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hongshu valued at $17 billion in new funding

社交電商小紅書在最新一輪融資中吸引了西方著名公司DST,這點相對罕見

重點:

  • 小紅書在新一輪融資中估值170億美元,DST Global、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和中信資本參投,成為新入局的投資者
  • 隨著努力拓展廣告收入來源之外的業務,這家社交電商2023年收入飆升85%,達到37億美元 

陳竹

隨著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兩國資本市場之間曾繁盛的關係越來越像遙遠的回憶。不久前,中國科技公司還自由地從美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投資者隨後再借助美國股市IPO套現。

在此背景下,上周有,中國社交媒體寵兒小紅書從與西方有聯繫的著名風險投資公司DST Global那裡籌集新資金,此事因逆潮流而與眾不同。這一舉動讓人回想起跨境科技投資開放的時代,國際風險投資或許仍能在被孤立的中國科技行業找到一席之地。

只有時間能證明這筆投資是一個反常現象,屬於早先時代遺留下來的個案,表明越來越謹慎的西方私募股權公司,對中國科技公司仍有一定興趣。

小紅書成立於2012年,誕生於中國科技領域的國際投資黃金時代。與同期的美團(3690.HK)和拼多多(PDD.US)一樣,小紅書的迅速崛起也得益於美元投資。然而,它仍是為數不多,但尚未上市的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這只獨角獸繼續用自身潛力吸引投資者。

另外兩家情況類似的公司是快時尚巨頭Shein和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這兩家公司都發現類似的融資越來越困難,在西方股票市場上市的計劃,在國內外都遇到了重重阻力。

上周以《金融時報》的一篇報道為開端,許多頭條新聞都報道,小紅書的最新一輪融資,吸引了一群多元化的投資者。除了以在早起投資Facebook而聞名的DST外,新入局的支持者還包括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和中信資本,而紅杉資本(原名紅杉中國)也增持了股份。除DST之外,其他投資者都是中國的,它們的投資來自美元計價的基金。本輪融資涉及向已有和新增投資者出售現有股份,公司估值為170億美元。

小紅書的最新融資暗示著它即將上市。與為了維持虧損業務而籌集資金的初創公司不同,小紅書似乎資金充裕。據國內媒體援引一位接近該公司的投資者的話稱,新一輪融資是由尋求退出的早期投資者,和渴望進入的新投資者推動的。

最新估值為170億美元,高於2023年中期紅杉資本首次投資小紅書時,媒體報道的140億美元估值。然而,這個數字也代表該公司估值較2021年下半年的200億美元有所回落,當時很多中國互聯網公司仍處於巔峰時期。

小紅書總部位於上海,最初是一家雜誌式的在線購物指南,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社交商務平台,融合了Instagram、Pinterest和亞馬遜的元素。該應用程序已成為中國都市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尋求生活方式建議、產品推薦和真實評論必去的平台。

出色的增長

小紅書的增長軌跡繼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儘管過去兩三年中國大多數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增長急劇放緩。2023年,公司月活用戶數同比增長20%,達到3.12億人,收入飆升85%,達到37億美元。這種爆發式增長讓人想起2010年代初,中國移動互聯網開始蓬勃發展的時代,也讓小紅書在如今更加成熟的互聯網格局中脫穎而出。

或許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紅書最近已獲盈利。根據多家媒體援引的投資者文件,公司去年實現淨利潤5億美元。這標誌著該平台在2022年虧損2億美元後,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突顯出該平台不僅有能力保持增長,而且有能力將這種增長轉化為財務上的成功。

與許多社交媒體平台一樣,小紅書的收入嚴重依賴於廣告。根據廣發證券最近的一份報告,2023年廣告收入佔該司總收入的70%至80%。

小紅書意識到嚴重依賴單一來源的風險,尤其是在中國經濟放緩令廣告客戶更加謹慎的情況下,它一直在努力實現收入來源的多元化。作為該努力的一部分,它在過去幾年里,加強了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努力,希望能更直接地利用龐大用戶群的購買力。

小紅書最新的電子商務舉措,集中在這樣一種模式上,即內容創作者推薦符合自己口味的產品,小紅書從此產生的銷售中獲得提成。公司認為,這種模式使其區別於傳統電子商務,促成了更為真實的網紅與消費者的聯繫,這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參與度和銷售額。

小紅書電子商務戰略的成功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可能會維持投資者對該公司的興趣,並有助於提升估值。考慮到公司備受期待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這一點尤其重要。

初步跡象是積極的,小紅書的電子商務活動在上個月的「618」購物節期間取得了顯著進展,該購物節被視為中國每年的第二大在線購物盛會。該平台的商家直播活動大幅增長,來自這些直播的商品交易總額(GMV)飆升至去年的五倍。

不過,挑戰依然存在。鑒於廣告收入仍佔其收入的80%,小紅書的電商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此外,在阿里巴巴、拼多多和京東等老牌電商巨頭主導的市場中,小紅書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更不用說抖音等其他新來者。

小紅書的IPO計劃早在2021年就有傳言,但該計劃可能面臨公司無法控制的多重外部阻力。IPO的時機和可行性不僅取決於小紅書,還取決於地緣政治態勢﹐以及中國互聯網公司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

最近圍繞Shein的事態發展表明,中國科技公司跨境上市的複雜性日益增加。據報道,在放棄美國上市計劃後,Shein目前正在尋找其他選擇,倫敦將成為首選,香港可能成為備選。

Shein和小紅書都擁有大量敏感的個人數據,儘管來自不同的用戶群。Shein的數據主要來自中國以外用戶,尤其是美國用戶,而小紅書的數據主要來自中國消費者。儘管中國最近放鬆了對科技行業的打擊,但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加劇,將繼續使中國公司的國際上市計劃變得複雜。

