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近期的多元化努力中跨越重要里程碑,這家以老虎國際的名字廣爲人知的公司,股價自314日以來翻了一倍以上

重點:

  • 老虎國際宣布,目前超過一半客戶在中國之外,與此同時,它正在積極尋求多樣化,以降低重大的監管風險
  • 作爲多元化行動的一部分,該公司去年四季度進軍澳洲,同時也已在香港和新加坡迅速建立業務

陽歌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剛剛經歷了殘酷的幾周,它們的市值蒸發了數十億美元,然而此後,這些公司卻突然開始受到一批“好友”的追逐。最受青睞的當屬一隻“老虎”,即折扣經紀商老虎證券。它的母公司老虎國際(TIGR.US)上周五公布了最新季報

說實話,作爲中國兩大專注於離岸股票的在綫券商中較小的一家,老虎國際最新的業績並不令人印象深刻。但顯然投資者在最新財報中發現了什麽,因爲其股價在財報公布當天大漲了33%,之後持續反彈,從公布財報到現在已經漲了58%。若是再往前看,這只股票已經比3月14日的歷史低點翻了一番還多。

中概股的關注者會知道,過去兩周大規模反彈的並不只有老虎國際。每一隻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都大幅上漲,之前來自中美兩國的信號顯示,美國威脅中概股退市背後的問題正取得有益進展,有望得到解决。

這些積極的信號本周仍在持續,路透社報道,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正準備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百度(BIDU.US; 9888.HK)等在美上市的大型中國互聯網公司將審計文件提供給美國證券監管機構——這是雙方的主要癥結所在。

不過,這波上漲並不均衡,有些股票的漲幅更大一些。老虎國際的主要競爭對手富途證券(FUTU.US)也出現上漲,但較3月14日歷史低點的漲幅僅爲68%。因此,似乎投資者更看好老虎,這一點從公司估值上也可見一斑。

這輪升勢之後,該公司目前遠期市盈率爲21倍,遠高於富途的11倍。該數字還超過了美國同行盈透證券(IBKR.US)的19倍,不過低於更成熟的嘉信理財(SCHW.US)的24倍。

那麽,是什麽讓投資者對於這只老虎如此著迷?

答案不在於最新的季度財報——其中顯示急劇上升的成本令公司陷入虧損,而是在於該公司在中國之外客戶群多樣化的努力取得了新的進展。一個表明其更長期雄心的信號是,該公司公布最新業績採用的是新加坡日期,雖然它實際的總部位於北京。

更大的背景信息是,中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一直在發出信號,稱老虎國際和富途證券在沒有執照的情况下向中國投資者提供券商服務,可能涉嫌非法營運。兩家公司之前都在逃避這個問題,稱它們只是幫助中國投資者購買海外股票的中介服務機構,利用有執照的當地第三方券商處理實際交易。

但監管機構對這套說辭並不賣帳。一個危險迫在眉睫最明顯的信號是,去年10月,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專注於美股和港股的跨境互聯網券商已經“走上風口浪尖”。

多元化行動

說實話,這些信號早在去年10月份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當時老虎國際和富途證券在不同方面都表現出日益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兩家公司都試圖在中國之外的地方簽下更多客戶。老虎國際還在進入其他金融服務領域,最引人注目的是爲中國公司的海外上市提供承銷服務。

在客戶多樣化方面,老虎國際在第四季度跨越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截至年底,其67.34萬入金客戶中的大部分都在中國大陸以外。該公司在該季度增加了6.14萬個入入金客戶,比前幾個季度大幅放緩。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表示,在此期間的新開立賬戶中,90%以上來自中國境外。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進展是,該公司表示,它上個月進入了澳洲市場,可以在那裏簽約新客戶。此前,老虎國際在香港和新加坡都增加了新客戶,去年底還在新加坡取得了另一個里程碑,成爲了新加坡中央托收私人有限公司(CDP)的存托代理。這使得它可以直接持有其新加坡客戶購買的股票,而不是通過第三方。

 “鑑於我們兩年前才開始在新加坡運營,我們新加坡客戶群的快速增長表明了我們的執行能力,以及我們的平台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日益增長的吸引力,”老虎國際的CEO巫天華在一份隨財報發表的聲明中表示。

