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Flytek group aims to list its Xunfei Healthcare subsidiary on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using the proceeds to deploy large AI models for medical services.

AI模型商業套現不易 訊飛醫療上市加強裝備

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部署上市的訊飛醫療或搭上這輛順風車,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重點: 訊飛醫療成立至今,雖然營收不斷上升,但是近兩年累計虧損金額逾2.8億元 在港股和醫藥行業表現疲弱之際重啟上市分拆,或與科大訊飛自身財務表現有關   莫莉 去年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經歷熱潮,教育、辦公等應用場景紛紛出現新產品,而早年間十分火熱的醫療健康行業卻相對冷淡。如今,港股或將再迎來一間AI醫療公司衝擊上市。上週二,科大訊飛( 002230.SZ)宣佈將分拆醫療業務子公司訊飛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希望能幫助該公司繼續保持醫療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並提高其國際影響力。 目前,科大訊飛持有訊飛醫療52.47%股份,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與科大控股為實際控制人。根據公告,訊飛醫療上市將發行不超過約2,009萬股,即發行擴大後總股本的15%,若行使全部超額配售權,訊飛醫療最多可發行約2,310萬新股。分拆完成後,科大訊飛仍將維持對訊飛醫療的控制權。 訊飛醫療成立於2016年5月,主攻人工智能加醫療的領域,利用語音辨識、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不僅可以為個人客戶提供家庭醫生助理、AI慢病管理系統等服務,亦為基層醫院提供影像識別、輔助診斷、患者管理等多種功能,有助於提升醫院資訊化、智能化管理以及提高基層醫生診療能力。訊飛醫療共擁有8家子公司,覆蓋醫療科技服務、互聯網醫院、軟體發展與技術服務、醫療服務等領域。 分拆公告顯示,訊飛醫療成立至今,雖然營收不斷上升,但近兩年虧損明顯增大。在2020至2022年,其營收分別為3.21億元、3.56億元和4.94億元;除了2020年錄得761萬元盈利,2021及2022則分別虧損7,973萬元及2.04億元。 這與母公司之前的目標看來距離甚遠。2022年2月,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曾公開表示,預計2025年科大訊飛的營收將達到1,000億元目標,其中醫療業務作為僅次於教育業務的重點方向,將貢獻200億元營收。然而,科大訊飛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醫療業務營收僅1.92億元。 不過,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訊飛醫療或將搭上這輛順風車,迎來更大發展空間。去年5月,科大訊飛發佈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星火認知大模型」,劉慶峰稱,該大模型在中文長文本生成、醫療領域的知識問答、數理能力等方面已經超過了ChatGPT。同年10月,訊飛醫療推出了搭載「星火認知大模型」的「訊飛曉醫」應用程式,集成症狀自查、報告解讀、醫療資訊快速查詢、健康檔案管理等功能,可為用戶提供精細化的健康諮詢。 此外,使用大型語言模型處理醫療文本,也能為醫療專業人員提供更準確、快速、個性化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從而提高醫療效果和患者滿意度。訊飛醫療透露,以腦梗死患者為例,在星火大模型的説明下,患者管理平台可以根據患者在院期間的病歷資料,抽取關鍵的畫像資訊,生成出院後患者個性化健康指導,在康復過程中,還能通過AI隨訪電話等方式,對患者進行主動式管理。 同業股價跳水 人工智能與醫療行業近年不斷迎來政策利好消息。