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ouse’s restructuring hits a snag again

供股功亏一篑 易居重组有机触礁

内地房产代理商易居的重组计划进展如火如荼之际,供股集资突被叫停,令重组添上重大变数 重点: 易居重组方案中要注入“克而瑞”,但银行不容许易居解除后者的担保 截至去年中期,集团付息的流动债务超过50亿元   刘智恒 上月底易居(中国)企业控股有限公司(2048.HK)突然叫停供股,筹组多时的集资大计在临门一脚告吹,筹不到资金事小,影响整家公司重组事大,倘若重组不成,随时步中国恒大(3333.HK)后尘。 为何这次供股如此举足轻重,我们先说说易居目前的财务困境。自2021至2022年,易居分别亏损116亿元(16.1亿美元)及39亿元,去年中期亏损7.26亿元。公司年内要偿还的银行及其它借款,加上可换股票据达到55.8亿元,但受限制银行存款及现金只有11.8亿元。另外,账目中原有应收账达67.2亿元,但收回成疑,预期的损失约62.8亿元。 易居的经营状况,可以用独立核数师两句说话概括:“存在多项不确定因素,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 公司亏损严重的原因,亦是其赖以成功的要素。时间返回2018年,易居申港上市成功,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周忻发挥其富豪朋友圈的威力,说服了20多家开发商成为投资者,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当中投资最高的四家巨企,包括恒大、碧桂园(2007.HK)、万科(2022.HK; 200002.SZ)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星光熠熠的企业大亨,既是他的老板,也是他朋友,齐齐捧场下,周忻轻易筹得46亿港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周忻的如意算盘是,开发商成为易居的投资者,公司要获取一手楼盘代理权,不就更方便及顺理成章;另一方面,既然开发商都成为易居半个老板,大家利益与共,那他们在支付给易居一手物业销售佣金时,理应更手爽,拖数的机会变得更低。 没错,易居主要的收入是为开发商销售一手住宅,市况好时,生意根本不成问题,轻轻松松已赚个盆满钵满;相反近两年内地楼市疲弱,开发商又负债累累,应对上千亿债务已经自顾不暇,又哪有余力去支付予中介的佣金。 开发商拖欠一手佣金,易居大笔应收账变坏账,收不到钱之余,公司自然无力偿还本身的债务,甚至连利息也付不出来,迫不得已要走上重组之路。 去年4月3日,易居公布重组方案,内容包括将发行现金与TM Home的新股。现金方面是申索人每持有1,000美元,可取回60美元。至于发行新股,重组完成后,债权人组成的SPV(特殊目的公司)将持有TM Home约54.2%股权,可换股债券股东及阿里巴巴共同持有约10.8%的股份,余下35%的股份将由易居及其联属公司持有,当中的15%将转让予TM Home高级管理层成员。 TM Home原是2021年易居跟阿里巴巴联手成立的公司,主要运营房地产网“天猫好房”。重组计划下,易居会将房地产数据与咨询服务公司“克而瑞”,以及在线房地产营销业务,一并注入TM Home。阿里巴巴更授予易居对于天猫房产行业独家招商权、商业定价权、商户运营权,有效期至今年8月31日。 现金方面,是透过供股融资,每持10股供12股,每股0.23港元,预计可筹集资金4.83亿港元。由于重组要将克而瑞业务注入TM Home,但易居之前以克而瑞作担保,以取得内地银行贷款,是次银行不同意解除担保,令注入克而瑞的方案未能推进,包销亦只好告吹。 关键解除银行担保 供股戛然而止,易居未能集资,就不能应对重组计划的现金部分。而且银行不愿意解除克而瑞的担保,亦影响整个重组方案。重组落实日期在本月31日,已经迫在眉睫,易居能否在仅余的二十天里找出办法? 首要一环相信是取得银行同意,愿意解除克而瑞的担保。易居透露,之前与该银行进行商讨时,得到的意见是十分正面,银行愿意以信贷方式去代替担保,并表示会达成协议。岂料事情急转直下,银行最终不愿让易居解除担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银行忽然转变意向,若然能解决此一问题,情况并非没有转机。 事实上,易居所欠银行的贷款是4.36亿元,其中2亿元是以克而瑞作担保,若能拿出两亿元,或许银行愿意放易居一马,到时易居再推供股集资,又或以其它方法去筹集资金,问题不就能迎刃而解。 再讲,供股集资的金额只是4亿多元,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目,当时承诺包销的是大股东周忻本人,意味周忻口袋里仍有一定资金,所以易居即使供股不成,也并非万劫不复。姑勿论如何,目前距到期日时间甚短,相信要延期去处理问题。…

