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Auto posts fourth quarter results

理想季績無限好 行業增長近黃昏

這家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第四季度車輛銷售收入增長134%,但預計2024年一季度總營收增速將放緩至70%左右 重點: 理想汽車第四季度實現三位數營收增長、利潤率提升,但預計本季度增長將大幅放緩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長迅速放緩,並且可能進一步惡化,因最近爆出一系列有關該技術的負面新聞後,消費者擔憂加劇      陽歌 過熱的中國新能源汽車(NEV)行業正進行整合,而理想汽車公司(LI.US; 2015.HK)越來越像是這場競爭中的幸存者,要看看整合結束時究竟誰還保持屹立不倒。與此同時,公司週一公佈強勁的第四季度業績,其中諸多跡象都直指行業競爭激烈,並且很多人都預測到今年會急劇放緩。 在越來越多的負面報道,讓中國消費者質疑購買新能源汽車是否明智後,這種放緩可能會比預想的更嚴重。就在上週五,南京一小區發生可能由電瓶車電池引發的火災,造成15 人死亡、44 人受傷。 理想汽車公布業績後,投資者顯然把注意力集中在它跑贏行業的表現上,週一推動該股在紐約的股價上漲近20%。財報中不僅公佈了強勁的銷售增長,公司還保持了可觀的利潤,在中國大量本土新能源車企中,只有少數幾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理想汽車目前的市銷率 (P/S) 為3.4倍,遠遠領先於其他同類公司,比如2.5倍的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1.3倍的蔚來(NIO.US; 9866.HK)和1.9倍的零跑汽車(9863.HK),這反映出投資者對其長期生存能力的信心不斷增強。但它依然落後於特斯拉(TSLA.US)的6.9倍,後者被很多人認為是前景最好的公司。出人意料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1211.HK;002594.SZ),目前的市銷率僅為0.9倍,似乎是近期投資者對該股缺乏熱情所造成。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回到理想汽車,它的最新業績在主要同行中名列前茅,看上去確實相當亮眼。該公司第四季度交付汽車131,805輛,同比增長185%,這也推動該公司2023年全年總交付量達到376,030輛,同比增長182%。 理想汽車第四季度車輛銷售收入總計40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3億元增長134%。 車輛銷售收入增速遠低於實際銷量增速這一點,反映出市場競爭激烈,車企不斷降價以吸引新業務。 儘管如此,隨著經驗和規模經濟的取得,理想汽車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這體現在毛利率上,它的毛利率從第三季度的22%提高到了第四季度的23.5%,上年同期為20.2%。效率提升推動理想汽車當季利潤達到57.5億元,而第三季度為28.1億元,2022年第四季度為2.65億元。 儘管公司的競爭對手尚未公佈第四季度業績,但理想汽車去年第三季度就曾以271%的營收增長輕鬆打敗一眾對手,相比之下小鵬汽車僅增長25%,蔚來僅增長47%。因此,理想汽車強勁的第四季度增長很可能會繼續跑贏競爭對手。 前路坎坷 回顧了這些積極的數據之後,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看看眾多麻煩的跡象,它們表明,在經歷了數年的爆炸式增長後,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在2024年大幅放緩。 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增長38%,達到約950萬輛,其中出口銷量不斷增長。這已經比2022年銷量倍翻的增長率下降了,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員最近告訴《環球時報》,今年的增長率可能進一步放緩至22%左右。 理想汽車1月份的銷量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指引都反映了這一放緩趨勢。該品牌1月份的交付量增長106%,達到31,165輛,遠低於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速。更重要的是,考慮到2022年的春節在1月(店面通常會關門),而今年卻在2月,這個增長率看起來更疲軟了。 理想汽車表示,預計整個一季度將交付10萬至10.3萬輛車,同比增長90%至96%。該公司預計一季度營收增長66%至71%,達到313億至322億元。這兩方面的增長率都比去年要慢得多。 而且正如我們已經注意到的,最近圍繞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一系列負面新聞,可能會對本就疲軟的銷售產生更大的影響。南京的火災造成15人死亡,44 人受傷,越來越多的小區對電瓶車引發火災的危險發出了警告,這只是其中最新的一起。