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恒

    

內地

    

陳天橋成美國大地主

曾經在內地網絡遊戲界叱咤一時的陳天橋,近日被外地媒體發現成為美國大地主,據土地報告(The Land Report)透露,陳天橋在俄勒岡州持有19萬8千畝林地,是第二位擁有最多美國土地的外籍人。

出生於浙江的陳天橋,在上海長大,畢業於復旦大學,1999年創立了盛大互動娛樂,一度成為內地最大的網絡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更榮膺中國首富。至2012年將公司私有化,之後陸續賣掉盛大文學及盛大遊戲。他於2015年斥資8,500萬美元,向富達國民金融收購俄勒岡州林地。我們看,美國地大物博,林地並非核心地區的商業或住宅地,升值潛力似乎有限,陳天橋以幾千萬美元就做大地主,除非他有志於農林業發展,否則實際的價值未必太大。

人行出手撐樓市

內地樓市銷售持續疲弱,《經濟觀察網》報道,人民銀行批核1,000億元的住房租賃團體購房貸款,支持8個城市購買商品房,再而用作長租房。涉及的8個試點城市包括天津、成都、重慶、福州,濟南、鄭州、長春及青島,借款最長年期30年,利率3厘。

我們相信,新政策一方面可以讓地方拯救部分項目,同時又可以帶動購買力,支持地方樓市,另一方面也可為地區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實在一舉多得。當然,以現時內地樓市情況,千億元的購房貸款或許只是杯水車薪,而且出租房的回報未必可以抵銷貸款利率,但在目前的樓市中,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而且若推出後效果理想,或許中央會續在其它地方推行,又或會加大貸款金額,對樓市有一定效益。

龍湖擬提早還160億債

市場有消息,龍湖集團(0960.HK)計劃今年下半年,提早償還明年1月到期的80億港元銀團貸款,而一筆明年底到期的80億港元貸款,集團也計劃明年陸續清償。據報道,龍湖與部分境外債權人的會議中,表示會提早償還貸款,計劃是透過發行新債及向銀行進行新貸款,當中發行的新債會由中債信用增進公司擔保。

自從旭輝(0884.HK)及碧桂園(2007.HK)等較有實力的內房企業先後陷於債務危機,龍湖幾已被視為民營房企最後一座大山,其一舉一動備受關注,畢竟若連龍湖也出問題,民營房企將全面崩圍。現時龍湖有意提早償還債項,向外釋出穩健信號,對集團本身及房地產市場也有利。

香港

    

合景鴨脷洲項目何去何從?

內房企業面對債務壓力,除將旗下物業出售套現外,亦因資金有限,手上的合作發展項目也要適當減磅,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將權益悉售予合作伙伴,前提當然是夥伴仍有財政能力。合景泰富(1813.HK)剛公布,將位於浙江寧波市的住宅項目5成權益,售予合作伙伴美的置業(3990.HK),作價4億元。出售將令合景錄得虧損近1.67億元。

合景出售合資權益後,市場又想到其香港重點項目「凱玥」,2017年合景與龍光集團(3380.HK)以近169億港元投得鴨脷洲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達22,118元,創下當時賣地紀錄。發展商於去年初推售,每方呎均價50,800萬元,但因為呎價高,而項目的單位面積較大,等閒逾千方呎,涉及銀碼動輒數千萬港元,加上樓市回落,並不容易覓得買家。之前曾傳長實(1113.HK)藉收購凱玥的銀團貸款而染指該項目,後又沒有下文。至今樓盤銷情不佳,發展商遲遲未能套現,樓價又持續調整,若沒白武士挺身而出,項目會何去何從,最終會否被銀團接管?

新盤撻訂除笨有精

香港樓價向下調整,之前一兩年出售的新樓盤陸續出現撻訂,長實去年推售的油塘親海駅II,近日接連有兩宗撻訂,各自損失訂金129.4萬港元。同區由五礦地產(0230.HK)發展的蔚藍東岸,亦有一宗撻大訂個案,買家被殺訂金134.4萬港元。中洲置業位於火炭的星凱.堤岸亦有一宗撻訂,發展商沒收訂金77.1萬港元。至於億京旗下位於白石角的海日灣,亦錄得1伙撻訂。

