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ekr steps on the IPO acclerator

憂市況逆轉 極氪趕美上市

據報道,隨著同行估值迅速下跌,這家新能源車企正在重啓紐約上市計劃 重點: 據報道,極氪已重啓IPO計劃,並降低融資目標,在中國新能源車企前景的惡化而進一步下跌之前上市 去年,公司的汽車銷售收入,同比從上半年的150%升幅,放緩至下半年的44% 陽歌 在因市場情緒疲弱而暫停赴美IPO後,新能源車企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突然猛踩油門,似乎想在情況進一步惡化之前上市。 這是我們根據路透社的最新報道做出的評估,報道稱公司已重啓赴紐約上市的計劃。事實上,自去年11月首次提交申請以來,極氪每個月都會定期更新招股說明書,距今最近的更新是在3月20日。 最新文件讓外界對極氪的近況有了一些瞭解,包括2023年全年的數據。更新文件顯示,極氪的銷售情況在去年下半年大幅放緩,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整體趨勢同步 。 與此同時,極氪的勁敵如理想汽車(LI.US; 2015.US)和蔚來(NIO.US: 9866.HK)的估值也迅速縮水,因為投資者為它們的持續虧損和銷售增長放緩感到擔憂。蔚來最近跨過了一座不甚光彩的里程碑,市銷率(P/S)正式跌破1倍,目前只有0.97倍。市銷率1倍本來沒有什麼可以說,但對於一家自認為處於熱門增長領域的公司來說,低於這個數字就相當尷尬。理想汽車的市銷率高於1倍,目前為1.84倍,但如果最近的趨勢持續下去,它可能很快也會跌破這個數。 鑒於極氪的情況與蔚來類似,它1倍的市銷率似乎是合適的,以此計算,按照最新招股說明書中的2023年銷售數據,該公司的市值為71億美元。這遠低於我們去年11月首次關注極氪IPO時,進行類似分析後得出的100億美元估值結果,大約是該公司在2023年2月融資時130億美元估值的一半。 據報道,估值迅速縮水促使極氪推遲了最初的上市計劃。但現在看來,該公司正急於在估值進一步下滑之前登陸資本市場。據路透社報道,極氪的籌款計劃已從之前10 億美元或以上的目標,降至5億美元左右,可見市場情緒不斷惡化。 此次IPO正值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整體疲軟之際。一季度,此類上市僅籌集資金4,690萬美元,低於上年同期的4.28億美元,成為2017年以來最慢的第一季度。 事實上,最近境外上市中國股票整體顯示出一些新的活力跡象,中國ETF-iShares MSCI (MCHI.US) 較1月底的近期低點上漲約10%。但由於對中國經濟快速放緩,以及西方限制進口中國製造的新能源汽車的擔憂,新能源汽車股逆勢而跌。反映這一點的是,近期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上漲,而同期蔚來的股價卻下跌了約30%。 銷售放緩 極氪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較晚,直到2021年10月才推出首款車型。它的最大優勢是擁有一批頂級支持者,其中以吉利汽車為首。吉利是中國領先的民營汽車製造商之一,除吉利品牌外,還擁有沃爾沃和路特斯等品牌。極氪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2021年之前,但在那之前,它的所有收入都來自銷售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主要是賣給吉利旗下企業。 公司目前有四款車型在售,包括最初的Zeekr 001。招股說明書顯示,最新款是極氪高檔轎車車型,去年11月發佈,今年1月開始交付,目標客戶是“精通技術的成年人和家庭”。該公司認為自己是一個高端品牌,售價一般不低於30萬元,與蔚來的定位類似。 公司在2022年取得爆炸式增長,因為它在2021年10月才開始交付產品。去年的增長更能反映它未來的潛力,全年總收入從2022年的319億元增長到517億元,增幅達62%。以半年為單位,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會發現,它的收入增長從上半年的136%大幅放緩至下半年的33%。 新能源汽車銷量目前約佔該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增長趨勢也出現了類似的放緩,從去年上半年的約150%降至下半年的44%。 一個略顯積極的趨勢是,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增長了72%,超過了汽車交付量65%的增幅,這表明公司每輛車獲得的收入增加了。這一點意義重大,因為隨著銷售開始放緩,去年很多新能源車企大部分時間都在降價。但這也可能反映出,在最初的Zeekr 001之後,極氪正在推出越來越高檔的車型,而Zeekr 001的起步價為30萬,處於目標區間的底部。 