去年3月,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刊發的《關於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提出,要積極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持續優化服務流程,建設智慧醫院,推廣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網上查詢、藥物配送等服務,整合打通相關網上服務終端。對於訊飛醫療來說,上述表態有助於智能醫院、智能醫保等產品的市場推廣。 早在2021年8月,科大訊飛就曾發佈公告,籌畫分拆訊飛醫療上市。科大訊飛當時稱,擬借助資本市場,推動智能醫療業務,以抓住市場機遇實現業務的快速增長。但隨後此項分拆行動並無後續進展,如今在港股和醫藥行業極為慘淡之際重啟上市分拆,或與科大訊飛自身財務表現有關。 去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的營收按年下降2.3%至78.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業務後,錄得3.04億元淨虧損,遠遜2022年同期的2.79億元淨利潤,這是科大訊飛上市14年來,首次出現半年報虧損。公司當時解釋,虧損的原因主要在於疫情導致項目簽單、交付、驗收出現延遲以及加大對於大模型研發的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在大模型方面的競爭已十分激烈,除了科大訊飛之外,字節跳動、百度(BIDU.US; 9888.HK)、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商湯(0020.HK)等多家知名企業均紛紛推出自己的大模型,這也讓科大訊飛大模型的商業套現之路,遇上更多強勁對手。 訊飛醫療暫未公佈招股詳情,難以估算其市值。港股市場曾在2021年11月迎來「AI醫療第一股」鷹瞳科技(2251.HK),當時的發行價高達每股75.1港元,但上市四個月後,股價就跌至17港元,此後股價長期在十多港元徘徊。由於AI醫療投入頗高而商業套現不易,該賽道難獲為投資者看好,訊飛醫療若要在港股站穩腳跟,還需更堅挺的財務表現。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yteDance abandons gaming ambitions

不做「遊戲之王」 字節跳動壯士斷臂

短視頻平台抖音的母企字節跳動放棄與騰訊、網易爭奪遊戲王者之位,大幅收縮視頻遊戲業務,但塞翁失馬,未必不是福。 重點: 字節將逐步關閉主要遊戲品牌朝夕光年,裁員數百人,並在12月前暫停所有在研的遊戲項目 字節早前已收縮對教育、房地產經紀和虛擬現實(VR)等業務,市場預期與VR頭戴設備有互補的遊戲亦難倖免      羅小芹 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於周一(27日)證實將重組其遊戲業務,重點放在長期戰略增長的領域。路透早前引述消息報道,公司將大規模收縮遊戲品牌朝夕光年(Nuverse)的業務。字節一直致力在遊戲市場與騰訊(TCEHY.US,700.HK)互爭長短,退場無疑是它一大挫折。 消息人士表示,字節已通知朝夕光年的高級管理人員,在今年12月前終止在研遊戲項目,並裁員數百人。內媒則引述公司回應稱,對已上線的且表現良好的遊戲,會在保障玩家權益的持續營運情況下尋求剝離,這部分包括《晶核》、《星球重啟》及《航海王》等遊戲。至於還未上線的項目,除少量創新及相關技術項目外,全部關停。 字節於2019年成立遊戲品牌朝夕光年,2021年3月公司以40億美元代價收購遊戲開發商沐瞳科技(Moonton Technology),較對手騰訊的20億美元(142億元)出價高出一倍,朝夕光年員工最多時曾達3,000人,足見字節在遊戲業務的雄心壯志。當年朝夕光年負責人嚴授在內部演講時曾經強調,公司大部分業務將面向全球。好明顯,字節是以騰訊為假想敵,目標是挑戰其全球遊戲一哥的地位。 不滿朝夕光年表現 今年7月朝夕光年自研遊戲《晶核》正式上線,上線首兩周全平台流水介乎4至5億元,《晶核》曾被字節寄予厚望,希望能夠打造成像騰訊的《英雄聯盟》與《王者榮耀》,或網易(NTES.US,9999.HK)的《夢幻西遊》及《陰陽師》。但可惜後勁不繼。根據Sensor Tower最新發布的《2023年9月中國AppStore手遊收入排行榜》,《晶核》已從8月的第5位下滑至11位。 以朝夕光年的休閒遊戲為例,2021年,朝夕光年下的休閒遊戲板塊Ohayoo旗下,有9款遊戲流水是過億,39款遊戲流水過千萬,這背後有賴於字節「數據驅動增長」的運作。