雖然電瓶車的技術含量顯然遠低於汽車,但負面報道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看法。 春節期間,該行業也是負面報道纏身,很多新能源車主在這期間開車前往溫暖的海南島,但由於潛在的火災隱患,輪渡上新能源車的數量受到嚴格限制,令車主離開時被困在當地。正如許多西方人今年冬天發現的那樣,中國北方地區的人們也發現電動車在極冷的氣溫下經常出現性能問題。 行業大洗牌正在加速,豪華電動車初創企業高合汽車的創始人表示,由於目前資源只夠維持未來三個月的運營,公司正尋找潛在收購者或新的投資者。在他透露這一消息之前,本月早些時候該公司曾表示,由於財務困難,將停產六個月。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apmotor gets new state investors

國企入股力撐 市場不買賬零跑續捱沽

隨著全球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爭奪戰愈演愈烈,該公司或可通過與歐美汽車巨頭斯泰蘭蒂斯成立的合資企業獲得優勢 重點: 繼去年獲得斯泰蘭蒂斯16億美元注資後,零跑汽車再次通過發售新股,從兩家國有背景的投資者獲得8,430萬美元資金 這家總部位於杭州的初創公司去年交付新車144,155輛,同比增長30%,成為中國排名第十的新能源車企       譚英 隨著農歷新年將至,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63.HK)的未來道路可以從兩方面來解讀。一種解讀是,它在1月19日宣布獲得兩家國有背景的實體6.59億港元的新投資是絕望之舉,是在向地方國有實體化緣,以幫助彌補其巨額虧損。另一種解讀是,新一輪融資是對全球汽車巨頭斯泰蘭蒂斯(STLA.US)去年10月收購其20%股份遲來的認可。 在更詳細地分析這兩種情況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上周公佈的交易。這兩家新投資者,即金華市產業基金和武義縣金投,都是零跑新能源汽車製造廠所在市和縣的國有實體。2022年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廠年產能為20萬輛。 零跑汽車的首款車型於2015年7月在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下線,並登上了金華市政府官網。這次入股,金華市產業基金將在已持有零跑汽車1,150萬股H股的基礎上,再購買約500萬股H股,持股比例增至1.22%。購買價為每股43.8港元,和斯泰蘭蒂斯當時的購買價格一樣,後者去年10月宣佈投資零跑汽車,金額則要大得多,達16億美元。 與此同時,武義縣金投也將以每股約合43.8港元的價格,購買零跑汽車1,000萬股內資股,持股比例0.74%。武義縣金投是武義縣財政局下屬獨資企業。 斯泰蘭蒂斯在零跑董事會擁有兩名董事席位,或許是它堅持要求,這兩家國有投資者用和它去年10月一樣的價格購買零跑汽車的股票,即便按週一22.5港元的收盤價計算,該股較那時已下跌了近一半。兩家新投資者都沒有透露和最新股價相比溢價這麼高的原因。 如果高溢價是為了傳遞積極信號,實際的效果卻是截然相反,消息公佈後,零跑汽車股價下跌近13%。起初在10月26日斯泰蘭蒂斯的交易公佈時,投資者也同樣不為所動,不過如今,投資者總體上不會對任何中國股票特別感興趣。 所以說,斯泰蘭蒂斯很可能選擇了一個失敗者。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CPCA)的數據,12月份零跑汽車甚至沒有入圍中國新能源車企前十。當月,該公司的銷量為18,618輛,是其最好的成績,但依然遠遠落後於小鵬汽車(XPEV.US)的20,041輛,與市場領導者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的263,066輛新能源車銷量相比更是差距懸殊。 零跑汽車去年躋身中國全年的十大新能源車企,以144,555輛的銷量位列第十,僅次於蔚來的160,038輛。但其全年的總銷量仍比20萬輛的目標少了近30%。 海外市場的潛力 不過,對於中國這樣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車市場來說,這個結果不算壞。僅去年一年,中國就推出了約100款新車型,大約15家公司倒閉。但根據惠譽評級去年11月的一份報告,今年中國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增速預計將從2023年的約30%放緩至20%。 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的說法,與其盯著放緩的國內市場不放,不如把目光轉向增長更為穩健的新能源車出口上。根據CAAM的數據,去年中國製造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長了38%,達到950萬輛,而新能源車的出口增加了78%,達到120萬輛。 這推動中國在去年坐上了全球汽車頭號出口國的交椅,這個位置此前多年由日本把持。 