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反腐打擊股價 榮昌生物寄望新適應症
9995.HK
688331.SHG
基金追捧富豪入股 中國萬天大灣區拓綠色市場
1854.HK
Estrella Immunopharma即將完成SPAC上市
UPTD.US
新股
Estrella Immunopharma即將完成SPAC上市
這家T細胞癌症療法的研發公司總部雖然位於美國加州,但它表示,可能會因為自己與中國的諸多關聯而面臨風險 重點 Estrella Immunopharma即將通過中國的老虎證券支持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完成在紐約的上市 這家癌症治療研發公司去年才成立,卻認為可以利用創始人的專有技術,最早於2025年開始創收 陽歌 今年以來,中國公司在紐約的大型IPO幾乎全部陷入了停滯,因為按照今年早些時候出台的新規定,這類公司要排隊等待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正式批准。但一些較小的上市倒是源源不絕,這些公司大概是認為新規不適用於它們,因為它們太小了。 還有一些公司可能認為它們根本不需要接受審查,因為它們實際上就不在中國,哪怕它們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癌症治療研發公司Estrella Nutrition Inc.就屬於這一類,該公司由中國管理團隊領導,並為計劃中的SPAC上市聘請了一家中國承銷商。 週一,因為SPAC合作夥伴TradeUP Acquisition Corp.(UPTD.US)宣佈將兩家公司完成合併的最後期限延長一個月,Estrella登上了新聞頭條。延期意味著兩家公司現在必須在10月19日之前完成合併,屆時Estrella將接管這家SPAC,後者基本上是一家上市殼公司,只擁有4,540萬美元。 如果兩家公司未能在新的最後期限前完成合併,它們可以繼續延長一個月,最晚可以一直延長到明年7月。 週一上午在紐約的交易中,TradeUp股價飆升34%,市場像是在得知原本定於今年上半年完成的交易仍在繼續推進後出現了觸底反彈。在該交易中,TradeUP 400萬股公開交易股票的持有者將在合併後繼續持有Estrella 11.1%的股份。Estrella的所有者將持有81.6%的股份,TradeUP的創始人將持股3.6%。 根據最新收盤價,該公司的估值約為4.22億美元,與Estrella之前給出的3.9億美元股權價值加上TradeUP持有的4,500萬美元現金大致相當於。 儘管根據TradeUP 7月份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的一份類似招股說明書的文件顯示,該公司總部實際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埃默里維爾,那麼,我們為什麼還是說這家公司看起來非常中國呢?該公司以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劉誠為首的高管團隊都是中國人,劉誠本人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 這份類似於招股說明書的文件還指出,該公司的三名高級管理人員和一名獨立董事均居住在中國,不過它補充說合併完成後,他們大多都將移居美國。儘管如此,該公司的很多高管和董事都可能因為在華生活和工作的經歷而在中國面臨法律訴訟。 「因為與中國的顯著關聯,我們可能會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適用和解釋的不確定性而面臨風險,」該文件寫道。 然後是TradeUP自己,它由老虎證券(TIGR.US)創辦,這是中國的一家大型在線券商,實際上也是此次借殼上市的承銷商。老虎證券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今年早些時候,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認定其非法經營。 尖端的癌症療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Estrella的業務情況,這與劉誠密切相關。該公司與過去五年在香港、美國上市的數十家中國藥品和醫療設備製造商非常相似。幾乎所有這些公司都擁有自主研發的藥品和醫療器械,或者拿到了授權許可,它們嘗試在相對欠發達的中國市場將其商業化。這是一個因體量巨大而擁有無限潛力的市場。 Estrella成立於去年,目前尚處於發展之初。該公司其實是優瑞科生物科技公司(Eureka Therapeutics)擁有的幾種癌症治療方法的商業化載體,後者由劉誠創辦、領導。去年,Estrella從優瑞科拿到了兩種療法的授權,分別是治療白血病的EB103,以及治療淋巴瘤的EB104,它們都屬於T細胞療法。 該公司還與澳大利亞的Imugene(IMU.AX)合作開發一種溶瘤病毒,這種病毒可以幫助識別和標記實體腫瘤和癌細胞,使其成為其他療法的靶點。 Estrella的年輕意味著它顯然目前尚未取得任何收入。但它的虧損也相當小,在截至今年3月的9個月里,虧損總額在840萬美元左右,這要拜業務量不大所賜。隨著該公司開始對各種療法展開臨床試驗,這種情況很快將會發生改變,臨床試驗需要數以百萬計的美元開支,並持續數年時間。…
