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7.HK YUMC.US
Yum China reports results

在快速拓店和價格帶擴寬的帶動下,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在中國的運營商百勝中國去年營收增長21%

重點:

  • 百勝中國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營收均增長21%,去年新開店數量達到創紀錄的近1,700家
  • 這家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的總特許經營商截至去年底擁有14,644家門店,計劃到2026年將門店數量增加到20,000家

     

陽歌

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YUMC.US, 9987.HK)在數以千計的小城市中發現了中國快餐業的未來——大牌快餐店在北上廣深隨處可見,但在下沈市場當中往往還是一片空白。

週二發佈的四季度財報顯示,這家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的中國總特許經營商去年新開門店近1,700家,其中超過一半開在下沈市場中。這個數字創造了百勝中國年度新開店數量歷史新高,超過了此前設定的1,400至1,600家的目標。公司截至2023年底的總門店數為14,644家,並表示今年的目標是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繼續朝2026年門店總數達到20,000家的目標邁進。

在下沈市場中,肯德基通常是一個高端餐飲選擇,而且公司也在推出越來越多本地化產品來吸引顧客——最有代表性的是秘汁全雞等暢銷產品,也包括在全世界其他地方都無法想象的毛血旺風味嫩牛五方,以及牛蛙塔可等。

宏觀來看,百勝中國在中國還是擁有先發優勢,自1987年率先進入中國以來,已經擁有了30多年的歷史。除了產品本土化之外,公司也逐漸把更多業務外包出去,早年間當西式快餐在中國還是新鮮事物的時候,為了品控,這些業務保持內部管理的。

這使得百勝中國可以加速擁抱加盟模式,這才是西方快餐運營商的主流模式。同時,與電商和社交平台的合作有助於公司在實體門店之外進一步觸達更多消費者。此外,公司還與美團、餓了麼等外賣第三方平台進行更緊密的合作,來滿足消費者對便捷性的追求。

「我們即將邁入下一個快速增長階段,目前肯德基僅服務了三分一的中國消費者,期望到2026年,能讓肯德基的美食和服務覆蓋到一半以上的中國消費者,」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表示。

隨著中國經濟在多年的高速增長後放緩,百勝中國和很多同行正在轉向通過擴張來實現增長。去年,中國GDP僅增長5.2%,是除疫情期間30多年來的最慢增速。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餐飲收入5.2萬億元,同比增長20.4%,超過其他行業的恢復速度。

業績公佈後,該公司的美股股票在週二上漲4.2%,其港股股票更是在週三最高一度上漲了28%。當然,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憂慮也對公司股價造成了影響——在2024年已下跌約12%。按最新價格計算,該股目前的市盈率(P/E)低於全球主要快餐運營商,包括其原母公司YUM Brands(YUM.US), 麥當勞(MCD.US)和漢堡王的母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 (QSR.US)。

在擴張中實現增長

百勝中國的最新財報整體上非常樂觀,當然其強勁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快速擴張。去年第四季度,公司收入增長19%,達到24.9億美元,排除匯率因素,增幅為21%。這使它的全年營收達到約110億美元,排除匯率因素,增幅也達到21%。

但第四季度的同店銷售僅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增幅為4%,全年同店銷售增長了7%,全年交易量增長了12%。

為了獲得增量客流以及獲取新客戶,百勝中國一直在擴大產品的整體價格帶,重點是吸引對低端市場價格更敏感的顧客。2023年,數字訂單收入去年的增幅超過35%,突破92億元,其中品牌自有App貢獻了三分之一。

公司還繼續推動會員招新。截至去年底,肯德基和必勝客的註冊會員人數合計達4.7億,較上年同期增長14%,會員銷售貢獻了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二。

