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為ChatGPT的AI聊天機械人引發投資界及科技界高度關注,認為將改寫人類未來使用網絡搜尋的習慣

重點:

  • ChatGPT最近在全球引起熱議,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與京東等中國科技巨頭紛紛加入戰場,推出自家類似產品
  • 投資界認為,阿里巴巴及騰訊會比較受惠於ChatGPT的應用

裴梓龍

在剛過去的情人節,你有沒有收到心上人的情書呢?你能否確認這封情書是由他/她親自撰寫,還是由一款熱爆全球的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代筆呢?

根據一項訪問了5,000名全球用戶的調查,有26%受訪者表示會找ChatGPT在這個情人節代寫情書,因為這款由微軟(MSFT.US)投資的初創企業OpenAI推出的AI聊天機械人,不但可以回答使用者的問題,還能撰寫情書、論文、劇本及分析文章等,甚至可以為電腦門外漢編寫程式,其精準度遠高於蘋果公司(APPL.US)研發的Siri,因此推出短短兩個月,每月活躍用戶已突破一億人次。

ChatGPT的原理,是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模型分析大數據,並以人類語言與用戶對答,屬於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一種程式,利用「深度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s)技術,從數以億計的資料中學習並進行模仿,用家只要輸入指令,ChatGPT就可以成生文章或給出答案。

Google處境不利

作為投資者的微軟,最近便宣佈把旗下搜尋引擎Bing與ChatGPT合併,被科技界視為將有力挑戰Alphabet公司(GOOGL.US)旗下Google在搜尋引擎的霸主地位。

易方資本分析員王逸研認為,Bing的用戶本來不多,如果ChatGPT能吸引用戶轉用Bing搜尋器,對依賴競價排名廣告收入的Google來說,無疑將帶來沉重打擊。

面對微軟的挑戰,Google上周三急急召開發布會,介紹自家AI聊天機械人Bard,但Bard竟然答錯「關於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新發現有哪些?」的簡單問題,連累Alphabet的股價在緊接的三個交易日內累挫12.1%,失去了近1,700億美元(1.16萬億元)市值。

既然ChatGPT背後的原理是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又怎會少了一眾中國科網巨頭的參與?作為中國人工智能及搜尋引擎龍頭企業的百度(BIDU.US; 9888.HK)上周率先宣布加入戰團,推出「文心一言(ERNIE Bot)」聊天機械人,它具備跨模態、跨語言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生成能力,預計3月完成內部測試。由於百度計劃把文心一言接入旗下搜尋器,刺激上周二股價單日大漲15.3%。

其後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證實旗下阿里達摩院研發類似ChatGPT的對話機械人,並正在進行內部測試。從網上流出的截圖來看,阿里或許會把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與集團旗下的企業級智能移動辦公平台「釘釘」結合;至於騰訊(700.HK)也不甘寂寞,據外電引述消息報道,該公司正計劃開發類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增加內容生成工具的投放。

除了「BAT」這三家中資科網龍頭外,京東(JD.US; 9618.HK)上周五也宣佈,旗下言犀人工智能應用平台將整合過往產業實踐和技術積累,推出產業版ChatGPT,命名為「ChatJD」,並公布了「125」落地應用路線圖,包括一個平台、兩個領域及五個應用。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表示,目前百度在開發AI聊天機械人的進度領先其他對手,有助重新評估其基本因素,「隨着中國經濟復常,推動公司廣告收入,加上預測市盈率大約17倍,處於過去5年平均水平,投資者可以關注這家公司。」

騰訊阿里最受惠

不過,中長期來說,當ChatGPT的技術進一步優化,基金界認為百度面對的處景將與Google類似。易方資本的王逸研分析稱,百度核心收入同樣來自競價廣告收益,加上其他業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一旦廣告收入減少,將影響自動駕駛等短期內仍未有大量收入的業務。

王逸研認為ChatGPT這種新技術,將更有利阿里巴巴及騰訊,「ChatGPT其中一個特點在於分析能力,阿里可以利用它向淘寶和天貓的客戶推薦產品,有助提升銷售收入;至於騰訊則可以在其角色扮演遊戲加入ChatGPT技術,讓玩家與角色深入對話,增加玩家沉浸感,促進遊戲內消費。」

美股方面,兩人都比較看好微軟,楊韻銳認為微軟作為OpenAI的主要投資者,旗下產品例如雲業務Azure可以與ChatGPT深度合作,產生協同效應。

王逸研則相信ChatGPT可與微軟的辦公軟件Office融合,「例如用家只需要打出一個標題,ChatGPT就可以完成文字工作,即使微軟收取20美元、甚至2,000美元月費,企業仍然可以節省大量成本,微軟則可以獲取新的收入來源。」

AI聊天機械人未來能為企業節約多少成本,目前還要拭目以待,然而每次有新的炒作概念時,股市都會「先升為敬」。以最近的ChatGPT熱潮為例,就連知乎(ZH.US; 2390.HK)都曾經單日大漲近60%,需知道知乎作為網絡問答社區,未來很可能會受到ChatGPT的影響而失去流量,因此其升勢可說是匪疑所思。至於內地A股也有不少ChatGPT概念股連續幾日漲停,炒作情況形同去年熱炒的「元宇宙」概念。