該公司表示,今年的目標是交付23萬輛新能源汽車,這幾乎是2023年交付的118,685輛的一倍。招股說明書中的數據顯示,公司在年初的銷量有望達到這一增速,1月和2月的總銷量同比增長134%,達到20,047輛。但在市場放緩的情況下,這種增長將越來越難以維持。 總言之,極氪的前景及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總體前景正迅速失去動力。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該公司突然如此急於重啓上市,它最終籌集到的資金甚至可能低於已經調低了的5億美元目標,因此估值可能會遠低於100億美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i Auto posts fourth quarter results

理想季績無限好 行業增長近黃昏

這家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第四季度車輛銷售收入增長134%,但預計2024年一季度總營收增速將放緩至70%左右 重點: 理想汽車第四季度實現三位數營收增長、利潤率提升,但預計本季度增長將大幅放緩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長迅速放緩,並且可能進一步惡化,因最近爆出一系列有關該技術的負面新聞後,消費者擔憂加劇      陽歌 過熱的中國新能源汽車(NEV)行業正進行整合,而理想汽車公司(LI.US; 2015.HK)越來越像是這場競爭中的幸存者,要看看整合結束時究竟誰還保持屹立不倒。與此同時,公司週一公佈強勁的第四季度業績,其中諸多跡象都直指行業競爭激烈,並且很多人都預測到今年會急劇放緩。 在越來越多的負面報道,讓中國消費者質疑購買新能源汽車是否明智後,這種放緩可能會比預想的更嚴重。就在上週五,南京一小區發生可能由電瓶車電池引發的火災,造成15 人死亡、44 人受傷。 理想汽車公布業績後,投資者顯然把注意力集中在它跑贏行業的表現上,週一推動該股在紐約的股價上漲近20%。財報中不僅公佈了強勁的銷售增長,公司還保持了可觀的利潤,在中國大量本土新能源車企中,只有少數幾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理想汽車目前的市銷率 (P/S) 為3.4倍,遠遠領先於其他同類公司,比如2.5倍的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1.3倍的蔚來(NIO.US; 9866.HK)和1.9倍的零跑汽車(9863.HK),這反映出投資者對其長期生存能力的信心不斷增強。但它依然落後於特斯拉(TSLA.US)的6.9倍,後者被很多人認為是前景最好的公司。出人意料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1211.HK;002594.SZ),目前的市銷率僅為0.9倍,似乎是近期投資者對該股缺乏熱情所造成。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回到理想汽車,它的最新業績在主要同行中名列前茅,看上去確實相當亮眼。該公司第四季度交付汽車131,805輛,同比增長185%,這也推動該公司2023年全年總交付量達到376,030輛,同比增長182%。 理想汽車第四季度車輛銷售收入總計40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3億元增長134%。 車輛銷售收入增速遠低於實際銷量增速這一點,反映出市場競爭激烈,車企不斷降價以吸引新業務。 儘管如此,隨著經驗和規模經濟的取得,理想汽車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這體現在毛利率上,它的毛利率從第三季度的22%提高到了第四季度的23.5%,上年同期為20.2%。效率提升推動理想汽車當季利潤達到57.5億元,而第三季度為28.1億元,2022年第四季度為2.65億元。 儘管公司的競爭對手尚未公佈第四季度業績,但理想汽車去年第三季度就曾以271%的營收增長輕鬆打敗一眾對手,相比之下小鵬汽車僅增長25%,蔚來僅增長47%。因此,理想汽車強勁的第四季度增長很可能會繼續跑贏競爭對手。 前路坎坷 回顧了這些積極的數據之後,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看看眾多麻煩的跡象,它們表明,在經歷了數年的爆炸式增長後,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在2024年大幅放緩。 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增長38%,達到約950萬輛,其中出口銷量不斷增長。這已經比2022年銷量倍翻的增長率下降了,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員最近告訴《環球時報》,今年的增長率可能進一步放緩至22%左右。 