為了擴大在低端市場的吸引力,百勝中國還開始試行配送費下調計劃。公司表示,在自有配送團隊之外加強與之前提到的外賣配送服務商的合作,並不會影響整體利潤率。

與此同時,公司還在努力通過提高數字化及自動化程度,更靈活的門店形式,以及擴大由一個餐廳經理管理多家門店的模式來提高運營效率。

由於降低了成本,同時提高了運營效率,公司第四季度將餐廳利潤率提高到了10.7%,扣除疫情期間的政府補貼,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全年的餐廳利潤率也提升了2.7個百分點,達到16.3%,甚至高於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

百勝中國的淨利潤在第四季度增長了81%,全年增長87%,分別達到9,700萬美元和8.27億美元。營業利潤更是增長了170%,而核心營業利潤則增長了四倍。自2016年分拆以來,公司已通過股票回購和分紅向股東返還了30億美元,它還表示將加速提供回報,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再返還30億美元。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公司旗下的一些小品牌,尤其是以去年取得重大突破的兩家中國本土連鎖品牌。自2020年收購黃記煌以來,這家連鎖店一直表現出色,去年新增40家門店,利潤翻了三倍。同時,小肥羊連鎖火鍋也在去年實現扭虧為盈。這兩家品牌均計劃今年在國內和海外同時進行擴張。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haoju is an eye hospital

沉寂一年多後 朝聚眼科重啓收購擴張模式?

這家私立醫院及診所運營商宣布了兩項新收購計劃,或標誌著其去年一度沉寂後,公司重返收購賽道 重點: 朝聚眼科宣布,計劃全資收購寧波一家由其控股的眼科機構,同時收購寧夏地區另一家機構70%的股權 公司去年下半年營收縮水,利潤驟降30%,正努力重拾增長    陽歌 對民營醫療機構來說,在中國國家醫保體系外生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是中國數千家醫保體系之外的民營醫院及診所經營者近年獲得的教訓,它們試圖通過提供眼科、牙科及整形外科等自費醫療服務盈利。然而,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消費者正收緊非醫保覆蓋的自費醫療項目支出。 伴隨業務停滯甚至出現萎縮,部分企業正試圖通過收購擴張重振股價。朝聚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2219.HK)即為其中一例。該公司周一宣布,計劃收購兩家醫院,分別位於浙江寧波市與寧夏的吳忠市。 兩項收購看似旨在重新吸引投資者關注。2021年IPO時,朝聚眼科一度被寄望成為中國眼科行業分散格局的整合者。上述兩筆交易都缺乏亮點(下文將詳述原因),但更具象徵意義的是,在長達一年多未進行重大收購後,此舉可能標誌著該公司重啓收購模式。 最新公告顯示,朝聚眼科對兩家機構的收購金額都不高,折射出此類機構的盈利困境。其中較大規模的交易,朝聚以1,400萬元(200萬美元)收購寧波博視眼科醫院有限公司37%的股權,該機構整體估值約3,800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朝聚眼科原本已持有寧波博視63%的股權,早已是該機構控股股東,並將其納入財報合併範圍。因此,嚴格來說此項交易不構成收購。 第二筆交易則構成實質收購。朝聚眼科將以約500萬元,購得吳忠市雲視康眼科醫院有限公司70%的股權。該作價顯示,這家機構總值僅714萬元(約100萬美元),遠非大額交易。 朝聚眼科公告稱:「本次收購系既定戰略規劃組成部分,公司將進一步整合浙江及寧夏的醫療資源,通過多點布局,增強行業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有效應對市場風險。」 朝聚眼科選在7月1日香港公眾假期前披露交易,投資者反應需待周三開盤後顯現。不過,考慮到交易總額僅2,000萬元(不足300萬美元),市場反應平淡也不足為奇。 民營醫療機構熱度不再 朝聚眼科近期股價表現,反映出整體民營醫療板塊的低迷情緒,其股價年內維持橫盤。該公司總部位於內蒙古,2021年IPO時因有望整合高增長賽道而備受矚目,但此後表現多遜於預期。其港股最新收盤價為2.85港元,較10.60港元的發行價已跌逾70%。 朝聚眼科股價表現絕非個例,其當前9.2倍的市盈率雖顯著低於藥品及醫療器械板塊同業,卻與民營牙科機構現代牙科(3600.HK)9.9倍、醫美連鎖機構完美醫療(1830.HK)10倍估值相當。 IPO之後,朝聚眼科看似一度頗為活躍,走出內蒙古大本營後展開較為激進的收購。截至2021年末上市不久,該公司運營17家眼科醫院及24家視光中心;至2022年,又新增7家醫院及兩家視光中心。 2023年,朝聚眼科延續擴張節奏,新增10家機構(7家醫院+3家視光中心),至當年末,其網絡擴大至31家醫院及29家視光中心。然而,此後擴張戛然而止,去年全年顆粒無收。去年年初,雖宣布以3,680萬元收購北京明玥眼科診所有限公司的計劃(屬較大規模交易),但今年4月披露的年報顯示,這家醫院沒有被合併納入財務報表,表明該交易並未完成。 伴隨併購停滯,朝聚眼科也開始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去年全年勉力實現2.6%的營收增長,總額達14.1億元。但結合年報及去年上半年數據測算,其去年下半年營收出現0.9%的負增長(上半年則同比增長6%)。 去年,該公司毛利率下滑近兩個百分點至43.5%(2023年為45.4%),反映出在運營成本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就診人次及客單價承壓,導致盈利能力萎縮。 受此影響,該公司去年全年淨利潤同比下降12%至1.86億元(上年同期為2.21億元)。數據顯示,其去年下半年淨利潤同比大跌30%,遠高於上半年降幅8.8%。 朝聚眼科確實擁有充足的併購資金。截至去年末,公司賬面現金達7.8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63億元大增。最新公告或預示,該公司準備重啓併購模式。若能鎖定優質標的,或可提振其股價,但仍需對當前疲軟經濟環境下財務不穩的資產予以警惕。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譚仔國際私有化獲高票通過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線品牌連鎖店譚仔國際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獲高票通過,將於7月28日最後交易,並於8月19日收市後正式除牌。 根據公告,私有化方案於法院會議中獲99.7%贊成票,反對票僅0.29%;獨立股東的反對票僅佔0.13%。在特別股東大會上,持股74.25%的大股東亦投下99.96%贊成票。 譚仔國際控股股東東利多控股(3397.T)於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計劃,作價每股1.58港元,較2021年上市價為3.33元低52.6%。譚仔指,公司在海外擴展方面未能充分發揮效力,而大股東東利多擁有相關資源及專業知識,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擴展海外業務及加強內部以應對行業逆境的挑戰。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譚仔全年純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萬港元,收入錄得28.4億元,上升3.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ijin does resources

