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HK

受惠中國經濟活動復常,這家「台式小火鍋」連鎖店今年農曆新年營收持續復甦

重點︰

  • 呷哺呷哺預計去年收入減少,同時淨虧損增加,但下半年的表現已明顯改善
  • 該公司計劃增加分店、擴充海外市場,並與抖音等平台推出多元化銷售,希望把握後疫情時期的商機

 

葉天娜

作為風摩一時的「台式小火鍋」集團,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在最近三年的日子不易過,首先是在2021年經歷管理層「內鬥」後大換血,同時面對反覆不定的新冠病毒疫情,在過去兩年虧損超過6億元,市值從高峰近300億港元,跌至最近的70多億港元。

該公司在上周二發表盈利警告,預計去年收入減少約23.1%至約47.2億元,淨虧損約3.2億至3.4億元,比2021年增加13%至20%,是公司自2014年上市以來第二次虧損。

與不少餐飲集團一樣,呷哺呷哺在疫情期間,被要求停業或限制營業時間,但卻要應付租金及員工等固定開支,成為虧損的主要原因。但公司表示,去年下半年及時調整架構及策略,與業主談判免租或減租,加上中國放寬防疫政策,期內淨虧損約4,200萬至6,200萬元,比上半年的2.78億元大幅減少。

話雖如此,投資市場卻不賣帳,呷哺呷哺的股價在盈警公布後的三個交易日累挫約兩成,曾跌破6.8港元,創三個月新低。由於同行海底撈(6862.HK)最近公布去年扭虧為盈,錄得淨利潤不少於13億元,呷哺呷哺卻仍然處於虧損,因此投資者感到失望也是情有可原。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新冠疫情去年對餐飲業的影響相當大,因此呷哺呷哺的業績表現是在預期之中:「其股價跌幅較大,除了因為盈警,還因為整體港股氣氛不好,加上呷哺呷哺從去年低位2.84港元,曾回升至本年初的10港元以上,部分投資者見市況不妥,決定賣出先鎖定利潤,成為股價受壓的原因之一。」

內外擴版圖

隨着中國全面解除嚴密防疫舉措,並決心重振經濟,呷哺呷哺的主席賀光啓自然希望及時抓緊商機,並定下翻身「三步曲」。

第一步是全力擴張,公司計劃今年新增超過230家門店,其中呷哺呷哺主品牌新增120家、「湊湊火鍋」新增超過70家、「歡樂燒肉」新開20家,目的是把握疫後消費復甦的商機。畢竟截至去年6月底,公司只剩下810家分店,比一年前大幅減少267家。

事實上,該公司今年農曆新年假期的總營收比去年同期飆升126%,翻枱率更比去年12月增長近3倍,當中以二線及旅遊城市的營業表現尤為突出,因此利用良好復甦勢頭趁機擴充,實屬有跡可尋。

第二步是向海外擴展,有分析估計是呷哺呷哺看到海底撈的海外生意表現理想,希望趁機分一杯羹。該公司已成立海外事業部,進軍亞太區主要城市。例如旗下湊湊火鍋自去年在新加坡開業後,至今已擁有三家分店;而呷哺呷哺主品牌的海外第一店,也在今年1月25日落戶新加坡,並於3月18日在台北試運,更準備繼續擴展至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

第三招便是聯手抖音、小鵬汽車(9868.HK)及百度(BIDU.US;9888.HK)進行多元化營銷。呷哺呷哺上周宣佈,與進軍外賣市場的抖音合作,今年將於抖音平台進行官方直播、達人直播及短片帶貨等,初步通過旗下小程式,以及抖音原生外賣等方式進行,推出定制化專屬外賣產品,雙方會員平台將在今年5月前打通,外賣服務計劃第三季上線。

管理層內訌

去年呷哺呷哺旗下品牌通過抖音官方號,已獲得數億次曝光量,成交額突破一億元,預計配合抖音新推出的外賣業務,今年將增長至兩億元。

來自台灣的賀光啓1998年在北京開設了首家呷哺呷哺台式小火鍋店,然而中國北方人習慣親朋好友圍在一起吃火鍋,用的是炭火或煤氣,賀光啓卻從台灣引入電磁爐的吧枱式個人小火鍋,在形式上及飲食文化上相差太遠,未受中國消費者歡迎。

直到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為賀光啓帶來契機,呷哺呷哺打着「一人一鍋,非典染不上」的口號,吸引大量想吃火鍋、又不敢一群人一起吃的顧客,令公司聲名大噪,更吸引資本垂青。

2014年,呷哺呷哺登陸港交所,成為「火鍋連鎖第一股」,2016年更拋出四年內實現一千家分店、百億營收及淨利潤10億元的計劃。直到2019年底,其門店數量雖然高達1,124家,但盈利表現未能趕上,埋下管理層「內鬥」的伏線。

2021年8月,呷哺呷哺發聲明,罷免帶領公司上市的功臣──時任行政總裁的趙怡,並由賀光啓領導管理團隊。聲明的言辭非常不客氣,批評趙怡在擔任行政總裁期間,公司若干品牌表現未達預期,其管理方式及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重大差異。該公司目前的市銷率僅1.63倍,遠遠落後於海底撈與九毛九(9922.HK)的2.83倍和6.38倍,或許正好解釋了投資者的憂慮。

「呷哺呷哺的股價長期落後,主要和管理層近年的變動有關,但經歷換人後,公司未來能否修補估值,還看賀光啓對於最新戰略的執行能力。」溫傑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GDS bets on new AI cycle while balancing expansion and deleveraging

