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外包服務龍頭企業藥明康德,預告首季收入將創歷史新高

重點:

  • 藥明康德表示,今年 1 至 2 月的在手訂單和銷售收入同比增速均超過 65%,預計首季收入將同比增長65%至68%
  • 與同業比較,公司估值屬於中間偏低,但仍需注意內部與外部政策風險

莫莉

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全球醫藥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如果將醫藥研發生產企業比喻成“淘金者”,那麽醫藥外包服務(CXO)則像是“賣水人”。相比醫藥創新投資周期長、不確定性高,CXO似乎是更穩健的投資選擇,其中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作爲中國CXO行業龍頭,業績增速不斷加快,更獲證券行唱好未來收入將“十倍增長”。

截至去年第四季,公司已連續7個季度錄得環比收入增長。在3月9日的公告中,藥明康德再一次交出亮眼的財務成績單,今年 1 至 2 月的在手訂單和銷售收入同比增速均超過 65%,創歷史新高,並預計首季收入同比增長將達到65%至68%。由於公司近年鮮有公布首兩月業績,這種做法有點不尋常,或反映管理層希望儘快與市場分享利好消息。

藥明康德成立於 2000 年 12 月,是中國體量最大、業務範圍最廣的綜合型 CXO 公司,全面覆蓋從藥物發現至商業化的全產業鏈業務。公司2021年業績保持高速增長,實現營收229億元,同比增長38.5%;淨利潤50.97億元,同比大漲72.2%。

藥明康德擁有五大業務板塊,包括化學藥研發和生產、生物學研究業務與國內新藥研發服務等。其中化學業務貢獻營收最多,2021年實現營收140.9億元,佔比61.5%,同比增長46.9%。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創新藥研發熱情並未消退,更因新冠藥物的開發再掀起熱潮。隨著新冠藥物委托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訂單的推進,藥明康德預計其化學藥研發業務於2022年的收入增速,將比2021年增加近一倍。

新政策或影響需求

但要注意的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去年7月發布最新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業界普遍認爲會對快速追踪新藥(fast-follow)模式產生深遠影響。所謂fast-follow模式,是在不侵犯別人專利的情况下,進行邊緣創新的藥物開發。由於新政策或會倒逼企業做源頭創新,以便更好地滿足腫瘤患者需求,但可能令市場對fast-follow新藥研發的需求下降,影響CXO藥企訂單數目,因此藥明康德的國內新藥研發業務或會受到衝擊,公司預計該業務收入今年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事實上,藥明康德過去一年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可謂“大起大落”。2021年上半年,當醫藥板塊大幅下挫時,藥明康德股價表現堅挺, 其港股去年7月創下196.9港元的歷史新高,但從去年8月開始震蕩下挫。

公司上周三公布1 至 2 月主要經營數據後,其股價翌日大漲8.6%。但是,受到3家醫藥中概股被美國證交會(SEC)列入“預退市名單”影響,醫藥板塊普遍下挫,藥明康德的升幅僅僅維持了一天,3月11日即下跌4.3%。

到了本周二更出現另一個不利消息,市場傳聞國家衛健委正就謀利醫療機構是否適合上市融資諮詢意見,包括是否符合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以及會否產生不良示範效應,導致社會資本在醫療領域無序擴張等。藥明康德當日大挫10.3%至83.6港元,與去年高位相比,已失去58%的市值。

此前,藥明康德已因爲政策監管傳聞,股價多次遭遇跳水。2月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把33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未經驗證清單(Unverified List),其中包括同爲CXO企業的藥明生物(2269.HK)子公司,儘管藥明康德發布公告稱,制裁與公司業務無關,公司並不持有藥明生物股份,但市場已風聲鶴唳,次日藥明康德A股大跌一成停板、其港股也大挫11.3%。

藥明康德對美國制裁如此敏感,與其境外收入佔主營業務超過七成有關。2021年上半年財報披露,美國和歐洲客戶分別貢獻58.3億元和14.9億元,佔總收入比例達55%和14%,相反來自中國的業務收入僅有24%。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恐爲藥明康德的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但是,海外醫藥創新服務需求保持旺盛狀態,加上國內醫藥研發及生產服務市場持續快速增長,藥明康德的前景仍獲市場看好。

估值屬中間偏低

國信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藥明康德作爲中國 CXO的龍頭企業,憑藉高素質的研發團隊和稀缺的全產業鏈平台,能打開豐富的訂單流量入口,並保持高度客戶粘性。

藥明康德股價經過調整後,與中國CXO行業重點企業相比,截至上周五,其估值處於行業低位區間,其港股的市盈率約48倍,A股市盈率爲57倍。以凱萊英(6821.HK; 002821.SZ)與康龍化成(3759.HK; 300759.SZ)爲例,前者的港股與A股市盈率高達58倍和97倍,後者則分別爲31倍與60倍,顯示藥明康德A股估值偏低,港股估值則位於中間位置。

