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盲盒收藏玩具的泡泡瑪特在倫敦開店,正式涉足歐洲

重點:

  • 泡泡瑪特通過在倫敦開店進入歐洲市場,自從一年前開拓第一家海外店之後,它的足跡已遍及23個國家
  • 公司希望複製在國內的成功模式——通過網路和自動販賣機等低成本渠道銷售潮流玩具,再輔以社交媒體攻勢推動銷量

陽歌

全世界擦亮眼睛!一開始,來自中國的位字節跳動給我們帶來了TikTok——一款風靡全球青少年群體的短視頻應用。如今,規模小得多但同樣時髦的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992.HK)試圖將它在國內已圈粉無數的玩具推向全球受眾,希望能將Dimoo、Pucky等玩偶系列帶給我們。

根據公司網站上的一則公告,上週四它在英國倫敦開店,正式涉足利潤豐厚的歐洲市場。自2020年底在韓國開設第一家海外門店以來,泡泡瑪特的全球足跡已經到達了23個國家。

泡泡瑪特相當引人注目的是,它有能力將普通玩具點石成金,同時利用一個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分銷網路,將高利潤的線上和自動販賣機銷售網與成本較高的傳統實體店結合。它還大量利用社交媒體工具,使其噱頭十足的最新玩具成為網路社區熱議的話題,以促進此類商品的交易,也為即將推出的新產品帶來關注。

與同行相比,它成本低,同時卻可以為它的可收藏玩具標出高價,這樣的組合使其獲得了極其令人羡慕的利潤率。去年上半年,該公司的毛利率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63.4%,比國內時尚零售業競爭對手名創優品(MNSO.US)最新的27.4%高出一倍以上。同樣風靡的美國零售巨頭塔吉特(TGT.US)公佈的毛利率與名創優品相似,為28%,而泡泡瑪特的毛利率也遠遠高於全球玩具巨頭美泰(MAT.US)的47.8%。

投資者對泡泡瑪特的回報是高達74倍的歷史市盈率,這同樣也遠高於名創優品的58倍,塔吉特的18倍和美泰的9倍。

到目前為止,泡泡瑪特的成功主要得益於中國本土市場,它採用“盲盒”的銷售模式,讓粉絲購買不透明盒子包裝的玩具。粉絲們只有在買到手並打開盒子後,才能看到他們到手的究竟是什麼玩具,從而給產品增添了驚喜元素。

但現在,它希望能將這一成功模式引入它的全球擴張之旅。它在2018年底推出了一個國際部門,由韓國人文德一(Moon Duk Il,英文名Justin Moon)領導。它國際擴張之旅的第一站是韓國,這毫不意外。韓國與中國有許多文化上的相似之處,通常是許多面向消費者的中國公司國際擴張的先行站。

該公司最新的年報顯示,它目前在韓國以及日本、新加坡都有海外分公司。除了在英國開的新店外,該公司稱其他的市場還包括了加拿大和美國。

它在2019年底正式宣佈進軍歐洲市場,採用與當地商業合作的形式。它當時表示,它將首先著眼法國市場,現在看來這一計畫有所耽擱,導致它改從英國進入歐洲市場。

早期階段

除了告訴我們它進入了多少個國家,並一再提到韓國、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國和現在的英國是它的全球市場之外,泡泡瑪特對擴張的其他細節相對吝嗇。這讓我們猜測,到目前為止,它大部分的擴張僅限於線上銷售,也許還有一些自動販賣機銷售,用公司行話說就是“無人販賣機”,而實體店的實際數量可能相當有限。

去年10月,它啟動了“全球品牌大使”計畫,表明該公司正在複製網紅加社交媒體的成功模式,推進它的海外雄心。在去年前六個月的最新財務報告中,該公司承認國際銷售額占其同期總銷售額的比例不足10%,因此它不會提供這部分業務的更多具體資料。

它還在各種採訪和公告中透露了迄今為止的各種實踐。其中提到,該公司的全球擴張將包括與迪士尼(DIS.US)和擁有“Hello Kitty”特許經營權的三麗鷗(Sanrio)等公司合作開發的玩具,這表明該公司在這部分業務上不會過於依賴自家廣受歡迎的中國玩具。

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文德一還指出,該公司將順應當地口味,讓北美和歐洲的消費者在付款前看到他們購買的東西,和它在亞洲非常受歡迎的“盲盒”策略有所不同。

到目前為止,該公司似乎還是直接擁有更多的海外業務,而不是像名創優品那樣,採用嚴重依賴當地合作夥伴的特許經營模式。該公司擁有其韓國業務的80%,在其他海外公司可能也擁有類似比例的控股權。當擴張處於早期階段時,這其實算是很正常的,一旦泡泡瑪特為其海外業務找到合適的模式,它很可能就會開始更多採用特許經營模式。

