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ea chain that sells fruity and milky brews in China’s smaller cities has been dubbed a cheaper version of the upmarket Heytea brand.

收入依賴加盟商 古茗衝擊「茶飲第二股」

這家主打二三線城市的中國新式茶飲店,被稱為「廉價版喜茶」 重點︰ 截至去年底,古茗在全國共有9,001家分店,但只有6家屬於自營,其餘全屬於加盟店 詃公司去年首9個月賺9.9億元,按年增長2.65倍,主因公允值變動虧損大幅減少   裴梓龍 幾年前,奈雪的茶(2150.HK)與喜茶掀起了中國年輕人新式茶飲熱,前者更乘勢於2021年成功在香港上市。由於茶飲市場投資門檻低、標準化程度高、可複製性強,吸引各路人馬紛紛創辦新品牌。 新式茶飲產品種類接近,價格戰自然成為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有效方式,但此舉加劇了競爭,但也同時迎來了上市潮。自去年8月茶百道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後,最近被稱為「茶飲界拼多多」的蜜雪冰城,以及「廉價版喜茶」古茗控股有限公司,也正式申請在港股上市。 去年11月,本網站的文章《蜜雪冰城贏在一個字︰平》,拆解了蜜雪冰城「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主打果茶、奶茶及咖啡的古茗,其發展策略與蜜雪冰城接近,主打中國二三線城市,也同樣靠加盟商快速搶佔市場,並靠便宜殺出一條血路。 古茗的招股文件顯示,該公司截至去年底已有9,001家分店,更自稱是「中國最大的大眾現製茶飲店品牌」,但這個第一看來有點取巧。 古茗在招股文件解釋,中國現製茶飲店分為平均價不低於20元的高端市場;產品平均價格在10元以上且在20元以下的大眾市場;以及產品平均價在10元以下的低價市場。以古茗去年192億元產品銷售總額(GMV)及門店數量計算,公司只在「大眾市場」排名第一,在全部價格的市場則排名第二。 古茗去年的整體GMV比2022年增長37.2%,門店數量也增加了35%。然而在9,001家分店中,只有6家屬於自營店,其餘都是加盟店,而且接近79%的門店都位於二線及以下城市。 事實上,古茗的主要收入不是賣茶飲,而是來自加盟商,包括向加盟商賣貨及設備,以及收取加盟費。公司2021年收入達43.8億元,2022年增長26.9%至55.6億元,去年首9個月收入達55.7億元,按年增長33.9%,其中向加盟商銷售商品及設備的收入約44.8億元,加盟管理費服務收入約10.8億元,而來自自營門店銷售的收入只有946.8萬元,意味越多加盟商加入,公司收入才能持續增加,因此其業務表現是高度倚賴加盟商。 不過,古茗加盟商獲利水平還是不錯。招股文件顯示,在經營古茗門店超過兩年的加盟商中,平均每個加盟商管理3.1家門店,而古茗的單店GMV在2021年約為220萬元,2022年增長至約230萬元,去年約為250萬元。去年,加盟商單店的經營利潤為37.6萬元,單店經營利潤率為20.2%,比同期中國大眾現製茶飲市場估計單店經營利潤率約10%至15%為高,難怪能吸引加盟商。 面臨同業價格戰 一直深耕下沉市場的古茗,正面對市場全力擠壓,一來要面對在中國有超過3萬家分店的蜜雪冰城;另一方面,還要面對「老大哥」奈雪的茶和喜茶全面進攻下沉市場搶生意,例如喜茶在2022年將所有產品價格減至30元以下;奈雪的茶也推出一系列9至19元的「輕鬆系列」產品。去年8月,奈雪的茶更啟動「周周9.9元」活動,其後喜茶也加入戰局,這還沒計算掀起「9.9元戰幔」的瑞幸咖啡(LKNCY.US)和庫迪咖啡等其他飲品店。 古茗這次上市傳聞集資3億美元,目的看來是想獲得足夠「彈藥」作戰,包括加強數碼化管理及供應鏈管理效率,其次是市場營銷和加強品牌形象,以及建立密切的加盟商團體等。 