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ycore offers interior design software

這家虛擬室內設計公司早前曾試圖在紐約上市,但以失敗告終,現申請在香港上市

重點:

  • 虛擬室內設計公司群核科技申請在香港上市,它曾於2021年申請在紐約上市,但以失敗告終
  • 隨著中國科技股因人工智能發展的樂觀情緒及預期政府支持而上漲,群核科技此次申上市,就受到這波積極情緒所提振

  

梁武仁

就在幾年前,群核科技尋求在紐約上市的過程中,成為大環境下的受害者,最終未能上市。現在,在這家虛擬室內設計初創公司二度嘗試上市(這次是在離家更近的香港)之際,無論有意與否,它都可能會從一系列不同的外部變化中受益。

上周五,公司申請香港上市,由摩根大通和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籌集資金不低於1億美元。這是繼2021年首次申請上市失敗三年多後,群核科技再次嘗試上市。

首次嘗試上市中,群核科技為投資者構建了一個相當有說服力的故事。它利用第三方數據,將自己描述成為領先的室內設計、裝飾和建築軟件提供商,以毛收入計算佔有10%的市場份額。公司表示,隨著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尋求對房屋設計和平面圖進行交互式可視化的軟件,市場將迎來爆炸式增長。在中國,擁有房產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幾乎是必需。

不幸的是,當時隨著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升溫,投資者對中國公司普遍越來越謹慎。特別是,中國政府加強對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的海外上市中國科技公司的審查,引發人們對它們跨境傳輸信息的擔憂。

滴滴出行在紐約的短暫上市就體現了這些擔憂。中國監管機構一開始就對滴滴的美國上市計劃不太滿意,擔心會讓美國的監管機構獲取滴滴的海量用戶數據。但該公司還是繼續推進,並於2021年夏天完成了IPO。不久後,事情變得一團糟,北京因滴滴未能完成所需的數據安全審查而採取措施對其進行懲罰,公司最終於次年從紐約退市。

圍繞美國監管機構無法獲取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文件的漫長爭執,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結果,包括一些大國企在內的中國公司,在2022年從美國的證券交易所退市。

所有這些顯然不利於群核科技的紐約IPO嘗試,因此上市以失敗告終也就不足為奇了。

樂觀情緒

時間快進到現在,市場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情緒要樂觀得多,很多公司越來越多地放棄了以前對在紐約上市的偏好,轉向在香港上市。首先,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Seek的崛起,讓人們對整個行業的前景更加樂觀。幾天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與中國頂尖的科技企業家舉行座談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馬雲,似乎表明中國政府有意善待這個此前多次遭遇監管打壓的群體。

市場是這樣解讀這一舉動的,在座談會結束後,恆生科技指數創下三年新高,過去一個月上漲超30%。

中國科技股的回暖,可能會給群核科技帶來利好,公司與DeekSeek一起都屬於杭州「六小龍」,杭州相當於中國的硅谷。群核科技的軟件酷家樂是一款雲設計軟件,用戶可通過它來創建房屋內部佈局的3D效果圖。公司還希望增加人工智能的使用,並經常提及這一熱門技術。在最新的香港上市申請文件中,它突出地將自己描述為由此類技術驅動的「快速發展的、顛覆性的設計和可視化雲平台」。

該公司最新的上市申請文件中,「人工智能」一詞出現了100多次,是2021年公司嘗試在紐約首次公開募股時,文件中提及次數(24次)的三倍還多,人工智能熱潮始於2023年底,是隨著ChatGPT的出現才開始。

對一個經歷了漫長嚴冬的行業來說,氣候的突然轉暖,讓群核科技此次上市的時機看起來相當好。根據彭博新聞社去年報道,公司希望通過香港IPO,籌集最多2億美元的資金。這不是個小數目,是其嘗試美國IPO時的一倍。但據媒體報道,群核科技的估值在2020年的一輪融資達到20億美元,因此這個目標或許並非遙不可及。

