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US 9866.HK

雖然蔚來等規模較小的新能源車企減價,但幾乎無助於阻止它們的市場份額流向比亞迪和特斯拉等更大的競爭對手

重點:

  • 蔚來上周減價,轉變了之前的立場,以應對過去兩個月在眾多競爭對手進行類似減價後,銷售增長不斷放緩的情況
  • 如果當前的電動車價格戰持續下去,小公司可能是最脆弱的,因為與規模較大的同行相比,它們的利潤率更低

 

西一羊

蔚來集團(NIO.US; 9866.HK)一向因其先進的電動車而廣受讚譽,但上周它卻發現自己面臨一種前所未有的處境,因為它在宣佈對全系電動車減價3萬元後,成為了網民嘲笑的對象。就在兩個月前,蔚來首席執行官李斌還聲稱,肯定不會加入這場目前正在扼殺該行業的價格戰,稱這種盲目減價只會導致「惡性競爭」。

蔚來的轉變凸顯了中國電動車車企目前面臨的困境,因為它們正試圖順利度過一個意想不到的轉變,而分析機構稱,這個轉變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小公司的處境最為艱難,因為進一步減價會侵蝕它們本已微薄的利潤。但拒絕參與這場減價遊戲,則會面臨銷量流向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等行業巨頭的風險。

我們稍後再來看最近的價格戰,是如何影響包括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和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以及威馬汽車這些中國本土小型電動車車企。但首先,我們要回過頭來看看這場已經持續了數月的價格戰,是如何演變的。

一切始於去年10月,當時特斯拉將旗下Model 3和Model Y的價格最高下調了9%,到了今年1月又進一步減價,最高降幅達13.5%。這兩輪減價促使其他公司紛紛仿效,其中小鵬汽車在1月宣佈G3i SUV以及P5和P7 轎車最高減價13%。比亞迪於次月加入,2021年款式「漢EV」車型在北京地區減價2萬元,2021款式「秦EV」車型減價1.5萬元。

其他品牌,從廣汽、上汽、一汽等國內巨頭,到福特、大眾、寶馬和豐田等國外品牌,也加入了這場血戰。減價開始前,中國政府於去年底取消了一項主要的電動車購買激勵計畫,此前該計畫曾幫助該行業在2022年銷量翻倍。

這場價格戰後來也蔓延到了燃油車領域,各大車企急於在一套嚴格的新排放標準7月生效前清理庫存。

據國內傳媒第一財經援引第三方諮詢公司里斯戰略定位諮詢的數據稱,截至3月底,已有40多個汽車品牌捲入這場價格戰,推出電動車和燃油車補貼或減價優惠。而另一家國內新聞媒體品玩引述研究機構《中國汽車市場》編制的數據稱,隨著減價力度加大,中國在售的乘用車中大約20%的折扣達到或超過1萬元。

推動整合

價格戰已經顯示出在這個擁擠的行業中推動整合的跡象,該行業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強有力的激勵措施推動的,而這些激勵措施現在正在迅速取消。

隨著價格戰的繼續,大公司的領導者地位越來越穩固,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面臨銷售低迷的局面。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CPCA)的數據,在今年首四個月,比亞迪、特斯拉和廣汽埃安這三家公司在純電動車市場的佔有率,加起來達到了50.1%,高於去年同期的42.7%。比亞迪以24.9%的市場份額領跑,同比增長 7.4 個百分點。

隨著大品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許多小品牌卻不斷失去市場。小鵬汽車是這個群體的代表,它在今年首四個月跌出了電動車製造商的前10大排名,頗具象徵意義。蔚來汽車的市場份額增長了0.3個百分點,但其27.1%的汽車交付量增幅,仍遠遠落後於比亞迪和特斯拉,因為後兩者均錄得逾60%的按年增幅。