與斯泰蘭蒂斯的交易,可能有助於零跑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斯泰蘭蒂斯是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旗下品牌包括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標緻。根據集團三季度的投資者介紹,對零跑汽車的投資瞄准的是全球市場,為此雙方在荷蘭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目標是到2030年,在中國之外的市場實現50萬輛的年銷量。 歐洲將成為零跑新能源車的第一個海外市場。如果預期中的歐盟調查認定中國向新能源車製造商提供了不公平的政府支持,那麼這家合資企業可以把生產放在歐洲,以避免可能徵收的反傾銷關稅。 斯泰蘭蒂斯認為,中國公司生產電動汽車的成本可以比西方公司低30%。在最近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該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在談到與零跑汽車的合作時告訴分析師:「我將投資一家能夠與中國競爭對手競爭的中國車企。」 那麼,零跑汽車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從戰略角度來看,該公司早期專注於純電汽車是一個錯誤。去年1月,在銷量跌至約1139輛的低點後,該公司在3月份推出了一款雙動力增程車型,並在9月份開始交付另一款。 零跑汽車的首款全球車型C10也將同樣提供純電版和增程版。C10於去年9月的慕尼黑車展上首次亮相,從1月10日開始預售,起步價約為15.2萬元,約為競爭對手理想汽車(LI.US;2015.HK)類似車型L7的一半。零跑汽車表示,在預售開始後的24小時里,它收到了15,510個預購訂單。 儘管隨著中國新能源車銷售放緩,零跑汽車及其同行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但至少其2.05倍的市銷率與同樣虧損的蔚來汽車的1.47倍、小鵬汽車的2.81倍和理想汽車的2.75倍處於大致相當的水平。在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中,大多數認為其遭受重創的股價有巨大的上漲潛力,並押注與斯泰蘭蒂斯的合作可能正是其銷售進入快車道所需要的推動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ixin sells out joint venture stake

與合資分手 易鑫拒絕「不務正業 」

這家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正退出一項長達兩年的合作,因其國企合作夥伴正要合資企業進入不相關領域 重點: 易鑫集團將其在一家成立兩年的合資企業中的49%股份,出售給合作夥伴青島財通,後者希望合資企業將業務拓展到汽車租賃服務之外的領域 儘管中國汽車市場不穩定,但在新能源車需求旺盛的推動,易鑫集團的汽車融資業務仍在增長       梁武仁 盲目擴張至核心業務之外的領域,有時可能會迅速帶來利潤,但很多時也會以失望告終。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易鑫集團有限公司(2858.HK)似乎很清楚此類危險,最近決定退出偏離其原有業務的合資企業。 聖誕節假期剛過去沒幾天,易鑫集團就表示,將出售兩年前與青島財通聯合成立的合資企業股權。易鑫集團12月2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佈的公告顯示,公司將以最高2.8億元,將其49%的股權出售給青島財通。 從披露的信息看,易鑫集團變心,是因為擔心國企合作夥伴想讓該合資公司,拓展到汽車相關融資借貸服務以外的領域。 易鑫集團稱青島財通「擬擴大其投資至更多樣化資產」,包括不屬於合資公司主要業務的領域,並指青島財通與自己不一樣,是一家國有企業。易鑫接著表示,因此成立該合資企業的初衷「不再一致」。 儘管這種利益分歧在合資企業合作夥伴之間並不罕見,但也反映出在中國,民企與國企合作存在的一個普遍的風險因素。 數量龐大的國有企業,如今面臨著提高利潤的巨大壓力,因為它們的所有者(通常是地方政府)的財務狀況惡化,很大程度上是隨著房地產市場低迷,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地方政府也在向國有企業施壓,要求它們採取更多措施刺激地方經濟,由於房地產市場低迷和疫情三年抑制消費,很多地方的經濟也陷入困境。 去年,評級機構惠譽將財通的家鄉青島,和其他很多城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前景展望下調至「負面」,理由是這些城市的信用狀況和抵御經濟衝擊的能力惡化,這些地方政府面臨的財務壓力可見一斑, 青島財通是這座港口城市的政府在2020年成立的一家金融服務公司,官網顯示其定位於「充分體現青島市委市政府發展戰略,全面落實青島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 由騰訊支持的易鑫集團和青島財通聯合成立的合資企業,在2022年(首個完整運營年度)實現收入約1.83億元,淨利潤3,100萬元。根據其2022年底的淨資產規模,其淨利潤折算為合作夥伴的投資回報率約為5.8%。 對於一家年輕的企業來說,這個回報率還算不錯,但可能仍遠低於青島財通的資本成本。