該公司近年受到資本垂青,於2020年3月和6月分別引入了龍珠、紅杉、美資對沖基Coatue及Abbeay Street的投資,分別持有公司上市前8%、4%、1%及0.2%股份;至於創辦人王雲安持股43.2%,並透過一致行動安排控制公司79.5%股份。 靠加盟商維持高速增長的古茗,整體盈利表現不錯,過去幾年都有錢賺。2021年全年獲利2,014萬元,翌年大賺3.87億元,去年首9個月再按年增長265%至近10億元,但主要是因為公允值變動虧損由2022年同期的3.1億元,大幅減少至2,167萬元,但撇除這個因素,其經營利潤仍增長63.3%。 目前誰能成為港股「新式茶飲第二股」還沒知道,但回看作為「第一股」的奈雪的茶股價表現,市場對這個板塊的看法並不樂觀。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以每股19.8港元登陸港交所,市值高達323億港元,但其股價一路向下,近期已跌至3港元水平,市值只剩下50多億港元。 從估值上看,奈雪的茶預測市盈率約25倍,古茗去年首9個月賺9.9億元,假設全年獲利13.2億元,如果以25倍市盈率上市,上市市值將高達328億元,相當於360億港元。但以港股目前的疲弱表現,加上未來將有更多茶飲企業準備上市集資,要說服投資者以如此高的估值入股,恐怕難度不低。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ith a boozy new brew, the once scandal-tainted coffee chain has boosted its quarterly earnings and store numbers despite a brutal price war.

「醬香拿鐵」加速增長 瑞幸咖啡續打價格戰

這家曾經醜聞纏身的中國咖啡連鎖營運商,第三季門店數量、營業收入及純利都大幅上升 重點︰ 受到「醬香拿鐵」熱賣帶動,瑞幸咖啡第三季營收和淨利潤也按年增長逾八成 瑞幸聯合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謹一揚言,9.9元咖啡將會常態化,意味價格戰將會持續   裴梓龍 中國咖啡界在這兩個月最火熱的話題,必然是中國白酒豪門聯乘網紅咖啡推出的「醬香拿鐵」,這款全新產品,為正走在浴火重生之路的中國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添加不少動力。 這款與貴州茅台(600519.SH)聯合推出的特色產品,一杯價格38元,使用優惠券後只需19元,在9月4日開賣首天便售出超過542萬杯,單日營業額逾一億元;其後瑞幸再與經典動畫“Tom and Jerry”合作,推出一杯只需9.9元的聯名咖啡,吸納不少年輕消費者。 瑞幸與知名品牌合作的一系列攻勢,巧妙的拿捏了新一代消費者貪新鮮的心理,不只為公司收獲網上流量,也為東山再起打下了強心針。 根據瑞幸第三季業績,無論是門店數量、營業收入及純利都大幅上升,在「醬香拿鐵」帶動下,實現營收72億元,按年大增84.9%,其中自營門店收入比去年增長79.3%至51.4億元;加盟店的收入增長更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5%,達18.4億元。因此,其淨利潤也大增86.9%至9.88億元。 這家曾經醜聞纏身的中國連鎖咖啡「一哥」,經過近兩年重整,仍堅持着快速擴充的策略。瑞幸在第三季新開了2,437家門店,截至9月底,門店總數已達到13,273家,其中自營店共8,807家,加盟店4,466家,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但是,風光背後也並非全無憂慮,伴隨門店數量大幅上升,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該公司第三季物料成本上漲約120%,佔總收入達44%;租金開支上升85%,佔總收入19.8%;然而增長最多是銷售及營銷開支,按年多了約141%,佔總收入5.34%,主要因為品牌宣傳的投入增加。 