UPTD.US
站在AI風口 第四範式闖關成功
這家內地AI龍頭三次申請在港上市均失敗,終在第四次成功獲港交所通過 重點: 第四範式公開招股,集資最多11.25億港元 公司今年首季收入6.4億元,虧損2.9億元 劉智恒 人工智能(AI)近年炙手可熱,由於需要龐大資金進行研發,相關企業爭取在資本市場融資,商湯(0020.HK)是第一家AI企業率先登錄港交所,而內地AI龍頭之一的北京第四範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682.HK),經過三輪闖關失敗後,終在本月初獲港交所批准上市。 公司本周公開招股,每股招股價55.6至61.16港元,一手入場費約6177.7港元,集資最多11.25億港元(10.5億元)。 第四範式成立於2014年9月,提供以平台為中心的人工智能軟件,主要服務企業客戶,協助開發自有的決策類人工智能應用。公司經過11輪融資,前期投資者星光熠熠,當中包括紅杉資本、騰訊、國新啟迪、樸瑞、中移建投、越秀及海通國際投資等。 公司2021年首次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但上市路途並不平坦,接連三次被拒諸門外。禍不單行,今年3月更被美國商務部列入被制裁的實體清單,時任上市保薦人高盛亞洲迫不得已退出,由中金國際走馬上任。 突受制裁 列黑名單 原以為被列入制裁清單,公司前景堪虞,豈料反成上市契機,這裏要從中美關係說起。中國的崛起,對美國世界霸主地位構成一定威脅,雙方關係近年日趨緊張,美國深諳科技主宰明日世界,於是特別針對中國在此方面發展,其中AI市場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聯手盟國,在半導體及AI方面多加限制,禁止向華輸出技術或設備。此外,又在資本市場出招,不讓私募投資及風險基金等,投資某幾類高科技公司。美國實際是要在技術及資金層面上打擊中國 ,以截斷兩方面的援助。 面對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圍堵,中國政府又豈能坐視不理,於是在官方層面力加推動,協助相關半導體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不但提供政府扶持,更大力通過資本支持,幫助行業進行研發與營運。除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扶持晶片行業發展外,亦盡力協助合資格的相關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上市是其中一個主要的渠道。 就在被美國重點針對這個背境下,第四範式第四度申請在港交所上市,7月獲中國證監會開綠燈,批准在港股上市的相關程序性工作。在中證監的批核下,第四範式亦順利獲港交所通過申請。 幾經艱辛排除萬難,公司終登上資本市場大舞台。不過通過是一回事,能否獲投資者支持又是另一回事,之前上市的香港「AI第一股」商湯,上市時曾風光了好一陣子,但之後遲遲未見盈利,市場環境又不濟,加上投資者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及軟庫旗下的願景基金相繼沽售,股價一蹶不振,由高位大跌85%,市值蒸發兩千多億港元。在現時市場氣氛下,第四範式要在新股市場集資殊不容易。 根據第四範式招股書披露,公司由2020至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是 9.42億元、20.18億元和30.82億元,三年均錄得虧損,分別是7.5億元、17.85億元及16.44億元。今年首季,其收入按年上升33.6%至6.44億元,蝕2.91億元,虧損擴大近11%。 市場大勢 政策扶持 對於AI這類高科技公司,發展期內虧損並不是大問題,商湯及奇智科技(2121.HK)跟第四範式情況相若,仍未有利潤可言;相反,我們應著眼於前景。對於AI,自2016韓國圍棋之王李世石與AlphaGo的對磊,李世石以1比4落敗後,人們對人工智能刮目相看,到今年初的ChatGPT演示,大家更讚嘆不已,對於AI是明日大勢,相信已無異議。事實上,世界各大企業對AI投下千億資金投資發展,毫無疑問證明人工智能是正確賽道。所以第四範式的業務大方向是錯不了,正所謂站在風口,豬也會飛。 內地企業的發展,國家政策取向是關鍵點,強如騰訊(0700.HK)及阿里巴巴,這幾年在政策規限下,業務發展及股價表現大打折扣。