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潮流零售企業把握中國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常良機,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重點︰

  • KK集團在2019年至2021年的3年間虧損逾82億元,負債高達138億元
  • 該公司近年流失大量加盟店,並將它們轉化為自有店,以維持市場佔有率

裴梓龍

中國不少購物中心近年出現兩家分別以純黃色和粉紅色大膽單色設計風格的店舖,成為網紅的「打卡勝地」。

這種獨特設計風格,也吸引了資本注意。黃色的「KKV」門店銷售潮流商品、粉紅色的「The Colorist」主打廉價美妝,這兩個品牌過去幾年擴張至已覆蓋全中國。背後的主體KK集團(KK Group Company Holdings Ltd.)近年已成功進行7輪融資,更乘着中國經濟在後疫情時代的「復常」時刻,決定第二次申請到港股上市。

2021年11月,KK集團曾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投資市場更將其吹捧為「潮流零售第一股」,但最終無功而回。一年多過去,公司趁港股回暖,再次聘請摩根士丹利和瑞信為聯席承銷商,協助闖關港交所。

2015年,出身IT業的吳悅寧開了首家KK館,主打進口產品,但真正令公司一炮而紅的,是在2019年開設了主攻年輕人市場的KKV和The Colorist;到2020年再加入潮流玩具零售品牌X11,令業務更趨多元化。在資本協助及引入加盟商的策略下,吳悅寧只花了7年時間,便把1家KK館擴至在全國31個省份及印尼13個城市中,合共擁有四個品牌的707家分店。

根據招股文件,該公司在2019至2021年的總收入,分別為4.64億元、16.5億元及35.2億元,這種以倍數增長的速度,主要是因為門店總數快速增加;然而,KK集團截至去年10月末的總收入只有30.7億元,對比2021年同期幾乎沒有增長,除了因為總門店減少20家外,最主要是新冠疫情導致大部份門店無法做生意。

收入增加,伴隨的卻是虧損同步上升。該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的虧損額均超過營業額,累計逾82億元淨虧損,其中2021年已獨佔56.8億元,主要是因為銷售成本及分銷開支增加,以及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平值虧損等。直到去年首10個月,由於金融負債公平值轉為正數,公司帳面上扭虧,錄得1.89億元淨利潤,但期內仍錄得2.54億元經營淨虧損。

靠資本輸血

KK集團能在短時間內高速擴張,離不開資本撐腰。自2016年起,公司幾乎每年最少融資一次,從種子輪到F++輪,已合共進行7輪融資,投資者包括深創投、經緯中國、CMC資本、黑蟻資本及京東集團(JD.US; 9618.HK)旗下的JD Angara。

以2019年10月完成1億美元(6.78億元)D輪融資計算,當時KK集團的估值已達10億美元(67.8億元);到2021的6月的F輪融資,有業內人士估計,其估值已高達200億元。

靠外部輸血的同時,也衍生了大量債務。該公司在2019年時的負債總額為21.6億元,一年後翻了170%至58.2億元,到2021年底再增加138%至138.3億元。到了去年10月底,其負債維持138億元水平,公司解釋,其負債淨額狀況主要由於過通過發行A輪至F輪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完成的數輪融資相關,並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波動而引致。

雖然背後有人不斷輸血,KK集團的現金水平不算充裕,截至去年10月底的現金和現金等物為4.63億元,比2021年同期減少28.5%;幸好其經營活動所得淨現金已成功轉正,從2021年同期的流出4.36億元,轉為淨流入2.14億元。

KK集團的快速拓展,一度是中國零售業的優良範例,「網紅效應」引領旗下品牌由一線城市擴展至三四綫城市的「下沉市場」,然而浪潮一過,才是考驗來臨的時刻。

加盟店大減

首先,其初始品牌KK館已步入衰落期,從2019年擁有31家自有店和138家加盟店,貢獻達77%總營收,演變成截至去年10月底只剩下25家自有店和50家加盟店,收入佔比降至僅4.1%。

至於為KK集團打響名堂的生活潮流品牌KKV,雖然從2021年起貢獻逾62%收入,而且其自有門店從2021年底的185家,大幅增加至去年10月底的303家,但加盟店卻銳減89家,僅餘下63家。

美妝產品零售店The Colorist也出現同樣情況,自有店從2021年底的135家增至去年10月底的178家,但加盟店卻由113家大幅跌至32家,收入佔比從24.2%降至17.3%。

加盟店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KK集團購入不少加盟店股權,將其演變為自家門店,有市場分析稱,由於部份加盟商在疫情期間無法獲利而萌生退意,該公司為免市場佔有率流失,只好收購這些加盟店來為維持覆蓋率,但此舉導致其銷售及行政成本大增。

該公司在招股文件的風險因素中披露,截至2022年10月,已把144家具股權投 資安排的加盟店及206家非全資門店轉為全資門店,如果這些門店無法產生足夠銷售額,將損害其業務和盈利能力。

KK集團這7年的發展中,資本支持屬重中之重,但投資者的付出需要回報,根據私募股權風險投資操作,一般投資周期為5至8年,最好的方法是在公開市場出售股權套現,KK集團再度闖關港交所,相信是回饋投資者支持的重要一步。這家存在不少風險的潮流零售企業,最終能否趁最近的火紅市況在港交所成功敲鐘,市場將拭目以待。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GDS bets on new AI cycle while balancing expansion and deleveraging