此外,從2020年到2023年,公司的收入增長88%,這是它的香港IPO申請文件中包含的最新年報期。因此僅憑業務增長,公司就能證明其估值在此期間翻了一倍。

話雖如此,群核科技最近的年度增長並不驚艷。2023年,其收入較上年增長10%至6.63億元(9,100萬美元),去年前九個月較上年同期增長13.8%至5.53億元。雖然這樣的增長幅度看起來並不是特別大,但在中國經濟放緩、房地產低迷的情況下,它還能保持這勢頭,相對值得稱贊。

群核科技仍在虧損,主要是因為研發費用高昂。公司2023年的虧損從對上一年同期的7.04億元,略微收窄至6.46億元,去年前九個月,同樣從4.89億元收窄至4.22億元。但這些虧損仍然巨大,幾乎相當於它的全部收入。由於這些損失,群核科技的現金持有量也在減少。

根據2023年的收入,20億美元的估值,將使群核科技的市銷率(P/S)超過20倍。相比下,歐特克(ADSK.US)的股票市銷率要低得多,為11倍,該公司是建築設計軟件的先驅,也是計算機輔助設計領域的國際領導者。與群核科技不同的是,歐特克的盈利情況很不錯。

儘管估值目標看起來很高,但對群核科技有利的一點可能是積極的情緒,在資本市場這是一個關鍵因素,意味公司希望盡早完成香港上市,以免錯過這波積極的情緒浪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老鋪黃金折讓4.5%配股籌27億港元 用於增加黃金儲備

珠寶零售商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約371.18萬股新H股,較前一日收市價767港元折讓約4.5%,預期淨籌27.07億港元。此次配股佔擴大後H股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2.59%及約2.1%。 公司表示,籌資所得七成將用於增加黃金存貨儲備,以應對聖誕、元旦及春節等銷售旺季;一成用於門店拓展及現有門店優化與擴建;餘下兩成則用作補充流動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包括人才引進與營運支出。 老鋪黃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億元,期內利潤同比增285.8%至22.67億元。公司曾於5月配股籌資約26.98億港元,截至9月底結餘約1,000萬港元。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707.50港元,跌7.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六福第二季度銷售表現理想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財年第二季度銷售表現,截至9月底止,與首季度比較,整體零售值環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銷售升10%。 六福於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均升13%;內地市場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銷售較首季上升10%,澳門上升15%,海外市場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場的黃金產品第二季度平均售價,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價首飾產品則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開市跌0.6%報25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從低位上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On-site slaughter of live fish for sauerkraut fish: Is this Jiumaojiu's salvation or a pitfall?

酸菜魚活魚現殺 是九毛九的救贖或陷阱?