但AI的發展,內地政府肯定扶持有加,今年4月時,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5月初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也強調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從此方面看,第四範式的發展,可剔除政策風險外,甚至隨時能受惠政策的恩澤。 美國針對 資本卻步 不過前景及政策雖利好,但受到美國處處針對,包括限制對華銷售晶及相關技術設備等,都讓國內AI的發展受到打擊,而缺乏先進晶片,對要倚靠強大算力作基礎的AI行業,發展無疑受到嚴重阻礙。而科技競賽,鬥的是技術與時間,目前情況,內地AI企業確面對較大挑戰。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亦充滿不確定性。中美交惡後,歐美機構投資者對內地企業敬而遠之,深恐投資的公司會突然被列入制裁名單,那投資就泡湯。許多基金非但不再投資中資企業,更將原有投資陸續撤離,特別是科網相關的企業,更是首當其衝。 因此,即使內地科網企業今年首兩季度業績表現亮麗,中國政府的打壓又已偃息旗鼓,但投資者眼見美國政府對在華投資日趨嚴厲,針對措施一浪接一浪,大部份基金也如驚弓之鳥,對投資中企裹足不前。沒有歐美機構投資者支持,光靠中國資金,第四範式這類仍處於投資期的公司,股價要有好表現就不容易。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趣致集團縮戰線 同步進擊港交所
這家中國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曾多次籌備上市不果 重點︰ 趣致集團過去三年收入與經調整利潤持續上升,今年上半年因疫情解封而進一步受惠 該公司近年收縮戰線,智能終端淨減少2,502個 裴梓龍 如果各位在商場逛久了,突然感到口渴,也許會走到自動販賣機掃碼選購飲品,當螢幕出現優惠券,你點擊領取之後付款,再從販賣機拿出汽水,在這個簡單過程中,你可能已經成為了「趣拿」的粉絲。 以「趣拿」為品牌的自動販賣機,原來一直潛伏在中國消費者身邊,尤其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辦公大樓和大型商城之內。其母公司趣致集團最近向港交所呈交上市申請,根據招股文件,該公司聲稱其使命是「打造沉浸式的消費者體驗,讓品牌孵化產品更簡單」,作為「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通過用智能終端為快速消費品(快消品)品牌提供服務」。 對於上述購買產品的引流模式,趣致集團形容為「吸引消費者訪問其智能終端,並將其轉化為自己在線平台的『趣拿』用戶,形成線上線下融合模式,不斷整合線下和線上的消費者流量。」 這種模式是否「智能」,交由用戶來判斷。但這已經是趣致集團第三度籌備上市集資,連保薦人都換了又換。 2018年2月,趣致集團已有在A股上市的意願,並委聘申萬宏源在輔導期擔任保薦人,但兩年間仍未能成功上市,並於2020年6月終止輔導期以及與申萬宏源的協議;同月,該公司又與中金公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籌備在上海科創板上市,但在2021年7月又再擱置計畫。如今,該公司選擇海通國際擔任保薦人轉攻港交所,上市過程可謂迂迴曲折。 翻開趣致集團的業績,過去三年收入持續增長,由2020年的3.65億元,增至去年的5.54億元,但去年增速有所減慢,估計與新冠疫情各地封城,使用自動販賣機的人減少有關;不過該公司期內卻持續虧損,2020年虧了1.12億元、2021年增加約兩成至1.39億元,去年減少16.5%至1.16億元,三年間累虧3.67億元。 公司的虧損主要源於一項非現金項目「按公允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如果扣除後,反而錄得經調整利潤,過去3年分別為2,961.6萬元、5,232.3萬元及7,816.3萬元,有明顯上升趨勢。 今年上半年,其收入按年大升114%至3.64億元,更錄得5,395萬元經調整利潤,表現遠勝去年同期的1,639萬元經調整虧損,主要因為中國解除嚴厲的「清零政策」,刺激生意大增。另一原因是調整戰略,其今年上半年在全國22個城市營運6,018台智能終端,98.2%覆蓋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但從智能終端的數量來看,過去三年分別為4,178個、8,520個及7,402個,意味去年淨減少1,118個,而今年上半年再減少1,384個。 估值不低 為何趣致集團選擇在零售復甦時收縮戰線?公司在招股文件中解釋,「2023年上半年,公司進一步優化智能終端網絡,以提高公司的營運效率,尤其是在公司有業務的二線城市。」 另一方面,這次上市籌得的資金,將用於擴展智慧終端機網路及提高市場滲透率、提高品牌知名度、優化行銷解決方案,加強技術能力及研發力度等。