「燒錢」宣傳為瑞幸帶來不錯成效,第三季新客戶超過3,000萬,月均交易客戶再創歷史新高,達到5,848萬,按年增長1.3倍,累計消費客戶已經超過兩億。雖然「燒錢」的反效果是毛利率下跌,但這種中國式「劈價大戰」,相信仍會在咖啡市場繼續,因為瑞幸前聯合創辦人、前管理層陸正耀和錢治亞在財務造假風波被瑞幸罷免後,去年10月創辦的庫迪咖啡,正密謀吞佔瑞幸的市場。 庫迪咖啡高調造勢、瘋狂補貼、高速開店,所用的正好是瑞幸成立之初的策略,它打着每杯咖啡9.9元的旗幟,全速開店狙擊瑞幸。 今年6月初,瑞幸門店突破一萬家,公司正式亮出「讓高品質咖啡進入9.9時代」的口號,意味與庫迪正式開打價格戰。瑞幸聯合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謹一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更直接表態,揚言9.9元活動將會常態化,意味已決心要把價格戰打下去。 價格戰影響毛利率 受到價格戰影響,瑞幸第三季客戶單價下跌到12元至13元,毛利率按年大降7個百分點至56%,按季也減少4.3個百分點。郭謹一強調,第四季受到季節性影響、加上產品組合調整,以及原材料成本繼續上升,利潤率可能進一步下降,但瑞幸加快提升市佔率的目標將進一步強化。換句話說,瑞幸將犧牲毛利率與庫迪拚市場。 至於庫迪也沒有停下腳步,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錢治亞於10月22日發出內部信件,強調2025年的全球目標門店達到兩萬家,更披露截至發信當天,庫迪的門店已有6,061家,全球排名第四。 另一方面,庫迪更與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蕪湖片區在11月初簽約,庫迪咖啡國際供應鏈基地落戶蕪湖綜合保稅區內,主要涵蓋咖啡豆倉儲、烘焙、食品加工、製造及貿易等,估計可以為公司節約成本,增強實力與瑞幸打價格戰。 目前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消費者對價格變得更敏感,瑞幸與庫迪的共同敵人星巴克(SBUX.US)暫時沒有加入價格戰,所以該公司第四財季的中國平均客單價格僅下跌3%,但其整體銷售額僅增長5%,比全球平均的8%為低。 面對大型連續咖啡店的低價策略,率先陣亡的是中高價獨立咖啡店,這些小店被擠壓得喘不過氣。據行業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29日,中國共有19.16萬家咖啡店,雖然新增了9.5萬家,但已關閉的多達4.4萬家,當中大多都是獨立咖啡店。 財經媒體界面新聞便援引一名獨立咖啡店主稱,今年5月,瑞幸和庫迪相繼在他的店舖不到200米距離開店,直接令他的生意減少一半,雖然他曾嘗試加入價格戰,推出8.8元優惠券,但隨即出現虧損,直言「獨立咖啡店被9.9元咖啡捲死了。」 雖然瑞幸已在納斯達克除牌,但仍可以在場外的OTC市場交易,截至上周五,其股價在過去半年已累漲近五成,市值增至93.2億美元(679億元),遠比星巴克股價同期下跌4.2%的表現好。瑞幸最新市盈率也達到36.4倍,高於星巴克的28.6倍。由此可見,即使瑞幸正面臨一場殘酷的咖啡價格戰,但投資者仍傾向投以信心一票。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ares of Chinese logistics provider J&T Global Express opened at HK$12 in their Friday trading debut, unchanged from its IPO price.

