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3.HK
Yeahka secures bridgehead in U.S. payments market

取得美國亞利桑那州MTL牌照後,移卡的出海之路邁進一大步

重點:

  • 公司成功取得亞利桑那州金融監管部門頒發MTL牌照
  • 去年公司海外交易規模成長近五倍

  

李世達

在全球支付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依託中國境內小微支付業務成長的移卡有限公司(9923.HK),正慢慢實踐其國際化戰略發展目標,逐步從中國本土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商,轉型為具備國際合規能力的全球化金融科技平台。

移卡上周五宣布已獲得由美國亞利桑那州金融監管部門頒發的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MTL)牌照,這是繼去年獲得Money Services Business(MSB)牌照後,移卡獲得的另一重要支付牌照。

在美國,MSB和MTL是兩種關鍵的支付業務牌照。MSB由聯邦層級的金融犯罪執法局(FinCEN)頒發,允許企業從事貨幣服務業務,涵蓋匯款、貨幣兌換、加密貨幣服務等廣義金融服務,幾乎所有涉及資金轉移的業務,都需要註冊MSB牌照。

而MTL則由各州政府頒發,授權企業在特定州內合法進行資金轉移和相關金融服務,如P2P支付、電子錢包、跨州/跨境匯款等,真正賦予公司在州內合法經營資金轉移業務的資格。

總部位於深圳的移卡,創立於2011年,由前騰訊(0700.HK)高級產品經理劉穎麒創辦。他曾在騰訊任職多年,深諳產品運營與支付業務的發展邏輯。而移卡的發展,也緊扣微信支付的成長節奏。2013年前後,微信支付剛剛起步,移卡便成為最早一批為微信支付拓展線下商戶的合作方之一,負責將微信支付技術整合至中小商戶的收銀系統、POS機及移動支付終端中。

轉型金融科技平台

微信支付雖然由騰訊直接運營,但其線下拓展高度依賴服務商(俗稱「ISV」),而移卡正是這些服務商中重要的一員。2015年之後,移卡開始從單一的支付服務提供商,轉向打造以支付為入口的綜合數位商業服務平台,逐步拓展至商戶營銷、數據智能分析、會員經營、貸款撮合等增值業務,期望轉型為金融科技平台。

不過,隨著中國移動支付基礎設施高度成熟,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早已深度滲透至各類場景。作為收單服務商的移卡,其本地市場規模雖大,但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尤其在一線城市已趨近飽和。同時,自2018年起,中國金融監管明顯加強,第三方支付牌照審核趨嚴、資金清算要求提高,加上數據安全、個人隱私與跨境合規風險上升,使得業者的拓展空間受限。

加上移卡所處的聚合支付、ISV服務商領域,競爭者眾多,如拉卡拉(300773.SZ)、銀盛(3773.HK)、樂刷、海科融通等。價格戰激烈,商戶黏性下降,服務費率不斷被壓縮,尋找毛利率更高的新市場迫在眉睫。

於是,移卡自2021年起開始探索海外市場,進入2023年以來,移卡開始積極布局跨境支付與海外市場,推出獨立子品牌「YeahPay」,鎖定東南亞、北美與其他新興市場商戶,目前已獲得包括香港的Money Service Operator(MSO)、新加坡的Major Payment Institution(MPI)與美國的MSB、MTL等牌照。這些舉措為其全球化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海外收入快速成長

根據移卡財報,受到國內消費單筆金額普遍下降影響,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下跌21.9%至30.86億元(4.29億美元)。「海外業務」是去年主要亮點,期內公司來自海外的交易規模突破11億元,同比增長近5倍,顯示其全球化布局已初見成效。而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公司依靠人工智能減省成本,各項開支全面下降,令公司取得7,300萬元盈利,按年增長超六倍。

