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Public Housing

    

香港

    

公营房屋供应充裕

香港一直透过公营房屋去解决基层住屋需求,香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多年来香港兴建超过130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售出近51万个资助房屋单位。现时房委会管理193个公共屋邨,约有210万人居住在公屋。未来10年,房委会将建41万个单位,足够应付30多万的公营房屋需求。

内地政府早明言要解决香港住屋问题,港府近年即时加把劲去发展房屋,公营房屋当然是重中之重,从政府的行动可见,未来公营房屋的供应问题理应不大。另外,政府同时亦增加推出私楼土地,加快及简化规划、以及重建与补地价等各项程序,亦筹划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原在可见未来,私楼供应问题可以逐渐缓纾。然而,近期发展商担忧楼市前景而不投地,接连有六幅土地流拍,对未来私楼的供应会有影响。

李宁买商厦被指不务正业

李宁(2331.HK)斥资近21亿港元购入恒基地产(0012.HK)位于北角的“港滙东”,将用作香港总部,作为扩展香港及海外业务的分部办公室。消息公布后,市场有认为李宁不务正业去投资物业,股价即时插水,迫得李宁急不及待斥资30亿港元进行股份回购。

企业购商厦作总部其实并不罕见,只不过现时香港商厦租金回软,而李宁收购金额又庞大,加上公司今年业绩表现停滞不前,令市场批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楼价起起伏伏难料,若有实际需要亦无可厚非,大家没忘记的话,2001年时任金管局总裁的任志刚也在楼市疲弱时,以37亿港元购入国金中心二期14层楼面,当时也被市场大肆批评,认为金管局不应置业;但今天回望,中环商厦价值以倍计上升,或许市场又说任志刚眼光独到,决断英明。

地产中介又要政府撤辣

那些人最想政府撤辣?答案是地产代理。仲量联行预期明年中小型住宅楼价将跌10%,豪宅亦会下跌5%。该行香港主席曾焕平认为,政府只是减辣对楼市没有大帮助,建议多项救市措施,包括要政府全面撤辣,并为首次置业的年轻人提供无息贷款等。

仲量联行的建议非但要撤辣,还要落药刺激楼市。事实上,楼市是否这样差劲,或频临崩溃缘,以致要大力去拯救。若曾经历97年的香港人,当年的情况远较现时严重,亚洲金融风暴后,楼价一开首暴跌三成,接着经济出现通缩,打工仔别说减薪,连工作也未必能保得住,租金又大幅下挫。相比现时情况,香港楼市及经济远远未如当年严峻。

内地

    

内房问题拖经济后腿

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中国经济续要稳中求进。但部份证券界对明年的内地经济有一定保留。野村证券认为中央若将经济增长定在4.5%会较合理,因为内房债务危机持续,将拖累内地经济表现。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估计,内房企业债务沉重,开发商缺资金完成项目,地区政府要照顾保交楼,市民又不愿置业,令市场陷于恶性循环,经济增长受到影响。我们也认为,内地债务问题在明年不但难以解决,随时会恶化,有企业或会被清盘,土地及项目有机被抛售,牵连整个内房市场,楼价有机进一步下滑。

碧桂园救亡态度正确

受债务困扰的碧桂园(2007.HK)公布,将持有的珠海万达商管1.79%股权,以30.7亿元售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或万达指定的一方。碧桂园指出,正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而且持有珠海万达商管的权益有限,出售是提前退出及锁定价格

。另外,碧桂园多名董事减薪,当中杨惠妍年薪由37万元减至12万元,莫斌及杨子莹减幅最大,分别由每年300万元及200万元,降至12万元。

按目前集团负债,出售少数投资股权套现是合理做法,至于减薪,区区数目只不过杯水车薪,不过起码态度正确,能够从自身开始去尽力救公司,不像中国恒大(3333.HK),在频临倒闭边缘时,前主席许家印涉嫌借与妻子离异,将资金调走美国。

咏竹坊文章

    

恒大真的大到不能倒?

本周《咏竹坊》文章探讨恒大问题,究竟一家负债逾两万亿的公司,是否能大到不能倒,还是负债多到不能救?这情况确实让债权人及中国政府费煞思量。债权人若要将恒大清盘,虽然恒大手上有庞大资产,但当短期抛出市场放售,肯定令供应大增,拖累整个楼市,楼价急跌,结果是资产价值大贬,债权人最终能收回多少,实属未知之数。

若希冀政府打救,是否又过份乐观?虽然恒大破产,势必牵连甚广,但正如前面所讲,天价的债项又是否政府能解决;若政府出手,其它有问题的内房是否又要政府救助。事实上,政府的“白名单”已经提示,有资格接受政府融资支持的,只有财务相对稳健的房企。政府是怕市场的不利消息影响,会导致较健康的房企面对流动性的风险,于是才定出名单相助较健全房企。反之债务问题几已病入膏肓的房企,若希冀政府出手,或许是市场一厢情愿。

