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9.HK 603259.SHG

這家中國醫藥外包服務龍頭企業去年營收創歷史新高,淨利潤更大增逾七成,但其增長在去年第四季開始減速

重點:

  • 藥明康德的化學業務去年收入翻倍,貢獻公司營收逾73%,但如果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相關收入,其增長率則大降至約四成
  • 該公司去年淨利潤逾88億元,但第四季僅佔當中的14.36億元,按季大跌47.6%,反映其增長速度滑坡

 

陳嘉儀

這家受惠於新冠相關業務的醫藥企業,即將面對疫情退卻後,該如何維持未來增長的十字路口。

中國醫藥外包服務(CXO)龍頭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上周一公布了耀眼的2022年業績,期內營收按年大增71.8%至393.5億元,淨利潤則上升72.9%至88.1億元,兩者同創公司成立以來新高。

該公司在業績報告中表示,由於商業化訂單增長、工藝流程優化帶來效率提升,去年化學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CRDMO)、測試、生物學、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四大業務的收入均錄得增長,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是唯一下滑板塊。

各業務中,以提供從藥物發現、研發到生產等一站式服務的化學業務表現最優秀,去年實現營收288.5億元,按年大增104.8%,佔總營收73.3%;其毛利亦翻倍至114億元,毛利率達39.5%一枝獨秀,協助拉高公司整體毛利率至36.9%,比上一年提升0.8個百分點。

反觀測試、生物學、細胞及基因療法業務的營收,則錄得24.7%至27.4%的較溫和增幅,但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收入則下降22.5%至9.7億元,主要因為該業務主動迭代升級,公司集中推進更優質的項目管線,以研發更具創新性的候選藥物。

符合一年前預期

藥明康德把佳績歸功於一站式服務模式加強了平台間業務導流,但其實早於去年首季新冠疫情重臨、全球藥企爭相研發新冠藥物時,隨著相關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訂單增加,藥明康得已預告全年的化學業務收入增速,可望比2021年增加近一倍。最終公司實際表現與一年前的預期相符,可見新冠疫情確實成就了其巨大商機。

然而,如果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去年此板塊的營收僅為197.2億元,增長率降至39.7%;同期公司總收入及按年增長率,則分別縮水至302.3億元及31.9%。

隨着全球疫情退卻,藥企對相關疫苖及藥物的研發需求大減,藥明康德今年的業務表現將面對考驗。事實上,從去年第四季的數據來看,該公司的增長已出現疲態。期內季度收入109.6億元,僅比上一季增長約3%,淨利潤更按季大降47.6%至14.4億元,佔全年利潤總額不足16.3%,不禁讓市場提出疑問:今年的增長會否見頂回落?

事實上,該公司以手頭訂單為基礎,加上去年的高基數效應,對今年業績表現作出了相當保守的預測,估計全年收入僅微升5%至7%。正如之前一些分析所言,受疫情消退、藥物集體採購政策等因素影響,國內創新藥發展趨勢放緩,可能令市場對快速追縱(Fast-follow)新藥研發的需求下降,令藥明康德的業務受到衝擊。

現實情況亦反映自2021年下半年、在以PD-1單抗藥物為代表的創新藥「大殺價」後,創新藥市場的整體研發投入開始出現收縮。藥明康德在財報中警示,如果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放緩,或客戶的研發支出和外包需求下降,可能會對公司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將受惠銷售分成

慶幸的是,藥明康德預告今年將迎來藥品上市後的「銷售分成收入元年」。截至3月20日,該公司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已有兩個項目處於新藥上市申請(NDA)階段,當客戶產品成功上市後,可從藥品銷售收入中按照約定比例獲得分成。

另外,去年錄得虧損的細胞及基因療法業務,目前已協助一名美國客戶完成一個創新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TIL)項目的上市申請,以及為一名中國客戶完成一個用於中國本土嵌合抗原受体T(CAR-T)細胞療法的慢病毒載體項目的上市申請,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迎來商業化生產項目。

不過,為了推動CRDMO 和CTDMO業務,藥明康德加大了對新能力和新產能的建設,正在南通建設新的實驗室服務平台,並繼續推進國內的常州、無錫,以及海外的美國及新加坡等多項設施的設計和建設。這意味著該公司未來投資於各項設施的開支將會上升,資產結構亦由輕資產模式,逐漸向重資產轉型。