然而,從Ohayoo今年公布的春節檔數據來看,休閒遊戲下載量比起2021年同期已接近腰斬。 無庸置疑,字節創始人張一鳴和董事會主席梁汝波等高管並不滿意朝夕光年的表現,主要是該公司一直未能開發出在全球大熱的遊戲,其推出的遊戲也難留住玩家。可以說,《晶核》是朝夕光年最後一次豪賭,該遊戲數月內跌出十大,亦宣告字節對遊戲業務失去僅餘的耐性。 事實上,面對國內外監管和經濟方面的不利因素,字節早前已收縮對教育、房地產經紀和虛擬現實(VR)領域的試水,特別是11月公司已對VR頭戴設備業務PICO進行相類的業務收縮,當時已被市場解讀為退出遊戲市場的先兆。 今年年初,梁汝波曾在內部年會中表示,新一年的目標是「聚焦」和「務實」。對於主營業務的信息平台與電商,要加強投入。對於遊戲、教育、PICO等新興業務,則「要有想像力,保持平常心」。 字節高管強調主營業務是信息平台及電商,卻將遊戲與教育、PICO等新興業務歸入同類,這意味遊戲早晚要面對教育和PICO業務同樣的收縮。 營收超越騰訊阿里 字節憑借TikTok的廣告和電商業務所向披靡,獲得超乎業內的營收增速。然而,遊戲收入貢獻不大。2021年,字動跳動3,600億元收入中,遊戲業務僅帶來100億元。過去幾年,旗下抖音平台已經發展為能夠威脅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的電商平台之一。若字節旨在追求高回報,有了電商這隻現金牛,遊戲業務自然也不太重要,壯士斷腕便不會令人太意外。 據The Information披露的運營數據,今年一季度字節的營收同比增長34%至245億美元,實現利潤60億美元,幾乎是去年的兩倍;再到二季度,其營收約290億美元,同比增速超過40%。按上半年535億美元的營收計,已經超過了騰訊的414億美元。 由於監管環境不確定,字節至今仍沒有清晰的上市路線圖,但今輪字節毅然退出遊戲市場,對其估值只會有正面作用,亦反映其上市意願依然強烈。據Caplight的估計,投資者給與字節在二級市場的估值為2,310億美元,這一估值大約為字節過去12個月營收的2.3倍,即相當於2.3倍的市銷率(P/S ratio)。 字節在內地是以抖音平台開拓電商及廣告業務,國際業務則以TikTok品牌作招徠,這部分也面對最大的監管壓力。究竟字節估值是否合理?可以比較一下其他主力網絡廣告及電商的科網企業,阿里及京東集團(JD.US,9618.HK)的市銷率分別為1.56倍及0.3倍。字節整體收入直迫阿里,且在國際市場表現較阿里及京東為佳,這可能是它估值較優的主要原因。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utohome sees profit growth for five quarters

汽車之家五連升 季度增長靠食息

公司第三季盈利持續向好,並實現連續五個季度業績上升的態勢 重點: 汽車之家第三季收入19億元,淨利潤5.64億元 在線營銷的業務增長理想,按年升25%      劉智恒 今年中國內地汽車市場表現理想,銷售穩步上揚,主力經營汽車消費的線上服務平台汽車之家(ATHM.US; 2518.HK),業績按年比較得以延續升勢,第三季度收入19億元(2.64億美元),按年增長3.5%,股東應佔利潤也升近14%至5.64億元。 三大業務中,「媒體服務」收入近4.8億元,按年跌14%,「線索服務」則微升2.6%;但「在線營銷」的收入增長25%至5.99億元,主要是數據產品收入貢獻增加。 公布季度業績後,汽車之家在美國的股價收報26.76美元,上升2.2%;翌日在香港的股價更升3.4%至53.45港元,但要留意,當天道瓊斯指數升了564點,而港股則升了433點。因此,股價上升某程度是受大市氣氛拉動所致。 深入分析,第三季度盈利有所增長,並非純因業務上升所致,反之很大程度是歸功於利息及投資收益。雖然公司整體收入增加,但因為銷售與市場費用,以及管理費等較去年同期來得要高,結果營業利潤只得1.66億元,按年跌13%,若與第二季度的3.42億元比較,更下跌51%。 全賴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增長,以及權益法投資收益合共為集團帶來2.6億元,才可以推升汽車之家的利潤;特別是權益計算的投資,去年同期虧損近1,600萬元,今年扭虧為盈賺近5,500萬元。 總的來說,汽車之家個別業務雖有增長,但整體來看未算太理想。至於公司的未來前景,暫時仍未太明朗。 「懂車帝」及「易車」挑戰 首先看公司最重要的業務旗艦—媒體服務,主要是為品牌推廣、汽車銷售等提供資訊及傳播渠道,從收入看,這塊業務有輕微走下坡的趨勢。