因此,估計在上市補充「彈藥」後,該公司可能會再度擴大地盤。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持有的現金與現金等價物為1.61億元,以單計今年上半年銷售成本已達1.7億元來看,並不算十分充裕,也可以理解管理層為何熱衷於上市集資。 2013年,有23年電信及技術相關經驗的殷珏輝創辦了趣致集團,在趣拿平台搭建完成後,2015年正式商業化。她是公司目前的行政總裁及主席,其胞妹殷珏蓮則擔任財務總監,兩姐妹加上銷售副總裁曹理文、首席客戶關系顧問吳文洪等一致行動人士,持有公司42.45%投票權。 趣致集團與不少科創企業一樣,借助外間資本成長,過去10年合共獲得9輪融資,投資者包括老鷹基金、賽富投資基金、君聯資本、建發集團、源渡創投及遠瞻資本等。去年3月完成的E+輪融資,估值達到了5.2億美元(38.2億元),僅僅3個月後的F輪融資,估值更進一步增至5.71億美元(約42億元)。 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以收入計算,趣致集團在中國快消品AIoT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僅排第三,市佔率只有3.5%,遠低於在A股上市,市佔率達26.4%排名第一的分眾傳媒(002027.SZ)。以趣致集團最後一輪融資的估值約42億元計算,僅為分眾傳媒1,068.7億元市值的不足4%。與趣致集團不同的是,分眾傳媒主要通過樓宇媒體及影院銀幕廣告媒體等場景,幫助客戶營銷日用消費產品。 目前市場給予分眾傳媒的市盈率達29.6倍,假設趣致集團今年下半年的盈利與上半年一樣,公司的上市估值僅約38.5億元,比最後一輪的融資估值還要低。在目前港股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果殷珏輝及保薦人海通國際要說服投資者以較高的估值認購趣致集團股份,看來會有一定難度。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消費
基金追捧富豪入股 中國萬天大灣區拓綠色市場
李家傑私人投資公司入股中國萬天,計劃聯手探討大灣區業務發展 重點 兩大基金認購中國萬天6,200萬股新股 公司將在大灣區拓展綠色食材產業鏈 劉智恒 中國萬天控股有限公司(1854.HK),一家名不經傳的香港上市公司,過去三年業績連年虧損,至9月15日市值不過12億港元(11.24億元),大部份時間的日均成交金額不到100萬港元,在港交所二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大家可能從來也沒有注意。 偏偏恒基地產(0012.HK)聯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家傑的私人投資公司,近日竟入股其中,雙方表示將探討大灣區發展綠色產業的合作機會。不但李家傑對中國萬天另眼相看,就連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富林克林鄧普頓基金、以及內地著名的華夏基金,也在今年6月中國萬天的供股中,認購集團約6,200萬股新股。 究竟中國萬天是甚麼來頭,能被富豪及大型基金青睞有加?我們先看看它的前世今生。公司原名展程控股,由曾任職廚師的廖子情創立,主要從事食材供應,專為香港的餐飲經營商提供蔬菜及水果。廖子情於2016年將公司在創業板上市,至2019年再轉往主板。 股權易手華麗轉身 展程的業務規模有限,上市後每年的營業額也不超過兩億港元,直至2021年,許國偉成功收購67%股權,廖子情只餘下13%股份,主席轉由許國偉擔任,廖則退任為副主席。而展程的華麗轉身,一切也從許國偉開始。 許國偉是新加坡華僑,1980年在當地創業,主要經營化妝品生意。於1993年,他與馬來西亞第三代華裔商人古潤金回中國中山考察,兩人眼見機遇,又在中山市政府及馬來西亞政府的鼓勵下,創立完美中國,主要業務包括生產健康食品、個人護理用品、家居日用品及美容化妝品,及後生意愈做愈大,成為知名產業。 擁有超強生意觸覺及頭腦的許國偉,見展程主力在港做食材貿易生意,業務局限,於是先將公司易名中國萬天,再公布以佈局大灣區綠色食材全產業鏈為目標,在環保及綠色概念包裝下,將業務進行多元化,並把生意地域擴展至大灣區。 三頭馬車並進發展 在許國偉策劃下,集團分為三大業務,分別為綠色食材供應、綠色餐飲及環保科技。許國偉首先強化綠色食材供應,去年收購深圳豐源,該公司是內地綠色食材供應鏈的服務商,主要在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獲得活牛,分銷予大灣區的下游客戶,同時向大灣區的餐廳供應水果、蔬菜及海鮮。收購完成後,集團逐步增加綠色食材供應交易量,以壯大市場份額。 上月,中國萬天與廣東省天璣投控集團簽合作意向,將為天璣在東南亞採購水果,天璣則負責在內地調動供應商及銷售渠道。中國萬天表示,集團目標是引進東南亞新鮮水果至大灣區市場,未來三年的營業額可達100億港元。 