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完美風暴」 小牛電動業績受挫

中國的封控措施重創這家領先的電動滑板車製造商,同時因為共用電動車服務商停止購買新車,它在海外也遇到困難 重點: 截至去年第四季,小牛電動已連續三個季度錄得營收萎縮,但預計今年會恢復增長 該公司遭遇一系列因素的合力打擊,包括中國的防疫封控、鋰電池價格飆升以及共用電動車服務削減開支   陽歌 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NIU.US)第四季遭遇多重因素同時形成的驚濤駭浪,結束了這家中國領先電動滑板車製造商的動盪一年。 在困擾小牛電動的一系列問題中,首先是中國在10月和11月實施了一些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封鎖和其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迫使很多銷售該公司電動車的商店關門。但問題早在當年較早時間就開始了,當時其大部分產品採用的電池價格因鋰價飆升而開始猛漲。 當然,還不止這些。 去年第二季,小牛電動在老家上海已經遭受到一輪同樣嚴厲的防疫措施重創。當時,上海整個4月和5月都處於封城狀態。這導致小牛的產品開發進度落後,因為其主要的研發中心就設於上海。因此,它不得不推遲幾款通常為其增長提供關鍵驅動力的新款車型發佈,錯過了夏末秋初的關鍵發佈季節。 然而,這還不算完。 在國內的各種麻煩開始越積越多之前,國際銷售是小牛電動為數不多的新亮點之一,因為在該公司活躍的歐洲、美國和東南亞,外國人接受了這種零碳出行方式。但這些市場因匯率波動而受到打擊,小牛電動被迫在歐洲提價22%,公司領導層在週一發佈最新業績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 它的國際市場也因共用電動車市場的大幅放緩而受到沉重打擊,該市場佔其海外銷售額很大一部分。在這方面,小牛電動官方給出了頗為慘淡的介紹,稱該季度大部分共用電動車營運商沒有購買新車,導致該公司國際銷售額大幅下降。 小牛電動的最新報告烏雲密佈,唯一的一線曙光,來自它對2023年的展望,預計在過去三個季度銷售連續收縮後,將再次回復增長。該公司表示,預計今年將售出100萬至120萬輛電動車,比慘淡的2022年增長20%至45%。 分析機構也認為小牛電動今年的情況會有所改善,在去年第四季陷入虧損、全年錄得罕見的年度淨虧損後,它們預測該公司將恢復盈利。 「雖然我們仍然面臨消費者信心恢復的不確定性和壓力,但我們有信心隨著未來幾個月新產品的推出,我們國內銷售將在2023年回到增長軌道,」首席執行官李彥在最新財報中說。 雖然我們在上面提到的「完美風暴」中的所有因素都已為人所知,但投資者依然對該公司的最新報告,包括將在今年恢復增長的預測不為所動。報告發佈後,小牛電動的股價週一在紐約下跌9.1%,今年到現在累計下跌35%。 數據全面下跌 接下來,我們就深入地研究財報數據,從中可以看到,第四季讓小牛減速的那場完美風暴究竟有多糟糕。在截至去年12月的三個月,該公司的收入下降37.9%至6.12億元,與2021年第四季增長近50%形成鮮明對比。 在第四季,小牛電動滑板車的銷量為138,279輛,按年減少41.9%,連續三個季度下降。其實,該公司平均每輛滑板車的收入增長了7%,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進軍高端市場的努力,因這些產品的利潤率往往更高。但很大一部分漲幅也可能是由於鋰電池成本上漲,該公司被迫提價所致。 在整體銷售的下滑方面,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跌幅大致相若,而前者佔了總銷售的80%。其中電動滑板車在中國市場營收下降34.6%,國際市場則大挫54.2%。 小牛電動預測,本季度收入將繼續下降,不過在今年稍後恢復增長之前,下降幅度將會縮窄。它預測第一季的營收為4.03億元至4.8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至30%。 