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激光探測與測距(LiDAR)技術製造商,可能會成為一年多來首個大型中國公司赴美上市項目

重點:

  • 禾賽科技IPO的保薦人包括高盛、瑞士信貸和摩根士丹利,這是它們一年多來首次保薦中國企業在美國的IPO
  • 如果成功IPO,該公司將成為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LiDAR技術之全球最大上市製造商

 陽歌

元旦和中國農曆新年之間的這一個月時間,往往是中國企業IPO的沉寂期,因為很多擬上市企業都選擇在這個兩個重大節日結束後,待投資者回歸工作時再上市。但今年的情況大為不同,因為停滯了一年多的市況終於突然變得有利之際,一批IPO滯後的公司爭相上市。

過去兩周往往是這個沉寂期中過得最慢的一段時日,因為這是中國和香港迎來漫長假期、慶祝將於周日到來的兔年前的最後一段時間。但這期間,依然有兩家公司向美國提交了大型IPO申請,最新一份來自總部位於上海的禾賽科技,它於週二提交了申請。

在這兩份申請之前,還有一個IPO計畫,即我們本周較早前寫過的成人教育公司量子之歌。在該公司的申請中,大型投行花旗集團和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年多來首次保薦中國企業在美國的IPO,該交易擬最高募資4,400萬美元(3億元)。

禾賽科技的申請文件沒有透露具體集資目標,但我們推測其金額應該會大得多,或許高達3億美元,箇中原因我們稍後再分析。與量子之歌的上市計畫類似,在禾賽科技的IPO中,大型投行高盛、瑞士信貸和摩根士丹利也是一年多來首次保薦中國企業在美國新發起的IPO。

三家這麼著名的投行共同參與一筆上市交易,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認為這次IPO的規模可能相當大的原因,因為小規模的上市,往往只有一個保薦人。

更大的背景是,中國企業赴美IPO在2021年7月陷入近乎停滯的狀態,因為中美兩國的監管問題給這類上市的前景籠罩上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其中兩個最大的問題來自中國,一個涉及數據安全,另一個涉及政府對所有中國企業的監管普遍趨嚴。這兩個問題現在基本上都已經解決了,為企業恢復赴美上市掃清了障礙。

另一個大問題是中美證券監管機構圍繞對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審計數據存取權限的爭端。隨着雙方在去年8月簽署一份新協議,而且11月結束的初步檢查取得成功,這個爭端也基本上解決了。

大部分上市計畫的中斷要追溯到2021年7月,這意味著滯後了大約一年半的公司可能會突然重啟IPO計畫。因此,很多公司,比如量子之歌和現在的禾賽科技,都在加快速度,希望拔得頭籌。這些公司和它們的保薦人都意識到,隨著這一輪申請上市的公司如願啟動IPO,投資者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疲勞,因此它們都試圖在投資者興趣高昂時成功敲鐘。

新的領導者

禾賽科技的故事看起來確實有趣,該公司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LiDAR製造商,該系統利用激光確定物體的位置,用於自動駕駛汽車。該公司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公司中,有12家使用它的產品作為主要的LiDAR解決方案,從而使其在當年佔據了約60%的市場份額。

在實際客戶方面,該公司列出了三家中國企業:電動汽車製造商理想汽車(LI.US; 2015.HK),中國擁有的英國跑車製造商蓮花汽車(Lotus)和一家名為集度汽車的公司,它們是禾賽科技最大的三個客戶。這表明,禾賽科技仍然非常依賴中國本土市場。

有意思的是,我們在網上找到兩份世界頂級LiDAR企業的名單上,都沒有禾賽科技的名字,可能是因為名單上的大多數企業都是上市公司。其中,最大的三家公司是Velodyne LiDAR(VLDR.US)、Ouster Inc.(OUST.US))和Luminar Technologies(LAZR.US),這三家公司最新財報年度的收入都在4,000萬美元至4,500萬美元之間。Velodyne和Ouster的市銷率都在5倍左右,而Luminar則高達53倍。這使Luminar的市值在20億美元左右,比其他兩家高出大約10倍。

與這三家公司的收入比較,禾賽科技確實看起來像是行業領導者。該公司2021年的收入為7.21億元,較上年增長73%。2022年首9個月的收入又同比增長73%,達到7.93億元。按年化計算,該公司去年的收入約為1.56億美元,是這三家公司的三倍。