曾經的酸菜魚王者,如今正用「活魚現殺」賭一次重生,九毛九第三季數據顯示,情況正在好轉 重點: 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太二酸菜魚同店日均銷售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改善 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太二門店完成升級改造,公司計劃於年底前突破 200家    李世達 回望2020年在港交所敲鐘的那一天,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股價一路上攻,首日收漲近56%,當時許多人相信,這家以酸菜魚料理風靡全國的餐飲企業,將成為新的巨頭。 但五年後的畫風卻不是這樣,九毛九最新市值僅剩約29億港元,較巔峰近550億港元蒸發九成以上;股價從最高38.4港元跌至2港元上下,跌幅高達95%,被投資人戲稱「真的只值九毛九」。 轉折出現在2024年,收入雖增長1.47%至60.74億元,但淨利潤暴跌87%至5,580萬元,店鋪層面經營利潤7.48億元,同比下降超30%。 九毛九的高光與失速,其實都來自同一套邏輯。2015年公司將資源由西北菜轉向太二酸菜魚,以「單品極致+標準化複製」策略高歌猛進,靠效率與翻枱率打下全國市場。 這套打法在商場紅利時期確實奏效,小店型、低人力、高出餐,太二成了年輕人社交的代名詞。然而當酸菜魚賽道全面擴張、消費分級與品類分流並行,單一爆品反而成為風險。 高價預製菜 特別是近年來的預製菜爭議,讓太二陷入信任危機,社交平台上「七分鐘上菜」的影片一度發酵,加上公司推出預製酸菜魚包,更放大了「工業化」的形象反差,尤其酸菜魚是預製菜的一大品類,盒馬工坊430g賣11.8元,山姆會員店1.5kg賣59.8元,而七分鐘上菜的太二,最便宜一份也要約70元,被消費者歸類到「高價預製菜」的不利位置。 對此,九毛九選擇採取「鮮活」策略。今年3月起,公司推出「太二5.0鮮活模式」,強調「活魚、鮮雞、鮮牛」三鮮供應鏈,現殺現炒,並開放後廚,讓顧客可視化整個過程。餐廳設計全面改造,菜單加入熱炒與新品,滿足多人用餐場景;品牌調性也從「規矩文化」轉為「真心服務」,希望用體驗重建信任。 不過,業績難以立刻止跌回升。從數據看,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錄得收入27.53億元,同比下降10.1%;淨利潤為6,069.1萬元,同比下降16%。門店總數由771家降至729家,到第三季度末進一步縮減到686家。 太二仍為主要收入來源,上半年貢獻19.5億元,同比減少13.3%,翻枱率同比從3.8次降至3.1次。人均消費則從71元上升至73元。同店銷售額則按年跌19%至15.4億元。 到了第三季度,調整趨勢開始顯現。截至9月底,太二同店日均銷售額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收窄;翻枱率回升至3.3次;人均消費74元亦較上半年的73元有所增加。 「鮮活」之道 管理層指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門店實現同比正增長,顯示「太二5.0鮮活模式」逐步發揮效用。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門店完成升級,年底目標超200家,兩年內覆蓋全部餐廳。 強調「鮮活」意味著增加成本。公司曾透露,活魚損耗、冷鏈配送與新增人員使單店毛利率下降約1至2個百分點,但隨著集中採購與規模效益顯現,管理層預期中期毛利率有望回升。 餐飲市場快速變化,但不少餐飲品牌在上半年仍實現了逆勢增長。如小菜園(0999.HK)和綠茶集團(6831.HK),均實現收入和營利的雙雙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綠茶以中央廚房模式運營,去年也被爆出其「佛跳牆」使用預製菜,因而撤下「本店無預製菜,現點現做」的招牌。然而其出品融合多種菜系,經常推陳出新,加上採取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場,今年上半年收入錄得同比23.1%的增長,經調整淨利潤達2.51億元,增幅高達40.4%。顯示同一套標準不能應用在所有個案上。 目前九毛九市盈率約69倍,遠高於小菜園的17.9 倍與綠茶的11.9 倍。這一差距主要反映出九毛九盈利基數過低,股價大幅下滑的同時盈利也在快速萎縮,投資吸引力仍有限。 餐飲的本質是好吃、實惠、放心,能否把這三件事重新做到極致,決定未來的成長,使用「預製菜」與否其實並非成敗關鍵。講究「鮮活」而放棄效率,是讓九毛九重回增長曲線,還是陷入另一個增長陷阱,值得後續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舒適獲中證監批香港上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已正式為樂舒適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計劃備案,標誌這家在非洲售賣紙尿褲及衛生巾的銷售商,跨過了IPO的一大門檻。據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樂舒適於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初步上市文件,並於8月作出更新。 文件顯示,公司今年前四個月實現營收1.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億元增長15.5%。當期嬰兒紙尿褲貢獻71.8%銷售額,衛生巾佔比達18.5%。期內的利潤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萬元增至3,110萬元。 根據初步申請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場數據,按營收計,樂舒適佔非洲嬰兒紙尿褲市場17.2%份額,穩居市場第二大。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