說到這裏,我們就以老虎國際的季度財務數據結束本文。正如我們在開始所說的,數據看起來很穩健,但並不足以證明財報發布後的大幅上漲是合理的。

該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長32%,至6,220萬美元(3.9億元),遠低於其公布的全年91%的營收增長。在第四季度的整體數據中,來自核心交易業務的佣金收入僅增長18%至3,000萬美元,約佔總收入的一半。主要來自保證金交易者(Margin traders)的利息收入增長了73.5%,達到2,030萬美元。包括IPO承銷在內的金融服務增長了44.5%,達到230萬美元。

與此同時,該公司的運營費用飈升了近80%,達到6,490萬美元,超過了收入,據推測,這可能是因爲該公司進入新市場産生大量費用。因此,它在該季度出現了540萬美元的虧損,而一年前的利潤爲850萬美元。

在購買股票時,抄底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如果監管形勢或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出現了新的負面信號,老虎國際最近令人印象深刻但短暫的反彈很容易出現逆轉。儘管如此,喜歡波動的投資者如果想要抓住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捲土重來的機會,不妨認真考慮這只老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同行努力勒緊褲頭 BOSS直聘卻花大錢

這家中國領先的網上招聘平台去年第四季營業成本飆升70%,導致期內錄得虧損 重點: BOSS直聘上季度營收持平,卻因花巨資在世界盃上賣廣告和在香港二次上市而錄得虧損 該公司表示,今年首兩個月招聘服務需求激增,因為企業在去年底因疫情大規模裁員後,已開始重新聘請員工   陽歌 人人都喜歡逆向投資。這是領先的網上招聘公司看準科技有限公司(BZ.US; 2076.HK,又名BOSS直聘)最新業績中的關鍵亮點之一。去年第四季,該公司增加支出,而其他所有公司幾乎都正好相反。 根據本周較早前發佈的最新季報,該公司在去年最後三個月的經營成本飆升70%。這導致這家旗下營運著廣受歡迎的BOSS直聘服務的公司陷入虧損,並使其淨現金流入量下降了70%。 但投資者似乎並不介意,在業績公佈後的第二天,更把其股價抬高了6%。經歷了輕微上漲後,BOSS直聘目前的股價為18.95美元,與近兩年前IPO時的19美元幾乎持平。這雖然不算是甚麼成就,但在目前的市況下,看上去還是相當不錯,因為在那時於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現在的交易價格大多都比IPO價格低80%甚至更多。 BOSS直聘與大多數虧損互聯網同行的區別,在於其盈利能力,在第四季陷入虧損之前,它大部分時候都是盈利的。該公司也是中國利潤豐厚的網上招聘市場當仁不讓的領導者,以有效利用技術連接僱主和求職者而聞名。 其領先地位反映在市盈率上,遠期市盈率約為26倍。這是美國巨頭萬寶盛華(MAN.US)約11倍的兩倍多,也遠高於國內同行同道獵聘(6100.HK)的12倍。 隨著中國在去年10月和11月實施了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BOSS直聘和中國的大部分公司一樣,在第四季的日子不好過。在那期間,企業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由於很多公司被迫長時間關門或縮短營業時間,這使得它們不太可能招聘新員工。 該公司12月的情況依然艱難,因為在中國突然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後,全國感染病例激增。這導致找工作的人大幅減少,很多人因為患病而被迫居家數周。 儘管如此,BOSS直聘第四季卻繼續大舉花錢。當季銷售和行銷費用按年猛增82.6%,而管理費用也增加了一倍多,甚至連研發開支都增長了48%,但該公司當季營收按年持平,約為11億元。 BOSS直聘解釋說,巨額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兩大因素。營銷成本大幅上漲是因為適逢卡塔爾世界盃,後者被BOSS直聘當作了重要的宣傳機會。與此同時,早已在紐約上市的該公司,還於12月在香港進行了二次上市,這不但產生了與上市相關的成本,還有與當時授予的股權激勵相關的支出。 前景光明 大舉花費導致BOSS直聘從上年同期的盈利2.33億元,轉為虧損1.85億元。即便是經過調整,剔除股權激勵成本後,該公司的利潤也從前一年同期的3.485億元,驟降至僅5,950萬元。 我們在本文開首說過,投資者似乎喜歡BOSS直聘在其他人都在控制成本的困難時期大舉花錢。 但這種積極反應背後更大的原因,是該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的指引相當樂觀。所有疫情影響和感染的結束,顯然是其前景更加光明的主要推動力,但有人可能也會認為,BOSS直聘的巨額支出,讓其能夠把握中國經濟在1月農曆新年前後開始反彈的機會。 「今年初以來,由於品牌知名度提升,競爭優勢增強,我們迎來了強勁的用戶增長和參與度,」BOSS直聘創始人兼董事長趙鵬在業績報告中說。「隨著招聘需求的復甦,我們有信心在未來幾年為股東帶來豐厚的回報。」 預示著出現轉機的最大指標是,BOSS直聘預計首季營收將在12.5億元到12.7億元之間,按年增長約10%。這將標誌著該公司在連續三個季度營收持平或下降後恢復增長。 趙鵬表示,BOSS直聘的新用戶數量在今年首兩個月出現大幅增長,同期應用程式端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增長50%以上。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去年第四季因疫情導致的經營中斷期間,許多人失業,還有許多公司裁員,在今年的頭兩個月,雙方都在忙著復工。在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這種繁榮可能是暫時性的,可能要到第二季,我們才知道目前的積極趨勢是否會持續下去。 與此同時,趙鵬還指出,隨著該公司在一線城市白領中的傳統優勢以外擴大基礎,它在藍領員工和僱主當中的新註冊數目,以及在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的活躍度都在增長。 在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就業市場中,BOSS直聘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加上知名度很高,我們大致上看好這家公司。但需要注意的是,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和58同城等其他公司,都曾利用類似的優勢成功實現海外上市,但由於未能引起投資者的太大興趣,最終還是決定私有化。BOSS直聘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但如果它想保住投資者的關注,隨著把業務恢復到更為正常的水平,它需要實現更為強勁的增長。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Z.US 2076.HK