地方债压力加剧,风能、太阳能超越煤电——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中国债务/GDP比重达到288% ▷ 国有航司亏损严重 ▷ 风能、太阳能超越煤电 ▷ 恒大被勒令清盘 ▷ 特斯拉用宁德时代设备建新工厂 本周中概股评分:40/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宏观 地方债压力加剧 最新的年度数据显示,中国的债务负担正变得越来越沉重,尤其是对地方政府的冲击尤为严重。财新的数据称,去年中国的债务占GDP的比例上升至创纪录的288%,比2022年高出13.5个百分点。另一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去年为其债券支付了创纪录的1740亿美元利息,这还不包括账外借款。 这两个数字不仅显示出中国正试图通过增加债务来摆脱经济放缓,而且还显示出随着地方政府传统的土地销售收入枯竭,这些债务正逐渐压垮地方政府。西方的观点一般认为这种增长的债务在是不可持续的,但日本的例子表明,在某些亚洲国家,这种状况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PMI指数呈现复杂局面 PMI指数在一月份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显示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收缩。在增长方面,财新PMI本月报告为50.8,与12月持平。但官方PMI报告为49.2,虽然较12月有所改善,但仍低于50的荣枯线。 数据的分化似乎显示,在当前的经济放缓中,私营部门的表现优于中国庞大的国有部门,因为财新PMI主要集中在前者的公司,而官方PMI则聚焦于后者。出口在报告中是一个亮点,因此私营部门公司很可能从该领域的强劲表现中受益。 中国股市重回跌势 在政府刺激措施的激励下,中概股一度有所回升。但是之后还是缺乏正面消息,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上周重回跌势。恒生H股指数上周下跌了2.6%,而iShares MSCI China ETF下跌了5.6%,恒指跌2.6%。 上周,副总理何立峰也开始呼吁采取更大行动来支持中国低迷的股市。北京已采取了多项措施,如鼓励主要机构不发布关于中国经济的负面报告,以及禁止部分卖空操作。但似乎没有一项措施产生太大效果。 》》行业 国有、私营航司两重天…

PMI强势收尾 王健林持续甩卖——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PMI指数2023年强势收尾 ▷ 中国旅游业持续复苏势头良好 ▷ 王健林加速出售万达广场 ▷ 迪拜资金取消投资恒大汽车 ▷  蜜雪冰城和古茗同日递表港交所 本周中概股评分:50/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https://youtu.be/7LhuZeQMGx0 》》宏观 PMI强势收尾 上周,财新公布了2023年12月PMI指数,制造业50.8,服务业52.9。国家统计局的制造业PMI指数49,非制造业PMI为50.4。综合来看,服务业的复苏领先于制造业。 从财新的指数来看,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扩张,而服务业PMI达到了5个月以来的新高。可以说2023年有了一个强势的收尾,看来各种经济刺激措施正在逐渐发挥效果。当然,细分数据也显示,就业、出口的数据相较于其他方面要相对弱势。 央行注资3500亿 北京又从货币政策工具箱里面拿出了另一个刺激增长的工具,PSL——2023年12月向政策性银行注入3,500亿元低利率贷款。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而实际情况应该是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需要更充足的资本金,因为它们的政策导向型贷款的风险远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北京在过去的一年中尝试了多种基于贷款的刺激措施,但是收效有限。 中概股回落 在2023年最后一周的神奇上涨之后,中概股在2024年的第一周又重回了跌势——因为市场还是缺乏振奋人心的重大消息。恒生H股指数下跌2.8%,iShares MSCI China ETF下跌3.2%,恒生综指下跌3%。 与之对应的趋势是,去年12月,外资在中国股市中的流出量创下了当年新高。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当月内地和香港股市净流出38亿美元,这不仅是2023年的最高纪录,更是历史第三高的纪录。 》》行业…
HK Public Housing

地产快讯:未来建41万公屋 足够香港10年之用

