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harma services provider has shocked investors with a steep downward revision of its earnings outlook, slashing its full-year revenue growth forecast to just 10% from an initial 30% and predicting a profit drop.

藥明生物自爆業績遇冷  緊急回購能否重塑信心?

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的藥明生物宣佈大幅下調業績指引,全年收入增速從年初預計的30%下調至10%,利潤也將出現個位數比例下降 重點: 藥明生物股價一周內下跌超過30%,自稱已經嚴重偏離公司估值,宣佈大手筆回購10%股份 收入下挫一方面因為生物醫藥行業的融資放緩,導致新增項目減少,另一方面因監管機構批准滯後,導致重磅藥物延期影響收入   莫莉 過去這一周,曾經堅定看好醫藥外包(CXO)龍頭企業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9.HK)的投資者,可能會頗為傷神。上週一,藥明生物突然發出業務不及預期的公告,其後股價大幅插水,即使公司管理層積極回應解釋,也未能挽救頹勢,一周之內股價累計下跌32.5%,市值縮水超過374億港元。 以藥明生物CEO陳智勝的話來說:「今年是藥明生物歷史上最難的一年,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寒冬。」在此背景之下,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的藥明生物宣佈大幅下調業績指引,全年收入增速從年初預計的30%下調至10%,兩大核心業務中,藥物開發比去年同期有3%至5%的增長,藥物生產業務的收入將下降3%至6%,利潤也將出現個位數比例下滑。 藥明生物自2017年從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分拆獨立在港交所上市以來,受惠於生物藥的開發熱潮、以及新冠疫情帶來大量研發及生產項目,在2017年至2022年,每年收入均錄得四成至八成的高速增長。 到了2023年,不只核心業務收入下滑,整體收入增速也大幅萎縮至10%,淨利潤甚至出現倒退,也難怪投資者選擇快速離場,光是業績預告發佈當天早上,其股價便暴跌23.8%,以致公司宣佈停牌,次日復牌後仍然延續跌勢,48小時內下跌超過30%。 12月6日,眼看股價一步步滑向深淵,藥明生物宣佈大手筆回購10%股份,總價格不超過6億美元。公告稱,這次回購是因為股價已經嚴重偏離了公司估值,陳智勝補充說,「因為我們有資金、有實力做這件事,不然不論股票跌到什麼程度都沒錢回購。」 雖然業績增速不如預期,但作為行業龍頭的藥明生物仍有著充足的現金流。中期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手握76億元現金。藥明生物還將旗下專注於抗體偶聯(ADC)及其他生物偶聯藥的合約研究、開發及生產組織(CRDMO)服務業務獨立出來,今年11月,負責這部分業務的子公司藥明合聯(2268.HK)成功登陸港交所,淨籌資額高達34.8億港元。 行業危機? 「我們是行業裏最後一個感受到寒冬的,但我們已經開始感受到春天的到來」,陳智勝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公司今年的新增項目或將達到100個,佔全球研發領域50%以上的市場份額,預計2024年將會穩健增長,2025年及以後恢復強勁增長。 藥明生物管理層屢次喊話,試圖向市場傳遞信心,但是這次預測是否準確,則仍然有待考驗。畢竟,在10月底的傳媒交流會上,陳智勝曾表示,公司年初制定的新增120個項目目標沒有變,不少公募基金經理都在第三季大幅加倉藥明生物。然而一個月後,業績預告卻突然變臉,可能讓投資者的信任受打擊。 造成藥明生物收入銳減的原因是甚麼?公司稱,在藥物開發領域,由於生物醫藥行業的融資放緩,導致藥明生物獲得的新增項目減少,比去年減少約40個新項目,即約3億美元收入減少;在藥物生產領域,由於今年下半年監管機構批准滯後,三個重磅藥物延期,大約影響了約1億美元的收入。 新增項目數量下降的確不是個別例子,整個中國的CXO行業都存在同樣問題,這或許與中國經濟不景氣,導致生物醫藥融資環境艱難有關。今年首三季,同業凱萊英(6821.HK; 002821.SZ)的營收為63.8億元,按年下滑18.3%,但對應去年同期的收入增速卻高達167.25%;同期泰格醫藥(3347.HK; 300347.SZ)的營收為56.5億元,雖按年增長4.5%,但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9.2%高增長。 可是,若將對比範圍擴大到全球市場,CXO行業的另一位領軍者三星生物(207940.KS)仍然維持高速增長。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三季度營收超過1萬億韓元(54億元),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實現86%的增長,最新的2023年收入指引,更是從增長 15%至20%,上調至20%以上。對此,陳智勝解釋稱,三星生物的強項在於藥物生產,而藥明生物目前在該領域產能不足,生物技術投融資環境對藥物生產業務的影響很小。 目前藥明生物還在積極擴充產能,之前公佈擬在歐洲、美國、新加坡累計投資30億美元建廠,預計海外產能佔比在2026年將接近40%。然而,這些全球基地的產能爬坡,也導致2023年毛利減少1億美元,成為拖累利潤的因素之一。 事實上,新冠疫情帶來的CXO行業超高速增長難以持續,許多曾經以新冠藥物研發為主業的醫藥企業亦轉型攻入CXO市場,同行競爭更加激烈。但是,隨著ADC、GP-1減肥藥等新的明星藥品種不斷推進,醫藥研發及生產的需求還將持續上升。藥明生物當前的市盈率已回落至28倍,仍然高於藥明康德的市盈率23倍。如果2024年可以如管理層所言步入春天,藥明生物仍然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美國資本集團逾億元增持藥明康德