快訊:極兔速遞上市日 招股價水平爭持

最新: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周五首日上市,開市報12港元,與招股價持平。 利好:該公司在香港的公開發售部分僅獲得約36%超額認購,但國際配售部分的反應較踴躍,錄得91%超額認購。 值得關注:該公司每股定價為12港元,集資淨額為35.3億港元(33億元),低於今年5月市場傳聞的78億港元。 深度:成立於2015年的極兔速遞,一向被認為是中國快遞業的攪局者,因為該公司曾在2021年以每票收費低至0.8元的「割喉價」震驚市場,令這個競爭早已白熱化的行業天翻地覆。該公司上市前經過9輪融資,前期投資者包括騰訊(0700.HK)、博裕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及招銀國際等,甚至連競爭對手順豐(002352.SZ)也是投資者之一。不過在大灑金錢下,該公司過去三年的營業成本均高於收入,連續錄得毛虧損。 市場反應:極兔速遞周五早上大部分時間均低於招股價,中午休市時報12港元,無升跌。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is Chinese maker of electric vehicles has emerged as the No.4 auto brand in the world after Toyota, Volkswagen and Honda.

新能源車價格戰 比亞迪勝特斯拉

這家中國新能源車龍頭,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品牌,僅次於豐田、大眾汽車及本田 重點︰ 比亞迪最近公佈盈利預喜,預計第三季淨利潤為95.5億元至115.4億元,按年大升最多一倍 該公司在新能源車價格戰中仍能維持盈利高速增長,市場認為受惠於垂直產業鏈,更有效控制成本   裴梓龍 今年初,新能源車掀起價格戰,各大品牌相繼減價搶佔市場,到8月再打響次輪降價混戰,特斯拉(TSLA.US)、比亞迪(1211.HK)、蔚來(NIO.US; 9866.HK)、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和上汽大眾等多款新能源車紛紛降價,希望在消費不振的大環境下,捍衛市場佔有率。 這場「無煙之戰」雖然仍在繼續,但兩家巨頭率先公佈成績,結果來自中國的比亞迪頂住了壓力,相反特斯拉的業績在價格戰中暫告敗陣。 根據比亞迪在10月17日晚上公佈的第三季盈利預告,期內淨利潤在95.5億至115.4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升67%至102%,平均每天賺逾1億元;至於首第三季盈利在205億元至225億元,大增120%至142%。公司表示,旗下新能源車銷量持續創新高,穩居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第一。 相反,特斯拉第三季盈利按年大挫44%至18.53億美元(136億元),收入233.5億美元,增長速度為9%,比華爾街預期低,並創三年以來最小升幅。最令市場失望的是,特斯拉第三季毛利率受價格戰嚴重拖累,比去年下降7.2個百分點,只有17.9%,是超過四年以來的低點。 業績公佈後,兩家公司翌日股價高下立見,比亞迪大漲6.9%,反觀特斯拉重挫9.3%,創三個月最大跌幅,上周更累跌逾15%。 近年比亞迪在國策支援下發展迅速,根據TrendForce的資料,以銷量計算,該公司今年8月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品牌,僅次於豐田、大眾汽車與本田,而比亞迪的純電動車銷售,與特斯拉的王者地位也只是一步之差。 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資料顯示,比亞迪前首三季累計銷量按年增長76.2%至207.9萬輛,已完成今年目標300萬輛的近70%,純電動車銷量共104.8萬輛,按年增長八成。單計第三季,其電動車銷量為43.16萬輛,比第二季增長23%,特斯拉第三季的交付量則為43.5萬輛,兩者差距只有約3,400輛。 