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分析發現,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中國科技巨頭在環境、社會與治理(ESG)領域表現出了進展顯著、透明度增加、表現提升的總體趨勢

 

Mark Watson

隨著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成為主流商業戰略,並被上市公司普遍採納,中國科技行業正悄然在大量重要的ESG領域取得進展。治理挑戰有迹可循,但中國內地大型科技公司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為獲得競爭優勢和差異化而在ESG其他領域的努力,特別是環境和越來越多的社會方面的考慮,卻未得到太多關注。

我們對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騰訊控股(0700.HK)和百度(BIDU.US; 9888.HK)等公司發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進行分析,發現它們明顯都在果斷地向制定ESG戰略,並將其融入核心業務的方向發展,強調行業合作與宣傳、社區參與及社會影響,以及最重要的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總括而言,它們的ESG報告並沒有試圖忽視這些公司在治理和透明度方面面臨的挑戰,以及提高它們在這些領域的評分需要採取的措施。

批評人士可能會認為,在這場ESG派對上,中國科技公司姍姍來遲。在公司治理方面,那些參與詳細跟蹤和分析公司治理的人觀察到,在董事會多元化、資本結構改善以及對效率和排放的關注的推動下,亞洲企業取得了重大的、有時甚至是快速的進展。在中國,政府在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中制定的總體碳中和目標,可以被視為一個重要的驅動因素,因為它影響的不僅是交通和公用事業行業,還有科技行業。

事實上,企業正重新調整目標,尋求競爭優勢,尋求將ESG融入核心業務。

Teneo諮詢公司對中國內地科技行業自2017年以來的ESG報告進行的分析(必須承認,一些企業最近才開始發佈該報告)發現,它們在發展ESG的過程中展示出進展顯著、透明度增加、表現提升的整體趨勢。它們也會優先考慮ESG在它們的業務和更廣泛領域的重要性,並對其有了更好的了解,包括與外部利益相關者開展合作的必要性。

此外,我們的分析還表明,中國科技企業開展ESG行動不是出於市場關注的增強,而是把它們當成了提高內部效率、降低風險,以及為獲取、留住人才提供支撐的一種手段。

比如,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最新的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重點強調普惠金融,是其更廣泛的社會責任轉變的一部分。脫碳依然是優先考慮的事項之一,包括增強對行業合作和社區宣導的呼籲。

不出所料,我們的分析表明,整個中國科技界都非常關注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就是關注氣候變化目標,並報告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進展。

中國科技公司非常關注「綠色計算」的概念,將其作為減少自身設施中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種手段。這包括投資高性能計算基礎設施,更好地利用計算資源,包括更節能的CPU、伺服器,以及減少資源消耗,並負責任地處理電子垃圾。數據中心由於必須進行冷卻才能高效運行,因此導致高能耗和高排放,為此它們經常受到批評,而現在受惠於新技術,數據中心現時越來越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我們的分析還發現,領先的科技公司越來越遵守更嚴格的ESG相關標準,並對全球供應商提出了更嚴格要求。例如,蘋果公司(AAPL.US)就號召其全球供應鏈解決溫室氣體問題,並積極評估其主要製造合作夥伴的氣候影響和減排目標,以支援蘋果的整體脫碳目標。

2022年,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承諾到2035 年,其整個商業生態體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並承諾利用數碼平台在整個公司範圍內影響和宣導低碳。

中國科技公司也越來越意識到,通過聯合發聲呼籲在其他可持續性領域做出積極改變的重要性,包括解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喪失問題。比如,騰訊和京東(JD.US; 9618.HK)就和全球1,000多家公司一起,支持「大自然是每個人的事」的行動呼籲,敦促各國政府在本十年內採取政策,扭轉物種自然喪失的趨勢。

有進步,但仍有改善空間

我們的研究發現,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科技行業在ESG的關鍵領域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公司內部仍然需要更大透明度,特別是需要圍繞ESG如何創造價值、支援企業業務戰略,以及在企業內部更好地整合ESG方面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這還需要更加關注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和外展。總括而言,我們對主要參與者的碳減排計畫的分析發現,幾乎沒有實現碳中和的細節證據。我們還發現,作為有效和透明的氣候路線圖的一部分,在實現同比減排方面缺乏嚴格性,但百度、螞蟻集團、阿里巴巴和騰訊是明顯的例外。