在第四季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時,該公司的營運費用還小幅上漲了3.8%左右。因此,該公司本季度出現了3,710萬元的虧損,而去年同期盈利為4,760萬元。正如我們之前所說,2022年是令小牛電動和許多中國企業頭大的一年。 這就引出了小牛電動的股票目前是否被低估了的問題,尤其是在最近的下跌之後。根據5個分析機構對它今年恢復盈利的預估,該公司的遠期市盈率相對較低,僅為9倍。義大利的競爭對手Piaggio(PIA.MI)的遠期市盈率更高,為11倍,而國內競爭對手康迪車業(KNDI.US)甚至更高,達到14倍,不過這個數字是僅僅根據一家分析機構的盈利預測得出的。 在我們看來,小牛電動一直是中國相關領域的領導品牌,加上全世界對低排放車輛趨之若鶩,它也是一家真正具有巨大全球潛力的公司。雖然也許失去了一些領先優勢,但它似乎是一系列負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受害者,這些因素的同時出現導致了它第四季慘淡的業績表現。 如果這個判斷準確的話,那麼無論是它的銷量還是股價,應該都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屆時消費者和投資者都有望在今年看到它重回盈利。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啄木鳥計劃助扭虧 海底撈「省」出個奇蹟

這家中國連鎖火鍋店在疫情下改變策略,狠心大規模關店兼裁員,最終成功扭虧為盈 重點: 海底撈預告去年扭虧為盈,錄得至少13億元淨利潤,主要受惠於大規劃關店並提升營運效率的「啄木鳥計劃」 從海底撈、九毛九及呷哺呷哺等中國餐飲企業的營運數據,反應中國餐飲市場已快速復甦   裴梓龍 對於一眾中國餐飲業營運商來說,去年絕對是痛苦的一年,在官方嚴密的新冠疫情封控措施下,不少餐廳掙扎求存,但更多的是關門止蝕,但有公司竟然能在「疫市」中扭虧為盈,讓市場眼前一亮。 這裏說的,是中國知名火鍋連鎖集團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6862.HK)。 2月底,海底撈公布正面盈利預告,預告去年總收入不低於346億元,按年減少不多於15.8%,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下,部分餐廳停止營業或暫停堂食令客量減少,以及在「啄木鳥計劃」下,減少了門店數量。 然而,公司去年竟然扭虧為盈,預計淨利潤不低於13億元,主要歸功於「啄木鳥計劃」提高餐廳的營運效率,以及去年下半年經營明顯改善。 消息公布後的交易日,海底撈股價飆升13.7%,全周更大漲逾兩成。不只海底撈受到投資者熱捧,去年由海底撈分拆上市、負責海外業務的特海國際(9658.HK)全周也上升10%以上,主要因為去年受惠於多個國家取消因新冠疫情而實施的堂食限制令,令旗下餐廳逐步恢復正常營運,因此預告去年收入大增78.6%至3.12億美元(21.6億元),令虧損大幅縮小70.2%至76.2%。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表示,市場對餐飲企業去年的成績本來不寄厚望,但海底撈最終扭虧為盈,的確出乎市場預料:「從股價反應來看,看來投資者認同『啄木鳥計劃』的成效,同時相信隨着中國全面重啟經濟,對該公司今年的表現更有信心。」 狠心關店裁員 以往海底撈的成功,是靠不斷開店搶佔市場份額。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其新增門店就達到308家,刺激當年營收高達265.6億元,創下23.5億元淨利潤的歷史新高。 這一年出色的表現,令創始人兼主席張勇信心滿滿,即使翌年經歷新冠疫情,由於認為疫情不會長期維持,公司決定「豪賭」一把,在2020年狂開544家分店,到2021年上半年再新增299家,意味在疫情反覆的一年半期間,海底撈平均每天便新增1.5家分店。 據海底撈上市時的招股文件顯示,開一家新店的前期成本在100萬至200萬元不等。除了全速擴張導致成本急升,影響更大的是不少新店因為疫情而做不了生意。 