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咖啡連鎖集團雖然表示其上市傳聞不屬實,但未有指明那一部份脫離事實,從它近年的種種舉動,反映它正為重生作好準備

重點:

  • 《金融時報》報道,瑞幸咖啡正討論包括重新上市在內的資本籌集方案,計畫在今年稍後時間回歸納斯達克市場
  • 面對業界巨頭星巴克與新晉對手Manner Coffee夾擊,瑞幸未來道路並不平坦

何仲尼

曾經被嗆了一口的投資者,會願意再喝這杯咖啡嗎?

2017年10月在北京成立,僅僅用了19個月、2019年5月便在納斯達克市場掛牌的瑞幸咖啡,翌年卻涉及虛報22億元營業額,上市只有13個月便被除牌。但種種跡象顯示,這個中國最大咖啡連鎖品牌可能計畫在美國重新上市。

據英國《金融時報》,去年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的瑞幸咖啡,最近與投資者及顧問舉行了會議,討論包括重新上市在內的資本籌集方案。由於公司最近的業務增長理想,對投資者而言,它的吸引力正慢慢重現。

雖然消息傳出後,瑞幸咖啡相關負責人作出否認,但市場一直憧憬這家公司浴火重生,抗衡主要對手星巴克(SBUX.US)。消息傳出後,瑞幸的美國場外交易(OTC)股價在上週三大漲16%,但隨著公司作出回應,翌日隨即回落6.2%。如果瑞幸真的希望二度登陸納斯達克,這個可能性有多大?它會面臨甚麼挑戰?

瑞幸咖啡2020年6月被納斯達克除牌後,的確大刀闊斧努力改革,首先是清理董事會,由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郭謹一擔任董事長,並解除四名董事職務;同年12月,瑞幸與美國證交會以1.8 億美元(11.4億元)罰款達成和解,以解決對方提出的指控。直到2021年2月,瑞幸咖啡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以允許其繼續經營及重組債務,並在去年12月獲得美國法院同意,當破產程式完成後,公司可望重新進行上市計畫。

財務表現改善

失去上市地位的瑞幸咖啡,2020年6月底選擇落戶OTC的粉單市場(Pink sheets),代號為LKNCY,截至本週一的股價為8.87美元,如果以粉單市場交易的初始股價0.98美元比較,它大漲了接近10倍。以瑞幸目前的22.5億美元市值,也是粉單市場市值罕見規模較大的公司。

有分析認為,如果瑞幸試圖重新上市,應不會面臨重大的監管障礙,因為自去年以來,它一直在提交年度財務報告和定期財務報表,包括在去年第三季度提交醜聞後的第一份季度報告。

值得關注的是,瑞幸回歸初心,真正透過銷售產品和服務來賺錢,它去年透過新的零加盟費方式,吸引加盟商在具潛力的三四線城市開店,關閉一千多家表現不佳的門店,財務狀況正在明顯改善。

根據公司上月公佈的去年第三季業績,期內淨營收同比大漲105%到23.5億元,當中商品銷售收入同比增加83.9%到19.3億元,淨虧損更同比大幅收窄98.6%到2,350萬元。由此看來,瑞幸在短期內重新獲利,應該不是奢侈的期盼。

雖然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去年7月起在中國蔓延,對餐飲業帶來不利影響,但瑞幸第三季度平均月交易使用者仍達1,470萬人,比2020年同期大升79.2%,中國門店數目也增加17.4%到5,671家,比星巴克同期的5,135間多約10%,反映這家曾因財務造假被稱“釘在恥辱柱”的公司,正贏得中國消費者重新信任。

但是,即使瑞幸咖啡重新上市,但相比3年前的市場,又是否同一片光景呢?

至少,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已不止星巴克一家。來自上海的Manner Coffee,正迅速佔據中國連鎖咖啡市場,由於它的價格僅在每杯10元到20元之間,而且品質不錯,受到中國年輕上班族歡迎,獲頒“街頭咖啡”這個平民化稱號。

這家公司的不如瑞幸咖啡般快速擴張,反而是採取較健康的增長模式,門店數量從2018年底的僅8家,上升到去年的194家,絕大部分位於上海,其餘落戶在北京、成都與深圳等高消費力一線城市。

新晉對手冒起

更值得留意的是,基於它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Manner Coffee的上海門店能成功獲利,而且每家門店估值達1,500萬美元,是瑞幸的30倍。因此,它受到了不少大腕青睞,投資者包括美團 (3690.HK)與位元組跳動等科網公司,去年10月,公司曾傳出計畫到香港上市籌資3億美元,但被公司創始人韓玉龍否認。

雖然中國主要城市的咖啡市場擁有巨大增長潛力,但在外資龍頭與具實力的本地新丁夾擊下,瑞幸的增長策略所受的挑戰不低。

另一方面,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認為,由於瑞幸咖啡曾涉及虛假財務資料,事件當時觸發美國兩黨議員不滿,甚至推動促使中國企業遵守美國審計規則和資訊披露要求的法案。在這樣的敏感背景下,即使瑞幸重新符合上市要求,基於誠信曾出現問題,相信美國證交會(SEC)將會嚴格處理,不容易允許該股再度上市,而且對相關財務檔的要求將會相當嚴格。

對於瑞幸咖啡能否如其他中概股般,轉移目標到港股上市,郭思治指出,該公司屬於傳統經濟業務,除非它能將公司包裝到具備大資料等科技元素,否則以它目前的財務狀況,應該不足以符合港交所最新的上市公司盈利要求。