理想汽車1月份的銷量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指引都反映了這一放緩趨勢。該品牌1月份的交付量增長106%,達到31,165輛,遠低於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速。更重要的是,考慮到2022年的春節在1月(店面通常會關門),而今年卻在2月,這個增長率看起來更疲軟了。 理想汽車表示,預計整個一季度將交付10萬至10.3萬輛車,同比增長90%至96%。該公司預計一季度營收增長66%至71%,達到313億至322億元。這兩方面的增長率都比去年要慢得多。 而且正如我們已經注意到的,最近圍繞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一系列負面新聞,可能會對本就疲軟的銷售產生更大的影響。南京的火災造成15人死亡,44 人受傷,越來越多的小區對電瓶車引發火災的危險發出了警告,這只是其中最新的一起。雖然電瓶車的技術含量顯然遠低於汽車,但負面報道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看法。 春節期間,該行業也是負面報道纏身,很多新能源車主在這期間開車前往溫暖的海南島,但由於潛在的火災隱患,輪渡上新能源車的數量受到嚴格限制,令車主離開時被困在當地。正如許多西方人今年冬天發現的那樣,中國北方地區的人們也發現電動車在極冷的氣溫下經常出現性能問題。 行業大洗牌正在加速,豪華電動車初創企業高合汽車的創始人表示,由於目前資源只夠維持未來三個月的運營,公司正尋找潛在收購者或新的投資者。在他透露這一消息之前,本月早些時候該公司曾表示,由於財務困難,將停產六個月。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apmotor gets new state investors

國企入股力撐 市場不買賬零跑續捱沽

隨著全球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爭奪戰愈演愈烈,該公司或可通過與歐美汽車巨頭斯泰蘭蒂斯成立的合資企業獲得優勢 重點: 繼去年獲得斯泰蘭蒂斯16億美元注資後,零跑汽車再次通過發售新股,從兩家國有背景的投資者獲得8,430萬美元資金 這家總部位於杭州的初創公司去年交付新車144,155輛,同比增長30%,成為中國排名第十的新能源車企       譚英 隨著農歷新年將至,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63.HK)的未來道路可以從兩方面來解讀。一種解讀是,它在1月19日宣布獲得兩家國有背景的實體6.59億港元的新投資是絕望之舉,是在向地方國有實體化緣,以幫助彌補其巨額虧損。另一種解讀是,新一輪融資是對全球汽車巨頭斯泰蘭蒂斯(STLA.US)去年10月收購其20%股份遲來的認可。 在更詳細地分析這兩種情況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上周公佈的交易。這兩家新投資者,即金華市產業基金和武義縣金投,都是零跑新能源汽車製造廠所在市和縣的國有實體。2022年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廠年產能為20萬輛。 零跑汽車的首款車型於2015年7月在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下線,並登上了金華市政府官網。這次入股,金華市產業基金將在已持有零跑汽車1,150萬股H股的基礎上,再購買約500萬股H股,持股比例增至1.22%。購買價為每股43.8港元,和斯泰蘭蒂斯當時的購買價格一樣,後者去年10月宣佈投資零跑汽車,金額則要大得多,達16億美元。 與此同時,武義縣金投也將以每股約合43.8港元的價格,購買零跑汽車1,000萬股內資股,持股比例0.74%。武義縣金投是武義縣財政局下屬獨資企業。 斯泰蘭蒂斯在零跑董事會擁有兩名董事席位,或許是它堅持要求,這兩家國有投資者用和它去年10月一樣的價格購買零跑汽車的股票,即便按週一22.5港元的收盤價計算,該股較那時已下跌了近一半。兩家新投資者都沒有透露和最新股價相比溢價這麼高的原因。 如果高溢價是為了傳遞積極信號,實際的效果卻是截然相反,消息公佈後,零跑汽車股價下跌近13%。起初在10月26日斯泰蘭蒂斯的交易公佈時,投資者也同樣不為所動,不過如今,投資者總體上不會對任何中國股票特別感興趣。 所以說,斯泰蘭蒂斯很可能選擇了一個失敗者。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CPCA)的數據,12月份零跑汽車甚至沒有入圍中國新能源車企前十。當月,該公司的銷量為18,618輛,是其最好的成績,但依然遠遠落後於小鵬汽車(XPEV.US)的20,041輛,與市場領導者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的263,066輛新能源車銷量相比更是差距懸殊。 