伴隨新冠疫情反覆持續三年,加上嚴密封控措施,其大幅擴張措施堪稱「時不我與」。在2020年,海底撈的營收增速只有7.8%,比2019年的59.5%相去甚遠,淨利潤更大減86.8%至3.1億元;到了2021年,甚至錄得41.6億巨虧。 事實上,張勇在2021年6月已公開承認錯判趨勢,直言2020年的擴店計劃是「盲目自信」,並在年底啟動大規模關店的「啄木鳥計劃」。在2021年底,海底撈共關閉了260家餐廳,32家停業休整,並在去年上半年再關閉26家分店。 啄木鳥計劃還包括重建並強化部分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說穿了就是裁員。截至去年6月末,海底撈共有約10.1萬名員工,按年大幅減少約4萬人,成功令員工成本下降17.6%。 把握疫後商機 連串省錢計劃,成功為海底撈「省出個奇蹟」,成為扭虧為盈的關鍵。伴隨店舖營運效率提升,加上新冠疫情紓緩,海底撈緊接啟動「硬骨頭計劃」,重開部分因啄木鳥計劃而關閉或休業的餐廳。據國信證券統計,截至去年底,硬骨頭預計將重開60至70家門店。 海底撈重開門店,反映公司希望把握餐飲業復甦的商機。根據中國烹飪協會數據,今年春節假期期間,中國重點餐飲企業的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24.7%,甚至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多了1.9%。 不只海底撈,九毛九(9922.HK)和呷哺呷哺(0520.HK)這些餐飲同業也在快速復甦。雖然九毛九去年淨利潤大挫86.2%,但下半年收入已改善,從上半年的19億元增長到21億元。至於呷哺呷哺雖然未公布去年業績,但據媒體報道,公司今年春節假期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126%,並計劃今年在國內及海外新增超過240家門店,搶佔經濟復甦的機遇。 「可以肯定的是,隨着各大城市全面解封,在消費環境改善下,像海底撈、九毛九及呷哺呷哺這類餐飲企業,今年的業績肯定會大幅改善,」溫傑說。 海底撈目前的預測市盈率高達156倍,至於九毛九也達到120倍,兩者都屬於偏高水平,可能反映市場對這類餐飲股的盈利前景較為樂觀。 一眾投行也看好海底撈的前景,其中國泰君安維持其「增持」評級,認為公司的後端治理架構,已重新和前端提效增質的戰略匹配,支撐業績反彈,有助推動未來業績增長,目標價26.89港元,比現水平約有16%潛在升幅。大和也把海底撈的評級從「跑贏大市」上調至「買入」,目標價提升25%至25港元,認為海底撈是中國重新開放的主要受益者,有助收入和利潤強勁回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封控措施無礙業務 藥明康德看好次季收入

最新:醫藥外包服務企業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周日公布經營狀況更新,預計今年第二季收入仍將實現之前預測的63至65%同比增長。 利好:該公司在上海地區的經營活動已基本恢復正常,由於已制定並高效執行業務連續性計劃,對全年實現收入增長65至70%的目標充滿信心。 值得關注:該公司首季收入錄得71.2%的同比增長,即使第二季能實現63%至65%的收入增幅,表現仍然有所放緩。 深度:藥明康德成立於2000年12月,是中國領先的綜合型醫藥外包服務(CXO)公司,覆蓋從藥物發現至商業化的全產業鏈業務。由於國內醫藥研發及生產服務市場持續快速增長,海外醫藥創新服務需求也保持旺盛狀態,加上全球創新藥企熱衷於研發新冠藥物,藥明康德的業務受到帶動下,近年收入增速不斷加快。如果今年第二季收入表現未受上海封控措施太大影響,並一如預期錄得明顯升幅,意味該公司已連續9個季度錄得收入增長。 市場反應:藥明康德周一於港股小幅高開約0.4%,其後升幅一直擴大,中午收盤大漲8.4%至98.95港元,但仍然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偏低範圍。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