面對增長放緩,蔚來汽車加入價格戰不令人意外。但此舉是否會顯著提升其銷量,仍有待觀察。

小鵬的經歷就相反。該公司1月份的大幅減價未能提振銷量,今年首三個月,該公司的汽車總交付量實際上下降了47.3%。

另一家規模較小的電動車初創公司零跑汽車在推出大幅減價措施後,也錄得同樣慘淡的業績。根據其最新季報,該公司一季度的汽車交付量下降了51.3%,至10,509輛。

並非所有規模較小的企業都受到了影響。在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中,理想汽車是最後的堅守者——在第一季交付了52,584輛車,同比增長65.8%。該公司在此期間還錄得9.34億元的淨利潤,使其成為為數不多能夠盈利的電動車製造商之一。比亞迪和特斯拉在此期間都錄得盈利,而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都出現了虧損。

小公司的不佳表現,還反映在它們的利潤率遠遠落後於規模較大的同行。蔚來、小鵬和零跑在一季度的毛利率均低於2%,遠低於比亞迪的17.9%,以及特斯拉19.3%這個更高的數字。

這把我們拉回到較小公司現在面臨的困境,它們會發現越來越難以發動一場長期價格戰,因為這會消耗它們不斷縮減的現金儲備,而持有懷疑態度的投資者,不太可能提供新資金。截至3月底,蔚來的現金從三個月前的455億元縮水至378億元,而同期小鵬的現金則從380億元降至340億元。如果價格戰持續,現金的減少可能還會繼續,甚至加速。

價格戰已經讓一些規模最小的主要電動車製造商瀕臨破產。威馬汽車即是其中之一,這家公司曾經雄心勃勃,現在則面臨財務危機。據報道,它在去年底和2023年大幅削減員工薪金,並大規模裁員。來自CPCA的資料顯示,威馬汽車在2023年首兩個月僅售出457輛車,同比下降92.4%。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收入大幅增長 賽目科技中期扭虧為盈

智能網聯車仿真測試及研發企業北京賽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 300466.SZ)周一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介乎20萬至80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460萬元,實現扭虧。 公司稱,盈轉虧主要由於研發及銷售效率提高推動ICV仿真測試軟件及平台的收入大幅增長。上半年收入介乎8,800萬元至9,200萬元,按年增長約58.4%至65.6%。 賽目科技於2014年在北京成立,主要為智能網聯汽車(ICV)提供仿真測試場景、驗證及評價解決方案。公司於今年1月上市,至今累跌約3.83%。 賽目科技周二低開,至中午收市報12.78港元,跌0.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業績轉盈為虧 飛天雲動料最多蝕1.3億

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服務提供商飛天雲動科技有限公司(6610.HK)周一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料將虧損1億至1.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則錄得盈利6,350萬元。 公司解釋虧損原因,主要是增強現實及虛擬現實的營銷服務收入下降,較去年中期減少1.08億元。另外,經內部評估後的可回收貿易應收款,料會出現減值虧損較去年同期增加9,000萬元。同時,期內因加大力度推廣集團業務及平台,銷售及分銷開支增加約5,920萬元。 飛天雲動周二開市跌9%報0.25港元,過去一年公司股價由高位下跌逾六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fire makes hydrogen fuel cells