國信證券假設藥明康德未來10年在全球醫藥合同研發(CRO) 的市佔率,能從2019年的2.1%提升至 15%;CDMO 市佔率從0.7%提升至 8%,預計其2030 年收入規模可望高達 2,131 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達到501 億元。這意味著,以去年營收計算,藥明康德仍有近10倍成長空間。

然而,面對內在政策與外在監管風險夾擊,依賴海外收入的藥明康德,前景是否如大行形容般一片光明,始終還需時間驗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TG Duty Free is a leader in China’s duty-free market with roughly 200 shops.

快訊:中國中免獲摩根大通增持

最新:據港交所網頁顯示,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 601888.SH)獲摩根大通在4月10日增持約12.6萬股,持股比例由7.89%增至8%。 利好: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獲得主要股東增持股份是利好信號,意味其可能對公司前景存在正面看法。 值得關注:由於摩根大通增持的每股平均價約為72.94港元,若以今日的股價水平計算,這宗交易已暫時錄得帳面虧損。 深度:2009年已在上海掛牌的中國中免,是中國唯一覆蓋全免稅銷售管道的零售營運商,公司經營近200家零售店鋪,是中國免稅市場的龍頭企業。該公司去年8月在港股上市,成功籌集184億港元,成為全年「集資王」。雖然其盈利去年重拾升軌,但其管理層近年頻繁變動,加上董事長李剛上任不到9個月後,去年10月突然離世,難免會引起市場憂慮,對其股價可能添上一層陰霾。 市場反應:中國中免的港股周二下挫,中午收市軟1.6%至66.95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imao Group was put into liquidation by CCB

建行入稟清盤世茂 中資行開展房企追債潮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世茂遭國有銀行入稟清盤。國有銀行對本國房企採取法律行動,或許意味著這波房地產調整期已進入新階段 重點: 截至去年底,世茂淨負債率高達473.2% 建行亞洲今年已對三家香港上市的中國地產商採取法律行動      李世達 中國房地產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階段,自今年1月中國恒大(3333.HK)遭香港法院頒布強制清盤令後,陸續有中國房企債權人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其中,中國國有銀行也加入這個行列。國有銀行一方面透過白名單給予項目融資支持,一方面似乎也正以法律手段收回資金。 曾在中國房地產企業名列前茅的世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813.HK)近日公布,債權人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建行亞洲,中國建設銀行全資附屬公司)已向法院提交清盤呈請,涉及債務金額達15.8億港元(14.6億元)。公告一出,世茂股價當天即時狂瀉18.7%,寫下歷史最低的0.37港元。 世茂表示,公司將在稍後階段結合其境外重組的進度,考慮是否需要向高等法院申請「認可令」。 對於遭國有銀行興訟,世茂表示將「極力反對這項呈請,並持續推進境外債務重組」,為其利益相關方創造最大價值。世茂認為,這項清盤呈請「並不代表公司境外債權人及其他相關方的共同利益」。 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擁有寫字樓、住宅樓、酒店、商場的世茂,是自2021年中國監管機構收緊房企監管後,眾多出現境外債務違約的公司之一。2022年7月,世茂未能支付10億美元的境外債券利息和本金,至今累計已有高達117億美元債務違約。 建行續起訴房企 經歷18個月的談判,世茂於2023年12月向債權人提交了離岸債務重組條款。世茂今年3月在其擬議的境外債務重組條款中,為債權人提供了多種選擇,包括將債務轉換爲六年或九年期的票據或貸款,或零息強制可轉換債券等。 其中可轉債方案年期為一年,按每股8.5港元的轉股價格將其持有債券轉換為公司股份。不過,該轉股價格是目前世茂股價的20多倍,債權人認為條件較差。持有該公司25%以上未償海外債券的主要債權人團體表示,這些條款「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 漫長的協商過程,難以令人滿意的條件,都讓債權人漸漸失去耐心。債權人之一的德意志銀行,就曾表示方案不可接受,預告準備在香港採取法律行動,沒想到被建行亞洲搶先。 事實上,這不是近期建行亞洲第一次對中國房企採取法律行動。今年2月26日,建行亞洲對大發地產(6111.HK)就3.6億美元未償還債務向法院提出清盤呈請;不到一個月的3月20日,建行亞洲又對德信中國(2019.HK)提出清盤呈請,涉及2022年12月到期的9.95%優先票據及應計利息共3.5億美元。加上4月的世茂,建行亞洲三個月內已將三間本國房企告上法院。 世茂16項目入白名單 中國監管機構今年1月推出專案融資「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俗稱「白名單」)措施,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1398.HK;601398.SH)、中國農業銀行(1288.HK;601288.SH)、中國銀行(3988.HK;601988.SH)、中國建設銀行(0939.HK;601939.SH)與中國交通銀行 (3328.HK;601328.SH)。預計將承接逾8,200個住宅項目,貸款總額將高達3.2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白名單」措施關注的是「保交樓」,而非「救房企」。即使國有銀行對房企旗下項目發放貸款,也不代表放棄對其債務採取法律行動。例如世茂在「白名單」試點城市就申報了40個房地產項目,有16個獲得入圍,其中對接的銀行團中就包括了建設銀行。 一手借錢給你保交樓,另一手入稟法院,即使是國有銀行也沒得商量。 隨著近年房地產下行嚴重不景氣,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快速增加。根據日經新聞統計27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大型銀行財報發現,去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總額按年上升了27%。而在四大國有銀行中,房地產不良貸款增幅最大的,就是建設銀行。 根據建設銀行3月底公布的年報,2023房地產相關不良貸款為482億元,較2022年的336億元大增43%,增幅在四大國有銀行中居冠。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也從4.4%增加到5.6%。 核數師無法表示意見 所謂天助自助者,陷入債務危機的房企,唯有積極自救才能抓住一線生機。世茂除進行債務重組外,也在甩賣優質資產、提升銷售以盡快回籠資金,但這條路並不順遂。 據世茂去年財報,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594.6億元,同比下降5.7%;股東應佔虧損約為210.3億元,與2022年相若。截至2023年末,世茂總資產5,432.5億元,總負債4,919.9億元,資產負債率約為88.7%,淨負債率則從2022年的302.2%升至473.2%。 值得一提的是,核數師審核業績公告披露,對於財報「無法表示意見」,原因是公司「可能無法在正常經營過程中變現資產和償債」。 隨著政策逐漸明朗,各個房企的命運似乎也一一揭曉,各家銀行也開始維護自身權益,相信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房企遭入稟清盤。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調整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itFuFu completes SPAC merger, starts trading