另外,藥明康德的營收中,僅約19%來自中國市場,其餘均來自海外,單是美國市場去年便貢獻了258.8億元,佔比高達65.8%。受到去年美元大幅升值影響,其持有用於套期保值的賣出美元遠期外匯合約,錄得逾3.99億元已變現投資虧損。面對美國金融市場近期表現波動,美元的走勢會否為公司帶來更大損失,同樣值得投資者關注。

藥明康德上週一公佈業績後,其港股連升兩日,累計漲幅達11.7%,反映市場對其業績普遍持正面看法。雖然其最新追蹤市盈率約25.4倍,略高於同業康龍化成(3759.HK; 300759.SZ)的24.6倍,但券商普遍仍維持其「買入」或「跑贏大市」評級,其中麥格理報告稱,撇除新冠相關項目收入,預期藥明康德今年核心收入將增長31%,目標價120港元,比現水平有超過40%的上升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快訊:中國中免更換審計師

最新:中國免稅店龍頭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 601888.SH)周一宣布,計劃於現任境內審計師畢馬威華振、以及境外審計師畢馬威的任期終止後,分別聘任安永華明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公司2023年度的境內及境外審計師。 利好:該公司表示,鑑於畢馬威已經連續多年擔任其審計師,為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以維持良好的企業管治及保持審計協同效率,應適時考慮更換審計師。 值得關注:由於中國中免僅上市不足十個月便宣布更換審計師,可能會令市場憂慮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是否與公司管理層在某些問題上出現意見分歧,或是出現了一些潛在問題。 深度:2009年已在上海掛牌的中國中免,是中國唯一覆蓋全免稅銷售管道的零售營運商,公司經營近200家零售店鋪,是中國免稅市場的龍頭企業,而且是中國政府在2020年夏季放寬海南免税購物限制舉措的主要受惠者。該公司去年8月在港股上市,成功籌集184億港元(17億元),成為全年「集資王」。不過,由於去年新冠疫情持續反覆,其收入及盈利分別下挫19.6%及47.4%,公司稱是疫情爆發以來影響最嚴重的一年。 市場反應:中國中免的港股周二下挫,中午收市軟0.6%至122.4港元,貼近上市新低,而且比去年的招股價158港元跌22.5%。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880.HK 601888.SHG

