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HK 002460.SHE

鋰價跌勢持續,扭轉去年鋰產業的景氣情況,加上智利政府決定把當地鋰礦收歸國有,可能影響這家鋰業公司的全年財務表現

重點:

  • 由於開採鋰礦成本大增,贛鋒鋰業今年首季度淨利潤按年下挫32%至約24億元
  • 智利今年4月初突宣布把鋰礦產業國有化,無可避免會加重開採鋰礦的成本,礦商能否將成本轉嫁,將受到市場密切關注

 

羅小芹

踏入2023年,全球鋰礦行業開局不順,首先是鋰價跌勢未止,到了4月20日,智利總統Gabriel Boric在一項全國電視演說中,突然宣布將該國鋰礦產業國有化,以促進經濟發展與保護當地環境。雖然未知這項政策對鋰業巨頭的實際影響,但肯定各公司需要增加投資,以滿足政府的環保要求,相信最直接的衝擊,是會推高開採鋰礦的成本。

無獨有偶,中國鋰業巨頭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772.HK; 002460.SZ)上周四公布的首季度業績,也顯示其營業成本增速遠高於收入增速,這項隱憂對公司全年業務表現並非好兆頭。

贛鋒鋰業首季收入按年增長76%至94.4億元,主要受到鋰產能釋放所帶動,但期內營業成本卻大增230%至59.2億元,連累期內淨利潤減少32%至約24億元。此外,季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錄得31.7億元淨流出,表現遠遜去年同期的11.4億元淨流出,集團解釋主要受累兌付前期的保函、信用證及繳納相關稅費所致。

贛鋒鋰業主要開發阿根廷、澳洲及中國境內的鋰礦,其受智利最新政策的影響,遠較其主要對手天齊鋰業(9696.HK; 002466.SZ)為低,因後者是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US)的大股東,而天齊的主要礦源均來自智利。不過,智利作為僅次於澳洲的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國,除了對鋰價走勢有重要影響外,因智利政府的國有化政策是希望減少採礦過程帶來的污染,因此不排除南美洲鄰國阿根廷也會仿效其舉動,最終或波及贛鋒鋰業。

影響進口鋰價格

現時中國絕大部分的碳酸鋰均從智利進口,有傳媒援引中國鋰企內部人士認為,智利的決定將對中國進口鋰價格及數量造成負面影響,並減少私人機構參與鋰開採的意欲。該報道指出,中國去年進口的碳酸鋰中,有九成來自智利,而今年首季全國進口碳酸鋰共計近3.9萬噸,按年升近42%。

不過,也有樂觀看法稱,智利政府的舉動,是為了打破鋰資源受本國企業SQM及美資公司Albemarle(ALB.US)的寡頭壟斷局面,增加與其他鋰礦巨頭的合作機會。

無論如何,智利政府善價而沽的心態昭然若揭,有可能推動其他鋰生產國對礦商開出同類的政策,推高鋰礦的營運成本。

更值得留意的是,面對鋰礦開採成本逐步上調,近月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卻在尋底,令人擔心鋰礦巨頭的利潤今年會否受到重壓。

2022年,中國電池級碳酸鋰均價迎來爆發期,由年初每噸25萬元彈升至11月高位近60萬元,為鋰礦巨頭帶來豐厚利潤;然而,自去年底鋰價走勢急轉直下,至今年4月28日,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已跌破每噸18萬元水平,較年初跌幅超過六成。

兩度調低目標價

由於鋰業股前景不明朗,早於兩家中國鋰企公布首季業績前,高盛已因應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的持續跌勢,於4月份內連續兩次把贛鋒鋰業及天齊鋰業的盈利預測及目標價調低。

高盛的研究報告指出,在供應鏈持續去庫存的推動下,下調電池級碳酸鋰均價預測44%至每噸約3.01萬美元(20.8萬元),鋰輝石價格預測則下調22%至每噸3,400美元,並將贛鋒鋰業及天齊鋰業的H股目標價,由4月初的115港元和77港元,先降至86港元和60港元,再於4月中第二次調低至80港元及53港元,意味已把兩家公司的目標價向下調整三成。