快訊:隨著總算力翻倍 BitFuFu用戶成長強勁

最新:數字資產算力服務供應商BitFuFu Inc. (FUFU.US) 周四表示,去年收入增長43.3%至2.84億美元(17.44億元),淨利潤從2022年的240萬美元增長三倍多至1,050萬美元。 利好:公司作出戰略轉變,向雲算力解決方案業務發展,讓來自該業務的收入增長79%至1.78億美元,佔去年的總營收的63%。另外,去年其雲算力用戶也成長了61.5%,達到30萬以上。 值得關注:BitFuFu去年沒有從挖礦設備採購、租賃和銷售相關的服務中產生任何收入,而2022年在此三項業務的收入為3,050萬美元。此轉變是公司為更好應對當前加密貨幣市場情況,而作出調整及優化其業務組合。 深度:BitFuFu於2020年在新加坡成立,提供數字資產算力服務,並於3月透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而在納斯達克上市。自去年10月以來,比特幣價格上漲近兩倍,BitFuFu的總算力從2022年的11.1 EH/s,倍翻至去年底的22.9 EH/s,同時,為應對日益增長的需求,其托管能力擴展至三大洲24個站點。去年,客戶使用其雲算力解決方案生產的比特幣達到6,756個,幾乎翻了一番。BitFuFu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Leo Lu表示:”根據對市場動態的評估和策略預測,我們在自挖礦和雲算力服務之間,以及在租賃礦機和自有礦機之間靈活分配算力,推動雲算力業務在2023 年快速成長。” 市場反應:周四業績公布後,BitFuFu 股價在紐約下跌 1.4%。 記者:陽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stablished in 2013, Boan was acquired by Luye Pharma in 2019, and then spun off not long after that. It was listed in Hong Kong in late December 2022 after filing twice.

快訊:博安生物押股換3億元貸款

最新:山東博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955.HK)上周五公布,與中國金谷國際信託訂立貸款融資,獲對方提供3億元定期貸款。 利好:該公司認為,這項融資有助於推進發展戰略,促使其迅速開發和營銷各種產品,潛在地加快商業化成功的步伐。 值得關注:該公司將向貸款人質押7,439萬股,作為償還融資貸款的擔保。 深度:博安生物成立於2013年,2019年被綠葉製藥(2186.HK)收購,然後又被分拆,經歷兩次遞表後,2022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未有收入和利潤的生物科技公司可以提交上市申請,但獲批上市後,其名稱結尾需有「B」字供投資者識別風險。不過,依靠兩款生物類似藥的銷售增長,上市僅四個月,該公司就成為第8家在港股「摘B」的生物科技公司。 市場反應:博安生物股價周一下跌,中午收市軟1.3%至10.46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