作為世界兩大新能源車企,比亞迪一直在狙擊特斯拉,去年相繼推出對撼特斯拉Model 3及Model Y的「海豹」及「海豚」車款。投行瑞銀更拆解了「海豹」的成本,由於75%的零件由比亞迪自行生產,它比在上海超級工廠出產的特斯拉Model 3低15%,更比大眾在歐洲生產的類似車型便宜多達35%。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稱,比亞迪第三季盈利增長的幅度高於整體銷量,意味在市場大打減價戰的時候,它每輛車的利潤反而增加,這點最令市場驚喜。 他分析說,隨著銷量持續上升,規模效應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比亞迪有自己的電池,旗下也有比亞迪電子(0285.HK)提供零件及晶片,這種垂直產業鏈模式是其絕對優勢,更容易控制成本。」 與特斯拉不同的是,比亞迪一直維持「車海戰術」,推出大量車款,除了「海豚」及「海豹」外,下半年至少陸續推出其他6款新車,加上在高端市場部署了「仰望U8豪華版」,售價逹109.8萬元,助力盈利上升。 另一方面,比亞迪早在兩年前已宣佈「乘用車出海」計畫,目前已經進軍巴西、澳洲、日本、東南亞等地區,去年更打入歐洲19個國家,最近進一步在匈牙利首都開設兩家門店,推出BYD ATTO 3、「海豚」及「海豹」三款純電動車,是公司進入中東歐市場的首站。 海外增長成新引擎 比亞迪出海成績相當不錯,9月份乘用車出口量達28萬輛,按年增長2.6倍,出口量佔整體銷量9.8%,公司更明言海外將會是主要增長引擎。為減低物流成本,比亞迪正在海外擴充廠房,去年9月在泰國購地建廠,估計主攻東南亞;今年1月宣佈與鳥茲別克汽車工業公司合作於當地生產,可能是為了進軍中東;7月再宣佈於巴西設廠,可想而知其海外擴充的野心。 楊韻銳認為,特斯拉在海外增長有一定阻力,例如難以進入低價的東南亞市場,「相反比亞迪有能力推出廉價車款,其次是充電問題,由於歐洲的充電設備仍然不足,特斯拉是純電動車,而比亞迪有提供混能車,加上車價具競爭力,因此看好公司在歐洲的發展。」 從估值上看,比亞迪的預測市盈率只有22倍,特斯拉則為約56倍,前者相對被低估,估計部分是反映股神巴菲特的沽貨壓力,以及中國整體股市疲弱。…

蔚來加入血腥價格戰 電動車行業臨分界點

雖然蔚來等規模較小的新能源車企減價,但幾乎無助於阻止它們的市場份額流向比亞迪和特斯拉等更大的競爭對手 重點: 蔚來上周減價,轉變了之前的立場,以應對過去兩個月在眾多競爭對手進行類似減價後,銷售增長不斷放緩的情況 如果當前的電動車價格戰持續下去,小公司可能是最脆弱的,因為與規模較大的同行相比,它們的利潤率更低   西一羊 蔚來集團(NIO.US; 9866.HK)一向因其先進的電動車而廣受讚譽,但上周它卻發現自己面臨一種前所未有的處境,因為它在宣佈對全系電動車減價3萬元後,成為了網民嘲笑的對象。就在兩個月前,蔚來首席執行官李斌還聲稱,肯定不會加入這場目前正在扼殺該行業的價格戰,稱這種盲目減價只會導致「惡性競爭」。 蔚來的轉變凸顯了中國電動車車企目前面臨的困境,因為它們正試圖順利度過一個意想不到的轉變,而分析機構稱,這個轉變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小公司的處境最為艱難,因為進一步減價會侵蝕它們本已微薄的利潤。但拒絕參與這場減價遊戲,則會面臨銷量流向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等行業巨頭的風險。 我們稍後再來看最近的價格戰,是如何影響包括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和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以及威馬汽車這些中國本土小型電動車車企。但首先,我們要回過頭來看看這場已經持續了數月的價格戰,是如何演變的。 一切始於去年10月,當時特斯拉將旗下Model 3和Model Y的價格最高下調了9%,到了今年1月又進一步減價,最高降幅達13.5%。這兩輪減價促使其他公司紛紛仿效,其中小鵬汽車在1月宣佈G3i SUV以及P5和P7 轎車最高減價13%。比亞迪於次月加入,2021年款式「漢EV」車型在北京地區減價2萬元,2021款式「秦EV」車型減價1.5萬元。 