海外業務的擴張也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的回饋上。自上周公司宣布取得MTL牌照後,移卡三個交易日股價上漲了65%,過去6個月則升23.8%。投資者看好移卡取得MTL牌照後,有望增強盈利能力。相較於國內低價高頻交易,海外市場用戶對金融服務付費意願更高,尤其在B2B商戶支付、金融科技工具訂閱制等場景中,移卡有機會創造更多穩定且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目前移卡的市盈率約為51倍,低於拉卡拉的78.6倍,但遠高於國際支付巨頭PayPal(PYPL.US)的15.9倍,估值明顯偏高,不過,比起純支付收單業務,移卡也正布局會員經營、廣告數據等工具型SaaS業務,具備更高溢價的潛力,若其海外支付業務能順利商業化並持續放量,當前的市盈率可視為對未來三年的折現預估。但若短期內海外營收增速不達預期,或國內支付市場進一步內捲壓縮利潤,其高估值則會迅速被市場修正,投資人需要審慎評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F.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購物節助力 順豐5月收入增長

快遞公司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四表示,5月收入同比增長11.3%達251億元;包裹業務量飆升31.8%,但每票收入下滑14%,抵銷了部分漲幅。 順豐速運物流業務於5月投遞了14.8億票包裹,平均每票單價為13.12元,實現194億元收入;其供應鏈與國際業務當月貢獻57.3億元,同比增長5%。 公司將業務提升歸功於618購物節提前啓動,利好5月業績表現。但公司補充:「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的收入,部分受到國際貿易關係波動影響」。 順豐於周五早盤中一度大漲7%,但接著出現回吐,下午交易尾聲小幅上揚約2%。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腦動極光首席執行官因病去職

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五公布,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研發官王曉怡,因持續加重的抑鬱症引發的健康問題辭職,自周四起生效。 王曉怡在公告中稱,其病情在公司上市過程中加重,確認必須暫停所有工作,集中精力治療康復,此舉也有助確保公司治理穩定。公司已授權授權集團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蔡龍軍代行王曉怡職務。 腦動極光總部位於浙江紹興,是中國首家將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開發醫療級數碼療法產品的公司,其產品管線涵蓋由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兒童發育缺陷等。去年公司收入1.22億元(1,700萬美元),按年增82.01%,虧損1.98億元,收窄44.7%。 消息公布後,周五公司股價高開,至中午收市報6.99港元,升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Unisound works with Shenzhen subway