不過,禾賽科技目前處於虧損狀態,2021年淨虧損2.45億元,去年前9個月淨虧損1.65億元。

按照Velodyne和Ouster類似的市銷率計算,禾賽科技的市值約為7.8億美元。但我們相信,由於其市場領先地位,它可能會獲得更高的市銷率,估值在10億至15億美元之間。這讓我們回到之前關於集資的討論,由於公司通常會在上市的時候出售股本的10%至15%,因此禾賽科技上市可能至少籌集1億美元,如果需求強勁,可能會達到這個數字的三倍。

該公司此前曾於2021年申請在中國上海的科創板上市,籌集20億元人民幣,但後來撤回了申請。不過,這個金額也表明,禾賽科技可能會在最近這次上市嘗試中籌集2億美元或更多資金。

我們在本文開頭提到的另一個新上市申請來自生物技術製藥公司碩迪生物,該公司也沒有披露集資目標。大多數美國IPO申請通常至少包括一個初始集資目標,以便讓投資者了解公司的規模和估值。因此,這兩份新申請中都沒公布這個目標,表明它們提交得相對匆忙,因為已經等待了一年多的中國企業加快了進入美國市場的計畫,希望謀得先機。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iDreamSky's last-ditch: Betting on “Strinova” hoping for turning losses around

押注《卡拉彼丘》扭虧 創夢天地的背水一戰

創夢天地一年三度配股押注《卡拉彼丘》,最新盈喜預告公司走完虧損之路 重點: 公司近一年內三次配股,押注自研遊戲《卡拉彼丘》 公司預期上半年淨利介乎2,000萬至5,000萬元,為三年來首次錄得正面盈利   李世達 當多數遊戲公司選擇減少開發投入,創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19.HK)卻連年虧損下仍孤注一擲押注新作,展現某種理想主義的堅持。 創夢天地近日宣布,以每股1.024港元向愛爾蘭遊戲公司PLR Worldwide Sales Ltd.發行3,808.59萬股新股,用以抵扣深圳創夢500萬美元(約3,589萬元)特許權費,認購價較前收市價折讓約3.4%,佔擴大後股本約2.11%。 這是繼去年7月24日、今年5月16日之後,創夢天地約一年內第三次配股,前兩次分別募資2.57億港元與7,000萬港元,用於《卡拉彼丘》及其他產品的研發推廣;此次則將股份用作抵扣合作方特許權費,並將其納入股東,展現長期合作意圖。此外,公司董事指出,此舉能夠保留集團的現金流以應對未來業務發展,並強化財務狀況。 事實上,創夢天地原本並非一家技術型的遊戲公司,它的前身以海外精品遊戲代理聞名,曾成功將《夢幻花園》、《地鐵跑酷》、《神廟逃亡》等遊戲引入中國。這種策略在用戶紅利時代確是一門好生意,但隨著渠道紅利消退、精品遊戲內捲加劇,僅靠發行分成的收入模式不再保險,公司也意識到,要走得更遠,必須掌握產品的主導權。 因此,儘管業績連年虧損、財務吃緊,創夢天地仍選擇將押注在重點產品《卡拉彼丘》上。 《卡拉彼丘》是創夢天地的自研IP,遊戲號稱將二次元美術風格與中重度射擊玩法結合,PC版本於2023年6月上線,雖然初期下載量與直播討論熱度迅速衝高,但隨後呈現高開低走的趨勢。公司坦言,海外市場推廣存在策略誤判。不過,其實驗價值不容忽視,因為這款遊戲展示了創夢天地在AI生成技術、射擊體驗模組與人物互動設計上的初步成果。 蛻變的關鍵 雖然PC端表現不盡如人意,卻並未動搖創夢天地的決心。對比米哈游的《崩壞:星穹鐵道》、騰訊的《王者榮耀》與《穿越火線》等著名作品,從休閒遊戲發家以來,創夢天地始終未建立明確的品牌記憶點或旗艦產品,而《卡拉彼丘》就是公司實現蛻變的關鍵。 《卡拉彼丘》的手機端版本預計於2025年年內正式推出,屆時將瞄準國內主流手游市場,試圖彌補PC端推廣失利的缺口。公司在財報中表示,未來數個季度將以此遊戲為研發主線,加大營銷、社群、技術與內容迭代投資,並以AI導入進一步降低開發周期與人力成本。 從業績看,公司2023年、2024年分別虧損5.56億元及5.28億元,收入則從19.2億元縮水至15.1億元。另外,截至去年底公司手頭現金按年略增3.4%至約1.96億元,但總借款增至10.7億元,財務壓力不小。 此次發行配股雖未直接獲得資金,仍反映公司在流動性與研發投入上的策略選擇:與其以現金支付研發成本,不如透過股權稀釋來降低資金壓力,將資源集中於關鍵產品線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最新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盈利預告顯示,在《卡拉彼丘》持續運營與新產品推進下,預計期內淨利潤將達2,000至5,000萬元,2024年同期虧損為1.09億元,料成功扭虧為盈。此外,經營現金流預計流入3,000萬至6,000萬元。這一成績若能實現,市場信心有望獲得提振。 從股價走勢看,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跌去56.5%,始終在1港元上下徘徊,然而此次配股後,股價罕見反彈7.55%至1.14港元,似乎反映市場對公司策略的肯定。創夢天地市銷率約為1倍,高於中手遊(0302.HK)的0.75  倍與IGG(0799.HK)的0.85倍,但低於心動公司(2400.HK)的4.5倍,反映市場的觀望態度。 當然,要以單一產品翻身,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路。《卡拉彼丘》面對的競爭對手來自騰訊、網易、米哈游等重兵布防的企業,每款射擊類或二次元遊戲都攜龐大資源與用戶池而來。創夢天地能否以有限資源撬動一條可複製的自研路線,仍有待觀察。更重要的是,公司在未來是否能持續維持內容產出與運營能力,將決定其能否真正脫離「發一款算一款」的模式困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心動料上半年最少賺7.9億元