這片曾是公司的藍海,如今開始漸漸變為紅海,原因是近年出現了強勁對手,分別是字節跳動旗下的「懂車帝」,以及背靠騰訊(0700.HK)的「易車」,兩家公司依靠母企龐大流量的滋養下,對汽車之家的媒體服務構成頗大挑戰,以致它的市場龍頭地位逐漸受到威脅。 至於線索服務,即是為經銷商與消費者信息互換提供牽線服務。2022年的收入與2021年比較微升2.3%,今上半年來自這方面的收入則出現輕微下跌,雖然第三季度按年微升,但整體看業務有點停滯不前。 此項業務的轉折點在2019年,汽車之家因提價而與經銷商發生矛盾,遭到四家大型經銷商封殺,雖然事件最終解決,但經此一役,經銷商不再願意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裏,而將資源分散投放在別的網上平台。因此,未來汽車之家在是項業務的進展仍有待觀察。 增長還看「能源空間站」 公司最受投資者注目的是在線營銷,是專為二手車及新車買賣提供交易平台,並包括汽車貸款及數據產品在內的新業務。這是近年汽車之家主力發展的一環,未來公司能否走在光明前路,就要看此業務行得多快,走得多遠。 這裏要先說公司背景境,2005年李想在出售泡泡網後,拿著賺得的第一桶金創辦汽車之家,經過他苦心經營下,不但成為汽車網站的龍頭大哥,更在2013年在美國上市。創業難,守業更難,上市後李想與大股東澳洲電訉(Telstra Corp)出現更多意見,最後有說是被趕出汽車之家,他本人則說功成身退,再而創立理想汽車(2015.HK),在另一賽道上再戰江湖。李想離開一年後,平安集團附屬的云晨資本從澳洲電訉手上購入48%股權,一躍成為大股東。 平安集團本身的強項就是金融及保險,云晨的加入,順理成章加強汽車貸款及保險等業務,並將線上金融科技引入汽車之家。在平保集團主導下,近年看準新能源車的蓬勃發展,設立「能源空間站」,以嶄新的零售業務模式推廣新能源汽車。讓用戶可以在店內,實現看車、選車、試車等體驗。集團計劃,未來兩年能源空間站將佈局101個城市。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1至9月新能源車銷量628萬輛,按年上升37.5%。新能源車增長趨勢無容置疑,汽車之家押注這個賽道上,暫時看還是正確,最終能否成功就要看公司能耐。 投行意見分歧 投資市場對汽車之家的前景分歧,中信里昂發表報告,對汽車之家的能源空間站投以信心一票,認為可提高線下合作經銷商的新能源汽車銷售轉化率。預計項目將成收入增長動力,估計今年或可帶來約數千萬元收入,明年會更樂觀。而且,線下門店還能與汽車之家的二手車業務「天天拍車」,以及平安車險等深化合作,因而給予美股目標價31.5美元,維持「優於大市」評級。 不過,摩根士丹利就有保留,該行指出,由於國內消費仍疲弱,汽車市場價格戰又持續,不但整車廠將預算調整,經銷商利潤空間亦收窄,將影響汽車之家核心業務。大摩估計,第四季度的線上業務增長將達到約20%,但媒體服務收入則按年下跌,因此維持「與大市同步」評級,美股目標價由31美元下調至29美元。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盈利能力超騰訊阿里 字節跳動估值卻減半

這家以短片為主的社交媒體平台營運商,盈利能力已超越中國兩大科網龍頭騰訊與阿里巴巴 重點︰ 社交平台抖音與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去年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達250億美元,超越騰訊及阿里巴巴 但其估值已從高位下跌一半以上,主要因為其處境腹背受敵   葉天娜 最近,沉寂已久的香港甲級寫字樓租務市場傳來好消息,營運抖音和TikTok兩大社交平台的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承租了位於中環海濱的國際金融中心1期(IFC)約2,000平方米辦公室面積,月租高達240萬港元(211萬元)。市場估計,該公司很可能是為在港上市做好前期準備。 由企業家張一鳴創辦的字節跳動,憑短片平台抖音風靡全中國,再以國際版TikTok反攻全球,這幾年已經成美國、歐洲、南美以至東南亞年輕人熱衷的社交平台。作為後起之秀,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兩名獲得字節跳動年報的投資者稱,該公司去年的盈利表現,更超越兩大中國科網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騰訊(0700.HK),成為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儘管TikTok仍處於虧損,但字節跳動的整體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已高達250億美元(1,720億元),除了比2021年的140億美元飆升78.5%,更高於騰訊與阿里巴巴同期的239億美元與225億美元。 