至於綠色餐飲,中國萬天在中山市的中心地帶經營綠色食品餐廳,主打年輕消費者。集團希望藉餐廳提升品牌在大灣區的知名度,並擴闊客戶基礎及市場佔有率。事實上,餐飲業務更為集團的上游業務,提供穩定的分銷渠道,朝價值鏈全面整合邁進一步。 環保科技業務方面,中國萬天在建築物的天台,興建推廣綠色環保的農場,讓大灣區的中、小學生可親身參與天台耕種,為建築物注入綠色元素。同時,集團擬透過業務平台,向於大灣區營運或專門設立智能型植物工廠的客戶,提供環保產品、設備及系統,現正就此尋求業務合作夥伴及投資。 許國偉的宏圖大計確實將中國萬天的股價推升,由2021年至今上升數倍。不過,公司的收入就暫時未能同步,截至去年也只是2.02億港元。 成功與否尚待考驗 從許國偉的佈局,不難發現,中國萬天能吸引李家傑及大型基金入股的原因。第一是以綠色食品為旗號,準確捉緊現在內地人需求。事實上,內地社會日漸富裕下,居民對健康愈加重視,特別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人們對食品安全及健康的意識不斷提高,而大灣區內居民的收入又不斷增長,為綠色食材及餐飲消費提供一大市場。 其次是集團將發展地域,由香港拓展至大灣區,讓投資界感到,公司未來市場將會擴大。大灣區作為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之一,總人口逾8,000萬,消費市場龐大,2021年經濟總量超過12萬億元,這無疑為食品供應商創造巨大的發展潛力。當然,是否真的能開拓區內市場,這又是另話,但起碼故事生動吸引。 藉著這兩大概念,讓投資者眼前一亮,願意真金白銀投下信心一票。中國萬天能否成功,暫時仍是言之過早,但方向是正確,投資者先下一注試水溫,畢竟投資額不大,兩大基金合共只投資2,000多萬港元,即使輸掉,對於超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854.HK
百勝中國謀劃後疫情時代的大擴張
肯德基和必勝客的中國運營商計劃將門店數量增加近50%,到2026年達到 2萬家 重點: 百勝中國在疫情結束後恢復增長,計劃到2026年擴大門店規模到2萬家 由於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消費日益謹慎,這個計劃或許會面臨一定壓力 陽歌 為百勝中國2.0做好準備吧。這是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在中國大陸的運營商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YUMC.US;9989.HK)發出的新信號,該公司於上週四公布了一項加速增長計劃,要在未來三年將門店數量增加50%,達到2萬家。 為了實現這一里程碑,它計劃多管齊下,其中很多措施是在疫情期間因應而生的,那是充滿挑戰的1.0時期,當時公司在「保持韌性」上下足功夫。其中包括通過靈活的門店形式來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和不同市場;擁抱新思路;以及深度參與中國快速發展的高端咖啡市場。 公司還計劃加大力拓展加盟商模式,而其過去為保持對餐廳運營更強有力的掌控,一直沒有進行大規模嘗試。 現在,百勝中國的增長期望能否達成,就看中國的14億消費者了。然而在不確定的經濟形勢下,消費者似乎正在控制支出。 「隨著公司RGM(業務韌性、業務成長、戰略護城河)戰略的升級,公司將更加註重增長。通過採用靈活的門店形式以及與加盟商的戰略合作,百勝中國將在更多的地區拓展業務佈局。」在西安舉辦的2023年投資者日活動中,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向投資界透露。 與2021年舉行的上一次投資者日時相比,宏觀形勢截然不同。當時正值全球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全世界的公司都在努力探究前進方向,這場疫情也給中國帶來近年最困難的經營環境。為了在困境中經營,百勝中國在那個時期的重點是保持堅韌、保護供應鏈及其他運營要素。 但隨著疫情的消退,公司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增長上。 增長計劃最重要的部分來自公司的門店網絡,投資者日上給出的最新指引顯示,公司今年的開店目標已從之前的1,100~1,300家提高到1,400家~1,600 家。其中大多數是肯德基和必勝客,這兩個核心品牌佔集團90%以上的門店數量。公司還運營著許多其他較小的連鎖店,提供火鍋和燉鍋等更有本土特色的美食,同時還為2020年與意大利高端咖啡品牌Lavazza合作成立的咖啡合資企業,制定了宏偉的計劃。 要實現2萬家門店的目標,需要在未來三年大幅加快開新店的步伐,因為截至6月底,公司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只有13,602家。