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舉投資實驗猴失利 昭衍新藥盈利大倒退

受累於持有的生物資產市價下跌,這家CRO龍頭預告上半年盈利銳減七至八成 重點: 由於大舉投資的實驗猴價格大降,昭衍新藥第二季轉盈為虧,連累上半年盈利表現 自去年4月起,該公司的股東已多番減持股份   莫莉 隨着新冠疫情陰霾過去,曾經炙手可熱的醫藥外包服務行業,正逐漸回歸低速增長軌道。不過,中國非臨床受託研究機構(CRO)龍頭北京昭衍新藥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6127.HK; 603127.SH)上週五晚間公佈的一份業績預告,卻令市場人士大跌眼鏡,事關該公司業績一向穩步增長,但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卻預計將按年大跌高達70.4%至80.4%。 消息公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昭衍新藥在A股直接跌停,全日下跌9.99%,連續兩日的成交額均超過3億元,遠高於平日成交額。雖然港股當日因颱風停市,但在恢復交易後的兩個交易日也接連下行,累計已下跌超過5%。雖然公司在業績預告中也提到,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收約9.73億元至10.51億元,按年增長25.3%至35.3%,但投資者的加速出逃,顯示市場信心已大受打擊。 事實上,昭衍新藥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仍然表現斐然,當季營業收入為3.69億元,按年增長36.3%,淨利潤也按年增加近五成至1.88億元。但第二季度的業績大幅變臉,若以業績預告的數據計算,當季事實上轉盈為虧,虧損額高達7,800萬元至1.15億元。 對於業績快速下降的原因,昭衍新藥在公告中將其歸因於「持有的生物資產因市價下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對業績產生了消極影響」,而這部分變動帶來的淨損失約1.77億元到1.89億元。 昭衍新藥作為非臨床CRO龍頭,其核心業務是藥物非臨床研究服務,即在臨床試驗階段前,對受試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品質可控性等進行評價、檢測、研究、篩選等。2022年財報顯示,非臨床研究服務貢獻收入達22億元,佔總收入97.6%。 在完成藥物非臨床研究時,小鼠、猴等實驗模型則是必不可少的「活體原材料」。昭衍新藥近年來亦積極進軍上游業務,以保證供應。2022年4月,昭衍新藥曾經以18億元收購雲南英茂生物、廣西瑋美生物兩家實驗模型動物供應商,以搶佔實驗猴資源。2022年財報提到,昭衍新藥的生物資產主要包括在廣西及雲南設施飼養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模型,截至2022年底共有約24,000隻。 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疫苗、藥物研發加速展開,中國的實驗猴供應持續緊張,其身價從2019年下半年每隻1.5萬元,一度飆升到2022年底的每隻近20萬元。在市場價格不斷上升之際,昭衍新藥也憑藉著手中數量龐大的「生物資產」,令業績水漲船高。截至去年底,其確認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產生的收益為3.3億元,按年增加165.8%,而該年度公司淨利潤為10.73億元。 股東大手減持 然而,隨著醫藥市場供需變化、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和野生動物進出口貿易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實驗猴的價格開始回落。今年4月18日,中國政府採購網公示的新一輪恒河猴招標公告顯示,一隻恒河猴的價格平均約12.3萬元;7月14日,北京化工大學發佈的食蟹猴採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中的食蟹猴平均單價已降至8萬元。換言之,昭衍新藥所囤積的大量實驗猴的資產價格,已從2022年底的高位大幅下挫。 除了市場價格變動,近年來醫學研究界「去動物化」呼聲越來越高。去年9月29日,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代化法案(FDA Modernization Act 2.0),該法案的目標是取消對新藥進行動物試驗的聯邦授權,意在未來幾年大幅減少對試驗動物的使用。雖然目前並無替代動物試驗的更佳方案,但回頭來看,昭衍新藥花18億元高溢價收購的實驗模型動物業務,長遠前景或有暗湧。 昭衍新藥於2021年2月登陸港交所,當時的發行價高達151港元,並引入10名基礎投資者,不乏清池資本、紅杉資本等明星醫藥投資基金。然而,其港股上市首日下跌9%,隨後股價一路下行,如今股價已潛水逾85%。 與投資者不看好一致的是,昭衍新藥的股東似乎也在撤退。在A股市場上,公司的四位股東從2022年4月至11月期間,陸續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409.61萬股,減持價格區間為59.45至126.9元,合共套現2.53億元。今年7月7日,該公司公佈,實控人之一周志文已經在過去6個月內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減持了1,099.78萬A股,佔總股本比例2.05%。 上市公司股東的減持原因各不相同,主要包括業績與股東預期不一致、市場行情反彈、或是行業股價漲幅較大,但卻沒有基本面的長期支撐等。由於昭衍新藥業績回落,相比之下,股東們的提前減持更顯得耐人尋味。 從估值來看,昭衍新藥在港股的市盈率約為9倍,同業康龍化成(3759.HK; 300759.SZ)的市盈率約為13倍,反映其估值略有折讓。雖然昭衍新藥的主要業務仍保持穩健增長,但其業績表現能否重新獲得投資者青睞,還需繼續觀望。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冠研發需求大降 藥明康德將迎考驗

