯是以降低售價換取出貨量增加的造法。 尤其是歐洲當地因政策補貼未明確,市場對太陽能組件需求低迷,令光伏產品庫存上升。為去庫存,加劇了歐洲組件商的價格戰,加上市場觀望歐洲央行減息步伐,最終令中國9月出口至歐洲的光伏產品只得7.36GW,按年跌2%,按月更大跌11.6%。 美大選成光伏業關鍵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大選對太陽能產業前景舉足輕重。若果賀錦麗能夠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市場相信會延續由拜登政府訂下支持綠色能源的政策。 倘由共和黨特朗普當選,情況將出現180度改變。特朗普曾在6月底接受《彭博商業周刊》訪問時透露,太陽能佔用太多空間,產生電力又不夠穩定,只能在陽光充足的個別地區使用,故對光伏發電有很大戒心。 更大問題是特朗普是支持傳統化石能源,多次讚揚利用天然氣發電成本低兼環保,近期亦向選民承諾上任後會批准液化天然氣項目。在現今人工智能缺電嚴重情況下,不單在美國本土加大興建使用天然氣設施,特朗普亦可能向歐洲盟友施壓,由光伏及風力等新能源,轉向天然氣發電發展。 對於新能源企業,歐美市場未來不明朗因素多,中東市場或成突破點。其中阿聯酋政府7月出台的《國家能源戰略2050 更新》,清潔能源在2030年份額將提高到30%,該國政府在能源領域的投資,未來7年將增加400億至540億美元,令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加超過兩倍,達到14.2吉瓦。 至於協鑫科技於6月時便公布,旗下的協鑫蘇州與阿聯酋主權基金全資附屬公司MDC POWER訂立合作協議,探討合作開發阿聯酋首個多晶硅生產設施項目,一旦成功,意味協鑫科技顆粒硅技術出海,將成集團業務新增亮點。 整體來講,協鑫科技在盈警中表示產能利用率觸底回升,有望率先走出行業困境,但始終目前伏供應需求仍失衡,市場預期協鑫科技今年見紅機會大,估計2024年虧損會26億元,未來能否止血,中東業務將十分關鍵,在業績仍未能扭轉前,相信股價難有突出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