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財通可能想讓其業務擴展到其他領域,也為過度依賴汽車市場提供了對衝。 專注汽車金融 話雖如此,易鑫集團希望保持自己的特色,專注於自己擅長的汽車金融領域也是可以理解。進入不熟悉的領域總是有著很大風險,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2014年一個備受矚目的案例,就是中國恒大(3333.HK)涉足礦泉水和食用油業務,但僅僅兩年後,恆大就因虧損累累而放棄了這些業務。恆大最近對電動車的押注也遭到了投資者的高度質疑。 其核心的汽車金融業務正處於上升階段,易鑫目前可能不太願意轉移注意力。由於近期經濟的不確定性,中國整體汽車市場並不算好,但新能源車卻逆勢而上,銷量增長強勁,使本土車企比亞迪(1211.HK)和美國巨頭特斯拉(TSLA.USA))成為市場上銷量最大的兩家公司。電動車的蓬勃發展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生態系統的發展,令易鑫這樣的公司受益。 根據易鑫上月初發佈的最新季度業務更新顯示,2023年三季度,汽車融資交易總額同比增長30%至177億元,其中新能源車貸款激增超過200%,達到42億元。易鑫去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6%,淨利潤增長一倍多。 易鑫正努力將收入擴大到促成汽車貸款之外的領域,但在某程度上,它所有的多元化舉措都與汽車行業有關。其中一款新產品,是用於汽車融資相關技術應用的軟件即服務(SaaS)平台。 易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疫情暴發前幾年,監管機構整頓在線貸款機構,導致許多類似的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倒閉,而易鑫不僅活下來了,還在汽車融資領域蓬勃發展。它最初直接提供汽車貸款,後來在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後,轉為促成銀行和消費者之間的融資,這個角色受到的監管較少。 儘管有人可能會稱贊該公司對核心競爭力的堅守,但多年來的監管阻力和疫情已經重創了易鑫的股價,目前僅為2017年IPO價格的一小部分,市銷率只有0.6倍。然而,中國其他的在線貸款機構的估值也同樣低迷。其中,消費貸款服務商信也科技 (FINV.US) 和樂信(LX.US)的市銷率也遠低於1倍。 消息公佈後,易鑫股價有所反彈,漲幅最高達7%,隨後又回吐了大部分漲幅。不過,短暫的上漲,可能代表投資者對該公司專注於核心業務的能力投下了信任票,如果電動車銷售繼續推高其利潤,未來它可能還會有更多的上漲潛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iaomi CEO Lei Jun declared his ambition to make the smartphone maker one of the world's top five automakers i

雷軍造車 一往無前

小米的汽車發布會中,雷軍跨下海口,要在15至20年內成為全球前5的車廠 重點: 小米未必再一如以往,用低價將汽車打入市場 雷軍揚言小米造車會是人生最重要的戰役     劉智恒 有看過《一往無前》這本書,就知道小米集團(1810.HK)的熱血十年,雷軍從一個手機外行人,怎樣將小米攀上銷售巔峰,今天他是否要在新能源車上,複制其成功模式? 雷軍在汽車領域上,構建更先進的智能設備並在物聯網中相互通信,目的是達致更全面的小米智能生態系統。 去年底的小米汽車發布會上,雷軍展示小米第一部電動車SU7,外型教人眼前一亮,雖然有人指它像保時捷的Taycan與特斯拉的混合體,但其顏值確實超爆,所有設備及技術也是高端,難怪雷軍一再強調:“不要喊9萬9了,不可能的!”但市場總聚焦在價格上,雷軍只好補充:“14萬9也不用再講了,還是要尊重一下科技。” 言下之意,小米汽車難再走超平路線,至於是否雷軍向市場做了價格期望,到時又以低價去搶市場,一切要在今年SU7正式推出後才揭曉。 要成全球五大車廠 雷軍在發布會上的豪言壯語,展現了無比決心。汽車行業已經過百多年發展,要在賽道上競跑並無捷徑,他許下承諾:「以十倍努力去投入,從底層核心技術做起,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經過15 年到 20 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鬥。」 雷軍的演說激動人心,但事實又另一回事,特別是投資市場,似乎並不買賬,發布會當天股價不升反跌,一度跌近2%,翌日跌勢未止,收盤跌逾4%,報15.28港元,是否意味大家不看好其發展前景?我們沒有水晶球,最終小米汽車能否跑出尚屬未知之素,但可以嘗試從大環境及公司層面去探討分析。 先說整體市場,新能源車這條賽道強手雲集,國外有特斯拉(TSLA.US),國內有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加上「蔚小理」及零跑(9863.HK)等幾家造車新勢力,競爭已十分白熱化,市場都質疑小米這個後來者如何突圍而出,稍有差池,隨時走上敗亡之路。而且,新能源車經過這幾年的急速增長,市場或許會放緩下來。 