     ▷ 香港      公营房屋供应充裕 香港一直透过公营房屋去解决基层住屋需求,香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多年来香港兴建超过130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售出近51万个资助房屋单位。现时房委会管理193个公共屋邨,约有210万人居住在公屋。未来10年,房委会将建41万个单位,足够应付30多万的公营房屋需求。 内地政府早明言要解决香港住屋问题,港府近年即时加把劲去发展房屋,公营房屋当然是重中之重,从政府的行动可见,未来公营房屋的供应问题理应不大。另外,政府同时亦增加推出私楼土地,加快及简化规划、以及重建与补地价等各项程序,亦筹划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原在可见未来,私楼供应问题可以逐渐缓纾。然而,近期发展商担忧楼市前景而不投地,接连有六幅土地流拍,对未来私楼的供应会有影响。 李宁买商厦被指不务正业 李宁(2331.HK)斥资近21亿港元购入恒基地产(0012.HK)位于北角的“港滙东”,将用作香港总部,作为扩展香港及海外业务的分部办公室。消息公布后,市场有认为李宁不务正业去投资物业,股价即时插水,迫得李宁急不及待斥资30亿港元进行股份回购。 企业购商厦作总部其实并不罕见,只不过现时香港商厦租金回软,而李宁收购金额又庞大,加上公司今年业绩表现停滞不前,令市场批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楼价起起伏伏难料,若有实际需要亦无可厚非,大家没忘记的话,2001年时任金管局总裁的任志刚也在楼市疲弱时,以37亿港元购入国金中心二期14层楼面,当时也被市场大肆批评,认为金管局不应置业;但今天回望,中环商厦价值以倍计上升,或许市场又说任志刚眼光独到,决断英明。 地产中介又要政府撤辣 那些人最想政府撤辣?答案是地产代理。仲量联行预期明年中小型住宅楼价将跌10%,豪宅亦会下跌5%。该行香港主席曾焕平认为,政府只是减辣对楼市没有大帮助,建议多项救市措施,包括要政府全面撤辣,并为首次置业的年轻人提供无息贷款等。 仲量联行的建议非但要撤辣,还要落药刺激楼市。事实上,楼市是否这样差劲,或频临崩溃缘,以致要大力去拯救。若曾经历97年的香港人,当年的情况远较现时严重,亚洲金融风暴后,楼价一开首暴跌三成,接着经济出现通缩,打工仔别说减薪,连工作也未必能保得住,租金又大幅下挫。相比现时情况,香港楼市及经济远远未如当年严峻。 ▷ 内地      内房问题拖经济后腿 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中国经济续要稳中求进。但部份证券界对明年的内地经济有一定保留。野村证券认为中央若将经济增长定在4.5%会较合理,因为内房债务危机持续,将拖累内地经济表现。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估计,内房企业债务沉重,开发商缺资金完成项目,地区政府要照顾保交楼,市民又不愿置业,令市场陷于恶性循环,经济增长受到影响。我们也认为,内地债务问题在明年不但难以解决,随时会恶化,有企业或会被清盘,土地及项目有机被抛售,牵连整个内房市场,楼价有机进一步下滑。 碧桂园救亡态度正确 受债务困扰的碧桂园(2007.HK)公布,将持有的珠海万达商管1.79%股权,以30.7亿元售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或万达指定的一方。碧桂园指出,正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而且持有珠海万达商管的权益有限,出售是提前退出及锁定价格 。另外,碧桂园多名董事减薪,当中杨惠妍年薪由37万元减至12万元,莫斌及杨子莹减幅最大,分别由每年300万元及200万元,降至12万元。 按目前集团负债,出售少数投资股权套现是合理做法,至于减薪,区区数目只不过杯水车薪,不过起码态度正确,能够从自身开始去尽力救公司,不像中国恒大(3333.HK),在频临倒闭边缘时,前主席许家印涉嫌借与妻子离异,将资金调走美国。 ▷ 咏竹坊文章      恒大真的大到不能倒? 本周《咏竹坊》文章探讨恒大问题,究竟一家负债逾两万亿的公司,是否能大到不能倒,还是负债多到不能救?这情况确实让债权人及中国政府费煞思量。债权人若要将恒大清盘,虽然恒大手上有庞大资产,但当短期抛出市场放售,肯定令供应大增,拖累整个楼市,楼价急跌,结果是资产价值大贬,债权人最终能收回多少,实属未知之数。 若希冀政府打救,是否又过份乐观?虽然恒大破产,势必牵连甚广,但正如前面所讲,天价的债项又是否政府能解决;若政府出手,其它有问题的内房是否又要政府救助。事实上,政府的“白名单”已经提示,有资格接受政府融资支持的,只有财务相对稳健的房企。政府是怕市场的不利消息影响,会导致较健康的房企面对流动性的风险,于是才定出名单相助较健全房企。反之债务问题几已病入膏肓的房企,若希冀政府出手,或许是市场一厢情愿。 蔚来独立造车降成本…