商業之路仍漫長 重塑能源業績暫難突破

這家氫燃料電池系統製造商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持續萎縮,但降幅小於去年 重點: 重塑能源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約10%,較去年28%的跌幅有所收窄 公司財務審慎,資產負債率僅為0.52,現金儲備達10億元   陽歌 若政策紅利能確保成功,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70.HK)或將成為中國較成功的企業之一。 上周五發布的財報最大亮點是冗長的政策清單,羅列了中國政府扶持氫能的最新舉措。作為直接受益方,重塑能源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2,700萬元(約37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1,450萬元增長近一倍。 然而,投資者正對重塑能源及其同行失去耐心,這些企業當前幾乎僅依賴中國對氫能的宏大願景維繫經營。 重塑能源去年12月登陸港交所後備受追捧,其股價曾於今年3月飆升至283港元,較147港元發行價近乎翻倍。此後,股價大跌,但仍高於發行價約10%。氫能裝備商國富氫能(2582.HK)同樣經歷大起大落,去年11月上市後股價暴漲逾倍,隨後價值回歸,現略高於發行價。 投資者對重塑能源的最新財報及其中詳盡的氫能扶持政策,幾乎無動於衷,周一僅推高股價1.2%,這折射出市場對該企業及同業的信任危機加劇。投資者渴望更具實質性的業績回報,期待強勁營收增長及未來盈利曙光。 重塑能源最新財報未見上述積極信號,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約10%,從去年同期的1.19億元降至1.07億元。收縮態勢與行業高速發展預期雖背道而馳,但需指出,營收較2024全年28%的降幅已顯改善。 分業務看,核心氫燃料電池系統銷售額同比增長逾倍,從去年同期的3,180萬元增至7,680萬元,佔總營收72%。但需重申,增長基於2024年該品類銷售額近腰斬的基礎實現,反映諸多產品尚處實驗階段,導致市場劇烈波動。 公司當前主攻氫能重卡領域,此舉頗具前瞻性,因為氫能乘用車量產仍需數年。近期公司聯合製造商及旅遊企業,完成氫能旅遊巴士測試,並宣布兩台內地至香港跨境往返運輸巴士,已獲香港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的原則性審批。 這意味著若推進順利(不確定性很高),未來一兩年或開展更大規模試運行。不過,距離商業運營仍有數年之遙,這解釋了為何投資者對這項存在數十年的技術正快速失去耐心。 客戶結構多元化 業務規模不足的現狀,導致重塑能源上半年銷售成本達1.2億元,形成成本倒掛。儘管前述政府補助可緩衝部分壓力,但一家企業終難永續依賴政策「輸血」。 略呈積極信號的是,重塑能源營收佔比超10%的核心客戶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家增至4家。反映公司正拓展大客戶渠道,未來或將增強收入穩定性。 成本管控方面,重塑能源展現高度財務審慎性,0.52的超低資產負債率即是明證。截至今年6月底,現金儲備約10億元,較年初增加約20%。上半年行政支出同比腰斬,研發費用因股權激勵減少亦下降50%,令虧損從去年同期的4.66億元收窄至3.53億元。 公司未提及短期增長前景,預示未來一兩年難有大幅突破。即便恢復增長也非重大利好,因為目前營收規模仍然有限。 財報用大量篇幅贅述上半年國家政策動向,包括國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強調「推動各地建立完善氫能管理機制。」 重塑能源還提及國家燃料電池示範城市群新增6個城市,並披露國家層面設立瞄准氫儲能等前沿科技的創投基金,以及能源局宣佈將遴選部分項目和區域,開展氫能試點工作的計劃。 公司在財報中稱:「隨著中國持續推動氫能產業政策接續發力,積極落實氫能納入能源管理相關工作,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將進入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階段。」 儘管許多投資者對此類表述已感倦怠,但市場對重塑能源及同行仍持觀望態度。公司市銷率達18.6倍,相對較高(部分原因是營收基數小),高於國富氫能15.9倍,但二者均低於借助SPAC在美上市的氫能卡車企業司凱奇(SCAG.US)的27.9倍。 未來,上述公司的股價走向,或取決於商業化進程而非新政發布。若未來數季度無法實現兩位數實質增長,可能顯著減弱投資者熱情,進一步影響重塑能源股價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開支激增拖累 傳奇生物二季度虧損擴大

制藥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周一公布今年第二季度業績,核心抗癌藥物拓展勢頭良好,推動營收強勁增長。但受開支激增影響,公司淨虧損亦大幅擴大。 期內公司營收同比攀升36%至2.55億美元,當中藥企合作收入2.19億美元,同比增長逾倍,佔總營收86%,亦抵消授權協議收入同比下降61%至3,530萬美元的影響。不過,淨虧損仍由去年同期的1,820萬美元擴大至1.25億美元。 公司核心產品卡衛荻(Carvykti),是一款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財報公佈後,公司股價周一收跌2.1%,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1%。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