其他品牌,從廣汽、上汽、一汽等國內巨頭,到福特、大眾、寶馬和豐田等國外品牌,也加入了這場血戰。減價開始前,中國政府於去年底取消了一項主要的電動車購買激勵計畫,此前該計畫曾幫助該行業在2022年銷量翻倍。 這場價格戰後來也蔓延到了燃油車領域,各大車企急於在一套嚴格的新排放標準7月生效前清理庫存。 據國內傳媒第一財經援引第三方諮詢公司里斯戰略定位諮詢的數據稱,截至3月底,已有40多個汽車品牌捲入這場價格戰,推出電動車和燃油車補貼或減價優惠。而另一家國內新聞媒體品玩引述研究機構《中國汽車市場》編制的數據稱,隨著減價力度加大,中國在售的乘用車中大約20%的折扣達到或超過1萬元。 推動整合 價格戰已經顯示出在這個擁擠的行業中推動整合的跡象,該行業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強有力的激勵措施推動的,而這些激勵措施現在正在迅速取消。 隨著價格戰的繼續,大公司的領導者地位越來越穩固,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面臨銷售低迷的局面。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CPCA)的數據,在今年首四個月,比亞迪、特斯拉和廣汽埃安這三家公司在純電動車市場的佔有率,加起來達到了50.1%,高於去年同期的42.7%。比亞迪以24.9%的市場份額領跑,同比增長 7.4 個百分點。 隨著大品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許多小品牌卻不斷失去市場。小鵬汽車是這個群體的代表,它在今年首四個月跌出了電動車製造商的前10大排名,頗具象徵意義。蔚來汽車的市場份額增長了0.3個百分點,但其27.1%的汽車交付量增幅,仍遠遠落後於比亞迪和特斯拉,因為後兩者均錄得逾60%的按年增幅。 面對增長放緩,蔚來汽車加入價格戰不令人意外。但此舉是否會顯著提升其銷量,仍有待觀察。 小鵬的經歷就相反。該公司1月份的大幅減價未能提振銷量,今年首三個月,該公司的汽車總交付量實際上下降了47.3%。 另一家規模較小的電動車初創公司零跑汽車在推出大幅減價措施後,也錄得同樣慘淡的業績。根據其最新季報,該公司一季度的汽車交付量下降了51.3%,至10,509輛。…

告別增長慢線 小鵬醞釀加速

這家電動車製造商預測第一季交付量將下降46%,但預計下半年會隨著不斷推出新產品而出現反彈 重點: 曾經風光無限的小鵬汽車去年電動車交付量僅增長23%,不及此前兩年的三位數增幅 管理層表示今年情況會好轉,但首先,該公司必須在扼殺中國電動車行業的血腥價格戰中存活下來   西一羊 對於電動車行業曾經的佼佼者小鵬汽車有限公司(XPEV.US; 9868.HK)來說,去年是艱難的一年。由於出現一系列重大失誤,它在去年下半年遭遇嚴重挫折。但投資者似乎看好它最新的復甦故事,在其最新財報發佈後的幾天裏,推動其估值比率超過了兩大競爭對手。 在經歷了2022年的慘淡之後,小鵬可能希望它不曾有過這樣的壞年頭,只有時間能夠證明這樣的反彈是不是有道理。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在爭奪買家的過程中,小鵬去年落在了兩個主要競爭對手:理想汽車(LI.US; 2015.HK)和蔚來汽車(NIO.US; 9866.HK)的後面,而且它的虧損也在不斷擴大。 根據其本月較早前發表的最新財報,小鵬去年收入小幅增長28%,達到269億元。其全年的汽車交付量增長23%,達到120,757輛,與前兩年的三位數增長相比大幅放緩。該公司的淨虧損幾乎翻了一番,達到91.4億元,儘管銷售、行銷以及研發費用都有所下降。 年度增長放緩掩蓋了它在第四季的業績,它們看起來要糟糕得多,因為該公司在下半年迅速失去了增長勢頭。該季度營收按年下降40%至51.4億元,汽車銷量跌幅為更大的46.8%。 小鵬的交付量落後於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根據後者的最新年報,它們在2022年的數字分別為133,246輛和122,486輛。在這三家由風投投資的汽車初創企業當中,小鵬跌至第三位,在2021年,它本來還是居於領先位置,當年交付了98,155輛新車,理想汽車為90,500輛,而蔚來汽車為91,400輛。 