電車市場方興未艾 從近年全球對減碳排放的要求,以及近年各地對新能源車的布局,可以預計未來的世界,新能源車會逐漸取代汽油為燃料的車輛,問題只是時間,因此對於市場飽和這一點,暫時似乎不用太擔心。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由2020年至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7萬輛、352.1萬輛以及688.7萬輛,按年增長10.9%、157.6%及95.6%。截至今年11月,內地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36%。換言之與飽和仍有相當距離,即使現已充斥多家造車勢力,再加入新的競爭者,市場仍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爭取及拼博。別忘記,還有海外這個大市場,足以容納更多內地車企去開疆拓土。 我們看,新能源車未來市場仍大有可為,但發展的過程中,同業競爭,淘弱留強是必然事情,當年威馬汽車挾強勢而來,最終敗走麥城,可見企業的能力才是關鍵,如何去應對是重要一環。 對於小米的雷軍,從金山軟件(3888.HK)的成功,到十年前一個門外漢,在殺戮戰場的手機行業上由零開始,最終排除萬難,成為前列手機品牌,於中國及海外市場佔有重要席位,足見雷軍及其團隊有相當能耐。 縱然有批評聲音指小米在做高端手機一直未能成功,但小米目前仍是全球智能手機品牌中,按貨量計穩居前三之列。就如初創或私募投資,很著重看領導團隊,而小米創始人就有一個亮麗的履歷去讓人投下信心一票。 雷軍並不是睡醒覺就突然想要造車,早在十年前已有部署,雷軍當年已布局,在乘用車領域投資小鵬(9868.HK)和蔚來(9866.HK),另外又投資九號公司、工匠派及石頭科技等。期間,小米針對激光雷達企業,投資了禾賽科技(HSAI.HK)和速騰聚創(2498.HK)等重點品牌,透過投資去參與及觀察,汲取了多年經驗及知識,並建立相當的人脈關係。 雷軍人生最後一擊 就是雷軍的早有籌謀,是以在公布造車後的1003天裏,小米才能短時間內解決人才任用、造車資質、及自建工廠等事宜。 財務上,雷軍拓展電動車時,有小米這家上市公司作後盾,確實具有一定優勢,我們看看小米第三季度的財務報表,光在第三季度,經營現金流有133億元,手頭現金316.5億元,短期銀行存款也有514億元,而長短期借貸只是448億元。 雖然造車的投資動輒以百億計算,但以現時小米的財力,加上雷軍的人脈關係,賦以昔日亮麗的創業成績,要在市場找融資相信並不成問題。難怪雷軍在發布會上敢說出“不差錢”這三個字。 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織田信長,雄心勃勃統一天下,向天下布武,今天雷軍公開叫陣,揚言最快在15年內打進前五大車廠之列。他豪言地說:“這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願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戰績和聲譽,全力以赴去做小米汽車。” 事實上,以雷軍在軟件及手機行業做出的驕人成績,加上他的能力及一往無前的精神,大有機會在新能源車的市場上站穩一重要席位。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China’s top maker of analog IC patterned wafers posted strong revenue and profit growth from 2020 to 2022, but the rates slowed sharply this year.

比亞迪入股壯聲勢 貝克微電子獲批上市

這家中國最大模擬IC圖案晶圓提供商,最近獲港交所批准上市申請 重點︰ 貝克微電子雖然連續三年錄得淨利潤,但銷售非常倚賴兩大分銷商,成為公司其中一個風險 比亞迪在今年6月突然入股貝克微電子,向大股東買入4.81%股份,代價5,000萬元,為其上市申請增加聲勢   裴梓龍 隨着美國持續限制大型半導體企業向中國銷售芯片,中國近年自家半導體行業決心「自強」發展,對作為半導體基礎的模擬IC需求也持續增長,如果以下游企業購買額計算,去年中國更是世界最大的模擬IC市場。 市場雖大,但競爭不小。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去年中國前五大提供模擬圖案晶圓的企業僅佔整體市場5%,顯示市場非常分散,要突圍而出就要依靠資本的力量。最近打着中國最大模擬IC圖案晶圓提供商旗號的蘇州貝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準備進入招股上市的最後階段。 雖然貝克微電子是中國第一,但以去年公司的收入計算,其市場份額也只有1.7%,這次上市集資就是希望加強研發能力,繼續搶奪市場。根據公司在招股文件中稱,上市所得資本除了用於提升研發及創新能力外,還會用於進一步豐富產品組合及拓展業務、擴大客戶群及戰略投資或收購。 在目前港股表現低迷的情況下,為何貝克微電子仍積極尋求上市呢?細看其近年業績,便有助得悉原因。 