樓市雖未大幅下挫,但樓價持續調整,加上現時中港經濟疲弱,息口相信在一段時間持續高企,本地樓價難復舊觀。個別高位入市人士(特別是兩三年前買入樓花的買家)細心考慮,樓價相較高峰時已下調兩成,撻訂也是被沒收5%或15%訂金,計算下來尚屬化算,倒不如選擇壯士斷臂,止蝕離場。

咏竹坊文章

    

向小米投下信心一票

《咏竹坊》本周報道小米(1810.HK)造車,集團創辦人雷軍在發布會上,展示小米第一輛電動車SU7,顏值超爆,設備也是高端,當市場猜度小米會再以平取勝時,雷軍卻反高潮,叫大家別期望可低價買入。他更揚言,要在10至15年成為全球五大車商。

市場有懷疑,小米在汽車行業只是菜鳥一名,如何可在強手環伺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佔一席位。我們認為,截至去年11月,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只是36%,加上車企逐漸拓展海外,整個新能源車市場仍是相當大,有足夠空間讓小米去開疆拓土。另一方面,雷軍過往辦金山軟件(3888.HK),以及由一個手機門外漢去創立小米,最終都能成功,其能力無容置疑,加上小米這個大平台,有足夠資金支持發展,因此我們也願意投下信心一票。

蜜雪冰城「平」攻海外

內地茶飲龍頭蜜雪冰城剛在香港旺角開設首家分店,旋即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市場消息集資金額介乎5至10億美元。蜜雪冰城於1997年成立,發展至今已有35,000家分店,分布全國各地,去年首三季收入達154億元。

蜜雪冰城能在市場脫穎而出,靠的是一個「平」字,最廉宜的幾塊錢有交易。集團初期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策略,專攻三四線地區,再而藉加盟商模式,令門店迅速增加。近年更積極海外擴張,複制內地「以平取勝」的模式拓展至東南亞,現時在越南就有4,000間分店,去年更宣布進軍澳洲。蜜雪冰城於華人市場十分成功,在東南亞亦初見成果,但當開拓西方人為主的市場,就真的是對其能力的考驗,畢竟西方人的口味以咖啡為主。

新聞

簡訊:社區服務業務推動增長 萬物雲半年純利升4%

物業管理平台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2602.HK)周一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升3.1%至181.4億元(25.3億美元);期內純利7.92億元,按年升3.9%;核心淨利潤則增長10.8%至13.2億元,派發中期息每股0.951元。。 公司表示,增長主要來自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收入按年升11.8%至113.3億元,成為最大貢獻來源。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收入增7.7%至51.7億元,帶動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總收入僅跌5.2%。不過,AIoT解決方案收入大減66.2%,拖累相關板塊按年下滑23.6%。 萬物雲周二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5.96港元,升7.27%。該股今年以來累升約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unlei does video