換句話說,從1987年進入中國到2020年達到1萬家門店的里程碑,公司用了33年時間。現在,它希望在短短三年內到2026年實現2萬家門店的目標。 重拾增長 在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背後,是百勝中國希望在收入和利潤方面,恢復到疫情爆發前幾年的穩定增長態勢。隨著疫情的結束,它甚至認為可以通過提高效率的方式來提振增長率,而其中許多提高效率之道,是在疫情期間的1.0階段錘鍊出來的。 公司告訴投資者,接下來的三年里,它的目標年銷售額增長率將在高個位數至兩位數之間,與2019年(疫情前的最後一年)9%的增長率大致相當或略高。在營業利潤方面,公司也設定了類似的增長目標,將比2019年7%的調整後營業利潤增長有所改善。公司表示,目標是在期間實現兩位數的每股收益 (EPS) 增長,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由於非經營性因素,該指標的歷史數據波動較大。 投資者對這份積極的增長計劃表示了肯定,百勝中國的美股股價在上周最後兩個交易日內上漲了9%。今年以來,股價略有上漲。 最近,不少經濟指標都反映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包括出口連續四個月下滑、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甚至有跡象顯示中國可能正在陷入通縮。在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讓消費者打開錢包,可能會成為百勝中國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不過,如果喜歡下館子的人放棄價格較高的餐廳,轉而選擇價格更實惠的店鋪,百勝中國也有可能從中受益。 公司股票目前的預期市盈率為22倍,略低於麥當勞(MCD.US)的23倍,但與前母公司Yum! Brands (YUM.US)的22倍相若。與國內同行相比,其市盈率介於知名餐飲品牌九毛九(9922.HK)的17倍和海底撈(6862.HK)的25倍之間。 在投資者日活動上,百勝中國重點介紹了提高效率和實現積極目標的幾項戰略。其中包括:由一個餐廳經理管理多家門店的新模式,目前有30%的肯德基、必勝客門店使用這個模式。公司最近還開始擴大加盟業務,計劃未來15%至20%的新店通過加盟商開設,2023年的比例只有11%。 公司同時計劃在未來3年內通過股票回購及分紅的方式,給予投資者約30億美元的回報。 百勝中國還對合資公司Lavazza寄予厚望,這個項目因為疫情而推遲,但現在公司希望借助中國的高端飲品熱潮來繼續推進。因為用4美元以上的價格來購買高端咖啡、奶茶對於中國人來說已經越來越司空見慣。 截至8月底,Lavazza合資公司擁有100家門店,但隨著擴張計劃恢復,上半年收入較2022年同期大致翻了一番。百勝中國表示,它的目標是大幅加快Lavazza的開店速度,並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該連鎖品牌的數量增加十倍,達到約1,000家。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UMC.US
9987.HK
趣致集團縮戰線 同步進擊港交所
這家中國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曾多次籌備上市不果 重點︰ 趣致集團過去三年收入與經調整利潤持續上升,今年上半年因疫情解封而進一步受惠 該公司近年收縮戰線,智能終端淨減少2,502個 裴梓龍 如果各位在商場逛久了,突然感到口渴,也許會走到自動販賣機掃碼選購飲品,當螢幕出現優惠券,你點擊領取之後付款,再從販賣機拿出汽水,在這個簡單過程中,你可能已經成為了「趣拿」的粉絲。 以「趣拿」為品牌的自動販賣機,原來一直潛伏在中國消費者身邊,尤其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辦公大樓和大型商城之內。其母公司趣致集團最近向港交所呈交上市申請,根據招股文件,該公司聲稱其使命是「打造沉浸式的消費者體驗,讓品牌孵化產品更簡單」,作為「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通過用智能終端為快速消費品(快消品)品牌提供服務」。 對於上述購買產品的引流模式,趣致集團形容為「吸引消費者訪問其智能終端,並將其轉化為自己在線平台的『趣拿』用戶,形成線上線下融合模式,不斷整合線下和線上的消費者流量。」 這種模式是否「智能」,交由用戶來判斷。但這已經是趣致集團第三度籌備上市集資,連保薦人都換了又換。 2018年2月,趣致集團已有在A股上市的意願,並委聘申萬宏源在輔導期擔任保薦人,但兩年間仍未能成功上市,並於2020年6月終止輔導期以及與申萬宏源的協議;同月,該公司又與中金公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籌備在上海科創板上市,但在2021年7月又再擱置計畫。