這家中國醫藥外包服務龍頭企業去年營收創歷史新高,淨利潤更大增逾七成,但其增長在去年第四季開始減速 重點: 藥明康德的化學業務去年收入翻倍,貢獻公司營收逾73%,但如果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相關收入,其增長率則大降至約四成 該公司去年淨利潤逾88億元,但第四季僅佔當中的14.36億元,按季大跌47.6%,反映其增長速度滑坡   陳嘉儀 這家受惠於新冠相關業務的醫藥企業,即將面對疫情退卻後,該如何維持未來增長的十字路口。 中國醫藥外包服務(CXO)龍頭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上周一公布了耀眼的2022年業績,期內營收按年大增71.8%至393.5億元,淨利潤則上升72.9%至88.1億元,兩者同創公司成立以來新高。 該公司在業績報告中表示,由於商業化訂單增長、工藝流程優化帶來效率提升,去年化學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CRDMO)、測試、生物學、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四大業務的收入均錄得增長,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是唯一下滑板塊。 各業務中,以提供從藥物發現、研發到生產等一站式服務的化學業務表現最優秀,去年實現營收288.5億元,按年大增104.8%,佔總營收73.3%;其毛利亦翻倍至114億元,毛利率達39.5%一枝獨秀,協助拉高公司整體毛利率至36.9%,比上一年提升0.8個百分點。 反觀測試、生物學、細胞及基因療法業務的營收,則錄得24.7%至27.4%的較溫和增幅,但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收入則下降22.5%至9.7億元,主要因為該業務主動迭代升級,公司集中推進更優質的項目管線,以研發更具創新性的候選藥物。 符合一年前預期 藥明康德把佳績歸功於一站式服務模式加強了平台間業務導流,但其實早於去年首季新冠疫情重臨、全球藥企爭相研發新冠藥物時,隨著相關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訂單增加,藥明康得已預告全年的化學業務收入增速,可望比2021年增加近一倍。最終公司實際表現與一年前的預期相符,可見新冠疫情確實成就了其巨大商機。 然而,如果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去年此板塊的營收僅為197.2億元,增長率降至39.7%;同期公司總收入及按年增長率,則分別縮水至302.3億元及31.9%。 隨着全球疫情退卻,藥企對相關疫苖及藥物的研發需求大減,藥明康德今年的業務表現將面對考驗。事實上,從去年第四季的數據來看,該公司的增長已出現疲態。期內季度收入109.6億元,僅比上一季增長約3%,淨利潤更按季大降47.6%至14.4億元,佔全年利潤總額不足16.3%,不禁讓市場提出疑問:今年的增長會否見頂回落? 事實上,該公司以手頭訂單為基礎,加上去年的高基數效應,對今年業績表現作出了相當保守的預測,估計全年收入僅微升5%至7%。正如之前一些分析所言,受疫情消退、藥物集體採購政策等因素影響,國內創新藥發展趨勢放緩,可能令市場對快速追縱(Fast-follow)新藥研發的需求下降,令藥明康德的業務受到衝擊。 現實情況亦反映自2021年下半年、在以PD-1單抗藥物為代表的創新藥「大殺價」後,創新藥市場的整體研發投入開始出現收縮。藥明康德在財報中警示,如果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放緩,或客戶的研發支出和外包需求下降,可能會對公司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將受惠銷售分成 慶幸的是,藥明康德預告今年將迎來藥品上市後的「銷售分成收入元年」。截至3月20日,該公司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已有兩個項目處於新藥上市申請(NDA)階段,當客戶產品成功上市後,可從藥品銷售收入中按照約定比例獲得分成。 另外,去年錄得虧損的細胞及基因療法業務,目前已協助一名美國客戶完成一個創新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TIL)項目的上市申請,以及為一名中國客戶完成一個用於中國本土嵌合抗原受体T(CAR-T)細胞療法的慢病毒載體項目的上市申請,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迎來商業化生產項目。 不過,為了推動CRDMO 和CTDMO業務,藥明康德加大了對新能力和新產能的建設,正在南通建設新的實驗室服務平台,並繼續推進國內的常州、無錫,以及海外的美國及新加坡等多項設施的設計和建設。這意味著該公司未來投資於各項設施的開支將會上升,資產結構亦由輕資產模式,逐漸向重資產轉型。 另外,藥明康德的營收中,僅約19%來自中國市場,其餘均來自海外,單是美國市場去年便貢獻了258.8億元,佔比高達65.8%。受到去年美元大幅升值影響,其持有用於套期保值的賣出美元遠期外匯合約,錄得逾3.99億元已變現投資虧損。面對美國金融市場近期表現波動,美元的走勢會否為公司帶來更大損失,同樣值得投資者關注。 藥明康德上週一公佈業績後,其港股連升兩日,累計漲幅達11.7%,反映市場對其業績普遍持正面看法。雖然其最新追蹤市盈率約25.4倍,略高於同業康龍化成(3759.HK; 300759.SZ)的24.6倍,但券商普遍仍維持其「買入」或「跑贏大市」評級,其中麥格理報告稱,撇除新冠相關項目收入,預期藥明康德今年核心收入將增長31%,目標價120港元,比現水平有超過40%的上升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