蔚来独立造车降成本

《咏竹坊》亦报道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汽车(9866.HK, NIO.US),刚获得造车资质,同时又向江淮汽车收购部份资产。一连串的动作显示,蔚来向独立造车迈进。集团作出此决定,一方面是将生产上的各个环节掌握在自家手上,另外就如集团创始人李斌所说,可将成本下降10%。

目前多家电动车公司,亦先后斥资收购车厂以获取生产资质,各自争取在生产上的话语权及减成本。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电动车的竞争会更趋白热化,各大造车新势力开始要为前期的投资埋单,不能再一味烧钱去扩张及争市场,要开始交出盈利的成绩表,否则市场随时会离弃那些连年亏损的公司,毕竟投资者现时及可见未来的选择多的是。

    

新闻

简讯:九毛九旗下太二日均销售按年跌24.6%

内地连锁餐饮集团九毛九(9922.HK)上周五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旗下主要品牌太二(自营店)、怂火锅及九毛九(自营店)同店日均销售额分别按年跌24.6%、26.9%及18.5%。 翻台率方面,太二第四季度为3.0,较上季的3.6下滑0.6,2023年全年则有4.1;怂火锅亦从3.0下降至2.7;九毛九由上季的2.8降至2.4。人均消费方面则有微幅增长,太二由上季的69元升至72元,怂火锅由97元升至99元,九毛九则维持54元。 按品牌划分,截至2024年12月底,共有太二634间,较9月底减少20间,怂火锅增加1间至80间,九毛九则减少1间至71间。包含其他品牌总餐厅数量为807间,较上季减少17间。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koSolar profit plunges

新闻概要:晶科能源上海上市子公司利润暴跌

这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表示,由于价格暴跌,其持股58.6%的晶科能源上海上市子公司的利润在2024年下降了近99% 阳歌 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晶科能源(JKS.US)周五表示,其主要运营的上海上市子公司晶科能源(688223.SH),去年利润暴跌逾98%,原因是供应过剩,迫使公司及其同行大幅削减价格。 晶科能源表示,其上海上市子公司预计去年盈利8,000万元至1.2亿元,较上年下降近99%。除去一次性损益,这家上海上市子公司全年亏损7.5亿元至10.5亿元,处于亏损状态。 晶科能源持有这家上海上市公司约58.6%的股份,该公司并未提供其去年业绩的初步数据。此前美国上市的晶科能源报告称,2024年前三个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的858亿元下降 16.6%至716亿元。该公司前九个月的利润暴跌86%至8.47亿元。 消息公布后,晶科能源股价周五在纽约下跌10%。过去52周,该股下跌了23%,预期市盈率仅为5。 去年,全行业产能大幅增加,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暴跌,公司及其同行受到重创,导致供应严重过剩。晶科能源去年10月表示,考虑到产能大幅增加,预计到2024年底,其太阳能晶圆、电池和模块的年总产能将达到345 GW,是三年前101.5 GW产能的兩倍多。 美国上市的晶科能源报告称,受价格下跌影响,去年第三季度其营收同比下降23%至245亿元,尽管该公司当季太阳能电池组件出货量增长14.7%。随着价格下跌,公司当季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9.3%下滑至15.7%。 中国已经生产全球绝大多数太阳能电池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该行业的发展。由于许多公司的利润蒸发,一些公司陷入亏损,中央政府已介入,试图通过鼓励公司闲置部分产能来支撑价格。 政府的干预措施最近有助于稳定价格。分析师预计,晶科能源将报告其2024年全年收入下降约20%。但他们预计该公司今年的收入将恢复增长,雅虎财经调查的六位分析师预测平均增长 8.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和誉发盈喜 预告去年扭亏为盈

生物制药企业和誉开曼有限责任公司(2256.HK)周一发盈喜,预告截至去年底止收入将大幅增长,由2023年的1,900万元收入大增至4.85亿元。期内扭亏为盈赚1,000万元,而上一年亏损4.32亿元。 公司表示,收入增长及录得盈利,主要因为抗抑剂pimicotinib的对外许可协议,以及获取默克公司(MKKGY.US)的首付款项7,000万美元,对去年的收入提供重大贡献。 盈喜消息公布后,和誉周一开市即升近1%至4.55港元。过去一年,公司股价升幅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hengye completes IPO, but more likely to come