最新:據港交所網頁資料顯示,投資管理公司美國資本集團5月8日增持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約252萬股H股,持股量從4.65%增至5.27%,涉資約1.77億港元(1.56億元)。 利好:藥明康德於4月底剛公布今年一季度收入與淨利潤錄得升幅,資本集團願意在季績公布不久後增持,顯示對該公司的前景有信心。 值得關注:由於資本集團對藥明康德的持股水平已超越5%以上的申報門檻,日後無論增持或減持該股,都需要向港交所申報。 深度:藥明康德成立於2000年12月,2018年分別於港交所與上交所上市。它是中國領先的綜合型醫藥外包服務(CXO)公司,全面覆蓋從藥物發現至商業化的全產業鏈業務。由於國內醫藥研發及生產服務市場持續快速增長,海外醫藥創新服務需求也保持旺盛狀態,藥明康德近年業務不斷擴張,截至今年一季度,已連續13個季度錄得按年收入增長。 市場反應:藥明康德周四早盤股價上漲,中午收盤升4.9%至72.4港元,但仍接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冠研發需求大降 藥明康德將迎考驗

這家中國醫藥外包服務龍頭企業去年營收創歷史新高,淨利潤更大增逾七成,但其增長在去年第四季開始減速 重點: 藥明康德的化學業務去年收入翻倍,貢獻公司營收逾73%,但如果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相關收入,其增長率則大降至約四成 該公司去年淨利潤逾88億元,但第四季僅佔當中的14.36億元,按季大跌47.6%,反映其增長速度滑坡   陳嘉儀 這家受惠於新冠相關業務的醫藥企業,即將面對疫情退卻後,該如何維持未來增長的十字路口。 中國醫藥外包服務(CXO)龍頭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上周一公布了耀眼的2022年業績,期內營收按年大增71.8%至393.5億元,淨利潤則上升72.9%至88.1億元,兩者同創公司成立以來新高。 該公司在業績報告中表示,由於商業化訂單增長、工藝流程優化帶來效率提升,去年化學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CRDMO)、測試、生物學、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四大業務的收入均錄得增長,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是唯一下滑板塊。 各業務中,以提供從藥物發現、研發到生產等一站式服務的化學業務表現最優秀,去年實現營收288.5億元,按年大增104.8%,佔總營收73.3%;其毛利亦翻倍至114億元,毛利率達39.5%一枝獨秀,協助拉高公司整體毛利率至36.9%,比上一年提升0.8個百分點。 反觀測試、生物學、細胞及基因療法業務的營收,則錄得24.7%至27.4%的較溫和增幅,但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收入則下降22.5%至9.7億元,主要因為該業務主動迭代升級,公司集中推進更優質的項目管線,以研發更具創新性的候選藥物。 符合一年前預期 藥明康德把佳績歸功於一站式服務模式加強了平台間業務導流,但其實早於去年首季新冠疫情重臨、全球藥企爭相研發新冠藥物時,隨著相關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訂單增加,藥明康得已預告全年的化學業務收入增速,可望比2021年增加近一倍。最終公司實際表現與一年前的預期相符,可見新冠疫情確實成就了其巨大商機。 然而,如果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去年此板塊的營收僅為197.2億元,增長率降至39.7%;同期公司總收入及按年增長率,則分別縮水至302.3億元及31.9%。 隨着全球疫情退卻,藥企對相關疫苖及藥物的研發需求大減,藥明康德今年的業務表現將面對考驗。事實上,從去年第四季的數據來看,該公司的增長已出現疲態。期內季度收入109.6億元,僅比上一季增長約3%,淨利潤更按季大降47.6%至14.4億元,佔全年利潤總額不足16.3%,不禁讓市場提出疑問:今年的增長會否見頂回落? 事實上,該公司以手頭訂單為基礎,加上去年的高基數效應,對今年業績表現作出了相當保守的預測,估計全年收入僅微升5%至7%。