要想瞭解泡泡瑪特的全球足跡最終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可以拿名創優品做對比。泡泡瑪特於2010年創辦,直到10年後才開設了第一家海外門店,而名創優品在2013年成立,兩年後就在海外開設了首家門店,速度要快得多。

截至9月底,名創優品在近90個國家擁有近1,800家門店。相比之下,它同期在中國有大約2,800家門店,占其總銷售額的60%左右。但是在截至去年9月的三個月裡,它的國際收入增長了78%,比它在國內的銷售額增幅快出四倍多。由於這種快速增長,國際銷售佔其總收入的比例從一年前的17%增至23%。

毫無疑問,泡泡瑪特很羡慕這些數字,希望自己在海外也能取得同樣的成功。它的玩法與名創優品稍有不同,因為它依靠創造一種收藏者的文化來銷售玩具並獲得豐厚的利潤。雖然它在中國取得了成功,但要說它在海外市場是否也能取得同樣的成功,還為時過早。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債務壓力揮之不去 希教國際持續賣校求生

民辦高教寒冬持續,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再度出售資產求生 重點: 最新一宗交易雖僅作價1,000萬元,但涉及每年1.2億元貸款回收承諾 3.5 億美元零息可轉債已完成重組並全數贖回,外幣債務風險正式解除    李世達 在中國民辦高教投資熱潮退卻的當下,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資產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萬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諾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買方更要負責為倍諾思教育償還希教的3.8億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義的並非交易對價,而是買方承諾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償還1.2億元本金與8%利息的股東貸款,等於替公司在未來幾年鎖定可預期的現金流,協助緩解持續緊絀的財務壓力。 事實上,希教近兩年來已多次出售資產,市場估算累計變現超過23億元,涵蓋江西、甘肅、雲南、上海、蘇州等多個教育項目,構成一條漸次收縮的資產處置路線。過往公告中,公司措辭高度一致:「聚焦優質核心資產」「改善資產負債表」「提升股東回報」。 若說過去的民辦高教是以擴張換增長,如今希教則是以縮表換生存。 零息可轉債拆彈 希教的財務壓力說來話長,但最受關注的是2021年發行的3.5億美元零息可轉債。該債務曾於去年3月遭債權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年8月撤回,重組談判即告展開。 今年6月,公司與持有逾56%本金的債權人小組達成原則協議,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將以610美元提前贖回,並於7月獲95.94%未償本金持有人支持通過,使方案具備約束力。重組已於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隨後公司於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償債券的贖回,意味其外幣債務風險基本解除。 然而,拆彈成功並不代表財務壓力從此消失。根據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報告,公司淨流動負債達56.27億元,其中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11.3億元,而手頭現金僅約16.16億元。 所幸在財務報表的另一端頗為亮眼。期內收入為21.17億元,按年增長3.6%;股東應佔溢利達3.07億元,大增28.5%,經營現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淨流出轉正至2.71億元,公司運營層面似已重回正軌。 至此,化債仍是最重要議題,資產處置成為去槓桿進程中的核心組件。對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諾思,公告明言校舍規模與場地難以滿足未來教學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額外投入改造資本。從財務角度而言,這是一場在增長與現金流之間的取捨,而在債務仍需時間化解的階段,公司顯然選擇後者。 持續出售邊際資產 今年以來,希教密集處置多項教育資產,從甘肅白銀、江西南昌與樟樹,到陝西西安及廣西桂林的項目,市場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現金回收與債務轉移規模或超8億元。 從已披露公告可見,被剝離的項目普遍具備明顯共通點,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連續虧損或資產淨值為負,且校舍改造與辦學條件提升需要持續資本投入,投資回收期較長等。 此外,多數項目位於生源增速放緩、民辦本科競爭激烈的二三線地區,招生提升空間有限,難以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出售此類邊際資產成為公司降槓桿與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策略,將更多資源集中於具規模與學科優勢的核心辦學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後首個交易日,希教股價下挫7.83%,收報0.2港元,今年以來仍錄約37%升幅,跑贏大市。市場的定價邏輯亦相對清晰:在零息可轉債拆彈後,公司不再面臨外幣債務違約風險,但能否持續推動資產處置回款,並有效用於補強資本結構,將決定估值能否修復。 希教目前追蹤市盈率約3.6倍,仍低於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這種折讓反映市場對槓桿與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但若未來幾次處置交易能順利收回貸款及對價,尤其在流動性偏緊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負債結構,估值曲線仍可能出現修復空間。 對希教而言,出售資產只是漫長去槓桿的中場。在人口負增長、生源分流與監管審慎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民辦高教再難以依靠複製校區達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學科壁壘、區位優勢與穩定現金回收能力的資產,是獲得市場定價主導權的關鍵。希教目前估值仍處低位,具一定情緒修復可能,但相信會是一場耐力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