寻找新的增长故事 正业生物或需二次融资

这家兽医疫苗生产商正在进入家养宠物市场以实现多元化,其在纽约上市时仅出售了3%的股份,筹集资金690万美元 重点: 正业生物在纽约上市所筹集的690万美元,计划用于研发和扩大生产能力,助其向宠物疫苗领域扩张 中国最近一轮非洲猪瘟消退后,猪肉价格暴跌,冲击这家动物疫苗生产商的营收和利润,此事突显了多元化的必要性 谭英 本月初,正业生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YBT.US)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出售150万股,完成规模略有扩大的纳斯达克IPO,发行规模略高于去年6月原计划的125万股。是次以每股4美元的定价,处于之前公布的价格区间底部,当时所见,市场需求并不殷切,这似是其上市故事的结束。 但在1月7日上市一周后,投资者似很喜欢这家公司,股价较IPO价格上涨了8.5%。正业生物宣布其承销商已完全行使购买额外22.5万股的权利,使发行总收益增加90万美元,表明需求可能略强于预期。 不过,对于一家市值高于2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个总收益看上去相当少,或许可能很快会进行二次股票发行。 正业生物在中国本土市场的运营实体叫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按营收计算,是中国第十大兽医疫苗生产商,不过其招股说明书中的独立研究显示,公司仅以0.3%的市场份额就获得了这一名次。 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好的,是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动物保健公司。在2022年,是11家中国疫苗公司中增长最快的,收入增长21.4%。 成立于1970年、前身是农业部哈尔滨兽医生物药品厂的正业生物,在当地也算是风云企业。据媒体报道,它是吉林省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正业生物及其同行正追逐一个规模其实并不大,但也有足够的收入可供分配的兽医疫苗市场。招股说明书显示,受牲畜和家禽饲养企业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这个市场的规模,从2018年的19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5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32亿美元。由于担心疾病从动物传染给人,中国对畜牧业的监管也严格得多,这进一步刺激了需求。 正业生物现有的疫苗系列包括44款产品,其中43款在国内销售。公司还向国际市场销售七款家禽疫苗,主要销往巴基斯坦、埃及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 尽管整体市场在增长,但近两年来,正业生物却朝着相反方向发展。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近20%至9,490万元(1,300万美元),而2023年同期为1.17亿元。在此期间,净利润下降一半以上,从2,400万元降至1,070万元。 业绩下滑实际始于2023年,当时公司的净收入也是从上年的2.6亿元下降了20%至2.12亿元。期内净利润更是从4,670万元下跌至3,140万元,降幅达33%。 非洲猪瘟的影响 公司的业绩下滑源于2018年至2021年间,中国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当时大量生猪被扑杀,估计损失达2,790万吨猪肉。由于供应短缺,猪肉价格翻倍,在2022年第三季度达到峰值,后随着疫情的缓解迅速下跌。   随着猪肉价格暴跌,正业生物最大的客户、全球第二大养猪企业牧原股份(002714.SZ)的收入也在2023年下降了11.2%,至1,110亿元,公司亏损41.7亿元。在牧原股份遭受重创之际,正业生物开始采取措施,摆脱对这个最大客户的依赖。 2022年,牧原股份占正业生物总收入的74.5%。该公司一直在努力降低这种依赖,到2023年,这一比例降至52.1%,2024年前六个月降至43.2%。但断绝关系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猪用疫苗是正业生物最大的业务部门,2023年占收入的89%。因此,尽管中国已经摆脱了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但该公司摆脱对牧原股份的依赖,是去年营收持续下滑的一个主要因素。 正业生物试图实现业务多元化的一种方式,是进入家养宠物疫苗市场。公司表示,它已完成了两种猫用疫苗和一种犬用疫苗的临床试验,另一种犬用疫苗正在研发中。它的首款犬用产品——狂犬病疫苗已在中国获准商用,原定于去年底上市。 公司表示计划投资1.52亿元建设新厂,生产犬用和猪用狂犬病疫苗以及猫用疫苗。它还将投入1,310万元研发新的猫用疫苗和一种人5型腺病毒疫苗,该疫苗可诱导狗和其他动物产生狂犬病免疫。它还在研究利用尖端mRNA技术,为猫和猪提供保护的新一代疫苗。   这些努力都需要大规模的新投资,所以我们在此前猜测,即该公司在IPO获得690万美元后,融资活动可能还不会结束。   虽然宠物疫苗市场看起来是一个明智的多元化举措,但它比商业畜牧业市场要小得多。2022年,宠物疫苗市场的规模只有5,000万美元,但预计到2026 年将翻一番,达到1亿美元。正业生物表示,它是仅有的两家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的生产商之一,另一家是生物股份(600201.SH)。两家公司目前可商用的产品都只有一种,但还有更多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根据去年的预估利润,正业生物的市盈率(P/E)为72.5倍,不过,如果多元化努力取得成功,并恢复利润增长,这个数字可能会降至更现实的水平。相比之下,生物股份的市盈率为44倍,而全球同行Zoetis(ZTS.US)为31倍。正业生物寻求在中国庞大的动物疫苗市场重新点燃增长之际,二次发行肯定会有助于该公司筹资,为多元化行动提供资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