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掀起人工智能(AI)熱潮,這家中國企業級AI軟件公司看準時機,第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重點:

  • 第四範式面向企業市場,協助用戶利用其平台開發自身的AI應用軟件
  • 該公司成立以來已完成11輪融資,最近一次估值達29.5億美元,6年間增長了109倍

 

陳嘉儀

微軟(MSFT.US)投資的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生成式AI掀起投資市場新一波熱潮。不少企業希望把業務智能化,但要大規模向AI轉型,需要克服專才難覓、自建模型成本高、部署時間長及數據和軟件不相容等挑戰,非一般企業所能應付。

剛於4月底第四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北京第四範式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恰好是一家面向企業的AI軟件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來,該公司一直專注於提供以平台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提供可選擇的配套基礎設施、操作系統、AI開發人員套件及應用等 ,讓一般企業也能自行構建度身訂造的AI系統。

早於2016年發佈的「先知平台」,是第四範式解決方案的支柱,主要通過「軟件使用許可」,在終端用戶伺服器上部署;該公司亦可按用戶需求,在服務器及其他相關硬件上預裝其先知軟件的一體化解決方案“SageOne”,上述兩項業務佔公司去年總收入約19%及29%。另外,公司亦會應用戶要求提供應用開發服務,協助客戶開發定製化的AI應用,其去年的收入佔比約為52%。

由於從一開始便深耕AI領域,擁有生成式AI底層技術,即使自2021年起三度闖關港交所仍未竟全功,第四範式這次捲土重來,依然備受市場關注。

估值飆升

該公司的創始人戴文淵是人工智能頂尖學者,年輕時得過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的世界冠軍。他創業前曾於百度(BIDU.US; 9888.HK)、華為等中國科技巨企任職,參與了百度相關搜索、百度大腦、個性化行銷等多個產品的開發;其妻吳茗是紅杉中國的投資合夥人,目前二人直接及間接控制公司約41.18%股權。

第四範式雄厚的技術背景,成功吸引投資者青睞,據初步招股文件顯示,自2015年8月至2021年6月,它進行了11輪融資,累計融資約10億美元(69.1億元)。早於2018年C輪融資時,其隱含估值已達11.6億美元,擠身全球AI獨角獸行列;至兩年前最近一輪融資時,估值進一步升至29.5億美元,較2015年首輪融資投後估值2,667萬美元,增長了109倍。

其股東陣容更是相當鼎盛,除了紅杉中國、聯想創投、春華資本等知名創投,就連中國五大國有銀行及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均參與其中。

財務方面,第四範式過去三年營收由2020年的9.4億元,大增114.2%至2021年的20.2億元後,去年再增加52.7%至30.8億元;用戶數目由2020年的156名,穩步上至去年的409名。目前其解決方案的客戶,主要來自金融、零售、製造、能源、電力、電信、醫療等行業。

虧損擴大

不過在業務快速擴張的同時,其虧損卻同步擴大。過去三年淨虧損分別為7.5億元、18億元和16.5億元,累虧42億元。公司在初步招股文件中稱,2021年虧損擴大的主要是受研發開支、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與贖回負債利息開支拖累;而去年由於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減少,經調整虧損略為收窄3.6%至5.04億元。

雖然AI企業虧損很常見,例如「AI第一股」商湯科技(0020.HK)上市以來也是連年虧損,但值得留意的是,第四範式的銷售成本和研發開支中,支付予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技術服務費佔比驚人,例如去年銷售成本16億元,當中7.79億元為技術服務費,佔比48.8%;而去年研發成本16.5億元中,技術服務費約12.2億元,佔比高達73.9%。兩者共佔全年營收近三分二,如不設法改善,未來盈利能力堪虞。

第四範式把外包成本增加歸因於業務已進入的垂直行業,如風力發電、電信及製造業等,用戶對定製化的特定行業人工智能應用需求增加,服務本身雖不複雜,但需要大量人力專注於核心技術研發和營運,因此決定外包予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從而衍生大量成本。

不過一如中國部分從事尖端科技的公司,其核心子公司4Paradigm Technology Co. Ltd.於3月2日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列入實體清單,在未獲得許可的情況下,禁止向其出口、再出口或轉售任何受《出口管制條例》規限的技術和產品,可能會大大制約其未來發展。

為了提升上市吸引力,第四範式特別趕於3月推出了一個企業級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SageGPT。新產品能夠處理視頻、圖像、語音、文本等形式的查詢及任務,並以所要求的形式輸出回應。只是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SageGPT仍處於商業化的早期階段,反觀其他巨頭如百度、商湯與巴巴(9988.HK; BABA.US)等,均已推出同類產品,未來如何突圍而出也是一個疑問。