回歸視頻本業拓展海外直播 迅雷重拾增長動能

受直播業務激增86%的推動,這家雲服務及視頻服務提供商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0.6% 重點: 公布第二季度營收增長31%後,迅雷股價過去三日累計漲幅高達96%,近一年累計飆升逾五倍 在將業務重心由視頻服務轉向雲服務後,這家公司如今似乎正通過海外直播開闢新增長曲線    陽歌 迅雷有限公司(XNET.US)已淡出我們視野多年,因為該公司基本放棄了原有流媒體業務,轉向雲服務領域,採用看似有趣但未能引起市場興趣的資源共享商業模式。在此過程中,該公司市值一度跌破1億美元門檻(該市值規模以下的企業通常不在我們追蹤範圍內)。 然而,近期這家公司的股價強勢反彈,不僅彰顯其名中的「雷霆」之意,更讓人追憶其引領中國在線視頻革命的高光歲月。發布二季度財報後,迅雷過去三個交易日股價暴漲96%,推動其近一年累計漲幅逾五倍,當前市值達5.5億美元。 有些戲劇性的是,投資者對迅雷重新聚焦在線視頻本業的戰略方向展現濃厚興趣。該公司今年6月完成對體育資訊平台虎撲5億元(約合7,000萬美元)的收購,向該領域邁出關鍵一步。與早年試水監管嚴格的中國在線視頻市場不同,迅雷的最新視頻戰略將目光投向監管環境更為寬松的海外市場。 迅雷的視頻業務歸屬直播板塊,該業務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5.5%,躍居公司三大主營業務之首。 此外,投資者對迅雷在影石創新(688775.SH)的投資斬獲頗豐感到振奮。這家全景運動相機生產商6月上市A股募資19億元,創有「中國版納斯達克」之稱的創業板逾一年最大IPO規模紀錄。鑒於其當前股價較發行價暴漲逾五倍,影石創新實際募資潛力遠高於現有規模。 最新財報顯示,迅雷對影石創新的投資收益達7.22億美元,當前持股市值約12億美元。除可觀的投資回報外,投資者期待影石創新能助推迅雷高增長的流媒體業務。雙方可能通過影石廣受歡迎的相機設備,為迅雷新興直播業務激發更多用戶原創內容產出。 迅雷股價大漲還印證了我們近期提出的另一現象:美國投資者正掘金中概股「價值窪地」。過去四年,這些在美上市中概股遭嚴重低估,如今才被重新發現。我們關注的其他標的包括醫美機構新氧(SY.US)及運動穿戴設備商Zepp(ZEPP.US),二者年內股價漲幅均達數倍。 即便經歷股價飛漲,迅雷市銷率仍處於1.21的低位區間。頭部研究機構均未覆蓋該股,近期財報電話會無人提問的冷清場面即為明證。 細究主要股東名錄可見,多家巨頭仍看好迅雷股價上行空間。雅虎財經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摩根士丹利持股佔比2%,瑞銀、野村、巴克萊持股位於0.18%-0.34%的區間內。 回歸視頻本業 如前所述,迅雷最初以中國在線視頻市場為主戰場,與百度旗下的愛奇藝(IQ.US)及阿里系優酷等資本雄厚的對手角逐。過去十年間,此類平台主要通過分流傳統電視台觀眾建立龐大用戶群。 不過,這一市場競爭白熱化,且內容監管風險令企業承壓,多數平台歷經多年虧損近年才扭虧為盈。迅雷雖由此起家,卻戰略收縮,直至重啓新的直播業務。當前,該公司似乎正放棄本土市場,導致去年二季度直播收入同比驟降54%。 今年該業務強勢反彈,二季度營收達3,760萬美元(即前文所述85.5%的同比增幅),超越其原最大收入來源,同比增10.5%至3,640萬美元的訂閱服務。雲計算服務作為第三大收入來源增長13.6%,達3,000萬美元。 三大業務協力推動迅雷二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30.6%至1.04億美元。公司管理層坦言,部分增長源於收購虎撲,但強調當季並表收入僅320萬美元。剔除該因素,公司季度收入增速仍達27%,較一季度10%的增幅顯著提升。 迅雷將直播業務高增長歸因於海外直播業務擴張、廣告增收及虎撲併表效應。雖未披露海外營收具體數據,但可合理推測其直播收入超半壁江山源自海外,且該佔比有望持續提升。 該公司亦指出,直播與雲計算業務仍處虧損狀態,僅訂閱業務實現盈利。儘管如此,其當季毛利率仍維持在49.3%的亮眼水平,去年同期為51.1%。若剔除影石創新的投資重估收益,迅雷第二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20萬美元升至830萬美元。 核心結論在於,若能深耕海外直播業務(或鎖定海外華人群體),迅雷可能具備堅實增長潛力。該公司雲業務採用整合第三方計算資源的共享模式,迥異於傳統自建資源運營模式,亦具創新價值,但增長空間相對有限。 即使經歷大漲,迅雷股價仍較2014年發行價低約三分之一。疊加其低市銷率考量,預示該股或存進一步上探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鬥魚恢復營收增長並實現盈利

遊戲直播平台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OYU.US)周一公布逾三年來首次季度營收增長,意味著在中國眾多網絡遊戲運營商經歷艱難時期後,公司業務已趨於穩定。 鬥魚公告顯示,截至6月的三個月營收同比增長2.1%,達到10.5億元,上年同期為10.3億元。這標誌著該公司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季度營收同比增長。同樣重要的是,當季扭虧為盈獲得3,780萬元淨利潤,創下近兩年來首個盈利季度。 鬥魚將業績改善歸因於近期推進收入多元化與強化成本效益的舉措。 鬥魚股價周一勁升15%,收報8.26美元。該股年內累計下跌2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oyson Electronic eyes HK listing; robot ambition becomes the key to valuation boost

