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é de Coral saw performance declines amid growing dark clouds in the catering industry

餐飲業陰霾密布 大家樂業績難逃下跌

中港兩地餐飲業的疲弱情況較預期嚴峻,就連本港快餐龍頭也不能倖免,繼大快活後,大家樂也發盈警 重點: 大家樂預計中期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三成 香港餐飲業快將邁入「內捲」時代   劉智恒 剛過去的一周,對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0341.HK)首席執行官梁可婷來說確實並不好受。今年四月才從羅德承手中接過帥印的她,甫一上任就迎來一份大幅下滑的中期業績,要知道去年度集團的盈利才高歌猛進,半年後卻要發盈警,梁可婷可謂百般滋味在心頭。 大家樂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六個月,股東應佔溢利較去年同期的2億港元,下降不超過30%。集團解釋,主要是受經濟疲軟以及港人北上消費影響,導致餐飲業出現較預期嚴重的下滑。同時,因去年期內疫後解除限制,銷售強勁反彈,令出現了較高的基數。 大家樂的競爭對手大快活(0052.HK)早在幾日前已發盈警,集團指因香港居民北上消費,及香港與中國內地消費降級,預計截至今年9月底止的中期業績,較去年同期的3,630萬港元大幅下挫50%至60%。 吊詭的是,快餐已是低消費的食店,大快活也說受香港消費降級影響,可見近年港人用餐的開支更趨下沉,難怪兩餸飯店在近期成行成市,人們樂於以更低廉價錢去裹腹。 黑暗只是開端 在經濟疲弱及樓市不景氣下,市民消費意欲下降,中港兩地的餐飲業正在面對龐大壓力。 據香港統計處資料,香港第三季的食肆總收益價值臨時估計為267億港元,按年下跌1.3%。第二季度為271億港元,按年下跌2%,即是今年以來,連續兩季出現下跌,很明顯是在走下坡。 中國的餐飲行業情況更不好過,雖然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全國餐飲收入4,417億元,同比增長3.1%。但中國烹飪協會分析,收入增多是因價格戰,行業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天眼查顯示,截至今年六月底,國內餐飲企業註銷及吊銷量達到105.6萬家,已是去年近140萬家的75%,可見食店所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惡劣。 北上之風難逆轉 中國餐飲業的困局,對欲在內地重新大展拳腳的大家樂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另一方面,集團在港業務亦碰上北上消費這股難以逆轉的風。疫情後,港人的消費地域出現轉變,愛到深圳消費,更逐漸變成習慣。相信隨著時間,部份港人對重覆遊玩感厭倦,或會回流在港消費,但肯定是難復舊觀,畢竟內地的消費較香港低,商場規模遠較香港大,服務及質素也較香港要好。 面對飲食業的困境,大家樂沒坐以待斃,拋出一系列應對逆境的方法,集團說:「在香港重點推出高性價比的餐單組合,及加強優惠推動及皇牌產品推廣。」至於在內地,則專注為民生創造價值,推出深受顧客歡迎的促銷活動和策略性品牌。 香港將走入「內捲」 話是說了一大堆,但你看甚麼性價比餐單,加強優惠及推廣等,說穿了不外乎是從「價格」著手,即是降價或推出較廉價食品吸客。情況跟內地餐飲業如出一徹,都是從格價入手。若連快餐業也降價,香港其它食店也難逃減價之路,餐飲市場亦將進入「內捲」之勢。 