名之夢獲大筆新資金 但應付AI戰或需更多

據報道,這家人工智能公司接近獲得2.5億美元新資金,其豐富的人才儲備和不斷增加的產品,正吸引著投資者 重點: 據報道,人工智能公司名之夢即將在新一輪融資中,以大約12億美元的估值籌集逾2.5億美元 該公司將不得不繼續大量投資以增強其人工智能實力,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需要更多融資   西一羊 新投資打開了閘門。甚至在聊天機器人出現之前,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百度 (BIDU.US; 9888.HK)等大公司,以及科大訊飛(002230.SZ) 等較小的公司,就已經在投入大量資源,開發自己的同類產品了。 這股熱潮也開始把大量新資金引入得到大型科技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支援的初創公司。上海的名之夢就是其中一個受惠者,上月因為有消息稱其大語言模型(LLM)將嵌入中國軟件發展商金山軟件(3888.HK)的辦公應用程式,作為規模更大的合作的一部分,該公司引起了轟動。 好消息源源不斷,路透社上周的一篇報道稱,名之夢即將完成一輪超過2.5億美元(17.8億元)的新融資,使其在成立僅一年半後,估值便達到12億美元左右。該報道稱,此輪融資的新投資者,包括一家與科技巨頭騰訊(0700.HK)有關聯的實體。 據路透社報道,名之夢成立於2021年,早期投資者包括研發熱門遊戲《原神》的米哈遊,以及中國的雲棲基金和明勢資本。12億美元的估值,將使名之夢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俱樂部的一員,而且鮮有中國AI初創公司能夠加入這一行列。 據報道,罕有獲得了這個地位的公司,也包括外賣餐飲巨頭美團(3690.HK)聯合創始人王惠文創立的北京光年之外。3月有報道稱,光年之外是在達成收購另一家中國AI公司一流科技的協議後,來獲得獨角獸地位的。據財新網今年較早前報道,合併後的實體正在尋求新的融資,估值10億美元。 名之夢最新的龐大規模融資,是開發生成式AI需要巨額投資的體現。與此同時,這類公司開始出現高估值,表明該群體可能會在關注中國的科技和風險投資者中,成為下一個熱門領域。該領域最早的初創公司之一,是電腦視覺專家商湯科技(0020.HK),它2021年12月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近100億美元。 商湯科技作為獨立的AI公司,在很多方面都和名之夢相似,並且可以作為先例,預示名之夢將面臨的挑戰。阿里巴巴是商湯科技的早期投資者者之一,後者的市值一度接近其當前市值的四倍。但它一直面臨很多問題,包括美國的限制以及持續的巨額虧損,因為它持續不斷地投資,以便在成本高昂且競爭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根據研究公司IDC去年10月的一份報告,到2026年,中國每年人工智能投資預計將達到267億美元,約佔全球AI投資的8.9%——這是僅次於美國的投資總額第二高的國家。 豐富的人才儲備 名之夢擁有的一些特點,或許可以解釋投資者為何對其興趣濃厚,使得該公司在成立後迅速躋身獨角獸俱樂部。其中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在其相對較小的員工隊伍中擁有豐富的人才儲備;截至2月,它的員工只有大約100人。 它的管理團隊包括擁有強大工程背景和領先人工智能公司高管經驗的人員。它的兩名聯合創始人閆俊傑和周彧聰都曾在商湯科技工作,前者為副總裁,後者是演算法研發負責人。 名之夢的另一名聯合創始人楊斌之前作為創始團隊成員在Uber ATG研究院工作,這是優步的自動駕駛部門,後來它賣給了Aurora Innovation。此前,楊斌還曾在另一家自動駕駛初創企業Waabi工作。 據中國媒體甲子光年援引楊斌提供的資訊報道,名之夢約百名員工當中,三分之一擁有博士學位。報道稱,該公司的技術研發團隊包括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辨識、電腦視覺、電腦圖形學等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人員。 名之夢的吸引力可能還在於,與後來者相比,它在推出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能產品方面,處於相對早期的位置。去年11月,該公司退出了一款名為Glow的應用程式,這是一個虛擬人工智能伴侶,據稱其功能包括幫助用戶結交虛擬朋友和克服孤獨感。 該應用程式允許使用者創建虛擬角色,給他們設定背景故事,然後與它們聊天,討論各種話題,包括情感方面的建議,甚至如何應對脫髮問題。據甲子光年報道,這款應用推出僅四個月,註冊用戶便逼近500萬。 由於ChatGPT的巨大成功,名之夢也迅速加入了聊天機器人浪潮。它在3月初推出了與ChatGPT類似的Inspo,比百度大肆炒作的文心一言早大約一周時間。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文心一言沒有做現場展示,其表現受到了嘲笑。 與百度的文心一言一樣,Inspo目前僅面向受邀用戶開放。但根據國內媒體量子位的一篇報道,這款應用程式的某些功能已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協助寫作、資訊搜集以及提供建議等。 從它大名鼎鼎的商業合作夥伴身上,也能一窺名之夢強大的產品能力。它的商業夥伴包括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這是全球最大的科技獨角獸;另外還包括前文提到的金山軟件。今年4月,該公司宣佈與字節跳動的企業軟件部門火山引擎簽署合作協定,共同構建一個軟件平台,以提升人工智能的能力。這是這兩家公司更大合作關係的一部分。…

