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ks files for IPO

這家中國頂級玩具製造商已申請在香港上市,公司從幼兒益智產品轉向兒童和青少年的收藏品,實現了爆炸性增長

重點:

  • 不久前轉向廉價拼搭角色類玩具後收入飆升,總部位於上海的布魯可希望以此吸引投資者參與它在香港的IPO
  • 2023年GMV增長170%、今年一季度收入增長兩倍多,布魯可自詡為“全球增速最快的規模化玩具企業”

譚英

中國曾是它們的最愛,不過近來,由於擔心成本上升和中美緊張局勢加劇,跨國玩具製造商一直縮減在中國的生產規模。但對中國國內的玩具市場來說,現在的時機似乎更好,隨著消費者在不確定性日益加劇之際尋找價格便宜的娛樂,角色類玩具和收藏品迎來了春天。

總部位於上海的布魯可集團有限公司正試圖借助國內玩具市場崛起這股東風在香港上市,並於5月17日提交了上市申請文件。據財經雜誌IFR報道,公司在上一輪股權交易中估值約為72億元,可能會上市籌集超過3億美元的資金。對持有公司近60%股份的創始人朱偉松來說,這不僅僅是娛樂和遊戲。

這個金額可能會讓公司成為香港IPO市場的“佼佼者”。今年,香港IPO市場低迷,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IPO是珍珠奶茶製造商茶百道(2555.HK),它上個月集資3.32億美元。

布魯可將成為自2020年12月泡泡瑪特(9992.HK)在香港上市集資6.76億美元以來(當時市場一片繁榮),最大的玩具企業IPO。從收入來看,布魯可要比泡泡瑪特小得多,其2023年收入僅為8.77億元,而泡泡瑪特的收入達63億元。但就增長而言,布魯可堪稱王者,去年收入增長兩倍,相比之下泡泡瑪特的增長幅度要小一些,但也達到了可觀的37%。

布魯可現在基本是一個“中國產、中國銷”的故事,不過直到2028年,公司都握有孩之寶(HAS.US)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變形金剛玩具的許可。出口僅佔其業務的一小部分,2023年僅為830萬元,不到總收入的1%。公司希望用IPO募集到的資金擴大全球業務,2024年前三個月公司海外收入增長76.5%,至590萬元。

今年一季度,公司取得上市申請文件所涵蓋的三年時間里的首次盈利,達到4,670萬元,而上年同期虧損1.25億元。過去三年,公司每年都錄得巨額虧損。一季度營收從上年同期的1.44億元躍升至4.66億元。去年,布魯可的商品交易總額(GMV)增長了170%,達到17億元,這讓布魯可自詡為“全球增速最快的規模化玩具企業”。

拼搭角色類玩具巨頭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內的第三方研究,GMV的增長使布魯可成為中國最大的玩具製造商,以及全球第三大拼搭角色類玩具企業。這個包括奧特曼和變形金剛等拼裝模型手辦在內的玩具細分市場的規模,從2019年到2023年增長了52%,去年的GMV達到1,765億元。全球玩具市場的GMV增至7,730億元,增速為22%,不到前者的一半。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30.3%,超過了擁有“吃豆人”系列特許經營權的萬代南夢宮娛樂(7832.J)的20%,也高於丹麥玩具製造商樂高的18%。

那麼,布魯可如何看待中國國內的玩具市場,以及是什麼推動了這個市場的發展?

朱偉松於2014年創立布魯可。在此之前,他在2009年創立了在深圳上市的游族網絡(002174.SZ),這是一家手機和網頁遊戲綜合平台,去年的收入達16億元。布魯可創辦之初,他對公司的定位是製造類似樂高的益智玩具,主要針對溺愛孩子的母親,或許是因為產品與著名的樂高積木相似,他在業內被稱為“積木人”。

2022年的時候,朱偉松發現了一個新機遇,開始將重心轉而面向6至16歲兒童和青少年的玩具。他取得了奧特曼、精靈寶可夢、漫威蜘蛛俠、三麗鷗Hello Kitty和變形金剛等經典IP的授權,用於拼搭角色類玩具。截至2023年,布魯可擁有130款面向6歲以下兒童的玩具、243款面向6至16歲群體的玩具、18款面向16歲以上人群的玩具,大部分來自變形金剛和奧特曼系列。布魯可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授權IP玩具,2024年前三個月,這類產品佔其總收入的84.2%。

就營收而言,其最初類似樂高積木的玩具系列已經縮水,從2021年的3.22億元(當時佔該公司收入的大部分)降至2023年的1.06億元,僅佔公司收入的12%。與此同時,它的拼搭角色類玩具迅速增長。它們產生的收入從2023年前三個月佔總收入的74.7%增加到2024年同期的97.4%,銷量的增長甚至更快,同期從480萬件增加到2,400萬件。

對於中國拼搭角色類玩具市場迅速壯大的原因,眾說紛紜。廉價的娛樂可能是其中一種解釋,尤其是中國消費者勒緊褲腰帶,減少為自己和孩子購買玩具的情況。據中國媒體報道,布魯可版的奧特曼在天貓上的售價是萬代南夢宮娛樂版奧特曼的一半。布魯可的招股書也指出其產品“極具性價比”,大眾價格的產品,平均售價為39元,而“平價”價格的產品,均價更低至19.9元。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布魯可在推出拼搭角色類玩具的同時,放棄了電子商務。其線上渠道銷售額從2021年佔總收入的52%,下降至2024年前三個月的6.7%。而對線下分銷商的利用則相反,2021年這一比例為34.2%,今年前三個月上升至91%。這似乎表明,人們在傳統實體玩具店仍然有大量消費。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諾亞控股上季純利大增62.6%