不光如此,餐飲業正面對內地巨企的挑戰,多家著名餐飲先後登陸香港,九毛九(9922.HK)旗下的太二酸菜魚、曾經的網紅名店綠茶,以牛肉火鍋名揚內地的八合里、燒烤名店木屋、茶飲龍頭蜜雪冰城及新興的霸王茶姬,已陸續在港設分店。他們均是內地餐飲業的航母,規模龐大,資金雄厚,久經內地市場的歷練,願意殺價搶客爭奪市場,一旦將內地競爭模式引入香港,隨時掀起價格戰,未來港資食店要迎戰,壓力將更大。 談到前景,大家樂說:「我們有信心在市場回暖時,把握發展機遇,重拾增長動力。」似乎集團也承認在現市況能做的不多,只能待市場轉好,才有增長機會。 事實擺在眼前的是,北上消費已成趨勢,內地龍頭食店陸逐到港搶灘,即使多年來大家樂證明能跨越周期,走過低谷,但香港餐飲行正面對的是結構性轉變,市場何時好轉?能否重復舊觀?實在並不樂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elens' outlook dims in face of economic slowdown and waning retaliatory consumption

經濟放緩報復消費冷卻 海倫司前景大打折扣

疫後人們報復式消費熱情減弱,海倫司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及盈利出現雙跌幅,未來前景也難言樂觀 重點: 海倫司預計今年中期淨利潤按年下跌最多57.5% 集團剛於新加坡上市,冀提高知名度及開拓國際市場 劉智恒 國內餐飲業去年才迎來疫後報復式消費,今年已被經濟放緩及消費降級打得抬不起頭來,剛於上月在新加坡第二上市的酒館經營商海倫司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869.HK , HLS.SI)發盈警,預計上半年的收入介乎4.3億元(6,000萬美元)至4.5億元,同比下跌36%至39.4%;盈利約6,700萬元至7,400萬元,按年下跌53%至57.5%。 業績下滑,部份原因是2023年疫後人們搶著出外娛樂,酒吧收入急升,但隨著情況漸回復正常,收入出現回調。不光如此,集團表示2024年開始,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消費者的習慣受影響,導致業績下降。此外,集團在新加坡第二上市,產生1,220萬元的上市費用。 市值蒸發300億 發表盈警後的首個交易日,股價一度下跌4%。公司2021年上市後股價曾升至25.75港元,市值326億港元;可三年不到,股價較高峰跌逾九成,市值蒸發300億港元,投資者可謂損失慘重。 海倫斯股價滑鐵盧,或可歸咎於生不逢時,上市時正藉疫情,但也脫不了與集團在決策上的錯誤。 軍人出身的徐炳忠,2009年在北京開設第一家酒館,以10元一瓶啤酒的低价策略迅速在市場崛起。生意做大心就雄了,計劃將酒館上市集資,進一步做大做強。原本公司已有一半以上酒館都是加盟店,但當時資本市場對直營模式較看重,徐炳忠盡收全國加盟權,變回直營模式;並誇下海口,到2023年門店達到2,200間。 為實踐承諾,門店由2020年的351家增至2021年底的782家,瘋狂擴張下的投資費用不是開玩笑,特別當時正處疫情,生意跟不上,開業不久又要大手關店,2022年更產生虧損16億元。 經此一役,徐痛定思痛,既要節省成本及營運費,又要開展分店,無奈要重回加盟模式。去年推出「嗨啤合夥人」計劃,至今年3 月底,累計簽約383家,當中188家已開業。 另一方面,內地市場經營困難,出海或是一條出路,集團今年7月在新加坡第二上市,一方面可擴闊股東基礎及未來融資渠道,另外希望可提升全球知名度,助力國際業務拓展。 過去一年,海倫司先後在新加坡及日本開設分店,公司更揚言,未來將進入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環境嚴峻難逆轉 海倫司雙管齊下應對逆境,能否渡過難關暫時未能下定論,但前景確實有點不樂觀。 