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ekr steps on the IPO acclerator

據報道,隨著同行估值迅速下跌,這家新能源車企正在重啓紐約上市計劃

重點:

  • 據報道,極氪已重啓IPO計劃,並降低融資目標,在中國新能源車企前景的惡化而進一步下跌之前上市
  • 去年,公司的汽車銷售收入,同比從上半年的150%升幅,放緩至下半年的44%

陽歌

在因市場情緒疲弱而暫停赴美IPO後,新能源車企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突然猛踩油門,似乎想在情況進一步惡化之前上市。

這是我們根據路透社的最新報道做出的評估,報道稱公司已重啓赴紐約上市的計劃。事實上,自去年11月首次提交申請以來,極氪每個月都會定期更新招股說明書,距今最近的更新是在3月20日。

最新文件讓外界對極氪的近況有了一些瞭解,包括2023年全年的數據。更新文件顯示,極氪的銷售情況在去年下半年大幅放緩,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整體趨勢同步 。

與此同時,極氪的勁敵如理想汽車(LI.US; 2015.US)和蔚來(NIO.US: 9866.HK)的估值也迅速縮水,因為投資者為它們的持續虧損和銷售增長放緩感到擔憂。蔚來最近跨過了一座不甚光彩的里程碑,市銷率(P/S)正式跌破1倍,目前只有0.97倍。市銷率1倍本來沒有什麼可以說,但對於一家自認為處於熱門增長領域的公司來說,低於這個數字就相當尷尬。理想汽車的市銷率高於1倍,目前為1.84倍,但如果最近的趨勢持續下去,它可能很快也會跌破這個數。

鑒於極氪的情況與蔚來類似,它1倍的市銷率似乎是合適的,以此計算,按照最新招股說明書中的2023年銷售數據,該公司的市值為71億美元。這遠低於我們去年11月首次關注極氪IPO時,進行類似分析後得出的100億美元估值結果,大約是該公司在2023年2月融資時130億美元估值的一半。

據報道,估值迅速縮水促使極氪推遲了最初的上市計劃。但現在看來,該公司正急於在估值進一步下滑之前登陸資本市場。據路透社報道,極氪的籌款計劃已從之前10 億美元或以上的目標,降至5億美元左右,可見市場情緒不斷惡化。

此次IPO正值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整體疲軟之際。一季度,此類上市僅籌集資金4,690萬美元,低於上年同期的4.28億美元,成為2017年以來最慢的第一季度。

事實上,最近境外上市中國股票整體顯示出一些新的活力跡象,中國ETF-iShares MSCI (MCHI.US) 較1月底的近期低點上漲約10%。但由於對中國經濟快速放緩,以及西方限制進口中國製造的新能源汽車的擔憂,新能源汽車股逆勢而跌。反映這一點的是,近期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上漲,而同期蔚來的股價卻下跌了約30%。

銷售放緩

極氪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較晚,直到2021年10月才推出首款車型。它的最大優勢是擁有一批頂級支持者,其中以吉利汽車為首。吉利是中國領先的民營汽車製造商之一,除吉利品牌外,還擁有沃爾沃和路特斯等品牌。極氪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2021年之前,但在那之前,它的所有收入都來自銷售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主要是賣給吉利旗下企業。

公司目前有四款車型在售,包括最初的Zeekr 001。招股說明書顯示,最新款是極氪高檔轎車車型,去年11月發佈,今年1月開始交付,目標客戶是“精通技術的成年人和家庭”。該公司認為自己是一個高端品牌,售價一般不低於30萬元,與蔚來的定位類似。

公司在2022年取得爆炸式增長,因為它在2021年10月才開始交付產品。去年的增長更能反映它未來的潛力,全年總收入從2022年的319億元增長到517億元,增幅達62%。以半年為單位,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會發現,它的收入增長從上半年的136%大幅放緩至下半年的33%。

新能源汽車銷量目前約佔該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增長趨勢也出現了類似的放緩,從去年上半年的約150%降至下半年的44%。

一個略顯積極的趨勢是,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增長了72%,超過了汽車交付量65%的增幅,這表明公司每輛車獲得的收入增加了。這一點意義重大,因為隨著銷售開始放緩,去年很多新能源車企大部分時間都在降價。但這也可能反映出,在最初的Zeekr 001之後,極氪正在推出越來越高檔的車型,而Zeekr 001的起步價為30萬,處於目標區間的底部。