萬國數據押注AI新周期 在擴張與去槓桿之間找平衡

人工智能點燃中國數據中心新一輪建設潮,萬國數據一邊把資產注入REITs回血、一邊搶搭AI算力快車,但這樣的平衡能否持續 重點: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億元,按年增長10.2% 資產注入C-REIT帶來13.69億元終止合併收益,期內錄得淨利潤7.29億元   李世達 對中國數據中心產業而言,2025 年很可能會被視為一個分水嶺:一方面,人工智能訓練與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輪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國首批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讓這個向來高槓桿、重資產的行業出現新的財務工具。 這就是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 Holdings Ltd.(GDS.US; 9698.HK)的寫照,既受惠於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設,也受制於多年積累的財務壓力。 根據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報,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萬國數據錄得28.87億元(4.0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2%,連續第二季維持雙位數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個月新簽訂單達7.5萬平方米,相當於約240兆瓦的新增裝機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約65%與人工智能相關。 新訂單增速放緩 這顯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驅動新一輪算力投資,但企業本身其實並未完全掌控節奏。管理層在說明會中坦言,第二季之後的新訂單步伐較前期緩慢,這意味著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會延續今年的強度。此外,續約談判仍令單位收入每月下降約3%至4%,反映出人工智能需求雖強,但傳統互聯網業務的降價壓力並未消失。 儘管萬國數據享受到人工智能點燃的需求紅利,但供給側過去幾年的高速擴張,使得承載人工智能的空間不再稀缺,談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轉折,是萬國數據今年將一批項目注入中國首批數據中心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資產總額約24億元。交易帶來約13.69億元的終止合併收益,使公司期內錄得淨利潤達7.29億元,實現由虧轉盈。 生存模式改變 但REITs的意義不在於一次性盈利,而在於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萬國數據過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貸、買地、建機房進行高速擴張,當信貸環境寬鬆時,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國信貸收緊之後,重資產模式不再具備可持續性,槓桿開始反向壓縮公司空間。REITs提供的,是一條能讓萬國數據既擴張、又不必完全依賴舉債的現金流管道,維持規模循環。 這也為公司帶來了財務結構的改善,財報顯示,淨負債與年化調整後EBITDA的比率,已從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貸成本下降到3.3%。在中國融資環境趨緊的情況下,同時降低槓桿與利息成本並不容易,這更突顯REITs對公司運作的重要性。 萬國數據的業務模式高度依賴電力供應。公司目前擁有約900兆瓦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儲備,這讓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發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項目。管理層也在說明會中點出:「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正變得極度稀缺。」人工智能確實帶來增量需求,但供給端——土地、電力、審批、建設速度,正在變得更競爭、更受政策影響。 海外數據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來伏筆。該平台在亞太與歐洲雖具潛力,但今年第三季仍錄得4.61億元虧損,短期內仍會拖累整體利潤。公司需要持續證明其開發、運營與出售資產的能力,而不僅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萬國數據市銷率(P/S)約為4.15倍,大幅低於Equinix(EQIX.US)的8.42 倍與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於仍處於重組期的世紀互聯(VNET.US)的1.99倍。這顯示儘管中國市場更為波動,但萬國數據的規模、客戶質量與資本循環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來,萬國數據在港股累升約30%,與大市相若,但過去一個月有約 7%回調,股價30.1港元較52周高位48.9港元有約四成折讓。在估值仍具折價、AI驅動需求未減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區間。作為熱門的AI基建標的,當人工智能需求維持強勁、REITs資產注入順利時,相信市場願意提高估值< 但仍須留意政策面的變化。簡而言之,萬國數據正在穿越一個全新的算力周期,隨著估值與市場預期的提升,意味著已沒有太多犯錯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佑駕創新配股 折讓一成集資2億元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將配售約1,401萬股新H股,每股配售價14.88元,較周二收市價16.53元折讓10%,亦較過去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7.3元折讓14%,配售股份佔擴大後發行股份約3.33%。 是次集資淨額最多2.04億元,約70%用於發展L4無人物流車,包括研發新一代產品、升級運營平台及拓展銷售網絡;約30%用於升級基礎研發平台,包括提升數據閉環體系的效率,高效賦能前裝,以及發展L4無人車多產品線。 佑駕創新周三開市跌2%至16.2元,股份由過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信完成業務調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線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一公布,由於貢獻公司約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貸中介業務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6.7%至34.2億元。 儘管營收下滑,公司當季利潤同比大增68.4%至5.21億元。 董事長肖文傑表示:「三季度我們高效完成業務調整,已順利實現轉型以符合新監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發貸款年化利率均設定在或低於24%。」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一大漲8.2%收於3.78美元。該股較3月末峰值已腰斬,年內累計跌幅達3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必選折讓11.4%配股籌31.1億港元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配售3,146.8萬股新H股,相當於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3%,配售價為每股98.8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約11.4%,籌資總額31.1億港元(4億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75%將用於投資或收購集團業務價值鏈中具潛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標企業,或與相關行業整合或成立合營實體,15%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10%用於償還貸款。 2023年上市的優必選,今次已是第六次配股集資,前五次共集資43億港元。今年7月,公司完成第五次配股集資,所得淨額為24.1億港元,截至11月24日,未動用餘額為15.12億港元。 優必選股價周二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2.1港元,轉升0.54%。該股今年至今累升約1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