上市估值方面,由於第四範式仍然處於虧損,若參考比其早上市、且同樣受到制裁的商湯科技市銷率約16倍,按去年營收30.8億元計算,其估值將高達493億元,較兩年前的估值再增加142%;但是考慮到AI概念股表現不振,該公司又被列入實體清單,實際影響尚未浮現等因素,最終估值可能會打折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金沙中國第三季淨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國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財務情況,淨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億美元,經調整物業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為6.01億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總裁羅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們財政實力及領先同業的現金流量,繼續支持公司在澳門及新加坡兩地的投資及資本開支項目。」 澳門威尼斯人期內娛樂場的淨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億美元;澳門巴黎人跌13.8%至1.63億美元,澳門金沙跌9.6%至6,600萬美元;澳門百利宮更跌27%至1.32億美元。旗下各娛樂場中,只有澳門倫敦人上升55%至5.25億美元。金沙在澳門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過95%。 金沙中國周四開市升1.1%報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跌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TD Coffee

從提神到品味:中國即飲咖啡進入高質量競爭時代

中國即飲咖啡市場高速成長,從提神飲品演變為生活方式象徵    頭豹研究院 近年來,中國即飲咖啡市場呈現顯著擴張趨勢。在便利店、商超和電商渠道推動下,即飲咖啡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隨手飲」,從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與生活方式表達。品牌紛紛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導向。 同時,精品化趨勢加速滲透,產品從單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鐵、燕麥奶等細分品類,包裝設計更具質感,滿足消費者對品質與個性化的需求。中國即飲咖啡市場正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即飲咖啡是可直接購買並飲用的預製咖啡飲料,與速溶與現磨並列為三大類別。其市場的迅速成長反映出消費者行為的深刻轉變——從社交飲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號,折射出中國消費結構的多元化。 行業數據顯示,中國即飲咖啡零售收入從2020年的120億元增至2024年的2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8%,高於飲料行業整體增速。線上銷售成為主動能,佔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費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場 抖音平台數據顯示,2024年咖啡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110%,帶貨品牌和帶貨商品數量分別增長142.9%和380.3%。直播電商降低嘗鮮門檻,即時零售提升便利度,內容電商場景化營銷激發需求,形成強勁的線上爆發力。 在競爭格局上,中國即飲咖啡正處於高速增長與激烈變革期,從國際品牌主導轉向本土與國際多元混戰。第一梯隊為雀巢(NESN.ZU)與星巴克(SBUX.US),合計佔市場六成;第二梯隊包括農夫山泉(9633.HK)、統一(0220.HK)、可口可樂(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產品,以健康與性價比策略突圍;新銳品牌則憑創新產品和數字行銷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現明顯分化。國際品牌依賴商超與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積極布局電商與會員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裝在線上銷量佔比超六成,農夫山泉則深耕山姆會員店,反映消費場景的重構。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為產品升級的主要方向。消費者健康意識覺醒,即飲咖啡品牌紛紛加碼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滿足細分需求的專業化產品。該類精準營養策略不僅提高產品溢價能力,還創造了與傳統現磨咖啡的差異化賣點。 地域風味定制化體現了即飲咖啡本土化的深度發展。品牌結合區域飲食偏好開發特色口味,如雲南小粒咖啡與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凍梨咖啡等小眾風味,使產品成為情感聯結的載體。預計未來,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飲咖啡產品佔比將從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包裝形態與技術革新不斷突破即飲咖啡體驗邊界。傳統瓶裝、罐裝之外,咖啡粉、咖啡膠囊、咖啡濃縮液等多種形態競相湧現。 無糖/低糖產品也已從市場差異化選項變為基礎標配。叮咚買菜平台數據顯示,87%的大瓶裝咖啡銷售來自無糖版本,三年前僅為50%左右。健康標配化趨勢正在重塑整個即飲咖啡市場的基本格局,迫使傳統甜味奶咖產品轉型退出主流市場。 成分與配方創新反映即飲咖啡向專業化、精品化發展的趨勢。品牌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咖啡+糖+奶基礎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維,強調豆種來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藝。同時,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學化,使用天然甜味劑替代人工甜味劑、添加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在健康化與精品化雙輪驅動下,即飲咖啡市場正邁向高品質競爭階段,品牌唯有兼顧健康屬性與品質體驗方能脫穎而出。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ccogene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曾與阿斯利康達成約20億美元重磅交易 誠益生物赴港IPO 