正如之前一些分析所言,受疫情消退、藥物集體採購政策等因素影響,國內創新藥發展趨勢放緩,可能令市場對快速追縱(Fast-follow)新藥研發的需求下降,令藥明康德的業務受到衝擊。 現實情況亦反映自2021年下半年、在以PD-1單抗藥物為代表的創新藥「大殺價」後,創新藥市場的整體研發投入開始出現收縮。藥明康德在財報中警示,如果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放緩,或客戶的研發支出和外包需求下降,可能會對公司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將受惠銷售分成 慶幸的是,藥明康德預告今年將迎來藥品上市後的「銷售分成收入元年」。截至3月20日,該公司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已有兩個項目處於新藥上市申請(NDA)階段,當客戶產品成功上市後,可從藥品銷售收入中按照約定比例獲得分成。 另外,去年錄得虧損的細胞及基因療法業務,目前已協助一名美國客戶完成一個創新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TIL)項目的上市申請,以及為一名中國客戶完成一個用於中國本土嵌合抗原受体T(CAR-T)細胞療法的慢病毒載體項目的上市申請,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迎來商業化生產項目。 不過,為了推動CRDMO 和CTDMO業務,藥明康德加大了對新能力和新產能的建設,正在南通建設新的實驗室服務平台,並繼續推進國內的常州、無錫,以及海外的美國及新加坡等多項設施的設計和建設。這意味著該公司未來投資於各項設施的開支將會上升,資產結構亦由輕資產模式,逐漸向重資產轉型。 另外,藥明康德的營收中,僅約19%來自中國市場,其餘均來自海外,單是美國市場去年便貢獻了258.8億元,佔比高達65.8%。受到去年美元大幅升值影響,其持有用於套期保值的賣出美元遠期外匯合約,錄得逾3.99億元已變現投資虧損。面對美國金融市場近期表現波動,美元的走勢會否為公司帶來更大損失,同樣值得投資者關注。 藥明康德上週一公佈業績後,其港股連升兩日,累計漲幅達11.7%,反映市場對其業績普遍持正面看法。雖然其最新追蹤市盈率約25.4倍,略高於同業康龍化成(3759.HK; 300759.SZ)的24.6倍,但券商普遍仍維持其「買入」或「跑贏大市」評級,其中麥格理報告稱,撇除新冠相關項目收入,預期藥明康德今年核心收入將增長31%,目標價120港元,比現水平有超過40%的上升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藥明康德首季經營淨利潤倍增

最新:醫藥外包服務企業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周日發表正面盈利預告,估計今年首季淨利潤約16.43億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約9.54%。 利好:雖然新冠疫情反覆,但公司上季及時啟動業務連續性計劃,保障了生產運營的持續穩定及滿足客戶需求。因此,如果撇除非經常性損益,首季淨利潤實質大增106.5%至17.1億元。 值得關注:公司上季於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對利潤產生的影響,已較2021年首季有所下降,但預計仍然錄得1.79億元相關損失。 深度:藥明康德成立於2000年12月,是中國領先的綜合型醫藥外包服務(CXO)公司,全面覆蓋從藥物發現至商業化的全產業鏈業務。由於國內醫藥研發及生產服務市場持續快速增長,海外醫藥創新服務需求也保持旺盛狀態,加上全球創新藥企熱衷於研發新冠藥物,藥明康德的業務受到帶動下,近年收入增速不斷加快,預計今年首季營業額大增71.2%至84.7億元,表現優於之前預計的65%至68%增幅,並已連續8個季度錄得季度收入增長。 市場反應:藥明康德周一於港股小幅高開約0.6%後,曾於早盤下跌約4.4%,中午收盤跌幅收窄至1.9%,報117港元。該股自去年7月展開跌勢,目前的股價處於52周區間的中間偏下範圍。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