如今,該公司選擇海通國際擔任保薦人轉攻港交所,上市過程可謂迂迴曲折。 翻開趣致集團的業績,過去三年收入持續增長,由2020年的3.65億元,增至去年的5.54億元,但去年增速有所減慢,估計與新冠疫情各地封城,使用自動販賣機的人減少有關;不過該公司期內卻持續虧損,2020年虧了1.12億元、2021年增加約兩成至1.39億元,去年減少16.5%至1.16億元,三年間累虧3.67億元。 公司的虧損主要源於一項非現金項目「按公允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如果扣除後,反而錄得經調整利潤,過去3年分別為2,961.6萬元、5,232.3萬元及7,816.3萬元,有明顯上升趨勢。 今年上半年,其收入按年大升114%至3.64億元,更錄得5,395萬元經調整利潤,表現遠勝去年同期的1,639萬元經調整虧損,主要因為中國解除嚴厲的「清零政策」,刺激生意大增。另一原因是調整戰略,其今年上半年在全國22個城市營運6,018台智能終端,98.2%覆蓋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但從智能終端的數量來看,過去三年分別為4,178個、8,520個及7,402個,意味去年淨減少1,118個,而今年上半年再減少1,384個。 估值不低 為何趣致集團選擇在零售復甦時收縮戰線?公司在招股文件中解釋,「2023年上半年,公司進一步優化智能終端網絡,以提高公司的營運效率,尤其是在公司有業務的二線城市。」 另一方面,這次上市籌得的資金,將用於擴展智慧終端機網路及提高市場滲透率、提高品牌知名度、優化行銷解決方案,加強技術能力及研發力度等。因此,估計在上市補充「彈藥」後,該公司可能會再度擴大地盤。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持有的現金與現金等價物為1.61億元,以單計今年上半年銷售成本已達1.7億元來看,並不算十分充裕,也可以理解管理層為何熱衷於上市集資。 2013年,有23年電信及技術相關經驗的殷珏輝創辦了趣致集團,在趣拿平台搭建完成後,2015年正式商業化。她是公司目前的行政總裁及主席,其胞妹殷珏蓮則擔任財務總監,兩姐妹加上銷售副總裁曹理文、首席客戶關系顧問吳文洪等一致行動人士,持有公司42.45%投票權。 趣致集團與不少科創企業一樣,借助外間資本成長,過去10年合共獲得9輪融資,投資者包括老鷹基金、賽富投資基金、君聯資本、建發集團、源渡創投及遠瞻資本等。去年3月完成的E+輪融資,估值達到了5.2億美元(38.2億元),僅僅3個月後的F輪融資,估值更進一步增至5.71億美元(約42億元)。 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以收入計算,趣致集團在中國快消品AIoT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僅排第三,市佔率只有3.5%,遠低於在A股上市,市佔率達26.4%排名第一的分眾傳媒(002027.SZ)。以趣致集團最後一輪融資的估值約42億元計算,僅為分眾傳媒1,068.7億元市值的不足4%。與趣致集團不同的是,分眾傳媒主要通過樓宇媒體及影院銀幕廣告媒體等場景,幫助客戶營銷日用消費產品。 目前市場給予分眾傳媒的市盈率達29.6倍,假設趣致集團今年下半年的盈利與上半年一樣,公司的上市估值僅約38.5億元,比最後一輪的融資估值還要低。在目前港股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果殷珏輝及保薦人海通國際要說服投資者以較高的估值認購趣致集團股份,看來會有一定難度。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聯手茅台推爆款咖啡 揭瑞幸大漲背後玄機
瑞幸推出與茅台合作的咖啡後,瑞幸股價大漲,背後是什麼原因 重點: 瑞幸咖啡與貴州茅台推出的聯名咖啡「醬香拿鐵」開賣,零售價38元/杯,使用優惠券後19元/杯 瑞幸咖啡在美股粉單市場交易,該市場流動性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比較容易造成股價暴漲 郭凱文 網紅飲品新貴與酒業豪門攜手,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瑞幸咖啡與茅台的最新聯名款咖啡給出了答案:炸出一個爆款,首日銷量突破542萬杯,銷售額突破1億元,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刷屏,瑞幸咖啡美股市值旋即大漲超過4億美元(30億元)。 9月4日,瑞幸咖啡有限公司(LKNCY.US)與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00519.SH)推出的聯名咖啡「醬香拿鐵」正式開賣,零售價38元/杯,使用優惠券後19元/杯。 咖啡裡真的添加了金貴的茅台嗎?