財富管理公司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億元(約8,890萬美元),按年下跌7.4%,淨利潤達2.18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2.6%,經營利潤1.719億元,則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註冊客戶數為466 ,153人,同比增長1.3%;活躍交易客戶數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產品分銷規模達170億元,年增19.1%,其中海外產品分銷86億元,增11.2%。資產管理規模維持穩定,截至9月30 日合約管理資產為1,435億元。關聯公司投資權益變動的公允價值增加,則帶動公司淨利潤增長。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減少、保險產品分銷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國經紀交易商牌照,亦開始在各業務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術,以改善獲客能力、提高效率,進一步強化全球布局與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強健的資產負債表為未來投資提供堅實基礎。 諾亞控股港股周三早盤無漲跌,至中午休市報17.99港元,該股過去6個月累升約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萬國數據押注AI新周期 在擴張與去槓桿之間找平衡

人工智能點燃中國數據中心新一輪建設潮,萬國數據一邊把資產注入REITs回血、一邊搶搭AI算力快車,但這樣的平衡能否持續 重點: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億元,按年增長10.2% 資產注入C-REIT帶來13.69億元終止合併收益,期內錄得淨利潤7.29億元   李世達 對中國數據中心產業而言,2025 年很可能會被視為一個分水嶺:一方面,人工智能訓練與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輪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國首批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讓這個向來高槓桿、重資產的行業出現新的財務工具。 這就是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 Holdings Ltd.(GDS.US; 9698.HK)的寫照,既受惠於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設,也受制於多年積累的財務壓力。 根據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報,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萬國數據錄得28.87億元(4.0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2%,連續第二季維持雙位數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個月新簽訂單達7.5萬平方米,相當於約240兆瓦的新增裝機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約65%與人工智能相關。 新訂單增速放緩 這顯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驅動新一輪算力投資,但企業本身其實並未完全掌控節奏。管理層在說明會中坦言,第二季之後的新訂單步伐較前期緩慢,這意味著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會延續今年的強度。此外,續約談判仍令單位收入每月下降約3%至4%,反映出人工智能需求雖強,但傳統互聯網業務的降價壓力並未消失。 儘管萬國數據享受到人工智能點燃的需求紅利,但供給側過去幾年的高速擴張,使得承載人工智能的空間不再稀缺,談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轉折,是萬國數據今年將一批項目注入中國首批數據中心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資產總額約24億元。交易帶來約13.69億元的終止合併收益,使公司期內錄得淨利潤達7.29億元,實現由虧轉盈。 生存模式改變 但REITs的意義不在於一次性盈利,而在於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萬國數據過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貸、買地、建機房進行高速擴張,當信貸環境寬鬆時,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國信貸收緊之後,重資產模式不再具備可持續性,槓桿開始反向壓縮公司空間。REITs提供的,是一條能讓萬國數據既擴張、又不必完全依賴舉債的現金流管道,維持規模循環。 這也為公司帶來了財務結構的改善,財報顯示,淨負債與年化調整後EBITDA的比率,已從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貸成本下降到3.3%。在中國融資環境趨緊的情況下,同時降低槓桿與利息成本並不容易,這更突顯REITs對公司運作的重要性。 萬國數據的業務模式高度依賴電力供應。公司目前擁有約900兆瓦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儲備,這讓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發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項目。管理層也在說明會中點出:「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正變得極度稀缺。」人工智能確實帶來增量需求,但供給端——土地、電力、審批、建設速度,正在變得更競爭、更受政策影響。 海外數據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來伏筆。該平台在亞太與歐洲雖具潛力,但今年第三季仍錄得4.61億元虧損,短期內仍會拖累整體利潤。公司需要持續證明其開發、運營與出售資產的能力,而不僅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萬國數據市銷率(P/S)約為4.15倍,大幅低於Equinix(EQIX.US)的8.42 倍與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於仍處於重組期的世紀互聯(VNET.US)的1.99倍。這顯示儘管中國市場更為波動,但萬國數據的規模、客戶質量與資本循環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來,萬國數據在港股累升約30%,與大市相若,但過去一個月有約 7%回調,股價30.1港元較52周高位48.9港元有約四成折讓。在估值仍具折價、AI驅動需求未減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區間。作為熱門的AI基建標的,當人工智能需求維持強勁、REITs資產注入順利時,相信市場願意提高估值< 但仍須留意政策面的變化。簡而言之,萬國數據正在穿越一個全新的算力周期,隨著估值與市場預期的提升,意味著已沒有太多犯錯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佑駕創新配股 折讓一成集資2億元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將配售約1,401萬股新H股,每股配售價14.88元,較周二收市價16.53元折讓10%,亦較過去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7.3元折讓14%,配售股份佔擴大後發行股份約3.33%。 是次集資淨額最多2.04億元,約70%用於發展L4無人物流車,包括研發新一代產品、升級運營平台及拓展銷售網絡;約30%用於升級基礎研發平台,包括提升數據閉環體系的效率,高效賦能前裝,以及發展L4無人車多產品線。 佑駕創新周三開市跌2%至16.2元,股份由過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信完成業務調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線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一公布,由於貢獻公司約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貸中介業務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6.7%至34.2億元。 儘管營收下滑,公司當季利潤同比大增68.4%至5.21億元。 董事長肖文傑表示:「三季度我們高效完成業務調整,已順利實現轉型以符合新監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發貸款年化利率均設定在或低於24%。」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一大漲8.2%收於3.78美元。該股較3月末峰值已腰斬,年內累計跌幅達3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