由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的收入分別為8,872萬元、2.13億及3.5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9.3%,但今年上半年的增長速度放緩至26.1%,達到2.04億元,原因是全球晶片行業在經歷了新冠疫情數年的緊張供應之後,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其整體毛利率也保持穩定,2020年至2022年分別為54.9%、56.4%及56.5%,今年上半年則微跌至55.2%。 至於淨利潤的增長也相當不錯,從2020年的1,400萬元,遞增至去年的9,526萬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6倍。但與收入一樣,由於疫情期間的短缺有所紓緩解,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長也明顯放緩,僅增長了7.3%至4,590萬元。 整體業績看上去相當不錯,但再細心一看,會發現貝克微電子的現金流存在隱憂,而且客戶非常集中,萬一失去一兩個客戶,將嚴重影響公司業績。由2020年至2022年,公司有兩年的淨經營現金流為負數,2020年為負4,149萬元,2021年轉正,也只有880.5萬元,去年再度轉負3,142萬元,今年上半年再度轉正,達5,012萬元。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解釋,去年現金流轉負,主要是受到存貨、貿易及其他應收款,尤其是預付款增加影響,最主要是原材料採購增加,導致預付款增加1.27億元,另外存貨也增加1,980萬元。 貝克微電子的銷售也存在風險,公司絕大部份收入都來自分銷商,2020年至2022年向分銷商銷售的總額,分別佔整體收入95.2%、90.4%及80.2%,當中更主要集中兩大分銷商,包括艾睿(中國)電子貿易有限公司及一家本地圖案晶圓分銷商「客戶A」,兩家合計的銷售額佔2020年至2022年當期收入的83.7%、90.4%及80.2%。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也不諱言,由於兩家分銷商的貢獻巨大,其中一家或多家銷量有任何減少,甚或失去其中一家的生意,都會損害整體業績。這也解釋了貝克微電子為何需要上市,以尋求新資金來開拓客源,估計其中一部份便是提升直接營銷,減少過度倚賴分銷商的風險。事實上,該公司直接營銷收入佔比也從2020年的4.8%,提升至去年底的19.8%。 高估值上市有難度 與不少科技公司一樣,貝克微電子過去融資頻繁,自2015年至2021年的四輪融資,其估值由1億元升至4.78億元,參與融資的20多家機構包括廣發環保、蘇州科投和中科量子等。 到2021年7月,平潭馮源聚芯向貝克微電子投資4,000萬元,令估值急升至10.39億元。不過,最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是,就在貝克微電子今年6月20日遞交上市申請前,竟獲得中國新能源車巨頭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入股,由貝克微電子大股東、即創辦人李真團隊持股的貝克瓦特電子,以5,000萬元向比亞迪轉讓4.81%股份,另外以25萬元向深圳市創啟轉讓0.02%股份,公司估值約10.4億元,比亞迪也成為貝克微電子第13大股東。 由於中國政策全力支持自家半導體行業,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認為,隨着5G、物聯網及雲計算的發展,到2027年,中國IC市場規模將達近2.2萬億元,2022年至202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9.5%,其中模擬IC圖案晶圓市場規模也將達到522億元。 單看基本因素,對貝克微電子的確有利,公司有了資金,便可以把握機遇,估計這正是公司在目前港股疲弱、新股市場不佳的大環境下,仍然積極上市的原因。 不過,港股的半導體股份,除了中芯國際(0981.HK; 688981.SH)年初至今錄得逾20%升幅外,其餘公司如華虹半導體(1347.HK)與上海復旦(1385.HK)均明顯下跌,以上三家半導體企業的平均市盈率,也只有約9倍。 以貝克微電子今年上半年淨利潤4,586萬元計算,假如下半年表現持平,以9倍市盈率上市,其市值僅約8.3億元。相比最後一輪融資後超過10億元的估值,假如以8.3億元的市值上市,恐怕這個數字難令幕後團隊滿意。要取得更高估值登陸港股,將考驗獨家保薦人中金國際的銷售功力。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eekr files for US IPO

極氪因吉利之名 有望成車股新寵