穆迪调中国信用评级 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 ▷ 中概股受穆迪评级拖累 ▷ 出口贸易重回增长 ▷ 万达失去电影业务 ▷ 拼多多超越阿里 本周中概股评分:40/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https://youtu.be/csRF8m8amvU 》》宏观 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 上周,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当然,展望的调整只是意味着未来存在一定可能性对实际评级进行调整。而北京的反应比较平静,只是表示了失望。 其实在上个月,穆迪也把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拜登政府也对此表达了不满。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先后享受一样的待遇,全球经济形势可见一斑。 欧盟来访 疫情之后,中欧峰会终于恢复正常。而双方的议题也都没有太多的变化,北京希望双方减少“对抗”,而欧盟希望降低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同时,意大利政府正式宣布退出 “一带一路”。而其实欧盟也非常担心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和她领导的兄弟党会不会把意大利带上脱欧的道路。 中概股受穆迪评级拖累 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展望之后,中概股连续第二周下滑。恒生H股指数上周下跌2.8%,iShares MSCI China ETF下跌4.4%,恒生综指跌2.9%。 两周以来,中概股的跌幅在5%到7%之间。上周为数不多的利好消息之一是中国的出口在6个月以来首次恢复增长,但剩下的消息,包括评级展望下调、中欧峰会缺乏建设性成果等等,主导了上周的市场情绪。 》》行业…
Vanke has no overseas debt coming due this year

债务危机风声鹤唳 政府急撑万科稳楼市

深圳国资委与深铁集团携手力撑,继六年前“万宝之争”时以白武士姿态入局,再一次出手稳住了万科 重点: 万科今年内已无境外债务到期,但明年主要有三笔境外债到期,折合约110亿元 管理层预计,近两年商品住宅建设交付高峰与销售连续下滑叠加造成的压力,到明年下半年可缓解       罗小芹 内房债务违约火烧连环船,继恒大(3333.HK)、碧桂园(2007.HK)爆雷后,连一向以“稳健”闻名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202.HK、000002.SZ)也卷入了这场风暴中。10月17日,惠誉在内房一片风声鹤唳时,把万科部分债券的评级从“BBB+”下调至“BBB”,其境外美元债已出现异动。一个多星期后,公司发布第三季主要经营及盈利指标均录得双位数跌幅,进一步深化市场疑虑,即时陷入股债双煞局面。 至11月初,两批分别于明年3月及6月到期,金额为6.3亿美元(46亿元)及6亿美元(43.7亿元)的美元债一度崩盘,跌至近80美元和70美元(原来每张以100美元为单位);深港A、H股也双双暴跌,A股价一度跌至11.07元,创下近8年来新低;H股更曾低见7.2港元。为了阻止情况恶化,具有国资背景的万科火速行动,于11月6日紧急召开一场线上会议,深圳国资委、大股东深铁集团领导层及集团主席郁亮等出席,向超过150间金融机构解话。 政府开口万科无风险 深圳国资委也力挺万科没有财务或管理风险,如有需要或遭遇极端情况,可通过以下方式,包括受让或合作开发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建设,以协同等方式提高万科持有各类投资物业的流动性,配合万科改善长期股权投资结构,组织市属国企在公开市场买入万科债,和协调金融机构加大融资等,帮助万科应对潜在风险。 持有万科近32.4亿股A股,占股份总数近27.2%的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强调,将长期持有万科股票,并扬言可根据市场情况,承接万科在深圳的部分城市更新专案,注入新流动性,交易金额预料超过100亿元。 深圳国资委及大股东立场鲜明力挺,万科亦承诺一定会保障境内外债务如期兑付,当天一度刺激万科股价低位反弹,A股一度升超过6%,重上12元;H股最高见8.38港元,升超过10%,惟后劲不继。 摩根士丹利因应最新发展上调了万科H股评级,由“减持”升至“与大市同步”,目标价8.94港元。然而,长期投资价值始终需根据房地产市场的恢复状况来判断,另一大行摩根大通便认为,有关消息有助短期稳定内房股气氛,但万科在销售及盈利表现较为疲弱,股价方面亦非吸引,将较大机会跑输其他央企内房。 根据WIND资料显示,截至11月5日,万科存续境外债务总共有7笔,金额合计约32.2亿美元;早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管理层已表明今年内再无到期境外债务。至于明年,主要有三笔境外债到期,包括3月到期的6.3亿美元票据、5月到期的14.5亿元债券及6月份到期的6亿美元债券,折合约共110亿元。万科在会议上表明,截至今年9月底,手头资金1,037亿元,对短期债务覆盖倍数为2.2倍,剔除预收监管资金后也有600亿元,故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和海外贷款偿还明年到期的境外债。