快訊:上季收入減少 寶尊股價大挫

最新:寶尊電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三公布,去年第四季總營收按年減少19.5%至25.5億元,非國際會計準則下的經調整利潤則大増82.7%至1.38億元。 利好:該公司的業務去年第四季受新冠疫情衝擊,但經調整利潤仍比第三季的1,690萬元大增718%,主要受惠於品類多元性及增值服務高滲透力,令業務韌性提升,協助實現利潤增長。 值得關注:該公司上季的交易總額(GMV)為255.6億元,按年減少1.7%,主要因為小家電和電子品類銷量下降,令經銷GMV大減37.2%至8.68億元,而非經銷GMV則為246.9億元,按年表現持平。 深度:寶尊電商的總部位於上海,2015年開始在紐約納斯達克交易,並於2020年在香港二次上市。該公司長期與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合作,提供與資訊科技、門店營運與倉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被喻為「中國版Shopify」。該公司近年渴望擺脫阿里巴巴的影響,並尋求主業之外的多元化發展。以去年第四季為例,非天貓交易平台佔寶尊的GMV比例為29.8%,高於過去兩年同期的26.1%及21.7%。 市場反應:寶尊電商的股價周三在紐約大挫9.4%至5.2美元;其港股周四中午收市也下跌8.4%,報13.82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ZUN.US 9991.HK