首先是大環境不理想,經濟放緩及消費降級下,今年首季內地有46萬家餐飲結業,超過去年同期逾兩倍。從內地巨頭如九毛九(9922.HK)及呷哺呷哺(0520.HK)等多家餐飲企業先後發盈警,就知情況不妙。 事實對於經營酒館更為不利,對大多數人來說,酒並非必需品,經濟不好時,就不飲或少飲一點;即使要飲,也不一定到酒館,在超市或便利店購買,價格更便宜。 海倫司雖然重推加盟模式,然而在去年業績中,直營酒館收入達91.3%,加盟模式佔比仍不高,我們可理解,或許是去年才開展,短期未見成效,未來應有較高佔比。不過問題是經濟環境惡化,要持續大增加盟店並不容易,畢竟小商家會考慮經濟前景,投資變得保守,海倫司透過加盟模式擴展的如意算盤未必敲得響。 而且,集團的嗨啤合伙人计划的收益分成中,給予加盟店優惠,要達到一定毛利水平才會與加盟商分成,否則會將全數毛利發還合伙人。問題是目前市民消費力弱,加盟商短期內能否將門店毛利提升至分成水平,存在相當變數。 海外拓展說易行難 至於拓展海外實在並不容易,發達國家的酒館,其經營模式成熟,成本高之餘,消費者對酒館更有要求,海倫司不容易靠低價策略突圍。而且因文化及生活習慣有所不同,如何做到本土化之餘又要有自己的特色及優點,知易行難。再講,跟地頭龍拗手瓜,先天上就吃虧,你沒有對方熟識當地市場,根基與人脈也較本土經營者要弱。 過去一年,海倫司在海外新增的分店只有兩家,從發展的速度來說實在太慢,亦反映出海競爭並不容易。 海倫司目前市盈率12倍,長實集團旗下在英上市的酒館Greene King(GNK.L)達22倍,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太平洋酒吧(8432.HK)49倍。相對之下,海倫司估值並不算高,但考慮到中期業績增長大跌,下半年情況未明朗,暫時其投資價值並不高。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fter three years of losing streak, Xiabuxiabu is throwing a Hail Mary by closing stores and cutting prices

連虧三年沒起色 呷哺呷哺關店降價抗逆境

面對內地社會消費疲弱,餐飲業又激烈競爭,呷哺呷哺發盈警預告又要虧損 重點: 集團門店主動降價並推出廉價套餐應對挑戰 旗下高端烤肉品牌「趁燒」相繼關閉多家門店 劉智恒 內卷、消費降級、經濟放緩,已是擺在內地餐飲業面前的幾坐大山,縱然是知名食店的營運也不好過,強如九毛九(9922.HK)亦要發盈警、曾叱咤一時的日式拉麵店味千中國(0538.HK),預告要轉盈為虧蝕2,000萬元(279.4萬美元)。以一人火鍋一度紅遍神州大地的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剛發公告料今年中期要虧損最多2.8億元。 根據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呷哺呷哺收入約24億元,按年下跌近15.9%。去年中期錄得淨利潤212萬元,但預計今年同期錄得虧損介乎2.6億元至2.8億元。 消息公布後,股價在首個交易日下跌近8.2%,過去一年,公司股價累計下跌近75%。 集團解釋,虧損主要是整體市場的消費呈疲軟態勢,加上消費降級及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客流量下跌,最終影響收入。基於業務下跌,集團要關閉持續虧損分店,因而出現相關的減值損失約2億元。 呷哺呷哺近幾年也在虧損中掙扎求存,2021至2023年分別蝕2.93億、3.53億及1.99億元。