儘管相對年輕,但憑借與中國本土汽車巨頭吉利的緊密聯繫,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在內地市場很快就受到了關注 重點: 極氪已申請赴美上市,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和中金等大型投資銀行承銷 中國電動車市場在2022年增長超過一倍,但之後開始放緩,極氪的市值可能已從2月的130億美元,下跌至約100億美元        陽歌 隨著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提交赴美上市招股說明書,一個新的選擇正在逼近起跑線。與在美國掛牌的眾多中國新能源汽車股相比,這家公司因與中國領先的民營汽車製造商吉利(0175.HK)關係緊密而知名。 極氪還因進入中國新能源車領域相對較晚而受人注意,其成立僅兩年時間。相比之下,行業領頭羊比亞迪(1211.HK;002594.SZ)生產新能源車已有十多年的歷史,2008年已吸引了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 比亞迪的背後是睿智、有遠見的王傳福,該公司已超越特斯拉 (TSLA.US),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EV)製造商。但吉利的創始人李書福也毫不遜色,他同樣具有遠見卓識,將吉利打造成中國第一家全球化汽車企業,擁有包括沃爾沃和路特斯在內的一系列品牌。 憑如此強大的資歷,我們預計此次IPO,將成為今年或明年中國公司規模最大的IPO之一。上週四提交的IPO招股說明書顯示,承銷商名單巨頭雲集,包括高盛、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 由於中美監管問題,大型投行今年一般都避開了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美國證券監管機構,仍在測試與中國證券監管機構達成的一項新合作協議,該協議使其能夠查閱極氪等公司存放在中國的會計和審計記錄。 與此同時,在中國從今年開始,所有擬赴境外上市的企業,都必須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自今年初以來,一直在受理此類申請,極氪正是獲批的企業之一。 招股說明書中沒有給出募資數目,但此前的報道顯示,極氪希望籌集10億美元或以上資金。在當前市場情緒疲弱的環境下,加上新能源汽車股已經已有過剩情況,這樣的目標可能過於進取。 起步晚 不管在招股說明書中怎麼說,極氪由於進入中國新能源車市場較晚,仍然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參與者。由於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據極氪招股說明書引用的第三方數據,這個市場目前約佔全球電池驅動新能源車銷量的60%。 儘管如此,極氪仍未進入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 (CPCA)每月公佈的10大新能源車製造商名單。該公司專注於售價30萬元(4.12萬美元)或以上的高端新能源車市場,並將國內初創企業蔚來汽車(9866.HK, NIO.US)以及寶馬(BMW.DE)和梅賽德斯-奔馳(MBG.DE)視為主要競爭對手。 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指出,起售價30萬元的極氪001,是中國2023年前9個月最暢銷的高端車型,在此期間售出了52,680輛。另一款車型極氪009起售價50萬元,在前9個月售出13,672輛,在最受歡迎的高端車型中排名第六。 從整體銷售數據看,10月份的銷量略高於1.3萬輛,僅相當於比亞迪301,833輛的一小部分,但接近蔚來同期16,074輛的銷量。 與大多數同行一樣,由於中國繼續推動新能源車的銷售,極氪的收入仍在增長。但隨著中國政府減少部分激勵措施,希望這些公司能靠自身實現盈利,但在眾多國內企業中,目前只有比亞迪做到了盈利。 該公司2022年的收入較前一年增長約四倍,從2021年的65.3億元增至319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增速大幅放緩至136%,從上年同期的90億元增至213億元。隨著極氪擴大規模,這種放緩應該是意料之中,儘管公司在市場的增長放緩可能會讓潛在投資者望而卻步。 極氪在成本方面似乎控制得不錯,這有助於它控制虧損。公司今年前六個月的淨虧損為38.7億元,僅比去年同期的30.8億元高出26%。 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是極氪的早期投資者之一,它在後者2021年成立前後投入了1億美元。據報道,今年2月,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 Global(MBLY.US)的創始人阿姆農·沙書亞(Amnon Shashua)向該公司注資1,000萬美元,當時該公司的估值為130億美元。 新能源車企業的市銷率差別很大,特斯拉高達9.3倍,而比亞迪則令人意外,只有1.2倍。但如果以蔚來汽車目前2.3倍的市盈率作為最佳衡量標準,那麼極氪目前的市值約為100億美元,較2月份減少了23%。在中國迅速降溫的市場中,即便這樣的估值可能也過於樂觀。 無論市場情緒如何,我們預計極氪都將推進上市進程,甚至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上市。儘管姍姍來遲,但它的全球足跡、快速增長以及與吉利的緊密聯繫,應該會讓它在相對擁擠的中國新能源車製造商中,成為一個相對有吸引力的選擇。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This Chinese maker of electric vehicles has emerged as the No.4 auto brand in the world after Toyota, Volkswagen and Honda.