簡訊:紫金礦業申請分拆國際黃金業務在港獨立上市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國際黃金開採部門已於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請。公司補充稱,港交所已確認其可推進分拆及獨立上市計劃。 在公告發佈的同時,紫金黃金國際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文件也於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網站刊載,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證券擔任承銷商。公司披露其營收從2023年的22.6億美元攀升至近3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3%,部分受益於金價飆升。同期利潤從2.3億美元躍升至4.81億美元,增長逾一倍。 紫金礦業於5月首次披露剝離紫金黃金國際分拆上市的意向,稱此舉將加速國際化進程、提升資本管理效率並強化離岸融資與併購能力。分拆方案已於6月26日獲得公司股東大會批准。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獲本地300倍超購 泰德醫藥首掛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業泰德醫藥(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盤初一度漲近4%,至中午收市報31.75港元,升3.76%。 據招股結果,香港公開發售接獲300.15倍超購,按回補機制,公開發售股份已增至840萬股,佔發售總數50%。國際發售錄得2.43倍認購。最終發售價30.6元為上限定價,集資淨額4.29億港元(5,500萬美元)。 泰德醫藥是次全球發售1,680萬股,基石投資者包括石藥集團及騰訊 前高管吳宵光創立的微光創投分別認購500萬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億元,年增31%;淨利潤年增20.9%至5,917.3萬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