一動不如一靜,瑞幸在尋求再度上市前,也許默默做好本業,證明公司已經“洗心革面”,期待贏回信任,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GDS bets on new AI cycle while balancing expansion and deleveraging

萬國數據押注AI新周期 在擴張與去槓桿之間找平衡

人工智能點燃中國數據中心新一輪建設潮,萬國數據一邊把資產注入REITs回血、一邊搶搭AI算力快車,但這樣的平衡能否持續 重點: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億元,按年增長10.2% 資產注入C-REIT帶來13.69億元終止合併收益,期內錄得淨利潤7.29億元   李世達 對中國數據中心產業而言,2025 年很可能會被視為一個分水嶺:一方面,人工智能訓練與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輪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國首批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讓這個向來高槓桿、重資產的行業出現新的財務工具。 這就是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 Holdings Ltd.(GDS.US; 9698.HK)的寫照,既受惠於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設,也受制於多年積累的財務壓力。 根據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報,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萬國數據錄得28.87億元(4.0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2%,連續第二季維持雙位數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個月新簽訂單達7.5萬平方米,相當於約240兆瓦的新增裝機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約65%與人工智能相關。 新訂單增速放緩 這顯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驅動新一輪算力投資,但企業本身其實並未完全掌控節奏。管理層在說明會中坦言,第二季之後的新訂單步伐較前期緩慢,這意味著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會延續今年的強度。此外,續約談判仍令單位收入每月下降約3%至4%,反映出人工智能需求雖強,但傳統互聯網業務的降價壓力並未消失。 儘管萬國數據享受到人工智能點燃的需求紅利,但供給側過去幾年的高速擴張,使得承載人工智能的空間不再稀缺,談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轉折,是萬國數據今年將一批項目注入中國首批數據中心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資產總額約24億元。交易帶來約13.69億元的終止合併收益,使公司期內錄得淨利潤達7.29億元,實現由虧轉盈。 生存模式改變 但REITs的意義不在於一次性盈利,而在於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萬國數據過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貸、買地、建機房進行高速擴張,當信貸環境寬鬆時,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國信貸收緊之後,重資產模式不再具備可持續性,槓桿開始反向壓縮公司空間。REITs提供的,是一條能讓萬國數據既擴張、又不必完全依賴舉債的現金流管道,維持規模循環。 這也為公司帶來了財務結構的改善,財報顯示,淨負債與年化調整後EBITDA的比率,已從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貸成本下降到3.3%。在中國融資環境趨緊的情況下,同時降低槓桿與利息成本並不容易,這更突顯REITs對公司運作的重要性。 萬國數據的業務模式高度依賴電力供應。公司目前擁有約900兆瓦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儲備,這讓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發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項目。管理層也在說明會中點出:「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正變得極度稀缺。」人工智能確實帶來增量需求,但供給端——土地、電力、審批、建設速度,正在變得更競爭、更受政策影響。 海外數據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來伏筆。該平台在亞太與歐洲雖具潛力,但今年第三季仍錄得4.61億元虧損,短期內仍會拖累整體利潤。公司需要持續證明其開發、運營與出售資產的能力,而不僅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萬國數據市銷率(P/S)約為4.15倍,大幅低於Equinix(EQIX.US)的8.42 倍與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於仍處於重組期的世紀互聯(VNET.US)的1.99倍。這顯示儘管中國市場更為波動,但萬國數據的規模、客戶質量與資本循環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來,萬國數據在港股累升約30%,與大市相若,但過去一個月有約 7%回調,股價30.1港元較52周高位48.9港元有約四成折讓。在估值仍具折價、AI驅動需求未減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區間。作為熱門的AI基建標的,當人工智能需求維持強勁、REITs資產注入順利時,相信市場願意提高估值< 但仍須留意政策面的變化。簡而言之,萬國數據正在穿越一個全新的算力周期,隨著估值與市場預期的提升,意味著已沒有太多犯錯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佑駕創新配股 折讓一成集資2億元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將配售約1,401萬股新H股,每股配售價14.88元,較周二收市價16.53元折讓10%,亦較過去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7.3元折讓14%,配售股份佔擴大後發行股份約3.33%。 是次集資淨額最多2.04億元,約70%用於發展L4無人物流車,包括研發新一代產品、升級運營平台及拓展銷售網絡;約30%用於升級基礎研發平台,包括提升數據閉環體系的效率,高效賦能前裝,以及發展L4無人車多產品線。 佑駕創新周三開市跌2%至16.2元,股份由過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信完成業務調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線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一公布,由於貢獻公司約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貸中介業務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6.7%至34.2億元。 儘管營收下滑,公司當季利潤同比大增68.4%至5.21億元。 董事長肖文傑表示:「三季度我們高效完成業務調整,已順利實現轉型以符合新監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發貸款年化利率均設定在或低於24%。」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一大漲8.2%收於3.78美元。該股較3月末峰值已腰斬,年內累計跌幅達3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必選折讓11.4%配股籌31.1億港元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配售3,146.8萬股新H股,相當於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3%,配售價為每股98.8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約11.4%,籌資總額31.1億港元(4億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75%將用於投資或收購集團業務價值鏈中具潛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標企業,或與相關行業整合或成立合營實體,15%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10%用於償還貸款。 2023年上市的優必選,今次已是第六次配股集資,前五次共集資43億港元。今年7月,公司完成第五次配股集資,所得淨額為24.1億港元,截至11月24日,未動用餘額為15.12億港元。 優必選股價周二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2.1港元,轉升0.54%。該股今年至今累升約1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