這種股市亂象已引來官方高度關注,官媒《證券時報》上周發表文章,警告部份上市公司在AI聊天機械人只處於初級階段,距離商業化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部份更只是掌握少量相關技術,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上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招聘需求回升 Boss直聘第三季多賺67%

內地招聘平台Boss直聘運營商看準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周二公布,受惠招聘活動回暖及商業化效率提升,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收入及盈利均錄得顯著增長。期內收入按年增13.2%至21.63億元,淨利潤按年增67.2%至7.75億元(1.1億美元)。期內,來自企業客戶的線上招聘服務收入為21.47億元,按年升13.6%,其他服務收入(主要為向求職者提供的付費增值服務)為1,640萬元,按年跌27%。公司解釋,減少主要源於對部分增值服務的優化,精簡了相關功能,以增強平台黏性並推動生態系統的長期發展。 期內付費企業客戶數達680萬家,年增13.3%,平均月活用戶(MAU)達 6,380萬,亦按年增10%。創辦人兼CEO趙鵬表示,公司正加快AI技術在產品及運營中的應用,持續改善求職者與用人企業體驗,並探索AI代招聘等新模式。公司預期,2025年第四季度總收入介乎20.5億至20.7億元,增加12.4%至13.5%。 業績公布後,公司美股周二升1.32%,收報20.79美元。公司股價今年累升約5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電動車收入創新高 小米三季度盈利勁升130%

手機製造商小米集團(1810.HK)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截至9月底止的季度收入為1,13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2.3%。盈利大幅上升129.5%至122.6億元,經調整利潤113億元,同比上升80.9%。 期內集團的「手機×AIoT」收入為人民幣841億元,同比增長1.6%。上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330萬台,同比增長0.5%,收入為人民幣460億元。在中國大陸地區,小米智能手機銷量排名第二,市佔率達16.7%;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則排名前三,市場份額為13.6%。 智能電動汽車收入及AI等創新業務,第三季收入創歷史新高達290億元,同比增長199.2%。當中電動汽車收入為283億元,期內共交付108,796輛,亦創出新高。6月才推出的Xiaomi YU 7 系列,在上月位列內地SUV銷量第一。 周三小米開市升1.9%報40港元,公司股價過去一年由高位下跌3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enQ BM operates hospitals