由於鋰產業鏈下遊的新能源車市場仍未出現明顯復甦,市場普遍預計由特斯拉(TSLA.US)掀起的全球電動車減價戰,將會延續至今年下半年。由此推斷,電動車產業鏈上游、如製造鋰電池及相關物料企業的利潤分配,恐怕將會捉襟見肘。據富寶鋰電新能源周報顯示,目前鋰鹽廠庫存在1.5個月左右,反映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

目前贛鋒鋰業的預測市盈率約爲6.3倍,較受智利私有化鋰礦影響的天齊鋰業則為5.4倍,但兩者均低於國際鋰業巨頭Albemarle的7倍,反映投資者對兩家中國鋰企的前景看法較為保守。雖然贛鋒鋰業年初至今的跌勢,已部分反映近月鋰價跌勢,但除非鋰價第二季出現拐點,而碳酸鋰重上每噸20萬元關口,同時該公司把營運成本明顯降低,否則該股在短期內或較難明顯反彈。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三隻松鼠香港IPO獲中國證監會放行

中國證監會上周宣布,零食製造商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300783.SZ)已獲准赴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此舉為該公司的上市進程掃清了重大監管障礙。 根據中國證監會在國慶長假前一日(9月30日)於官網發布的公告,三隻松鼠計劃通過此次IPO發售8,150萬股。該公司已於5月9日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若未能在11月9日前完成上市,則需提交更新版的招股文件。 據該公司提交至深交所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三隻松鼠上半年營收較上年同期的50.7億元增長約8%,至54.8億元。但其同期淨利潤卻從2.9億元驟降52%至1.38億元。 作為越來越多在滬深A股上市的中國企業之一,三隻松鼠近期申請赴港第二上市以利用全球資本市場並提升國際知名度。年初至今,該公司在深交所掛牌的股價累計下跌3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國市場帶動 小牛電動第三季銷量大增

電動兩輪車品牌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NIU.US)周一公布,第三季度銷售46.6萬台,按年大增49.1%,中國市場表現尤為亮眼,出貨45.1萬輛,按年增長超過70%,為今年來最高成長;國際市場出貨則為14,418輛,已超去年全年總銷量。 年初至今,公司總銷量已達101.9萬輛,較比去年同期69.8萬輛增長約46%。強勁表現主要受益於公司在國內市場的渠道擴張、產品組合優化,以及提前備貨以應對新的中國電動自行車規範。 今年7月,NIU 推出兩款旗艦新車型FXT Ultra 2025和NXT Ultra 2025,強調續航、效能與安全提升,以吸引不同消費者偏好。 銷量公布後,小牛電動美股周一大漲23.01%,收報5.56美元,今年以來該股已升212.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軒竹生物招股 集資約7.8億元

四環醫藥(0460.HK)分拆的軒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5.HK),於本周一公開招股,共發售6,733.4萬股H股,每股發售價11.6元,一成作公開發售,每手入場費5,858.5元,集資總額達7.8億元,本月10日截止認購,15日開始在港掛牌。 公司有超過十種藥物資產在積極開發中,涵蓋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當中包括三項NDA批准資產,一項個藥物項目處於NDA註冊階段,以及一項目處於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等。 軒竹生物仍處於虧損階段,2023年的淨虧損達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更高達5.56億元,主要因行政開支大幅增加,以及支付去年上市申請開支。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為1.11億元,跟去年同期相若。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ery zooms out of the IPO gate. Now, it needs to show investors its longer-term value