零跑汽車去年躋身中國全年的十大新能源車企,以144,555輛的銷量位列第十,僅次於蔚來的160,038輛。但其全年的總銷量仍比20萬輛的目標少了近30%。 海外市場的潛力 不過,對於中國這樣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車市場來說,這個結果不算壞。僅去年一年,中國就推出了約100款新車型,大約15家公司倒閉。但根據惠譽評級去年11月的一份報告,今年中國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增速預計將從2023年的約30%放緩至20%。 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的說法,與其盯著放緩的國內市場不放,不如把目光轉向增長更為穩健的新能源車出口上。根據CAAM的數據,去年中國製造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長了38%,達到950萬輛,而新能源車的出口增加了78%,達到120萬輛。 這推動中國在去年坐上了全球汽車頭號出口國的交椅,這個位置此前多年由日本把持。 與斯泰蘭蒂斯的交易,可能有助於零跑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斯泰蘭蒂斯是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旗下品牌包括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標緻。根據集團三季度的投資者介紹,對零跑汽車的投資瞄准的是全球市場,為此雙方在荷蘭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目標是到2030年,在中國之外的市場實現50萬輛的年銷量。 歐洲將成為零跑新能源車的第一個海外市場。如果預期中的歐盟調查認定中國向新能源車製造商提供了不公平的政府支持,那麼這家合資企業可以把生產放在歐洲,以避免可能徵收的反傾銷關稅。 斯泰蘭蒂斯認為,中國公司生產電動汽車的成本可以比西方公司低30%。在最近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該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在談到與零跑汽車的合作時告訴分析師:「我將投資一家能夠與中國競爭對手競爭的中國車企。」 那麼,零跑汽車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從戰略角度來看,該公司早期專注於純電汽車是一個錯誤。去年1月,在銷量跌至約1139輛的低點後,該公司在3月份推出了一款雙動力增程車型,並在9月份開始交付另一款。 零跑汽車的首款全球車型C10也將同樣提供純電版和增程版。C10於去年9月的慕尼黑車展上首次亮相,從1月10日開始預售,起步價約為15.2萬元,約為競爭對手理想汽車(LI.US;2015.HK)類似車型L7的一半。零跑汽車表示,在預售開始後的24小時里,它收到了15,510個預購訂單。 儘管隨著中國新能源車銷售放緩,零跑汽車及其同行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但至少其2.05倍的市銷率與同樣虧損的蔚來汽車的1.47倍、小鵬汽車的2.81倍和理想汽車的2.75倍處於大致相當的水平。在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中,大多數認為其遭受重創的股價有巨大的上漲潛力,並押注與斯泰蘭蒂斯的合作可能正是其銷售進入快車道所需要的推動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io gears up to produce its own EVs

獲生產資質兼購代工廠 蔚來拉開獨立造車帷幕

蔚來汽車CEO李斌稱,如果蔚來的汽車完全由自己製造的話,製造成本會下降10% 重點: 蔚來已獲得獨立造車資質,並收購為其代工的江淮汽車的工廠資產 該公司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財報還算亮眼,期內營收、交付量、毛利率、整車毛  利率等指標均向好       郭凱文 相信要不了多久,「江淮」二字將從蔚來汽車(NIO.US; 9866.HK)各類車型的尾標中消失。原因很簡單,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之一,該公司獨立造車的大幕或將拉開。 12月5日,多家媒體報道稱,蔚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出現在工信部的「車輛生產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中。據此推測,蔚來已獲得獨立生產資質。 