該公司表示,今年的目標是交付23萬輛新能源汽車,這幾乎是2023年交付的118,685輛的一倍。招股說明書中的數據顯示,公司在年初的銷量有望達到這一增速,1月和2月的總銷量同比增長134%,達到20,047輛。但在市場放緩的情況下,這種增長將越來越難以維持。

總言之,極氪的前景及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總體前景正迅速失去動力。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該公司突然如此急於重啓上市,它最終籌集到的資金甚至可能低於已經調低了的5億美元目標,因此估值可能會遠低於100億美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小米修改措辭 將「智駕」更改為「輔助駕駛」

在經歷3月底發生的嚴重車禍事故後,小米集團(1810.HK)調整了SU7電動車訂購頁面中的措詞,主要將「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 據中國科技媒體IT之家報道,小米在訂購頁上做出更動,針對SU7 車型,文宣中「小米智駕 Pro」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 Pro」;針對SU7 Pro / Max 車型,文宣中「小米智駕Max」更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小米此前公布, 4月份交付量為28,000輛,較3月份的29,000輛有所下滑。公司還提高了5月份訂車用戶的優惠,可享受「價值人民幣8,000元Nappa真皮座椅」、「小米輔助駕駛終身免費使用權」。 3月29日晚,一輛小米SU7在安徽省的高速路段撞上隔離帶的水泥樁,其後發生燃燒,導致車上三名大學生死亡。小米當時回應,SU7配備的預警系統與自動緊急剎車功能,無法識別如水馬、水泥樁等非車輛障礙物,並強調事發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屬於L2級輔助駕駛,駕駛人需全程負責監控道路情況。 路透社報道,事發後中國政府已要求汽車製造商在宣傳輔助駕駛功能時,不要使用「智能駕駛」和「自動駕駛」等術語。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元保納斯達克上市集資3,000萬美元

互聯網保險分銷商元保有限公司(YB.US),周三在納斯達克首日掛牌上漲6.4%,但次日即回吐全部漲幅,周四收盤報15美元,即公司的上市定價。按最新收盤價計算,公司市值為6.78億美元。 元保以每股15美元價格發行200萬份美國存托憑證(ADS),集資3,000萬美元,達到13至15美元招股區間上限。公司還同步向早期投資方啓明,協議增發100萬美元普通股。此次上市的發行雖規模不大,但承銷商陣容顯赫,包含美資大行花旗、高盛以及中資大投行中金公司。 元保去年營收從2023年的20.5億元,增長60%至32.8億元,並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4.36億元,對上一年則錄得虧損3.33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uhuo supplies takeout dining drivers