奇瑞衝出IPO起跑線 極需展現長期價值

這家中國領先的汽車出口品牌於9月25日掛牌上市,融資逾10億美元,其股價在前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4% 重點: 奇瑞股票自上周IPO以來取得穩健開局。與其國內最大競爭對手相比,市盈率仍有上升空間。 維持高增速將成為這家車企的首要挑戰——正是這種增長態勢使其躍居中國汽車出口榜首,並成為今年國內第六大新能源車銷售商   陽歌 奇瑞汽車(9973.HK)以發行價區間上限定價成功募資逾10億美元,成為今年全球最大車企IPO,市場為之振奮。而現在考驗真正來臨:作為中國本土汽車出口領頭羊,奇瑞必須持續向長線投資者證明,為何其仍是在國際巨頭與本土勁敵混戰的全球汽車紅海中的優質標的。 估值維度顯示,投資者已給予公司較強信心。但著眼長遠,奇瑞須維持令人艷羨的增長動能——近期的出口規模對增長貢獻很大。在中國市場飽受產能過剩與激烈競爭困擾的態勢下,隨著利潤率承壓,公司還需證明能實現長期盈利。 年內出口量突破關鍵臨界值——佔比超總銷量一半——已成為奇瑞持續實現強勁雙位數增長與盈利的重要支撐。作為中國最早出海的車企之一,公司自2003年起穩居汽車出口榜首。但本土競爭對手亦在全力拓展海外市場,意味著中國車企的海外角逐將日趨白熱化。 奇瑞股票上周四登陸港交所首日收漲3.8%。此次上市共募資91.5億港元(11.8億美元),獲得本地與國際投資者踴躍超額認購。 上市三天後,該股收報32.02港元,較30.75港元發行價上漲4.1%,對應市值約240億美元。參照來看:國內龍頭車企上汽集團(600104.SH)與奇瑞體量相當,市值約1,940億元人民幣(270億美元);美國巨頭通用汽車(GM.US)580億美元的市值則超出奇瑞兩倍有餘。 但按市盈率衡量,基於2024年利潤的約12倍估值而言,奇瑞仍有上升空間——因為國內另兩家頭部民營汽車產商的市盈率,比亞迪(1211.HK; 002594.SZ)港股為22倍、吉利汽車(0175.HK)為20倍。 這樣的對比顯示了奇瑞向同行更高估值水平靠攏的向上空間,但這仍意味著奇瑞需保持基本面穩健以證明其長期潛力。隨著奇瑞開啓上市公司新徵程,任何失誤都可能對該潛力構成壓力。 出口勁旅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奇瑞位居中國汽車銷量第五。其同期銷量同比勁增22%至860,126輛——在前十廠商中增速位列第二(多數廠商增速不足12%)。 據其微信公眾號月度銷量快報:8月奇瑞汽車銷售的242,736輛汽車中,主品牌奇瑞佔比約三分之二,另一主力品牌捷途(Jetour)貢獻約22%。總部位於安徽的奇瑞汽車貢獻了其母公司奇瑞集團約95%的銷量,旗下還擁有星途(Exeed)、iCar、智界(Luxeed)等品牌。 出口與新能源車的雙重優勢構成奇瑞最核心的競爭壁壘——這也正是中國車企增長最迅猛的兩大領域,也是對投資者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8月奇瑞集團出口量同比增長32.3%至129,472輛創單月新高,海外銷量首次超越國內,佔當月總銷量242,736輛的過半份額。為推進出海戰略並抵御未來貿易風險,公司已在馬來西亞建立海外生產基地,並於越南和泰國新建合資工廠。 新能源車板塊增速更為可觀:奇瑞集團8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飆升53.1%至71,218輛,佔當月總銷量30%。國內市場上,據乘聯會統計,公司新能源車銷量年內前八個月同比激增64%至309,025輛,攀升至全國第六。 相較而言:同期新能源龍頭比亞迪國內銷量僅增5.5%,特斯拉銷量則實際下滑6.9%。 這些業績表現如何體現在核心財務指標上?2025年一季度奇瑞總營收同比增長24%至682億元人民幣,增速雖強勁但較2024年有所放緩。增速放緩部分是因為席捲中國車市逾年的價格戰拖累全行業價格下行。在此背景下,奇瑞汽車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9%降至12.4%。 通過成本管控,特別是行政管理支出驟降40%,公司充分對衝毛利率下滑影響,研發支出則基本持平。最終奇瑞當季盈利達47.3億元(去年同期24.8億元)幾近翻番,較2024全年37%的利潤增速顯著提升。 但成本管控終非長久之計,對研發等需持續投入方能保持領先的領域尤甚。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價格戰令所有競爭對手同樣面臨利潤下滑。2025年有關部門對緩解汽車等領域價格戰採取更積極的舉措。若政策見效,則將惠及整個汽車行業。而奇瑞的核心優勢仍在於其出口實力,以及國內外新能源車業務的快速增長。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