核心產品ECC5004有望成為同類最佳及第二個在全球市場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 重點: 全球GLP-1受體激動劑市場正迅猛增長,該市場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2,465億美元 誠益生物曾經歷4輪融資,短短3年內,估值增長了16.75倍    莫莉 港股市場有望再次迎來一家專注於減肥藥賽道的企業。成立僅7年的誠益生物開曼有限公司(Eccogene Inc.)憑借與阿斯利康(AZN.L)達成的一項總價值近20億美元的重磅交易,正式向港交所主板發起上市衝刺。近日,誠益生物遞交主板上市申請,Jefferies、美銀證券及中金公司擔任本次IPO的聯席保薦人。 誠益生物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全球性生物技術公司,致力於探索和開發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藥物,以應對全球心血管代謝疾病和炎症性疾病領域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目前誠益生物尚無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但其在2023年與阿斯利康達成的一項重磅交易引發市場關注。根據該協議,誠益生物將在研小分子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ECC5004在中國以外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許可給阿斯利康,該交易的首付款高達1.85億美元,誠益生物未來還將有資格獲得高達18.25億美元的臨床、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等。 ECC5004是一款每日1次的低劑量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根據招股書,ECC5004有望成為同類最佳及第二個在全球市場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與現有口服GLP-1藥物需嚴格空腹服用且避免與其他藥物同服不同,ECC5004憑借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隨餐服用,顯著提升了用藥便利性。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ECC5004目前正在進行兩項針對肥胖╱超重症(VISTA)及二型糖尿病的全球IIb期試驗,同時在中國開展橋接Ib期試驗,這兩項臨床試驗預期於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全球GLP-1受體激動劑市場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主要由其在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療中的顯著療效驅動。據招股書引述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全球GLP-1基石療法市場規模已從2020年的132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72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2.9%,到2029年,該市場預計將達到2465億美元。 然而,面對潛力巨大的市場,GLP-1賽道的競爭已日趨白熱化。其中,口服劑型因其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用藥便利性與依從性,成為新一輪競爭的焦點。諾和諾德的口服司美格魯肽已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目前其減重適應證已在部分市場提交申請,其競爭對手禮來的開發重點是其口服小分子GLP-1藥物 Orforglipron的三期臨床試驗已完成。中國本土創新藥亦進展迅速,信達生物(1801.HK)開發的瑪仕度肽已經獲批上市,還有至少8款國產司美格魯肽在排隊上市、14款GLP-1創新藥物在三期臨床階段。 禮來系科學家創業 誠益生物由周敬業博士和徐劍鋒博士在2018年共同創立。在此之前,周敬業曾任禮來中國研發中心化學部負責人,徐劍鋒曾任禮來中國研發中心的首席科學家。禮來在減肥藥領域佔據重要位置,其開發的替爾泊肽(Tirzepatide)在減重效果上優於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顯示出強大的研發實力。 憑借創始團隊在藥物開發領域的深厚積澱,誠益生物自成立以來持續獲得資本青睞,估值實現快速攀升。誠益生物在2018年簽約、2020年完成支付的A輪融資獲得1億元,投後估值為2.02億元,到了2023年12月阿斯利康與誠益生物達成合作併入股時,公司的投後估值達到了4.98億美元(35.48億元),短短3年內,估值增長了16.75倍。 不過,由於誠益生物尚處於臨床階段,公司目前所有收入均源自阿斯利康的合作,導致財務表現出現較大波動。招股書顯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誠益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36億美元、2.21億美元和55.7萬美元,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為虧損0.52億美元、盈利1.39億美元和虧損0.2億美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643萬美元,可為後續臨床研發提供資金支撐。 港股減肥藥賽道在2025年持續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今年港股市場已迎來多間GLP-1類藥物相關公司登陸港股後,市場表現引人矚目。8月上市的銀諾醫藥(2591.HK)公開發售超額認購超5,300倍,派格生物(2565.HK)自5月登陸港股後,累計漲幅已經超過240%,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減肥藥賽道企業給予了極高估值和期待。相較於銀諾醫藥上市後164億港元的市值,誠益生物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35.48億元,後者在推進IPO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間。儘管前景可觀,但誠益生物旗下管線均處於臨床研發階段,其最終能否成功上市並商業化,仍需持續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老鋪黃金折讓4.5%配股籌27億港元 用於增加黃金儲備

珠寶零售商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約371.18萬股新H股,較前一日收市價767港元折讓約4.5%,預期淨籌27.07億港元。此次配股佔擴大後H股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2.59%及約2.1%。 公司表示,籌資所得七成將用於增加黃金存貨儲備,以應對聖誕、元旦及春節等銷售旺季;一成用於門店拓展及現有門店優化與擴建;餘下兩成則用作補充流動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包括人才引進與營運支出。 老鋪黃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億元,期內利潤同比增285.8%至22.67億元。公司曾於5月配股籌資約26.98億港元,截至9月底結餘約1,000萬港元。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707.50港元,跌7.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