趣活的煩惱:舊業務下滑新發展未成氣候

該公司正在逐步退出原來的外賣騎手供應業務,但2024年下半年,其大部分重點新業務的收入均出現萎縮 重點: 趣活去年下半年收入下降27%,核心的即時配送服務下降25% 期內汽車出口業務也遭遇挫折,汽車出口數量在2023年強勁開局後大幅下滑 陽歌 從趣活集團(QH.US)上周發布的2024年下半年最新財報來看,用「處於轉型期」來形容它,恐怕有些輕描淡寫了。公司最初的業務是為美團和餓了麼等提供成千上萬名外賣送餐騎手。 如今,趣活正在逐步退出這項低利潤業務,至少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團、餓了麼和新入局的京東,正面臨著改善騎手福利的壓力。公司正謀求將大量騎手重新部署到生鮮雜貨和其他商品的配送業務中,從去年與牛肉供應商牛世界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就可看出來。 但趣活的佈局遠不止此,公司還進軍民宿業務,似乎是去年9月公司股價倍翻的主要推動力。此外,公司還進軍新能源汽車(NEV)的 出口、網約車服務以及家政服務。 雖然部分新業務在去年上半年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但下半年勢頭明顯減弱,不過鑒於公司是選擇性地披露數據,外界很難判斷具體情形。這並不令人意外,因趣活涉足的很多新領域,競爭本就非常激烈,再加上中國經濟放緩,導致消費需求減弱。 多重因素下,目前尚無新業務能真正挑起大梁,去年下半年核心的外賣配送業務,仍貢獻公司93%的營收。在最新財報中,公司稱“2024年是趣活的戰略轉型之年”。 創始人兼董事長虞陽表示:「我們專注於穩定現金流業務,同時擴大創新業務規模,實現穩健運營,並在關鍵業務線上取得顯著提升。」 在眾多新業務中,新能源汽車出口最引人注目,但去年似乎遭遇瓶頸,這無疑與二手車出口業務的複雜性有關。去年9月推出的民宿新平台,也曾點燃市場熱情,推動股價在數日內上漲超一倍,顯示該業務仍具一定潛力。 儘管如此,自2020年IPO以來,趣活股價已下跌逾98%。彼時,趣活風光無限,作為中國蓬勃發展的外賣行業的主要騎手供應商,受到市場熱捧。 最新財報顯示,這項業務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去年下半年公司總收入14.3億元中佔了13.3億元(1.83億美元)。但令人擔憂的是,期內公司總收入和即時配送收入分別驟降27%和25%,公司解釋因關閉若干效益不佳的服務站點所致。 重新規劃配送基礎設施 趣活表示,公司正「重新規劃配送基礎設施,以實現更高價值的用途……這標誌著公司從配送服務提供商向供應鏈賦能者的轉變」。這裡指的是我們前文提到的轉型,即從外賣服務提供騎手,轉向利用騎手資源為其他第三方配送產品。 到目前為止,牛世界似乎是這一轉型的主要新合作夥伴,但該公司並未透露此次合作實際帶來多少收入。該公司表示:「試點成功後,此模式預計將在2025年推動收入增長,為趣活食品配送業務的擴張鋪平道路。」公司續稱:「未來的計劃包括將這一模式擴展到其他易腐食品領域。」 與此同時,公司出行服務板塊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暴跌57%至7,470萬元,遠低於上年同期的1.75億元。就收入貢獻而言,此板塊業務位列第二,但與排名第一的即時配送服務相距甚遠。公司將其歸咎於汽車出口業務收入下降,這是該新興業務遭遇的一個挫折。 趣活於2023年開始推出汽車出口業務,此前披露截至2023年底,已向中東和南美等市場出口1.3萬輛汽車,完成交付9,836輛。但在最新財報中,公司稱截至2024年底僅發貨3,500輛汽車,這應該是指2024年全年的出口量。 如此大幅的下降令人失望,但並不意外,因為2023年出口量的大幅增長,很可能源於推出該業務時與一兩位大買家達成的一次性交易。在最初的熱潮過後,趣活目前正努力打造更具可持續性的業務,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來處理車輛檢測、翻新、出口以及目的地國家的清關等事宜。 公司已在成都和廣州設立了翻新基地,並推出了一個名為Carnuxt的平台來處理這些業務。如果趣活能夠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此業務可能具有巨大潛力,因為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很多車都將在未來幾年開始進入二手車市場。 然後是趣活通過收購一家名為Chengtu的公司,以運營民宿業務。雖然這業務最初與Airbnb類似,側重於綜合服務,但趣活去年宣佈一項計劃,將其轉型為一項更加細分的服務,重點聚焦六個關鍵領域:康養、電競、商旅、親子、影音與靜修,這種針對特定類型遊客的方式在未來可能也有潛力。但公司家政和住宿服務部門(包括民宿業務)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也從對上一年的2,750萬元降至2,290萬元,降幅達17%,對一項新業務來說,這個表現難言理想。 趣活去年下半年成功保持盈利,淨利潤從2023年的1,170萬元增至4,810萬元。但截至去年底,該公司持有的現金僅為6,500萬元,遠低於其總計1.13億元的短期債務。投資者對最新財報的反應不太樂觀,趣活股價在財報發佈後的三個交易日內下跌了7%。總言之,該公司要在部分新業務上取得更好的進展,才能重新激發投資者的興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鵬4月交付量年增273% 小米按月下滑

中國電動車市場需求持續強勁,多家新能源車製造商陸續公布4月銷量,其中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交付量3.5萬輛,按年增長273%,創下歷史第二高紀錄。 比亞迪(1211.HK; 002594.SZ)亦公布,4月銷量達38.01萬輛,按年增長21.43%,期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19.57萬輛,按年升45.57%;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17.69萬輛,按年跌0.4%。零跑汽車(9863.HK)交付量4.1萬輛,按年增173%,增速創下歷史新高。 另外,理想汽車(LI.US;  2015.HK)4月共交付新車3.4萬輛,按年增31.61%,但較3月份的 36,674 輛下降 7.46%;蔚來汽車(NIO.US; 9866.HK)期內交付新車2.39萬輛,按年增長53.01%,與3月的15,039輛相比增長了58.92%,為歷史第二高紀錄。 小米(1810.HK)旗下車型小米SU7於3月底發生嚴重交通事故,上月交付逾2.8萬輛,較3月的逾2.9萬輛少1,000輛或3.4%,仍為連續七個月突破2萬輛。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