5日晚間,江淮汽車(600418.SH)發布公告稱,此前公開掛牌的乘用車公司三工廠及乘用車公司新橋工廠相關三個資產包已完成競價,根據競價結果,蔚來汽車成為資產一包、資產三包受讓方,交易價格分別約為16.7億元、14.9億元,合計3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汽車本次出售的資產一包、資產三包正是蔚來F1工廠和蔚來F2工廠。長久以來,這兩個工廠專門為蔚來代工造車。 拿到獨立造車資質,收購代工工廠,市場對蔚來的「組合拳」並不感到意外。今年10月,江淮汽車公告轉讓資產時,就有消息稱蔚來是接盤方,有關其謀求獨立造車資質的傳聞隨之甚囂塵上。不過,雙方當時都對此諱莫如深。 代工模式「紅與黑」 分析普遍認為,將代工工廠收入囊中後,蔚來透過代工生產汽車的模式將就此落幕。 2015年被認為是「互聯網造車」元年,以「蔚小理」(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最初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代工模式。這是衡量現實利弊之下的理性選擇:畢竟作為行業新手,沒有生產基地,製造技術能力欠缺,更重要的是缺乏生產資質。 現實中,獲得工信部的生產資質的途徑有兩個:一是收購有資質的企業,二是獨立申請資質。蔚來選擇後者。 2016年,蔚來牽手江淮汽車,後者自此為其代工生產旗下車型。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等車企均一度借助具備資質的企業代工。代工模式讓造車新勢力在業內得以快速站穩腳跟。當然,這種模式也不是沒有弊端,最大的問題是在生產製造環節,委託方話語權的旁落。 與蔚來不同,近年來一些造車新勢力相繼通過收購獲得資質。比如,小鵬收購廣東福迪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獲得生產資質;理想收購力帆汽車旗下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拿到資質;零跑收購福建新福達汽車拿下造車資質。 雖然當下危機重重,在竭力自救,但威馬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中較早拿到造車資質的「幸運兒」。2017年,威馬汽車收購了大連黃海和中順汽車兩家車企,兩張造車資質落袋。該公司創始人沈暉曾對媒體表示:「只有自建工廠,才能從源頭上控制產品品質。此外,在代工模式下數據無法形成閉環,車企數字化的優勢也無法體現。」 獨立造車的優勢,蔚來汽車CEO李斌也直言不諱。在最近召開的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李斌稱如果蔚來的汽車完全由自己製造的話,製造成本會下降10%。 三季成績單向好 此番擲重金收購,蔚來差不差錢?是否存在資金壓力?該公司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財報給出了答案。就其目前的財力而言,可以說不在話下。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蔚來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短期投資和長期定期存款為452億元,較上一季度增加137億元。 總的來說,蔚來交出的成績單還算亮眼,數據呈向好趨勢。數據顯示,其營收達190.7億元,環比增長117.4%,同比增長46.6%。 第三季度,蔚來毛利率為8%,二季度僅為1%;「蔚小理」中的另外兩家企業,小鵬毛利率為-2.7%,理想毛利率高達22.0%。另一項重磅指標整車毛利率,蔚來重返兩位數達11%,環比升4.8個百分點,同比跌5.4個百分點;小鵬整車毛利率為-6.1%,理想整車毛利率高達21.1%。 備受市場關注的交付量,蔚來為5.54萬輛,環比增長135.7%,同比增長75.4%;小鵬交付量超過4萬輛,理想交付更突破10萬輛。 展望第四季度,蔚來預計交付量為4.7萬至4.9萬輛,同比增長17.3%至22.3%;預期總營收為160.8億元至167億元。 財報出爐後,蔚來美股、港股均錄得兩連漲,美股累計漲近6%,港股累計漲近7%。不過,今年迄今,其美股累計下挫25%,港股累計跌24%。…
Xiaomi quarterly results better than expected

小米季績超預期 利好因素或已透支