為平息質疑之聲,證明貨真價實,也或許是新品網絡營銷的一部分,瑞幸咖啡當日晚間發布視頻,對這款新品的生產過程給予全景式公開。 不過,如果將這款爆款咖啡的生產調製簡化為「咖啡+茅台」,那就是望文生義了。事實上,據媒體道,其關鍵配方是一款 「白酒風味厚奶」,由寧夏塞尚乳業提供。後者的官網顯示,這是一家現代化乳品深加工企業,創立於2010年3月。另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該公司2016年至今已經歷六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博裕資本、番茄資本等知名機構。 該款聯名咖啡的推出,讓瑞幸再次處於媒體的聚光燈下。三年多前,這家公司因財務造假醜聞迎來至暗時刻,被華爾街拋棄,遭媒體口誅筆伐。怎料,在經歷從納斯達克退市、與SEC達成和解、支付巨額罰金、完成大幅整改後,它似乎正上演一齣「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大戲。 新近出爐的亮麗成績單足以印證這一點。上個月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瑞幸第二季度業績扭虧為盈,總淨收入為62億元 (約為8.55億美元),同比增長88%,淨利潤接近10億元。 行業競爭白熱化自1999年星巴克(SBUX.US)在北京開設中國內地首家門店後,連鎖咖啡業發展駛入跨車道,門店遍地開花,數量大幅增加。過去十年,互聯網令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為行業前進的「加速器」。 據今年5月安信國際發布的研報援引第三方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有23,000多家連鎖咖啡店,連鎖現磨咖啡品牌超700個,其中瑞幸和星巴克連鎖店的規模大幅領先於其他品牌。二者在業內的地位不言自明。然而,雙方的競爭似乎從來沒有降溫的跡象。成立於2017年的瑞幸,雖屬後來者,但借著互聯網的東風及高性價比的產品,迅速異軍突起,攻勢凌厲,搶占星巴克在內地的市場份額,更不到兩年就在納斯達克上市。 在中國的門店數量方面,瑞幸實現三級跳,早已碾壓「老大哥」星巴克。今年6月5日,瑞幸宣佈第10,000家門店在福建廈門開業。上個月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瑞幸咖啡門店總數為10,836家,其中自營門店7,188家、聯營門店3,648家。據星巴克官網數據,該公司目前在中國的門店僅約為6,500家。 中國連鎖咖啡賽道新的入局者不時湧現。正如詠竹坊在此前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樣,瑞幸面臨的一個新的凶猛對手——庫迪咖啡。這家公司由瑞幸的兩位創始人,因公司爆出財務造假醜聞離職後於去年創立。雖時間不長,發展速度卻令人側目。據媒體報道,今年8月4日,庫迪咖啡第5000家門店落地北京。 為爭奪市場份額,雙方的價格戰、營銷戰也打得火熱。就在瑞幸與茅台聯名咖啡出爐三天後,網絡盛傳庫迪咖啡將與某大米品牌聯名推出新品的消息。不過,該消息雖熱度不低,詠竹坊查閱庫迪官網及官方微博,均未發現相關信息。有趣的是,9月11日,庫迪咖啡官微宣布推出「米乳拿鐵」新品,主打東北大米搭配金獎咖啡,似乎有那麼一點和瑞幸叫板的意味。 股價緣何大漲? 與茅台推出聯名咖啡的消息公布後,瑞幸美股股價跳漲。美東時間上周二(9月5日),瑞幸股價大漲5%至33.60美元,創2020年3月以來最高,更較2020年6月的低點累計上漲2300%。該股交易量也大幅飆升。 值得注意的是,因財務造假遭SEC摘牌後,瑞幸進入粉單市場交易。美國資本市場分為交易所和場外交易(OTC市場),粉單市場就是OTC的一部分,流動性比主板低得多。 截至本週二(9月8日)美股收市,瑞幸報33.24美元,市值近92億美元,較一年前翻了一倍多。目前,瑞幸美股的市盈率約為37倍,星巴克為29倍。 銳聯景淳創始人、首席投資官許仲翔對詠竹坊表示,關注中概股的投資者在海外非常多,瑞幸、茅台推出聯名款咖啡,成為爆款,這是股價大漲的一個引爆點。同時,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關注中國的資金很多,資金量很大」。 「不過,瑞幸在美國處於Pink Sheet(粉單市場),該市場流動性差,有一點風吹草動,買入的投資者增多,就比較容易造成股價暴漲。」許仲翔對詠竹坊解釋稱。 爆款咖啡問世拉動瑞幸股價大漲,但茅台股價卻沒出現相似的漲勢,反而在當周錄得跌幅。當然,茅台意在增加對年輕人吸引力的目的似乎已經完全達到了。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KNCY.US
掌握中概股最新動態,訂閱我們的新聞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