新能源車價格戰 比亞迪勝特斯拉

這家中國新能源車龍頭,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品牌,僅次於豐田、大眾汽車及本田 重點︰ 比亞迪最近公佈盈利預喜,預計第三季淨利潤為95.5億元至115.4億元,按年大升最多一倍 該公司在新能源車價格戰中仍能維持盈利高速增長,市場認為受惠於垂直產業鏈,更有效控制成本   裴梓龍 今年初,新能源車掀起價格戰,各大品牌相繼減價搶佔市場,到8月再打響次輪降價混戰,特斯拉(TSLA.US)、比亞迪(1211.HK)、蔚來(NIO.US; 9866.HK)、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和上汽大眾等多款新能源車紛紛降價,希望在消費不振的大環境下,捍衛市場佔有率。 這場「無煙之戰」雖然仍在繼續,但兩家巨頭率先公佈成績,結果來自中國的比亞迪頂住了壓力,相反特斯拉的業績在價格戰中暫告敗陣。 根據比亞迪在10月17日晚上公佈的第三季盈利預告,期內淨利潤在95.5億至115.4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升67%至102%,平均每天賺逾1億元;至於首第三季盈利在205億元至225億元,大增120%至142%。公司表示,旗下新能源車銷量持續創新高,穩居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第一。 相反,特斯拉第三季盈利按年大挫44%至18.53億美元(136億元),收入233.5億美元,增長速度為9%,比華爾街預期低,並創三年以來最小升幅。最令市場失望的是,特斯拉第三季毛利率受價格戰嚴重拖累,比去年下降7.2個百分點,只有17.9%,是超過四年以來的低點。 業績公佈後,兩家公司翌日股價高下立見,比亞迪大漲6.9%,反觀特斯拉重挫9.3%,創三個月最大跌幅,上周更累跌逾15%。 近年比亞迪在國策支援下發展迅速,根據TrendForce的資料,以銷量計算,該公司今年8月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品牌,僅次於豐田、大眾汽車與本田,而比亞迪的純電動車銷售,與特斯拉的王者地位也只是一步之差。 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資料顯示,比亞迪前首三季累計銷量按年增長76.2%至207.9萬輛,已完成今年目標300萬輛的近70%,純電動車銷量共104.8萬輛,按年增長八成。單計第三季,其電動車銷量為43.16萬輛,比第二季增長23%,特斯拉第三季的交付量則為43.5萬輛,兩者差距只有約3,400輛。 作為世界兩大新能源車企,比亞迪一直在狙擊特斯拉,去年相繼推出對撼特斯拉Model 3及Model Y的「海豹」及「海豚」車款。投行瑞銀更拆解了「海豹」的成本,由於75%的零件由比亞迪自行生產,它比在上海超級工廠出產的特斯拉Model 3低15%,更比大眾在歐洲生產的類似車型便宜多達35%。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稱,比亞迪第三季盈利增長的幅度高於整體銷量,意味在市場大打減價戰的時候,它每輛車的利潤反而增加,這點最令市場驚喜。 他分析說,隨著銷量持續上升,規模效應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比亞迪有自己的電池,旗下也有比亞迪電子(0285.HK)提供零件及晶片,這種垂直產業鏈模式是其絕對優勢,更容易控制成本。」 與特斯拉不同的是,比亞迪一直維持「車海戰術」,推出大量車款,除了「海豚」及「海豹」外,下半年至少陸續推出其他6款新車,加上在高端市場部署了「仰望U8豪華版」,售價逹109.8萬元,助力盈利上升。 另一方面,比亞迪早在兩年前已宣佈「乘用車出海」計畫,目前已經進軍巴西、澳洲、日本、東南亞等地區,去年更打入歐洲19個國家,最近進一步在匈牙利首都開設兩家門店,推出BYD ATTO 3、「海豚」及「海豹」三款純電動車,是公司進入中東歐市場的首站。 海外增長成新引擎 比亞迪出海成績相當不錯,9月份乘用車出口量達28萬輛,按年增長2.6倍,出口量佔整體銷量9.8%,公司更明言海外將會是主要增長引擎。為減低物流成本,比亞迪正在海外擴充廠房,去年9月在泰國購地建廠,估計主攻東南亞;今年1月宣佈與鳥茲別克汽車工業公司合作於當地生產,可能是為了進軍中東;7月再宣佈於巴西設廠,可想而知其海外擴充的野心。 楊韻銳認為,特斯拉在海外增長有一定阻力,例如難以進入低價的東南亞市場,「相反比亞迪有能力推出廉價車款,其次是充電問題,由於歐洲的充電設備仍然不足,特斯拉是純電動車,而比亞迪有提供混能車,加上車價具競爭力,因此看好公司在歐洲的發展。」 從估值上看,比亞迪的預測市盈率只有22倍,特斯拉則為約56倍,前者相對被低估,估計部分是反映股神巴菲特的沽貨壓力,以及中國整體股市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