今年上半年就蝕超過兩億元,若按年度化計算,全年豈不要蝕超過4億元,較過去三年每年度的虧損來得嚴重。 節流下「趁燒」結業 面對困境,呷哺呷哺祭出幾招應對,一是主動降價,並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另外是透過集體採購以增強議價能力,從而降低平均採購單價。亦積極布局外賣業務,推出點擊率較高的外送新品。 集團又著力改造品牌型像,實施品牌視覺提升計劃,重新規劃鎖定「家」的概念,邁向話題性及年輕與時尚化,以增強顧客的黏性。同時,持續借助抖音等線上平台以增加流量及引流,強化品牌形像聲勢。 開源不易之下,節流似乎是唯一出路,盡量省下一分一毫,希望可以在嚴寒下生存到最後。集團積極關閉虧損分店,2023年雖然新開131間呷哺呷哺分店,期間卻關閉了99家。去年時市場估計,疫後人們搶著外出用餐,餐企將報復式開店,唯呷哺呷哺並非如此,去年實際只增加區區32家分店。 今年初,呷哺呷哺主攻高端烤肉的「趁燒」,主席賀光啟曾揚言2024年每年至少新增30家門店,想不到門店開不成,反倒有報道指品牌已全線結業,最後一家位於上海龍華會的分店於早前關閉。 餐飲首季關店46萬 雖然呷哺呷哺努力去對抗逆境,但當整體經濟大環境走弱時,業內要力挽狂瀾是十分困難,畢竟是大勢使然。事實內地餐飲業的困境,可以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出端倪。中國內地今年第一季註銷和吊銷營運的餐飲企業,較去年同期大增233%至46萬家。一月時有16.7萬家、二月時11.2萬家,到三月上升至18萬家。光就三月,就較去年同期上升接近三成。按目前走勢,經濟難以一時三刻扭轉,整體餐飲業的隆冬仍然漫長。 大環境故然不理想外,內卷亦十分嚴峻,減價幾已成為行內競爭的不二法門。要搶生意,要贏對手,只能鬥平,於是各家食店紛紛推出平價套餐,市場所謂的「窮鬼套餐」如雨後春筍,席捲餐飲界。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麥當勞之前推出「1+1隨心配」及「10元吃堡」,「老鄉雞」推出14.9元兩餸一飯套餐。最教人吃驚是中式速食「南城香」,推出「3元自助早餐」,可以無限暢飲粥品、牛奶、豆漿等7種早餐飲品。 價格向下走,許多餐飲企業別說賺錢,不虧已屬萬幸。然而,在內卷盛行的今天,大家不斷鬥平,也顧不了是否虧損,看誰先掉隊,看誰挺不住倒下去;當對手陸續死亡,能捱到最後的,才有機會去提升價格,才有機會賺錢。問題是何時可鬥死對手,似乎仍要一段時間,呷哺呷哺短期也不容易扭虧為盈,況且最終是鬥死別人還是被別人鬥死,暫時尚屬未知之素。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reen Tea brews up IPO-funded small-town expansion plan

攻下沉市場廣開分店 綠茶謀上市重拾光輝

連鎖中式餐廳綠茶集團第四次向港交所申請上市,計劃集資廣開分店 重點: 綠茶全國共有382家分店,盈利接近3億元 集團主力只有「綠茶」一個品牌,翻枱率平均每天3.3次 劉智恒 夫妻創業聽起來總是動人,奈雪的茶(2150.HK)源自趙林與彭心的一段相親良緣、滬上阿姨來自單衛鈞與周蓉蓉夫婦閒逛上海弄堂得出的靈感,綠茶則是黃勤松及單長梅在西湖邊的故事。 綠茶餐廳的成立,或許是一個偶然。2004年黃勤松及單長梅在杭州西湖區開設綠茶青年旅舍,招待來自各地的背包客時,意識到在提供食物方面,怎樣可適合不同地方的顧客,於是嘗試融合各方菜式,並成功創出幾道名菜。許多並非旅客也到來光顧用餐,夫婦見大有商機,遂於2008年在杭州西湖邊開設第一家綠茶餐廳。 上市舉棋不定 經過十多年發展,綠茶愈做愈大,2021年綠茶集團有限公司先後兩次向港交所申請上市,到2022年初雖順利通過聆訊,但因未有開展招股工作而失效。