小米第三季度業績比市場預期強勁,但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卻跌穿1000元大關,為2019年第四季後首次。 重點: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三季出貨量下跌,但小米出貨量卻上升,市佔率更連續三季有增長 小米預期市盈率逾廿倍,對比龍頭科網中概股估值不平      白芯蕊 港股2023年似乎難逃衰運,恒指年初至今跌逾一成,如無意外將會連續四年見紅。當中拖累大市最大元兇是美團(3690.HK)及京東(9618.HK),藍籌科技股中,小米集團(1810.HK)表現亮麗,是匯豐控股(0005.HK)及中國移動(0941.HK)後,第三大貢獻主力,令恒指今年未再跌得更深的重要支柱之一。 小米股價跑出,今年累飆42%(截至11月28日止),因全球手機市場進入寒冬,但它仍成功霸佔更大市場佔有率。據Canalys數據,2023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跌1%至2.95億部,當中市佔率第一及第二大巨頭三星電子(005930.KS)與蘋果(AAPL.US),上季出貨量分別只有5,860萬和5,000萬部,按年分別降8.5%和5.5%,市佔率也從2022年第三季的21.5%和17.8%,下降到2023年第三季的19.9%和17%。 相反小米手機在環球市佔率卻有所提升。據小米第三季業績披露,集團上季出貨量達4,180萬部,按年增長4%,市佔率達到14.1%,年增0.5個百分點,更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市佔率按季增長,令集團上季經調整淨利潤約60億元(8.4億美元),大增1.8倍,遠比市場預期47億元佳。 不過,季績公布後翌日(11月21日),小米股價不升反跌,全日更挫4.9%,原因是市場關注平均售價及手機業務收入下跌,尤其是上季均價按年挫5.8%至只得997元,為2019年第四季首次跌穿1,000元大關,令小米第三季手機收入按年跌2%至416億元。 手機毛利率創新高 幸好受惠產品組合升級,同時境外市場存貨減值撥備減少,以及核心零件價格下降,帶動智能手機毛利率在第三季按年大升7.7個百分點至16.6%,創紀錄新高,令上季手機業務毛利大升83.1%至69.3億元,足以抵消手機收入下滑及平均售價下跌帶來的影響。 儘管小米手機業務收入下跌,但毛利率及銷量支撐下,集團總裁盧偉冰對明年形勢感樂觀。他在季度業績會上表示,集團最初預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今年會跌半成至一成,但第三季表現已明顯跌幅收窄,故有信心第四季整個智能手機市場能重返增長正軌,更派定心丸料明年行業形勢樂觀,料全球手機出貨量按年將有機會增5%。 從近期小米14銷情火熱,手機業務毛利率創新高,連蘋果最強分析員天風國際的郭明錤亦睇好小米,大讚目前品牌認受性高,佈局亦全球化,遠比中國其他手機品牌具有更大競爭優勢,估計明年小米手機出貨量將有雙位數增長,相信今年第四季及明年利潤有望超過市場預期。 冀登上世界五大 除小米14大賣外,集團更大賣點是小米電動車有望在2024上半年登場。據內地工信部公布小米汽車申報資訊顯示,市場期待已久的小米汽車,最終會以轎車形式出現,電池則會採用比亞迪(1211.HK;002594.SZ)旗下的弗迪電池,以及寧德時代(300750.SZ)供應的三元鋰電池。據報小米汽車已經小量試產,預計12月批量生產,明年2月開售。盧偉冰在季績會中亦大展雄心壯志,希望用15年至20年時間,打入世界頭五大車廠。 早在十年前,小米董事長雷軍對發展電動車已雄心勃勃,2013年他曾先後兩次拜訪特斯拉(TSLA.US)行政總裁馬斯克,隨後更購買特斯拉電動車,之後更入股多家造車新勢力企業,包括在2015年參投蔚來(9866.HK, NIO.US)A輪融資,翌年進一步加碼投資蔚來。到2017年參投小鵬汽車(9868.HK, XPEV.US)A+輪融資。至於汽車電動化領域方面,小米已投資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的蜂巢能源,還有贛鋒鋰業(1772.HK;002460.SZ)旗下的贛鋒鋰電,連下一代的固態電池與電池原材料領域,也已見小米投資的身影。 電動車進入戰國時代 不過,電動車市場已進入戰國時代,特別是特斯拉連番減價搶佔市場,加上理想(02015.HK, LI.US)MEGA大賣,還有比亞迪擁有一條龍電動車產業鏈,變相在成本擁有極大優勢,更大敵人是老對手華為,首款轎車智界S7比小米汽車更早登場,華為董事長余承東揚言會蝕錢賣車,因此小米要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汽車市場,闖出血路絶不容易。 更何況小米估值絶對不平,據《彭博》數據顯示,集團預期市盈率達21.2倍,預測股本回報率(ROE)只得10.6%,對比中概科網龍頭騰訊(0700.HK)、阿里巴巴(9988.HK)及京東(09618.HK)預期市盈率分別為18.5倍、8.6倍和9.7倍,ROE則分別達16.3%、12.3%和11.1%,小米不單市盈率貴,ROE亦偏低,加上電動車業務經營初期難免會面對燒錢情況,相信小米股價在早前抽升過後,現水平已透支近期利好因素。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utohome sees profit growth for five quarters

汽車之家五連升 季度增長靠食息