均勝電子謀港上市 提升估值還看機械人

均勝電子在汽車工業多年,擁有超過100個客戶,現擬申請在港交所上市 重點: 公司是汽車安全氣囊龍頭,近年提升平均售價,抵消銷量下跌影響 進軍機械人產業,與智元機械人已訂立戰略合作   白芯蕊 汽車安全性能提高,加上燃油車正被電動車取代,汽車零件產業被受投資者關注,已於內地上市的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0699.SH),也跟隨其他A股公司步伐,部署在港掛牌。 據申請文件,均勝電子前身為均勝集團旗下汽車零部件研發與製造部門,早期主要供應汽車高端功能性零件與內外飾配件。2010年遼源得亨與均勝集團訂立重組方案,完成對均勝汽車零部件業務實體資產收購,隨後於2011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均勝大股東為王劍峰,透過由王氏控制的均勝集團直接持有均勝電子37.17%權益。 均勝業務主要為汽車安全解決方案和汽車電子解決方案,佔集團2025年首4月總收入分別62.6%和27.7%,其中汽車安全解決方案旗下安全氣囊和智能方向盤,更是集團收入來源,佔總收入41.8%。 第二大汽車安全產品生產商 安全氣囊對汽車安全十分重要,尤其在發生嚴重碰撞時能吸收撞擊力,保護駕駛者安全,均勝2021至2024年連續四年為全球第二大汽車被動安全產品生產商,市佔率達22.9%。 隨著安全標準加強,車廠對汽車安全性能日益重視,全球汽車被動安全市場規模在2025年估計將達1,734億元,到2029年料達至2,136億元,複合年增長達5.4%。 雖然安全氣囊和智能方向盤是均勝第一大收入來源,但值得留意是其銷售量在今年首4個月下跌2%,幸好平均售價按年增加4%,才能拉動該業務上半年微升1.9%至82.4億元,令集團純利力保不失,按年微升1.4%至4.9億元。 此外,佔均勝收入三成的電子解決方案也值得關注,2024年收入已錄得下跌,且跌勢未止,今年首4個月收入倒退1.1%,集團解釋因歐洲多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減少,導致需求受影響。 均勝雖有客戶超過100個,但業務卻以歐洲為主,今年首4個月收入達197.1億元,當中歐洲、中東和非洲佔比最大達41.6%,尤其是集團第一及第二大客戶均是德國車企,佔集團收入三成,因此歐洲汽車政策對集團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歐盟進口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徵收15%的關稅,也計劃向中國同類產品徵收關稅,變相對均勝都有影響。 幸好均勝在汽車業發展多年,在智能汽車技術、工藝、產業鏈等方面具優勢。由於過往已定位為一線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加上人形機械人大多數零件與汽車產業相似,故人形機械人有望成為均勝未來新增長動力。 機械人產業增長快 近年全球科技企業積極投資人形機械人,當中包括特斯拉、獲OpenAI與輝達投資的Figure AI、內地的宇樹科技及借殼上海科創板公司上緯新材(688585.SH)上市的智元機械人。隨著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市場估計2029年人形機械人規模將達到324億美元,即 2023至2029年復合增長達57%。 均勝相中機械人市場商機,因此從「大腦-小腦-肢體」三大技術入手,在「大腦」方面,加強與人工智能龍頭合作,共同研發大模型機械人智能系統。「小腦」則自主研發先進運動控制系統。至於「肢體」便加強機械結構設計和新材料應用研究。 據天風證券,均勝在人形機械人產品矩陣豐富,除了傳感器套件、機械人能源管理模組、機械人高性能材料外,還有嗅覺傳感器、六維力傳感器、慣性測量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簡稱IMU)等。 估值吸引利股價炒上 此外,均勝與中國機械人龍頭智元機械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智元機械人將優先選擇均勝電子零件,此前智元與宇樹已奪得中移(杭州)訊息技術2025年至2027年人形雙足機械人代工服務採購項目,智元與均勝戰略合作,意味集團在機械人產業鏈有一定技術優勢。 均勝在A股市場估值不貴,2025及2026年預期市盈率只是16.8倍及14倍,假設集團以同樣估值在港掛牌,配合機械人概念,估值有望升至20倍之上,一旦中美關稅戰降溫,有利刺激股價表現,是值得留意的新股。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