據悉,去年字節跳動營收達850億美元,按年增長超過30%,當中有700億美元來自中國,另外150億美元屬於國際業務,而國際業務的收入增長高達兩倍以上。雖然其收入增幅比2021年的接近八成明顯放緩,但已比絕大多數中國科企領先。 更受廣告商歡迎 「經過官方對科技企業的整頓,騰訊和阿里巴巴都受到很大壓力,例如騰訊的遊戲業務受到限制,阿里巴巴也需要改革企業架構,反而抖音所受的影響較低,所以母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收入增長都可以領先同業。」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分析說。 另一位獨立股評人鄒家華則認為,分享短片已成為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的主流文化,令廣告商更願意選擇抖音或TikTok作為推廣平台。此外,抖音的網上帶貨業務近年為字節跳動提供新盈利引擎,因此他估計其增長勢頭仍會持續。 字節跳動業績理想,但估值卻從2021年最高的4,600億美元,大跌逾半至今年3月獲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公司G42投資時的2,200億美元,甚至比去年回購股份時的3,000億美元減少26.7%。從估值計算,字節跳動的市銷率約2.6倍,稍高於阿里巴巴的2.1倍,但仍遠遠落後於騰訊的5.5倍,箇中原因,可能與該公司在國內及海外腹背受敵有關。 對內,公司要面對中國政府一連串對科技企業的監管,包括數據安全和反壟斷等;對外,則要處理來自西方社會的壓力,包括TikTok被指向中國洩露用戶數據,令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家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在政府公務手機上下載TikTok,並計劃對該應用程式增加更多限制。 然而,美國年輕人卻對TikTok的「安全威脅」卻不屑一顧。根據數據分析公司DataReportal的推算,TikTok在美國的用戶已超過1億人,差不多佔當地3.3億人口的三分之一。根據美國調查機構Morning Consult的數據,去年12月有53%美國成年人贊成在全國範圍禁用中國擁有的應用程式,但在18至25歲組別中,只有不足三分一人贊成,反映年輕一代普遍沒有抗拒TikTok等中國應用程式。 否認中國代理人 為此,美國眾議院在3月23日召開一場聽證會「招呼」TikTok,字節跳動派出來自新加坡的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遠赴美國解畫,他聲稱字節跳動並非任何國家的代理人,只是一家私人企業,被指從事「間諜活動」的說法不正確,而TikTok也從來沒有應中國政府要求推廣或刪除任何內容。 聽證會上,議員們針對收集數據的方式、數據安全及對兒童影響等質問周受資,他反駁TikTok的做法與美國企業相同,而美國企業也經常收集數據,更反諷「美國企業的數據私隱及用戶保障往績也不是很好,看看Facebook和劍橋分析公司就知道。」他重申TikTok斥資15億美元保護美國數據的「德克薩斯計劃」(Project Texas),屆時「美國數據將由美國公司儲存在美國土地上,並由美國監管。」 美國國會議員的狙擊,不但沒有嚇怕字節跳動,該公司旗下今年3月在歐美市場推出、以照片分享為主的另一款應用程式Lemon8,最近更在美國大行其道。Lemon8的介面像「國際版小紅書」,功能一如Instagram及Pinterest的混合體,在TikTok網紅全力推薦下,它在3月下旬開始,更被列為蘋果應用商店中最受歡迎的應用軟件之一。 鄒家華認為,年輕一代對個人隱私的警覺性不高,「我認識不少外國人,即使他們知道部分應用程式會搜集用戶數據,但對此已習以為常;甚至即使有外國大學禁用TikTok,他們也會選擇利用虛擬專用網路(VPN)來『翻牆』,可見TikTok文化如何盛行,已成為歐美年輕一代的重要社交工具。」 至於中國本土業務方面,字節跳動也沒有怠慢,例如加入網購及外賣業務,溫傑表示,由於抖音在中國有大量用戶群,相信公司希望更妥善利用其龐大流量,以開拓更多收入來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京東分拆兩業務上市 能安撫反壟斷機構?