萬國數據押注AI新周期 在擴張與去槓桿之間找平衡

人工智能點燃中國數據中心新一輪建設潮,萬國數據一邊把資產注入REITs回血、一邊搶搭AI算力快車,但這樣的平衡能否持續 重點: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億元,按年增長10.2% 資產注入C-REIT帶來13.69億元終止合併收益,期內錄得淨利潤7.29億元   李世達 對中國數據中心產業而言,2025 年很可能會被視為一個分水嶺:一方面,人工智能訓練與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輪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國首批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讓這個向來高槓桿、重資產的行業出現新的財務工具。 這就是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 Holdings Ltd.(GDS.US; 9698.HK)的寫照,既受惠於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設,也受制於多年積累的財務壓力。 根據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報,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萬國數據錄得28.87億元(4.0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2%,連續第二季維持雙位數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個月新簽訂單達7.5萬平方米,相當於約240兆瓦的新增裝機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約65%與人工智能相關。 新訂單增速放緩 這顯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驅動新一輪算力投資,但企業本身其實並未完全掌控節奏。管理層在說明會中坦言,第二季之後的新訂單步伐較前期緩慢,這意味著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會延續今年的強度。此外,續約談判仍令單位收入每月下降約3%至4%,反映出人工智能需求雖強,但傳統互聯網業務的降價壓力並未消失。 儘管萬國數據享受到人工智能點燃的需求紅利,但供給側過去幾年的高速擴張,使得承載人工智能的空間不再稀缺,談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轉折,是萬國數據今年將一批項目注入中國首批數據中心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資產總額約24億元。交易帶來約13.69億元的終止合併收益,使公司期內錄得淨利潤達7.29億元,實現由虧轉盈。 生存模式改變 但REITs的意義不在於一次性盈利,而在於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萬國數據過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貸、買地、建機房進行高速擴張,當信貸環境寬鬆時,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國信貸收緊之後,重資產模式不再具備可持續性,槓桿開始反向壓縮公司空間。REITs提供的,是一條能讓萬國數據既擴張、又不必完全依賴舉債的現金流管道,維持規模循環。 這也為公司帶來了財務結構的改善,財報顯示,淨負債與年化調整後EBITDA的比率,已從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貸成本下降到3.3%。在中國融資環境趨緊的情況下,同時降低槓桿與利息成本並不容易,這更突顯REITs對公司運作的重要性。 萬國數據的業務模式高度依賴電力供應。公司目前擁有約900兆瓦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儲備,這讓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發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項目。管理層也在說明會中點出:「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正變得極度稀缺。」人工智能確實帶來增量需求,但供給端——土地、電力、審批、建設速度,正在變得更競爭、更受政策影響。 海外數據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來伏筆。該平台在亞太與歐洲雖具潛力,但今年第三季仍錄得4.61億元虧損,短期內仍會拖累整體利潤。公司需要持續證明其開發、運營與出售資產的能力,而不僅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萬國數據市銷率(P/S)約為4.15倍,大幅低於Equinix(EQIX.US)的8.42 倍與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於仍處於重組期的世紀互聯(VNET.US)的1.99倍。這顯示儘管中國市場更為波動,但萬國數據的規模、客戶質量與資本循環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來,萬國數據在港股累升約30%,與大市相若,但過去一個月有約 7%回調,股價30.1港元較52周高位48.9港元有約四成折讓。在估值仍具折價、AI驅動需求未減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區間。作為熱門的AI基建標的,當人工智能需求維持強勁、REITs資產注入順利時,相信市場願意提高估值< 但仍須留意政策面的變化。簡而言之,萬國數據正在穿越一個全新的算力周期,隨著估值與市場預期的提升,意味著已沒有太多犯錯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佑駕創新配股 折讓一成集資2億元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將配售約1,401萬股新H股,每股配售價14.88元,較周二收市價16.53元折讓10%,亦較過去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7.3元折讓14%,配售股份佔擴大後發行股份約3.33%。 是次集資淨額最多2.04億元,約70%用於發展L4無人物流車,包括研發新一代產品、升級運營平台及拓展銷售網絡;約30%用於升級基礎研發平台,包括提升數據閉環體系的效率,高效賦能前裝,以及發展L4無人車多產品線。 佑駕創新周三開市跌2%至16.2元,股份由過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信完成業務調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線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一公布,由於貢獻公司約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貸中介業務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6.7%至34.2億元。 儘管營收下滑,公司當季利潤同比大增68.4%至5.21億元。 董事長肖文傑表示:「三季度我們高效完成業務調整,已順利實現轉型以符合新監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發貸款年化利率均設定在或低於24%。」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一大漲8.2%收於3.78美元。該股較3月末峰值已腰斬,年內累計跌幅達3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必選折讓11.4%配股籌31.1億港元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配售3,146.8萬股新H股,相當於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3%,配售價為每股98.8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約11.4%,籌資總額31.1億港元(4億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75%將用於投資或收購集團業務價值鏈中具潛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標企業,或與相關行業整合或成立合營實體,15%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10%用於償還貸款。 2023年上市的優必選,今次已是第六次配股集資,前五次共集資43億港元。今年7月,公司完成第五次配股集資,所得淨額為24.1億港元,截至11月24日,未動用餘額為15.12億港元。 優必選股價周二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2.1港元,轉升0.54%。該股今年至今累升約1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