遊戲及平台開發商心動有限公司(2400.HK)周一公布,預計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不少於7.9億元,較去年同期約2.5億元大增約215%;期內收入預計不少於30.5億元,按年增長約37%。 心動表示,業績大幅改善,主要受惠於旗下多款自研遊戲表現強勁,包括《仙境傳說M:初心服》、《心動小鎮》及《火炬之光:無限》,帶動整體收入與毛利率提升。此外,儘管TapTap平台App月活躍用戶基本持平,但透過廣告算法優化及用戶參與度提升,帶動平台收入與利潤持續增長。 里昂周一發布研報稱,首次給予心動「跑贏大市」評級,認為該公司的遊戲開發與營運業務展現出強勁增長往績,預計新遊戲《Heartopia》今年第四季在海外上線,以及今年9月公司在中國推出的《Etheria》等,都將成為新增長動力,給予目標價60港元。 心動股價周二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0.90港元,升24.93%。今年以來,該股已升約18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第四範式夥海博思創 組合資拓電力AI服務

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公司北京第四範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一公布,與北京海博思創科技成立合資企業,並定命為能量晶體(北京)科技。合資公司將從事電力交易方向的AI技術服務,第四範式持合資公司19%股權。 合資公司的成立是「AI+ 儲能」技術融合,依託海博思創在儲能系統研發、生產及管理的技術,結合第四範式在AI Agent+ 的世界模型、機器學習平台以及智慧能源領域的技術,在電力交易、儲能電站資產運營管理等,共同推動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應用。 第四範式周二開市升1.2%報54.85港元,股價自今年4月低位已上升6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鍋圈從居家餐飲趨勢中取增長

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17.HK)周一披露,隨著精打細算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選擇居家餐飲,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2%,淨利潤翻番。 鍋圈食品中期報告顯示,公司在半年內持續加速擴張其居家烹飪食材零售網絡,重點佈局價格敏感型下沈市場。截至6月末,全國門店數量達10,400家,以加盟店為主,保持了2024年末的增長勢頭。公司同時表示正積極探索開拓海外市場。 謹慎的消費情緒導致多數餐飲公司的客流與銷售同時降低,而鍋圈是行業中逆勢突圍的少數企業之一。公司營收由去年同期的26.7億元增至32.4億元(約合4.5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飆升123%至1.9億元。 鍋圈通過深化自動化應用與建設集中化生產中心提升運營效率。上半年,公司推出24小時無人值守零售模式——店員下班後,門店可以繼續自動運營。目前逾2,000家門店已完成這項智能化改造。為進一步拓展區域覆蓋,助推未來發展,鍋圈還計劃在海南儋州設立生產基地。 為迎合偏愛線上購物的年輕消費群體,鍋圈積極發展線上銷售渠道。上半年抖音賬號矩陣累計取得超32億次曝光,吸引了更多消費者,促使其抖音營業額同比漲超100%。 陽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