中短期局面相信是稳了下来,但长期来看,恐怕万科仍未真正脱险。 第三季度业绩走下坡 从10月公布的第三季业绩可见,迄今仍以连续14年保持经营性正现金流为傲的万科,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903.1亿元,同比只下降14%,股东应占利润136.2亿元,同比下降20.3%,无疑胜过不少同行;然而拆开第三季来看,季内营业收入894.2亿元,同比下降31.6%;股东应占利润37.5亿元,同比下降22.5%,两者表现都有恶化迹象,可见未来发展仍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万科在中国房地产低迷的近两年仍然积极开拓业务,单单今年在一、二线城市新补充39个项目,目前的存货规模逾8,147亿元,占据了公司总资产的一半以上,未来资金需求仍然殷切。今年2月时,曾计划透过定向发行11亿股A股,募集最多150亿元,用于旗下11个房地产开发专案及补充流动资金,最终因A股低迷而于8月提前终止,未来只能循其他渠道融资以推进项目。 据管理层透露,单是今年1至10月,新增融资金额已超过850亿元,其中境内新增融资平均利率仅3.64%;而截至9月底,万科的资产负债率为75.3%,如深圳国资委和深铁集团不出面力撑,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仍然疲弱下,要进一步融资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销售不振仍然是万科的挑战,其于11月初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1-10月,实现3,124亿元的合同销售额,同比减少9.9%。存货的销售情况将直接影响万科的现金流和流动性状况,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下滑,万科的合同销售额已经出现下降,对存货的消化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压力。 难怪郁亮在谈及房地产前景时亦说,国内住房刚需其实依然庞大,8月以来各地也出台了许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但目前最大难点是消费者的信心未恢复。除此以外,房地产市场调整需要有合理时间去恢复,现在商品住宅建设洪峰和行业销售下滑叠加,预计要到明年下半年这一叠加过程才能基本结束。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uzhou suffers in shadows of Evergrande

内房深陷债务危机 中小开发商压力更大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压力重重,不过,禹洲集团、时代中国和中国奥园等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却并非焦点所在,尽管它们也出现了股价暴跌、债务拖欠 重点 禹洲集团和中国奥园等规模较小的开发商今年股价暴跌,它们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与恒大和碧桂园等巨头类似,甚至更大 穆迪于上月将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前景下调至“负面”       梁武仁 现金短缺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中国政府正试图找到应对办法。步履维艰的房地产开发商,是这个18万亿美元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许多规模较小的民营开发商,不得不应对自己处在聚光灯之外的局面,因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国恒大(3333.HK)和碧桂园(2007.HK)等巨头的困境上。 这种担忧在今年禹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628.HK)、时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1233.HK)和中国奥园集团有限公司(3883.HK)等开发商的股价急剧下跌中得到了突出体现。这些股票都变得几乎一文不值。 因此,没有极强风险偏好的股票投资者,可能都会避开此类股票,结果导致它们不可能通过发行新股来筹集资金。债务投资者可能也会对它们敬而远之,尤其是穆迪上个月将该行业的前景下调至“负面”。然而,四个月前穆迪才将房地产上调至“稳定”,当时的情况似乎正在改善,想不到近期情况急转直下。 年初至今,禹洲集团的股价已下跌68%,而时代中国则下跌74%。两只股票的交易价格远低于1港元,市销率只有区区0.03倍。