雖然港交所多年來一直強調和宣導加強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但我們確實看到有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中國內地的科技企業正在治理領域取得進展。獨立非執行董事已成為領先科技公司董事會的一個特徵,當中包括百度、騰訊、京東、阿里巴巴和網易(NTES.US; 9999.HK)在內。

然而,董事會多元化整體上仍是中國內地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性別多樣性薄弱,女性董事仍然是少數。在歐洲和北美,董事會多元化一直是由監管、政治和市場壓力推動的,與此不同的是,在中國,女性在公司董事會中的比例仍然很低。MSCI的資料顯示,只有11.8%的中國公司董事會中女性佔比30%或以上。

除此之外,我們預計中國科技企業今後將更加注重背景的多樣性,擁有領導當今企業所需的特定領域專業知識,如氣候變化、數據安全,以及應對公司風險登記單上的其他問題。在這方面,中國內地可以從港交所得到啟發,在那裏,ESG因素正日益成為上市企業的核心。

儘管面臨挑戰和近期的監管壓力,但我們在中國這個非常重要的行業看到了巨大的長期增長機會,並相信持續投資於支援環境目標的技術,對於政府實現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

Mark Watson博士是戰略諮詢公司Teneo的高級總經理和亞太區ESG諮詢部門主管。他的聯繫方式是:mwatson@teneo.com

(本文為翻譯文章,中英文版本如有衝突,以英文版本為准。如欲參考原文,請點擊)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首程配股集資6億拓科技體驗店

智能基礎設施資産服務商首程控股有限公司(0697.HK)周四公布配股計劃,將配售2.76億股,佔擴大股份的3.37%,每股配售價2.17元,集資6億元。 配售價較周三收市每股2.3元折讓5.65%,及過去五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2.05元溢價5.65%。 公司表示,集資所得的4.18億元,主要用於近期開設的約20家科技體驗店,以及拓展資產營運領域的新業務;餘下約1.8億元將作一般營運資金。 周四開市首程跌0.4%報2.29元,年初至今公司股價已升逾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keso shares take a hit