小鵬的運勢逆轉是一系列失誤所致,最大的問題出在它的旗艦產品身上,其去年9月推出的中型G9 SUV出現了某種「身份危機」。G9系列根據續航里程和軟件功能等不同配置,價格從31萬元到47萬元不等。 這樣的戰略旨在通過提供廣泛的選擇來打動客戶。但它未能引起轟動,去年第四季G9的銷量僅為6,189輛,與小鵬計畫在2022年底之前交付3.5萬輛的目標相去甚遠。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分析師王存表示,小鵬正努力解決其營銷策略不一致的問題。「G9車型瞄準的是高端用戶,劍指兩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但它肯定還沒有在客戶中建立起高端品牌的聲譽,」王存說。 醞釀捲土重來? 儘管業績不佳,但投資者對於小鵬的最新財報,還是給予了熱烈反應。財報出來當天,它的股價上漲了6%,並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繼續保持漲勢。上週五,它的港股收市價為9.62港元,較3月17日財報發佈前上漲了15%。 這一浪升勢令小鵬的市銷率升至略高於4倍的水平,高於蔚來汽車的2倍和理想汽車的3.37倍。在經歷了2022年的困難之後,小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對於2023年的樂觀展望,可能令投資者感到鼓舞。 「我相信小鵬正在接近一個拐點,」何小鵬說道,並預測今年業績將會捲土重來。「由於我們已經明確了目標,並且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我們現在正在打造銷售和市場份額擴張的恢復勢頭。」 他說,公司實施了一系列戰略調整,以幫助恢復之前的勢頭。其核心是正在進行的公司重組,這一重組始於去年10月,在G9車型表現未如預期之後。重組的目的是讓小鵬擁有一個「更扁平、更集中的結構」,他說。這個說法往往意味著削減中層管理崗位。 但是,即使小鵬能夠打造一個更精簡、更高效的公司,它的復甦之路也將受外部市場因素阻礙。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了幾年的快速擴張之後,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開始大幅放緩。今年首兩個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為93.3萬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在2022年底國家對新能源車購買的補貼到期後,其銷量按年僅增長 20.8%,與去年全年幾乎翻倍的銷量相比大幅放緩。 銷量急劇放緩引發了一場迅速升溫的價格戰。去年底特斯拉(TSLA.US)率先開始降價,隨後中國幾乎所有的主要品牌都迅速跟進。分析人士警告,這場價格戰可能引發人們期待已久的中國電動車行業整合,淘汰一些競爭力較弱、規模較小的車企。 小鵬也未能獨善其身,它在1月下旬宣佈,其部分車型的折扣最高可達3.6萬元。但減價尚未轉化為銷量的增長,何小鵬表示,公司預計本季度的汽車交付量將在1.8萬輛至1.9萬輛之間,按年減少約45%至47.9%,與第第四季的降幅相當。 他還表示,預計隨著新車型的推出,小鵬交付量將在下半年逐漸回升。其中,新一代轎車P7i是之前P7車型的升級版,已於本月開始交付。該公司還將於6月開始銷售一款G6緊湊型SUV,並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銷售一款七座多功能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王存認為,小鵬可能有機會趕上競爭對手,但前提是它必須迅速採取行動,糾正一些失誤。儘管前路艱難,但王存表示,在2022年底擁有超過380億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的小鵬相對具備優勢,能夠在這場價格戰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