抗癌藥首錄收入 樂普生物迎收成

這家主攻抗體偶聯藥物的藥企首次錄得銷售收入,準備踏入收成期 重點: 樂普生物首款商業化產品去年11月開始銷售,在短期內貢獻1,557萬元收益 該公司在抗癌藥物研發的熱點ADC賽道佈局頗多,擁有5款相關候選藥物   莫莉 在經歷多年「燒錢」研發,以低於C輪融資定價在港交所「打折」上市後,樂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57.HK)終於成功開拓商業化道路,不僅有一款自主研發的PD-1單抗藥物去年獲批上市,今年初更拿下了跨國藥企阿斯利康(AZN.LN)的授權大單,預付款收入達6,300萬美元(4.33億元)。對於去年真金白銀在IPO階段支持樂普生物的投資者而言,上週五公佈的2022年業績報告,或許讓他們看到了曙光。 2022全年,樂普生物收入1,557萬元,收入來自於唯一獲批上市的產品普特利單抗。雖然相比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信達生物(1801.HK)等創新藥龍頭企業而言,樂普生物的營收數字只是很低,但普特利單抗去年7月和9月才獲批用於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及黑色素瘤患者,其商業化團隊仍處起步階段,產品從11月才開始啟動銷售,未來營收數字將有很大上升空間。不過,普特利單抗處於競爭極為激烈的PD-1抗體治療賽道,單在中國已有超過10款PD-1單抗上市銷售。 去年2月,樂普生物在港交所上市之際,遇上醫藥股「資本寒冬」,最終IPO定價較C輪融資價格打了86折,「流血」上市的苦衷,是其高度緊張的現金流。樂普生物在招股書中直言,按照預設的現金消耗率計算,當時擁有的資金僅可維持3.7個月。據財報顯示,其2021年底的賬上現金僅有1.55億元,但到了去年底,現金已增至6.69億元,公司解釋主要由於融資活動籌集資金增加,以及研發開支減少。 在2022年生物科技企業的寒冬中,樂普生物成功上市得以「續命」,但公司在過去一年也在努力開源節流,年內淨虧損已大幅減少32%至6.89億元。其中研發開支從2021年的7.91億元縮減至5.24億元,按年下降33.7%,主要因為將資源優先用於最具潛力的候選藥物及適應症。財報公佈後的首個交易日,適逢市場因瑞信被瑞銀收購等事件影響,港股恒生指數大跌2.7%,樂普生物股價也下挫2%。 收取巨額預付款 今年2月,樂普生物與康諾亞生物(2162.HK)成立的合營企業KYM與跨國藥企阿斯利康訂立獨家授權授權合約,阿斯利康獲得癌症候選藥物CMG901的研究、開發、註冊、生產及商業化的獨家全球許可,並負責進一步開發及商業化CMG901相關的所有成本及活動,KYM將獲得6,300萬美元的預付款,並在達成若干開發、監管及商業里程碑後,收取最多11.25億美元的額外潛在付款,未來亦有望從阿斯利康獲得銷售淨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CMG901是一款抗體偶聯藥物(ADC),去年4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資格認證及孤兒藥資格認定,用於治療胃癌(GC)或胃食管結合部(GEJ)癌症,同年9月獲得中國藥監局藥品評審中心(CDE)破性治療藥物認定,有望加速藥物審評。 ADC藥物是2020年以來抗癌藥物研發的熱點之一,這種藥物具備高特異性靶向能力和強效殺傷癌細胞的優勢,可以實現對癌細胞的精準高效殺滅,被稱作「生物導彈」。去年底以來,ADC賽道明顯升溫,授權合作和併購頻頻發生,今年3月13日,輝瑞(PFE.US)宣佈溢價32.7%收購ADC龍頭藥企Seagen(SGEN.US),總企業價值約430億美元。 去年12月,默沙東(MRK.US)與科倫藥業(002422.SZ)子公司科倫博泰達成合作協議,獲得7款臨床前候選ADC藥物授權,科倫博泰將獲得首付款1.75億美元,未來最多可收到默沙東里程碑付款93億美元。 樂普生物在ADC賽道佈局頗多,擁有5款相關候選藥物,涵蓋多個熱門靶點,適應症包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晚期膽道腺癌、復發轉移性鼻咽癌等多個高發癌種,是中國ADC藥物研發第一梯隊。其中核心產品MRG003和MRG002的多項適應症,已經進入二期甚至三期臨床試驗。 計劃科創板集資 雖然其定價低於上市前融資,但樂普生物在掛牌以來,股價仍然表現平平。去年9月初因獲納入深港通合資格股票、並建議到上海科創板上市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其股價曾在去年9月9日一度單日飆升386%至31.8港元,但這只是曇花一現。在市值突破400億港元(352億元)後,其股價快速回落至5至6港元水平,最新市值僅約92億港元,仍較招股價下挫約20%。 正如剛才所述,樂普生物計劃衝刺科創板二次上市,以籌集更多資金,並直接接觸內地投資者。據去年9月的公告,該公司擬向中國相關監管機構申請發行不多於4.15億股A股,但該申請暫未獲批。 估值方面,由於其去年營收未能展現全年銷售情況,較適合用市帳率與同類藥企比較,該公司最新市帳率為7.1倍,稍高於同類公司榮昌生物(9995.HK)與信達生物的4.3倍及5.7倍。雖然其估值看來較高,但其股價向來較波動,樂普生物需要在商業化方面有更顯著的進展,才可望獲得投資者的長期支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215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