AI新股蜂湧搶上市 雲知聲審慎集資4,000萬美元

AI服務提供商雲知星是次的上市集資額相對較少,只有4,000萬美元, 佔其股本的比例略超2%, 而其現金流正快速消耗 重點: 雲知聲計劃通過香港上市募集約4,000萬美元, 股票預計於6月30日掛牌 這家AI服務提供商去年收入增長29%, 客戶群相對多元化, 但現金流正快速消耗 陽歌 AI新股市場,是否正趨於飽和? 這一問題,在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678.HK)的最新招股文件中躍居首位。雲知聲周五低調啓動香港IPO, 募資目標至多僅為3.2億港元(約合4,100萬美元)。公司計劃發售156萬股, 僅佔股本的2.2%, 似乎表明其對股票的熱度並不十分自信。 此外, 雲知聲稱已找到基石投資者認購約三分之一股份, 意味向其他投資者僅售約100萬股, 每股定價在165港元至205港元。若上限定價, 公司市值將達145億港元, 但根據最新招股文件, 股價更可能接近下限, 其估值約為117億港元。 雲知聲預計於6月30日在主板上市。 那麼, 雲知聲為何對此次上市持如此謹慎?公司提供AI產品及服務, 旨在助力醫療領域及更廣泛的客戶群體,如酒店及交通運輸等行業,提升運營效率。其增長步伐穩健但不驚艷, 去年收入增幅為29%。 不過,雲知聲現金流為負, 去年消耗逾半現金儲備。與此同時, 公司選擇在近年最火爆的香港新股市場上市。雖然現時香港市場情緒樂觀, 但投資者的選擇也不少,已上市或準備上市的AI公司與日具增。儘管多數AI公司虧損且現金流緊張, 然而很多公司卻擁有更雄厚的現金儲備。 依據3月首次提交的上市文件, 公司去年底現金儲備銳減至1.56億元, 較2023年底的3.79億元下滑過半, 報告期內現金流出達3.19億元。此次IPO將提供約2.75億元新增資金,以緩燃眉之急, 但鑒於當前的現金消耗速度, 這筆款項依然不算充裕。 公司在招股書中稱:「我們相信, 有足額營運資本,包括充裕的現金及流動性資產,足以覆蓋當前所需,及從本文件簽發日起未來12個月的需求。」這反映出其的脆弱處境。當然, 若招股獲積極反響, 雲知聲很可能上市後再在資本市場增發新股集資,但這非板上釘釘的事。 儘管警示信號頻出, 雲知聲的估值仍相較同行偏高。其市銷率將在11至14倍間浮動, 具體數值取決於股價表現。然而, 即便以區間低端定價, 也將與商湯(0200.HK)11.5倍市銷率相當, 且顯著領先於規模更大的第四範式(6682.HK)的3.82倍市銷率。 財務穩健 雖處境不穩, 雲知聲的財務基本面相對可觀, 且成本控制相當自律。公司屬中國AI領域的元老級企業, 歷史可追溯至2012年,由具科研背景的梁家恩和康恒組建。2016年, 公司開始開發核心Atlas AI基礎設施(該系統支撐現有產品)。知名的啓明創投亦是雲知聲投資者, 持股比例逾6%。 雲知聲業務劃分為兩大板塊,佔營收逾80%的「日常生活」板塊,客戶涵蓋住宅及商業地產領域, 以及酒店與運輸行業。其中包括深圳地鐵系統, 後者曾利用雲知聲服務,為旗下線路開發語音售票系統。 另一大板塊為醫療健康,助力企業高效操作病歷語音輸入、醫療保險支付管理及病歷質控等。該板塊去年約佔營收15%, 增速卻快於「生活」板塊。 從客戶角度看, 雲知聲依賴較廣泛的客戶群而根基穩固, 產品覆蓋面較廣。這在新興AI服務行業少見,很多企業多依賴於極少數核心客戶。相比之下, 雲知聲前五大客戶去年僅佔營收26.7%, 較2022年30.8%有所下降。 去年,雲知聲總收入由2023年的7.27億元增長29%至9.39億元;毛利率38.8%,看似相對健康, 但必須指出,明顯低於商湯和第四範式約48%的毛利率。 雲知聲的最大開支為研發, 這在高速發展的AI行業頗為普遍。但其去年29%的研發支出增幅與收入增速同步, 凸顯公司奉行克制投入策略。公司銷售及營銷費用增速放緩至20%, 行政開支去年甚至小幅下滑。因此, 整體營運費用僅增長21%,低於總營收增速。 儘管嚴守財務紀律, 公司去年調整後淨虧損由2023年的1.37億元擴大至1.68億元, 增幅達22%。 總體而言, 雲知聲似是一家相當穩健的公司,具有良好增長前景、多元客戶群體及自律的支出管控。不過, 這家公司需找到持續融資之道,並維持運營至業績轉盈,這或許尚需三到四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椰子水龍頭IF 招股集資11.6億元

椰子水品牌IF母企IFBH Ltd.(6603.HK)周五在港公開招股,發售近4,166.7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介乎25.3元至27.8元,集資近11.6億元,於本月25日截止認購,30日掛牌。 2020年開始,if已成內地椰子水的一哥,銷量更連續五年位居榜首,市場佔有率達34%。在香港市場,自2016年開始,已連續九年銷量第一,市佔率達到60%。 公司2024年的收入為1.58億美元,較2023年大升80%。 去年盈利3,332萬美元,按年勁升98%。公司的收入中,椰子水佔比達95.6%;集團去年毛利率,由2023年的35.5上升1.7個百分點至37.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