同年4月捲土重來,但10月時又過期失效。 上市遲遲未能成事,有估計是當時港股市場氣氛問題,令綠茶臨陣退縮。然而黃勤松沒放棄要登上港股這個大舞台的目標,近日再向港交所遞交申請,據上市文件披露,2021至2023年,集團收入分別為22.9億元、23.8億元及35.9億元,股東應佔溢利為1.14億元、1.66億元及2.96億元。 截至申請上市前,共有382間分店。黃勤松今次在港上市志在必得,準備工夫十足,為要增加在港的知名度,已在銅鑼灣希慎廣場租用位置,將於今年8月開設首間綠茶餐廳。 過氣網紅店 曾幾何時,綠茶的中式風格裝修,配以獨創的特色菜品,在內地異常火爆,一度是網紅的打卡餐廳。近年在競爭者不斷加入,都費盡心思在門店裝修上下功夫,營銷上又別出心裁,推陳出身,綠茶的特點就顯得沒有那麼搶眼,甚或有點遜色,有聲音更批評綠茶是過氣的網紅店。 菜品方面,綠茶缺乏創新,或者應該說,集團曾努力開發新菜式,卻始終未能創出爆款食品;結果多年以來,還是要靠「麵包誘惑」及「綠茶烤雞」等老一代產品為賣點,然而年青一代貪新忘舊,喜愛新鮮,加上競爭對手的模仿,製作相同食品,在雙重打擊下,即使招牌食品的受歡迎程度也江河日下。 翻枱率亦是一大困擾綠茶的問題,王勤松早於2014年接受媒體訪問時,曾透露翻枱率對綠茶來說是命脈,只有滿客後的翻枱率才能賺錢。一天翻枱率達4次才可保本,最高效益則是7次。 然而,當看看申請文件,綠茶過去三年的每日平均翻枱率為3.23次、2.81次,及3.3次,就連王勤松口中的四次也不到,若然王勤松之前的說法今天仍有效,那綠茶的利潤豈不大受影響。 王勤松夫婦也嘗試在綠茶品牌外,能創出另外的副線或子品牌,2016年推出西餐品牌Playking,一年內在6個城市開設14家分店。但在內地經營西餐並不容易,最後亦要陸續關門。至於另一主打燉品的「關東造」,也以失敗告終。多次努力亦未能打造出另一品牌。相反競爭對手九毛九(9922.HK)就成功創立太二酸菜魚,後者更後浪推前浪,超越九毛九成為頭號品牌。 成敗還看下沉市場 翻枱率未有達標的同時,人均消費亦停滯不前,過去三年分別為60.5元、62.9元和61.8元。在每家分店盈利有限的情況下,集團每年要提升財務報表的盈利,只能靠增加分店去推動整體收入與利潤,簡單講是以量為主。綠茶整個集團的開店目標,今年至2027年分別是112家, 150家, 200家及213家。 增加分店的部署上,一線城市的佈局已相當廣,想拓展更大的市場,目光就要放在下沉城市。集團計劃加快在二三線城市的開店步伐,今年至2027年的目標為60家、115家、134家及156家。 不過,下沉市場也不是容易拓展,綠茶的競爭對手小菜園及太二等,亦正準備投入龐大資源去攻克二三線市場,都要爭奪下沉市場的消費者,更別說當地市場原有的地頭龍,競爭肯定更激烈。 綠茶的如意算盤能否敲得響,首要看開店能否達標,這方面又很視符能否成功上市集資,取得一定資金去開疆拓土。不過目前九毛九的市盈率只有11倍,海底撈(6862.HK)也不過16倍,綠茶應如何定價確是費煞思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aidilao launches affordable brand "Hailao"

海底撈打消費降級戰 推平價品牌「嗨撈」

為應對內地消費降級,海底撈推出平價品牌「嗨撈」,在經濟環境疲弱時爭取客源 重點 嗨撈人均消費79元,較海底撈平均低23% 十一黃金周這幾天,初步見市場對嗨撈反應理想       伊索 內地餐飲市場競爭激烈,花樣百出,以服務為賣點的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6862.HK)甚至開始有分店提供免費洗頭服務,但另一邊廂,公司又開始推出「去服務化」的平價品牌「嗨撈」,以應對內地整體消費降級的大趨勢。在黃金周,這個降級版的海底撈似乎亦受到消費者歡迎。