公司第三季盈利持續向好,並實現連續五個季度業績上升的態勢 重點: 汽車之家第三季收入19億元,淨利潤5.64億元 在線營銷的業務增長理想,按年升25%      劉智恒 今年中國內地汽車市場表現理想,銷售穩步上揚,主力經營汽車消費的線上服務平台汽車之家(ATHM.US; 2518.HK),業績按年比較得以延續升勢,第三季度收入19億元(2.64億美元),按年增長3.5%,股東應佔利潤也升近14%至5.64億元。 三大業務中,「媒體服務」收入近4.8億元,按年跌14%,「線索服務」則微升2.6%;但「在線營銷」的收入增長25%至5.99億元,主要是數據產品收入貢獻增加。 公布季度業績後,汽車之家在美國的股價收報26.76美元,上升2.2%;翌日在香港的股價更升3.4%至53.45港元,但要留意,當天道瓊斯指數升了564點,而港股則升了433點。因此,股價上升某程度是受大市氣氛拉動所致。 深入分析,第三季度盈利有所增長,並非純因業務上升所致,反之很大程度是歸功於利息及投資收益。雖然公司整體收入增加,但因為銷售與市場費用,以及管理費等較去年同期來得要高,結果營業利潤只得1.66億元,按年跌13%,若與第二季度的3.42億元比較,更下跌51%。 全賴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增長,以及權益法投資收益合共為集團帶來2.6億元,才可以推升汽車之家的利潤;特別是權益計算的投資,去年同期虧損近1,600萬元,今年扭虧為盈賺近5,500萬元。 總的來說,汽車之家個別業務雖有增長,但整體來看未算太理想。至於公司的未來前景,暫時仍未太明朗。 「懂車帝」及「易車」挑戰 首先看公司最重要的業務旗艦—媒體服務,主要是為品牌推廣、汽車銷售等提供資訊及傳播渠道,從收入看,這塊業務有輕微走下坡的趨勢。這片曾是公司的藍海,如今開始漸漸變為紅海,原因是近年出現了強勁對手,分別是字節跳動旗下的「懂車帝」,以及背靠騰訊(0700.HK)的「易車」,兩家公司依靠母企龐大流量的滋養下,對汽車之家的媒體服務構成頗大挑戰,以致它的市場龍頭地位逐漸受到威脅。 至於線索服務,即是為經銷商與消費者信息互換提供牽線服務。2022年的收入與2021年比較微升2.3%,今上半年來自這方面的收入則出現輕微下跌,雖然第三季度按年微升,但整體看業務有點停滯不前。 此項業務的轉折點在2019年,汽車之家因提價而與經銷商發生矛盾,遭到四家大型經銷商封殺,雖然事件最終解決,但經此一役,經銷商不再願意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裏,而將資源分散投放在別的網上平台。因此,未來汽車之家在是項業務的進展仍有待觀察。 增長還看「能源空間站」 公司最受投資者注目的是在線營銷,是專為二手車及新車買賣提供交易平台,並包括汽車貸款及數據產品在內的新業務。這是近年汽車之家主力發展的一環,未來公司能否走在光明前路,就要看此業務行得多快,走得多遠。 這裏要先說公司背景境,2005年李想在出售泡泡網後,拿著賺得的第一桶金創辦汽車之家,經過他苦心經營下,不但成為汽車網站的龍頭大哥,更在2013年在美國上市。創業難,守業更難,上市後李想與大股東澳洲電訉(Telstra Corp)出現更多意見,最後有說是被趕出汽車之家,他本人則說功成身退,再而創立理想汽車(2015.HK),在另一賽道上再戰江湖。李想離開一年後,平安集團附屬的云晨資本從澳洲電訉手上購入48%股權,一躍成為大股東。 平安集團本身的強項就是金融及保險,云晨的加入,順理成章加強汽車貸款及保險等業務,並將線上金融科技引入汽車之家。在平保集團主導下,近年看準新能源車的蓬勃發展,設立「能源空間站」,以嶄新的零售業務模式推廣新能源汽車。讓用戶可以在店內,實現看車、選車、試車等體驗。集團計劃,未來兩年能源空間站將佈局101個城市。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1至9月新能源車銷量628萬輛,按年上升37.5%。新能源車增長趨勢無容置疑,汽車之家押注這個賽道上,暫時看還是正確,最終能否成功就要看公司能耐。 投行意見分歧 投資市場對汽車之家的前景分歧,中信里昂發表報告,對汽車之家的能源空間站投以信心一票,認為可提高線下合作經銷商的新能源汽車銷售轉化率。預計項目將成收入增長動力,估計今年或可帶來約數千萬元收入,明年會更樂觀。而且,線下門店還能與汽車之家的二手車業務「天天拍車」,以及平安車險等深化合作,因而給予美股目標價31.5美元,維持「優於大市」評級。 不過,摩根士丹利就有保留,該行指出,由於國內消費仍疲弱,汽車市場價格戰又持續,不但整車廠將預算調整,經銷商利潤空間亦收窄,將影響汽車之家核心業務。大摩估計,第四季度的線上業務增長將達到約20%,但媒體服務收入則按年下跌,因此維持「與大市同步」評級,美股目標價由31美元下調至29美元。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is Chinese maker of electric vehicles has emerged as the No.4 auto brand in the world after Toyota, Volkswagen and Honda.