中国奥园的股价表现略好,但年初至今亦下跌了40%。 过去三年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情况,与之前二十年的荣景截然不同。现在许多开发商感受到的压力,早在2020年就显现出来了,当时政府开始管控这个负债累累的行业。 这个决定对该行业造成了巨大打击,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昔日推动其快速扩张的债务融资。此举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存在风险,因为它严重抑制了房地产开发,而后者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关键组成部分。当时的想法似乎是,最好在早期阶段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到事态失控演变成全面危机。 但后来新冠疫情导致世界各地经济停摆,包括中国经济。而在中国,早在之前,随着房地产市场在经过二十年的爆炸式增长后降温,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日子就已经变得不好过了。后来,新的借贷限制加上疫情防控,让情况雪上加霜。 随着疫情的消退,中国经济重新开放,引发了人们对该行业形势将开始好转的希望,而年初确实出现了经济复苏的迹象。但这种势头很快就消失了,为开发商的问题找到快速解决办法的希望破灭了。 首先,政府制定的债务上限,使它们进行债务再融资和为新项目融资的难度加大。房价下跌也让很多买家持观望态度,这让开发商失去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加剧了它们的流动性压力。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开发商难以完成项目,反过来让潜在的购房者变得更加焦虑,导致房地产开发项目因缺乏资金而进一步延期。与此同时,开发商也难以从股票和债券买家那里筹集到新资金,他们曾经是开发商最重要的现金来源之一。 暗淡的前景 这一切又把我们带回了小开发商的问题上,由于资源更有限,它们与大开发商遭受着同样的痛苦,甚至更大。 禹洲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去年部分美元债券违约后,公司正在制定债务重组计划。根据8月底发布的最新财报,它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实际上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尽管增幅仅为1%。 但它的成本增加了11%,导致毛利下降了85%。原因在于物业交付时公允价值的下调,这可能意味着它们并没有像禹洲集团在项目开工建设时所预计的那么挣钱。 同样,禹洲集团的投资物业账面录得巨额亏损,开发中的房地产及应收账款出现巨额减值。该公司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也大幅增加。将所有这些费用和成本计算在内,禹洲集团在此期间净亏损90亿元(1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3.53亿元。 随着财务状况的恶化,今年上半年禹洲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即债务与股本比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达到356%。让人进一步怀疑其债务偿还能力,尤其是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它即将到期的债务有所增加。 时代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中国奥园看起来情况要稍好,上半年的毛利率有所提升,在此期间其净亏损虽有缩小,但数额仍然巨大,该公司仍然深陷亏损。 中国政府今年放宽了对一些房地产公司的借贷限制,并推出了其他措施,如在一些城市放松购房限制,试图重振房地产市场。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产生太多效果,至少现在还没有。 8 月份,新建住宅的价格出现10个月来的最快跌幅。同月,惠誉评级还下调了对今年中国新房销售交易的预测,预计将下降10%至15%,而之前的预测是5%。 在过去的困难时期,中国政府总有本事,以出其不意的招数来解决重大问题。但目前困扰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似乎过于复杂,难以迅速解决。这让房地产公司本已黯淡的前景更加黯淡,在恒大和碧桂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际,继续给禹洲集团、时代中国和中国奥园等规模较小的公司带来压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