中國第二大電商公司宣佈計畫分拆旗下工業和房地產部門,但出於戰略原因,仍會保留對這兩個業務部門的控制權 重點: 京東提出分拆計畫,擬分拆旗下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於香港獨立上市 預計會有更多巨頭效仿京東和阿里巴巴對業務進行分拆,但目前未清楚這是否會讓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滿意    西一羊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JD.US; 9618.HK)上周公佈了一項分拆旗下兩家公司的計畫,稱此舉將為可能希望投資其房地產和工業業務的人創造機會,因為它們準備獨立上市。公司補充說,該計畫對京東也有好處,因為分拆這兩項業務會讓它專注於核心電商業務。 但該公告隱含了一句不言而喻的重要潛台詞。就在幾天前,京東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表示將把自己分拆成6大業務集團,傳遞出了類似的潛台詞,那就是:這類措施是否會讓越來越不信任大型科技公司的中國監管機構放心。 京東沒有像阿里巴巴那樣給出詳細的重組方案,但在中國大量科技公司遭受長期打壓後,此舉仍標誌著向監管機構再次示好的一步。在這兩家公司發佈最新的分拆公告之前,它們已經剝離了大量各種各樣的業務,讓其作為獨立營運實體。京東當然希望通過剝離更多業務,讓自己在政府眼裡變得更小,因為後者對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的壟斷行為感到擔憂。 但這些公司可能會發現監管機構並不信服,至少如果它們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自己真的在「解散」的話。這是因為京東和阿里巴巴都可能會保留對正在剝離、以便讓其獨立發展的各家公司的控股權。我們稍後再來分析此類計畫是否足以安撫監管機構。 但首先,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京東擬分拆的兩項業務。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這兩家公司都是在內部培養起來的,起初是為了服務京東自身的需求,後來才開始為協力廠商客戶提供服務。京東工業營運著一個連接工業供應商和買家的B2B平台,而京東產發則專門從事物流園區和商業園區等領域的基礎設施管理和營運。 據京東工業在香港提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它2022年的營收增長36.9%至141億元,淨虧損13億元。京東產發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它在同一時期收入增加一倍至23億元,淨利潤22億元。 分拆已足夠? 新的分拆是對京東表現出的一種趨勢的延續,它範圍廣泛的業務已經擁有了幾個單獨上市的部門。除了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外,該公司目前還有兩個上市部門:京東健康(6618.HK)和京東物流(2618.HK)。目前,它還在對金融科技業務京東科技進行分拆,據報道,它也在考慮單獨上市。 儘管努力引入外部資本,但京東仍對其大部分分拆業務擁有明確的控制權。據企業資訊網站企查查的資料,它目前持有京東健康和京東物流67.62%和63.55%的股份。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的IPO檔顯示,在擬議的分拆完成後,它將持有這兩家公司超過50%的股份。 不難理解為什麼京東堅持保留對分拆業務部門的控制權,因為它們在其核心電商業務中仍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例如,京東核心電商服務享有可靠的聲譽,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內部物流部門的支持。由於分拆出來的公司增加了第三方客戶,京東也可以在不放棄子公司控制權的情況下享有額外收入。 然後就是前文提到的縮減規模問題,以及新的分拆會讓監管機構感到高興還是憤怒。阿里巴巴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根據它的重組方案,它也計畫保留旗下6大業務集團的控股權。 根據重組方案,阿里巴巴6大業務集團都將擁有自己的管理團隊和制定商業戰略的自主權。其中5個集團可以選擇籌集外部資金,並在有朝一日單獨上市。據彭博新聞社上周報道,其中之一,阿里巴巴的物流部門菜鳥已經開始準備在香港上市。 雖然縮減規模能讓它們看起來更小,但這些公司還必須讓監管機構相信,它們在市場份額和如何行使權力方面並不具有壟斷性。例如,在較小市場營運但份額過大的公司,如果決定提高價格,並找到其他方式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犧牲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也可能引發監管風波。 雖然監管部門的反應還有待觀察,但其他中國科技巨頭,從騰訊(0700.HK)到美團(3690.HK)和字節跳動,可能會效仿阿里巴巴和京東。也許是預料到了這一點,包括騰訊在內的其他科技巨頭的股價上周大幅上漲,因為大家預計其中一些巨頭有可能採取類似的行動。 不管京東最新的分拆舉動動機為何,投資者還是滿意的,至少在最初是如此。京東股價上漲7.8%,創9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但這種熱情轉瞬即逝,該公司的股價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回吐了所有漲幅。現實情況是,中國的監管部門是出了名的善變和不透明。因此,早期對分拆可能降低未來監管衝突可能性的熱情,可能很快就會被監管的善變現實所抵消。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字節跳動回購慰股東 最新估值贏全球同業

全球超人氣社交平台TikTok的母企字節跳動因上市碰壁,計劃斥資最多30億美元、按3,000億美元估值回購公司股份,為股東提供套現機會,但其業務本身喜憂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