康方生物銷售收入創新高 股價大跌或因創始人減持

在公司仍處虧損階段、急需市場信心的當下,「高位套現」的行為顯得格外敏感 重點: 上半年公司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4.0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9.20% 依沃西在關鍵臨床試驗的總生存期(OS)最終分析中取得了統計學顯著獲益結果    莫莉 作為有望衝擊「全球藥王」寶座的中國創新藥明星企業,康方生物一向備受資本市場熱捧,年初至今股價已經上漲超過1.5倍,港股市值一度突破1,400億港元。8月26日晚,康方生物科技(開曼)有限公司(9926.HK)披露2025年中期業績,公司上半年實現總收入14.12億元,同比增長37.75%,與此同時,虧損幅度也進一步擴大,從去年同期的2.49億元增至5.88億元,同期增幅超過135%。 面對這份「增收不增利」的財報,公司股價在財報公布次日大跌7.1%,28日繼續下探3.18%。投資者負面情緒蔓延之際,8月28日,公司宣布發行新股募資35億港元,以及兩位創始人配售老股大幅套現4.5億港元,恐將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 根據公告,康方生物擬配售2,355萬股新股,佔擴大後股本2.56%;每股配售價149.54元,較8月28日收市價157元折讓4.75%,集資35.22億元,此次集資所得的80%將用於全球及中國的創新研發管線、技術平台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此同時,康方生物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夏瑜及執行董事兼首席科學官李百勇將各配售150萬股現有股份,以每股配售價149.54港元計算,兩位創始人可共套現近4.5億港元。 夏瑜和李百勇套現之前,康方生物的股價剛剛在8月27日達到上市以來的歷史高點179港元/股。儘管從體量上看,300萬股僅佔公司總股本的0.36%,夏瑜的持股比例僅由11.4%下降至10.94%,但是在公司仍處虧損階段、急需市場信心的當下,「高位套現」的行為顯得格外敏感。此外,截至財報期末,康方生物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了65.92億元,公司並無急迫的流動資金需求,此時推進新股發售,其時機的選擇耐人尋味。 商業化收入增長近50% 拋開管理層在財務領域的動作不提,康方生物這份財報仍然展現出了業績的穩健成長性。拆解康方生物的收入結構可以發現,其增長主要來源於已上市產品的銷售放量。2025年上半年,公司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4.0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9.20%,成為拉動總營收的核心引擎。 這一增長背後,兩大核心產品——PD-1/CTLA-4雙抗卡度尼利和PD-1/VEGF雙抗依沃西功不可沒。這兩款產品於2024年底被首次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推動銷售額快速爬坡。依沃西在2025年4月新獲批用於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卡度尼利在2025年6月獲批用於一線治療持續、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新適應症的獲批帶來更多銷售貢獻。此外,康方生物新獲批的PCSK9藥物伊努西和IL-12/IL-23藥物依若奇也已經開始銷售。 為支撐產品商業化,康方生物持續擴充銷售團隊。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商業化團隊人數已從去年同期的844人擴張至1,221人,銷售費用也隨之同比增長30%至6.7億元。銷售規模化效應正在顯現,銷售及營銷開支佔商業銷售收入比率為47.80%,相比去年同期降低7.13個百分點。 既然收入端表現亮眼,康方生物的虧損為何呈現擴大趨勢?公司在財報中解釋,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是合作夥伴Summit公司的股權投資損失擴大,上半年確認長期股權投資收益損失1.91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91億元。其二是研發投入持續加大,期內的研發開支達到7.31億元,同比增長23.02%,佔總收入的51.8%。公司表示,這是由於新增多個註冊性III期臨床研究以及新平台、新產品管線的開發。其三,股權激勵費用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確認2,720萬元,同比增加了2,190萬元。 儘管面臨短期股價波動和減持困擾,康方生物的核心價值仍在於其產品管線的競爭力。公司近期宣佈,依沃西在一項關鍵臨床試驗的總生存期(OS)最終分析中取得了統計學顯著獲益結果,證明瞭其良好的治療潛力。目前,康方生物的市銷率約為45倍,中國創新藥企業另一公認的Biopharma信達生物(1801.HK)的市銷率為13倍,顯示市場給予了前者更高的估值溢價。隨著依沃西OS數據的完整公布和更多適應症的獲批,康方生物能否憑借出色的產品力繼續支撐高市值,值得投資者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藥明合聯折讓4%配股 籌27億港元

為製藥公司提供合同服務的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周三公布兩項集資安排,合共集資27.14億港元(3.48億美元)。 公司擬按每股58.85港元配售最多2,227.7萬股新股,折讓約4%,涉及淨額約13億港元,佔擴大後股本約1.82%。此外,公司宣布與控股股東藥明生物(2269.HK)訂立認購協議,藥明生物將以相同價格認購2,413.4萬股新股,佔擴大後股本約1.93%,涉及淨額約14.14億港元。完成上述交易後,藥明生物持股比例將由49.81%升至50.78%。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約九成將用於擴大生物偶聯藥物服務能力及產能,包括新加坡新基地建設、無錫廠房擴建及潛在海外拓展,其餘約一成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藥明合聯股價周三高開,至中午休市報64.65港元,升5.4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雲鋒金融斥4,400萬美元購萬個以太幣

雲鋒金融集團有限公司(0376.HK)周二公布,已於公開市場累計購入10,000枚以太幣,涉及資金4,400萬美元。是次購買的資金來自內部儲備,購入的以太幣會在財務報表中列為投資資產。 公司於今年7月時公告集團戰略布局,包括Web3、現實世界資產(RWA)、數字貨幣、ESG零碳,以及人工智能。 雲鋒金融指出,購入以太幣符合集團的戰略布局,並可探索以太幣在集團保險業務中潛在的應用模式,以及與Web3相適應的創新業務場景。此外,以太幣作為儲備,可優化資產結構,減少對傳統貨幣的依賴。 公司於周三開市升3%報3.78港元,但隨即掉頭下跌,今年以來股價升逾2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