政策影響盈收雙降 明基醫院賣點乏善足陳

去年多次闖關未果,民營綜合醫院營運商明基醫院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最新財務表現仍乏善可陳 重點: 去年明基醫院曾申港上市,最近又再啟動上市計劃, 儘管中國民營醫療仍具備可觀成長空間,但公司收入與盈利卻雙雙下滑,政策轉向與激烈競爭成為主要掣肘   梁武仁 中國民營醫療看似擁有龐大潛力,因為隨著中產階級崛起,越來越多民眾希望尋求公營醫院以外的選擇。然而,這樣的敘事對明基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似乎並不完全適用。該民營綜合醫院多次申港上市均以失敗告終,最新遞表所呈現的財務表現亦難言亮眼。對投資者而言,公司確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亮點,但不利因素也同樣不少。 這家民營醫院營運商於上周再次向香港提交上市申請,這是其自去年4月以來的第三度闖關,前兩次均未能完成。公司由台灣上市企業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352.TW)持有多數股權,佳世達為全球液晶顯示器與投影機領域的重要供應商。如今,明基醫院集團期望第三次嘗試能順利在港上市,為其集資進程帶來轉機。 從表面來看,民營醫院似乎是個吸引投資者的好故事。中國人口迅速老化,對高品質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攀升。同時,中國中產階層規模擴大,愈來愈多患者希望在民營醫院獲得更舒適、具私密性且更優質的服務體驗,以避免在大型公立醫院忍受人潮擁擠、長時間等待,如生產線一般的就醫環境。 但該行業同時面臨一系列挑戰。首先,由於涉及公共衛生領域,民營醫療受到嚴格監管,這在政策層面具有合理性。此外,民營醫院與政府支持的公立醫療機構競爭愈發艱難,難以在醫師人才招募方面取得優勢。民眾亦普遍存在質疑,認為民營醫院更重視盈利而非健康價值,加上其醫療費用通常高於公立醫院,在患者選擇上形成不利因素。 明基醫院的財務表現正反映上述困境,公司去年收入較2023年下降1%至27億元,今年上半年收入亦再次出現按年下滑。更令人憂慮的是,公司盈利能力亦同步走弱,淨利潤率由2023年的6.2%下跌至去年的 4.1%,並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3.7%,低於去年同期的4.8%。 接待能力有限 在收入面上,一個核心限制在於醫療資源的容量上限。集團目前營運兩家醫院:2008年開業的南京明基醫院,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以及2013年啟用的 蘇州明基醫院,為三級綜合醫院。截至今年6月底,兩家醫院合計提供1,850 張病床,自南京院區在2023年新增150張病床後,床位數便未再成長。南京明基醫院目前病床使用率超過100%,須依賴臨時加床來應對住院需求,顯示該院住院服務承載能力已極為緊張。 而在蘇州明基醫院,病床使用率亦接近90%,住院服務的收入提升空間相當有限,難以再透過擴充住院量來拉動醫療收入增長。 幾年前引入的新醫療支付制度,亦讓明基醫院集團的經營面臨更多挑戰。明基醫院集團旗下兩家醫院所在的江蘇省,自2022年起正式採用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支付制度。在此制度下,公立醫保基金不再按實際治療成本報銷,而是依據診斷分組下的標準化住院診療付費額度進行結算,超出部分則需由醫院自行承擔。 在此機制影響下,南京明基醫院與蘇州明基醫院的平均住院費用均大幅下降。住院醫療服務約佔明基醫院集團收入佔比逾半,成為其收入承壓的重要來源。 儘管因政府擴大藥品集中採購、帶動藥價下降,使門診就診人次有所增加,但門診平均費用也因此同步下降。此外,政府亦調整部分診療項目的醫保報銷規則,使得醫療機構獲得的報銷金額減少,進一步壓縮了醫院的門診收入。 集中採購政策雖然幫助明基醫院降低藥品成本,但監管制度帶來的收入壓力,亦凸顯在高度監管的醫療行業中,明基醫院的經營命運在相當程度上仰賴政府政策走向。 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使明基醫院的經營難度加劇。根據其申請文件,以收入計算,公司在中國民營綜合醫院市場的市佔率僅約0.4%;其旗下的南京明基醫院雖為江蘇省內規模最大的民營醫院,但在省內市場佔有率亦僅約2%。 若將公立醫院計入整體市場,明基醫院在行業中的存在感便更低。中國民營醫院的總收入為9,447億元,不足公立醫療機構整體收入的四分之一。 聘用高素質醫生對明基醫院維持競爭力至關重要,但也帶來了成本壓力。由於新聘人員增加,尤其是包括主任醫師在內的高資歷醫療專業人士,公司人力成本明顯上升,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其毛利率已由去年同期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5.9%。 最終,若要提升收入並改善盈利能力,擴大營運規模似乎是明基醫院的關鍵方向。若本次成功在香港上市,公司計劃將集資所得用於擴建及升級現有醫院,並尋求併購機會以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去年,主營腫瘤治療的民營醫院營運商和睦家醫療(2453.HK)在香港上市,或許為明基醫院集團帶來了一定借鏡,但該股自上市以來已累跌超過80%。即便如此,近期市場對中資股票的投資情緒整體偏向正面,這或將成為明基醫院第三度叩關港股IPO的有利因素之一。 然而,能否順利上市仍未有定論,原因在於公司當前的財務表現或難以讓投資者留下深刻印象,這也為上市增添不確定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inko does energy storate

新聞概要:舉步維艱的晶科能源 寄望儲能業務帶來新動力

這家太陽能組件生產商第三季度出貨量下降16.7%,但收入跌幅卻放大逾倍,反映出該產業正深陷產能過剩與價格雪崩的困境    陽歌 太陽能組件製造商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第三季度收入持續大幅下滑且深陷虧損,但其毛利率按季改善,同時儲能業務的增長也為公司帶來正面信號。 晶科能源及其同行在過去一年多一直面臨嚴峻挑戰,原因是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導致價格暴跌並令大多數企業陷入虧損。中國政府已嘗試透過推動行業整合和關停落後產能來支撐市場,但目前尚未見到顯著成效。 晶科能源在周一發布的最新季度報告中表示,第三季度電池片、組件及硅片出貨量為21.57吉瓦(GW),按年下降16.7%。但由於價格疲弱,季度收入同比大降34.1%至162億元(22.8億美元),跌幅較第二季度的25.2%進一步擴大。公司第三季度淨虧損達7.5億元,而去年同期則錄得2,250萬元淨利。 儘管收入下滑與虧損擴大,晶科能源第三季度毛利率為7.3%,雖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5.7%,但較第二季度的2.9% 和第一季度的負2.5%明顯改善。 公司指出,第四季度出貨量預期區間較大,介於18 GW至33 GW之間,反映目前行業波動性極高。 雖然核心太陽能組件業務仍面臨壓力,但公司向投資者釋出一個亮點:其新興的儲能系統(ESS)事業有望成為重要收入來源。儲能系統對光伏電站至關重要,可將晴天的富餘電力儲存,以便在夜間或陰天回售電網。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表示:「隨著規模效應與競爭力的提升,我們預計儲能業務將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引擎,並在2026年開始為公司帶來盈利。」他補充,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出貨多於3.3 GWh的儲能系統,預計全年出貨量將達6 GWh。 晶科能源美國上市ADS股價在財報公布後周一上漲13.1%,今年迄今累計升幅達23%。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