新能源車價格戰 比亞迪勝特斯拉

這家中國新能源車龍頭,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品牌,僅次於豐田、大眾汽車及本田 重點︰ 比亞迪最近公佈盈利預喜,預計第三季淨利潤為95.5億元至115.4億元,按年大升最多一倍 該公司在新能源車價格戰中仍能維持盈利高速增長,市場認為受惠於垂直產業鏈,更有效控制成本   裴梓龍 今年初,新能源車掀起價格戰,各大品牌相繼減價搶佔市場,到8月再打響次輪降價混戰,特斯拉(TSLA.US)、比亞迪(1211.HK)、蔚來(NIO.US; 9866.HK)、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和上汽大眾等多款新能源車紛紛降價,希望在消費不振的大環境下,捍衛市場佔有率。 這場「無煙之戰」雖然仍在繼續,但兩家巨頭率先公佈成績,結果來自中國的比亞迪頂住了壓力,相反特斯拉的業績在價格戰中暫告敗陣。 根據比亞迪在10月17日晚上公佈的第三季盈利預告,期內淨利潤在95.5億至115.4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升67%至102%,平均每天賺逾1億元;至於首第三季盈利在205億元至225億元,大增120%至142%。公司表示,旗下新能源車銷量持續創新高,穩居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第一。 相反,特斯拉第三季盈利按年大挫44%至18.53億美元(136億元),收入233.5億美元,增長速度為9%,比華爾街預期低,並創三年以來最小升幅。最令市場失望的是,特斯拉第三季毛利率受價格戰嚴重拖累,比去年下降7.2個百分點,只有17.9%,是超過四年以來的低點。 業績公佈後,兩家公司翌日股價高下立見,比亞迪大漲6.9%,反觀特斯拉重挫9.3%,創三個月最大跌幅,上周更累跌逾15%。 近年比亞迪在國策支援下發展迅速,根據TrendForce的資料,以銷量計算,該公司今年8月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品牌,僅次於豐田、大眾汽車與本田,而比亞迪的純電動車銷售,與特斯拉的王者地位也只是一步之差。 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資料顯示,比亞迪前首三季累計銷量按年增長76.2%至207.9萬輛,已完成今年目標300萬輛的近70%,純電動車銷量共104.8萬輛,按年增長八成。單計第三季,其電動車銷量為43.16萬輛,比第二季增長23%,特斯拉第三季的交付量則為43.5萬輛,兩者差距只有約3,400輛。 作為世界兩大新能源車企,比亞迪一直在狙擊特斯拉,去年相繼推出對撼特斯拉Model 3及Model Y的「海豹」及「海豚」車款。投行瑞銀更拆解了「海豹」的成本,由於75%的零件由比亞迪自行生產,它比在上海超級工廠出產的特斯拉Model 3低15%,更比大眾在歐洲生產的類似車型便宜多達35%。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稱,比亞迪第三季盈利增長的幅度高於整體銷量,意味在市場大打減價戰的時候,它每輛車的利潤反而增加,這點最令市場驚喜。 他分析說,隨著銷量持續上升,規模效應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比亞迪有自己的電池,旗下也有比亞迪電子(0285.HK)提供零件及晶片,這種垂直產業鏈模式是其絕對優勢,更容易控制成本。」 與特斯拉不同的是,比亞迪一直維持「車海戰術」,推出大量車款,除了「海豚」及「海豹」外,下半年至少陸續推出其他6款新車,加上在高端市場部署了「仰望U8豪華版」,售價逹109.8萬元,助力盈利上升。 另一方面,比亞迪早在兩年前已宣佈「乘用車出海」計畫,目前已經進軍巴西、澳洲、日本、東南亞等地區,去年更打入歐洲19個國家,最近進一步在匈牙利首都開設兩家門店,推出BYD ATTO 3、「海豚」及「海豹」三款純電動車,是公司進入中東歐市場的首站。 海外增長成新引擎 比亞迪出海成績相當不錯,9月份乘用車出口量達28萬輛,按年增長2.6倍,出口量佔整體銷量9.8%,公司更明言海外將會是主要增長引擎。為減低物流成本,比亞迪正在海外擴充廠房,去年9月在泰國購地建廠,估計主攻東南亞;今年1月宣佈與鳥茲別克汽車工業公司合作於當地生產,可能是為了進軍中東;7月再宣佈於巴西設廠,可想而知其海外擴充的野心。 楊韻銳認為,特斯拉在海外增長有一定阻力,例如難以進入低價的東南亞市場,「相反比亞迪有能力推出廉價車款,其次是充電問題,由於歐洲的充電設備仍然不足,特斯拉是純電動車,而比亞迪有提供混能車,加上車價具競爭力,因此看好公司在歐洲的發展。」 從估值上看,比亞迪的預測市盈率只有22倍,特斯拉則為約56倍,前者相對被低估,估計部分是反映股神巴菲特的沽貨壓力,以及中國整體股市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