借利潤高增長東風 富途進軍馬來西亞

這家網上券商表示,其在馬來西亞的牌照已獲得原則性批准,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將進一步展開 重點: 在利息收入大漲、全球擴張以及新交易產品的多重因素加持下,富途第一季收入增長52%,利潤翻倍 這家網上券商表示,計畫在未來三到五年將財富管理資產規模佔總資產的比例,從10%增加到30%   陽歌 下一站,馬來西亞。 網上券商富途控股有限公司(FUTU.US)宣佈,將基於香港繼續拓展全球業務,進軍馬來西亞市場。國際化是該公司最近發展的主要方向,其業務已經拓展到了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 在上個月底發佈的最新財報中,進軍馬來西亞是最引人注目的大標題。財報同時顯示該公司繼續為其在香港、美國、新加坡和澳洲的客戶增加更多產品和服務。 除了區域擴張外,該公司還公佈了大規模提升財富管理資產規模的計畫,以吸引需要多樣化投資選擇的客戶。該業務在其客戶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們稍後將詳細介紹。 首先,富途最新的財報延續了最近的趨勢——比如利潤加速增長,該公司的淨利潤在第一季增長了逾一倍,達到11.9億港元(1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8%。 淨利潤增長主要源於利息收入的大幅增加,得益於過去一年美聯儲和其他央行試圖遏制通脹而大幅上調利率。富途的利息收入在第一季增長了125%,達到12.9億港元,成為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券商佣金曾經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第一季增長率為較溫和的11.6%,總額達到10.8億港元。 以上兩個來源為富途貢獻了大部分營收,使得全季度總營收增長52.3%,達到25億港元,在去年第四季強勁的42%增長基礎上進一步加速。儘管這些數字看起來很強勁,但美聯儲基本上已經結束了激進的加息措施,營收增長可能將開始放緩。 基於上述的可能性,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師預計,富途的全年收入增速將放緩至約13%,而利潤增速也將減慢至約18%。分析師群體對該公司仍然非常看好,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分析師中,有15位給予該公司「強烈買入」或「買入」的評級。他們的平均目標價為56.9美元,比目前股價水平高約50%,表明他們看到了相對較大的上漲潛力。 基於分析師對其2023年利潤的預測,富途目前的市盈率為相對較低的12倍。這與美國折扣券商盈透證券(IBKR.US)的13倍接近,但低於嘉信理財(SCHW.US)的16倍和老虎證券(TIGR.US)的23倍。 富途的股價在財報公佈當天輕微上漲了1.3%,表明投資者已經看到該公司的全球化轉型取得了進展,但仍面臨挑戰。富途目前最大的客戶群體在香港和新加坡,儘管沒有提供具體數字,但公司表示其應用程式在香港成年人的使用率為43%,在新加坡為25%以上,該公司在其最初的中國市場還有一批老客戶。 馬來西亞的潛力 接下來,我們討論之前提到的話題,首先是進軍馬來西亞。該公司此前表示今年將進入兩個新的亞洲市場,馬來西亞是其中之一。公司尚未宣佈下一站是那個國家,但很可能是一個東南亞國家。 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富途的馬來西亞子公司在該國的資本市場服務牌照,已獲得證券監管機構的「原則性批准」,預計最早將在今年下半年進入該市場。管理層補充說,富途與現有競爭對手相比具有諸多優勢,包括更強大的應用程式,以及在其核心優勢地區,比如美國和香港等市場,提供更低的交易費率。 富途創始人和董事長李華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期待利用馬來西亞的巨大市場機會,進一步加強我們在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 國際化一直是富途的重要戰略,公司一直努力在其大本營香港和新加坡市場以外擴大業務。然而,鑑於香港本地資本市場尚未完全復甦,該公司也對其在香港的增長提出了預警。CFO陳宇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香港股市)交易範圍非常窄,市場沒有有意義的IPO項目。」 未來的另一個關鍵點將是財富管理業務,該業務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富途的整體業務。富途在第一季的財富管理資產規模按年增長了77%,達到370億港元,較其整體資產規模增長率高出兩倍有餘。 財富管理資產現在約佔富途總資產規模的10%,陳宇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希望這樣的比例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繼續增加到20%到30%。當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業務區域以及服務的拓展,都有助於抵消其目前在中國面臨的不確定性。富途上月已從中國應用商店中把應用程式下架,並等待問題最終解決,但同時獲准繼續為現有中國使用者提供服務,包括提供應用程式更新。這個情況對公司的影響似乎是可控的,至少從財報角度來看。 陳宇在談到應用下架時表示:「我們很高興我們現有的中國客戶對這宗頭條新聞非常冷靜。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有意義的異常流失率,以及過去一周的客戶淨資產流出。」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導,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UTU.US

快訊:摩通斥逾16億港元增持美團

最新:據港交所網頁資料顯示,摩根大通於5月31日增持美團(3690.HK)約1,383萬股,持股量從4.96%增至5.19%,估計涉資逾16億港元(14.4億元)。 利好:美團於5月底公布今年第一季轉虧為盈,錄得33.6億元淨利潤,該行決定在季績公布不久後增持,顯示對該公司的前景有信心。 值得關注:摩根大通對美團的持股水平首次超越5%以上的申報門檻,日後無論增持或減持該股,都需要向港交所申報。 深度:過去專注於餐飲外賣業務的美團,自從2020年開拓團購與新鮮食品等新業務後,公司處於「燒錢」狀態,把餐飲外賣與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盈利全部抵銷,過去兩年合計錄得逾300億元虧損。但踏入今年首季,由於新業務收入增加,加上經營虧損持續收窄,美團再度錄得33.6億元淨利潤,遠勝市場預期的虧損2.1億元,並獲多家大行調高目標價。 市場反應:美團周一股價窄幅波動,中午收市軟0.3%至121.2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690.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