海底撈競爭策略的靈活多變,意味正在適應疫情後劇烈變化的市場環境,有望帶來更大的增長空間。 海底撈的首間子品牌「嗨撈」火鍋店,已於9月26日在北京龍湖北苑天街正式營業。在美團點評可見,當日只有寥寥幾條評價,但之後評論數目每日激增,開業一個禮拜後(至10月3日),累計評論數已達164條,以好評為主,可見受到消費者追捧。 嗨撈的價格非常親民,鍋底只有兩種選擇,分別為19.8元的清油麻辣鴛鴦鍋,和29.8元的川味麻辣鴛鴦鍋(海底撈的鴛鴦鍋鍋底售價最低為88元),牛肉從28元至49元不等(海底撈的撈派肥牛和撈派脆脆毛肚每份售價分別為70元和84元)。嗨撈目前人均消費79元,明顯低過今年上半年海底撈主品牌客單價的103元。 與海底撈不同的是,嗨撈火鍋產品以牛肉為主,店內一款羊肉產品都沒有,主打多款牛肉,包含澳洲牛五花、牛板腱、和牛上腦、和牛卡努比、牛前胸等。嗨撈火鍋鍋底和火鍋配料數目限制,有利控制成本。更值得關注的是,嗨撈的部分火鍋配料以自助形式售賣,顧客可以從櫥櫃裡自主選擇配料,意味將來可以大幅減少人力成本。 海底撈能在內地餐飲市場殺出,主要依靠其優質服務,顧客在等枱時可提供水果、手部護理、美甲等服務,甚至網上經常更見其侍應,幫顧客的小朋友輔導功課的搞笑片段。在今年8月,海底撈無錫店更開始推出洗頭服務,再創火鍋界的先河。但上述措施,亦導致海底撈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占營收比例高達30.5%,遠高過同業九毛九集團(9922.HK)的25%。目前嗨撈並沒有提高海底撈門店常見的配套服務,並以自助形式配料,將來可望大幅減少人力成本。 受疫情拖累,2021年是海底撈上市後最艱難的一年,當年虧損41.6億元,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陷入虧損。公司宣布在當年年底前關停300家門店。在決定關店的同時,海底撈還宣布推出「啄木鳥計劃」,從內部調整經營策略。該計劃的主要舉措包括關店、裁員、收縮戰線、提升門店效率等。經過一年多調整,海底撈經營情況已經出現好轉。海底撈在2023年上半年營收189億元,同比增長24.6%;淨利潤達到22.6億元。 不過,作為行業龍頭,海底撈的復蘇反彈遜色於同處火鍋賽道的連鎖品牌競爭者。其中,呷哺呷哺(0520.HK)上半年收入爲28.5億元,同比增加約32%。擁有太二酸菜魚和慫火鍋的九毛九集團,上半年經營收入同比增長51.6%,其中,慫火鍋收入更是同比增長331%。 儘管如此,在業績扭虧為盈及業務漸復舊觀下,海底撈的股價自7月初以來上漲近30%。公司的預測市盈率為25 倍,高於九毛九的16 倍及呷哺呷哺的9 倍,反映市場對海底撈的前景更看好。 應對消費降級挑戰 雖然疫情放開令餐飲收入反彈,但隨經濟下行,近年內地開始興起消費降級。呷哺呷哺、海底撈、九毛九今年上半年的人均消費均有下跌。當中呷哺呷哺由去年的63.1元跌至今年的58.2元;九毛九旗下的品牌「太二」由78元跌到75元,「慫火鍋」由130元跌至121元;海底撈則由105元跌至103元。 查看美團點評網站發現,除了北京龍湖北苑天街外,嗨撈火鍋還有一家朝陽門外店在籌備中,近期也將開業。另外,有內媒查詢天眼查App發現,早在2020年10月,海底撈母公司就在申請「嗨撈」相關餐飲商標,直到今年7月還在申請方便食品、廣告銷售、啤酒飲料等相關商標。因此,2020年和2021年申請的商標均已註冊,今年申請的還在等待實質審查。這意味海底撈在低價市場的部署還有更多後著,以應付消費降級所帶來的挑戰。 由於海底撈供應鏈本就有非常強的議價能力,如果嗨撈火鍋再可減少服務成本,可為集團提高毛利率。因此,建議投資者可留意今年嗨撈火鍋的市場回饋及開店節奏。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