這又讓我們回到了國際風險資本未來在中國科技行業的角色上。雖然小紅書的案例表明,跨境投資仍然是可能的,但在今天的大環境下,這很有可能只是一個例外。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科技初創企業進行常規投資,並最終在美國上市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至少目前是這樣。展望未來,成功與否可能取決於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在太平洋兩岸都加強審查的新形勢下,滿足國內監管機構和國際投資者的要求。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海辰儲能營收飆升 更新香港IPO申請

儲能企業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請,顯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69.7億元(約合9,800萬美元),同比飆升224.6%,毛利潤激增逾10倍至9.16億元。 海辰儲能創立於2019年,是全球頂尖的儲能系統(ESS)電池及成套設備製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針對多元應用場景定制的儲能產品與解決方案,業務貫穿全產業鏈——從儲能電芯到集成儲能系統和端到端解決方案。 公司處於儲能需求爆發式增長的風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國本土生產儲能系統的中國企業。自去年起已實現調整後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續此態勢,經調整淨利潤達2.47億元,正快速邁向全年淨利轉正的目標。 海辰儲能憑借差異化技術構築顯著競爭優勢,尤其在長時儲能賽道擁有很大的領先優勢。公司強調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時儲能電池的企業。 公司規模化生產覆蓋587安時與1,175·安時等多規格儲能電芯,形成適應電力和工商業場景的產品矩陣。公司亦是業界首家實現314安時儲能電池量產的企業。 陽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滴普科技首掛大漲 半日收升121%

企業級大模型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84.HK)周二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開市大漲112%,至中午休市報59港元,升121.31%。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發售2,663.2萬股,發售價26.66港元,集資淨額6.1億港元。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得熱捧,錄得7,568.83倍超購,香港公開發售原佔5%,按回補機制增至532.64萬股,佔發售總數20%。國際發售錄得15.61倍超購。 滴普科技主要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主要客戶涵蓋消費零售、製造、醫療及交通等多個領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18.4%達到1.32億元。整體毛利率提升至55%。虧損由去年同期的6.2億元收窄至3.1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文遠知行招股集資31億元

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開招股,發售8,825萬股,5%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不超過35港元,集資30.9億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3,535.3港元。公司於下周一截止認購,下周四在港掛牌。 過去三年文遠知行持續虧損,今年首六個月,公司收入近兩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2.8%,但仍錄得虧損7.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公司解釋,虧損主要是加快業務及技術發展,故前期在研發、行政及銷售開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資金。 公司表示,集資所得約40%用於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另外40%用於加快L4級車隊的商業化量產或運營,約10%用於建立營銷團隊和分支機構,餘下10%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rom making billions in annual profits to persistent losses: Can Sun Art Retail turn the tide?

從年賺百億到年年虧損 高鑫能否打贏這場翻身戰?

大潤發母企高鑫零售近年業積極不穩定,三年兩虧,即使由私募王者入主,暫仍未見龧光 重點: 公司預警上半財年業績虧損達1.4億元 現正進行一系列架構及人事整改   劉智恒 「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前主席黃明端幾年前的一句說話,道出大賣場今天的辛酸。 在電商網購盛行下,昔日大賣場的經營模式顯得不合時宜,老態畢現;去年底行業老大哥家樂福在中國內地只餘下4家門店,另一巨頭沃爾瑪,光在去年於內地關閉超過20家門店,早將一顆心投向山姆式的倉儲會員店。 不敵時代巨輪 在商超行業出現結構性改變,加上自身公司的衰敗,令大潤發這家曾經的超市之王,年賺數十億的龍頭企業變得一蹶不振。其母企高鑫零售剛向市場發布中期盈警,預告截至今年9月底止,料虧損1.4億元,去年則有盈利2.06億元。 公司解釋,虧損主要因市場競爭加劇及消費疲弱影響,拖累商品平均售價下降;至於「中秋國慶」雙節合一,亦影響消費額。另外,受一次性影響,包括商店街調整過程令收入下降、為華中大區組織優化的開支,以及期內利息收入減少。 要知道高鑫的高光時刻,每年收入超逾千億元,2017年時盈利一度高達30億元。之後在網購日盛的環境下,高鑫業務逐漸被碾壓,業績日走下坡,2022年更出現虧損7.3億元、2023年雖扭虧為盈,亦只僅賺7,800萬元,到2024年虧損更高達16億元。 2025財年能扭虧為盈賺3.86億元,全賴大手關店及大幅削減成本而來,期內關閉了八家大潤發大賣場及一家中型超市。即是說,要通過降本才稍稍止住虧損,並非生意有明顯改善。 私募教父接盤 阿里巴巴先後於2017年及2020年購入高鑫股份,最終取得逾七成股權,累計投入502億港元。原以為有了阿里這個大靠山,能帶領高鑫渡過商超生態轉變的困境,豈料市場逆轉,縱擁有龐大財力及高科技的阿里亦鎩羽而回,最終由德弘資本(DCP Capital)以131.4億港元接盤,此役令阿里虧損371億港元。 德弘資本有何能耐,難道連阿里搞不好的熨手山芋,他也能力挽狂瀾於既倒? 德弘創立於2017年,創辦人之一的是內地藝人陳好的丈夫劉海峰,在業內有 中國 「PE教父」的美譽,曾在KKR及摩根士丹利任高職,過去投資的中國巨企包括有海爾、中國平安、蒙牛、南孚電池、恒安集團及百麗國際等,戰績彪炳;這次接手連阿里也虧大本的高鑫,實在是投資生涯一場大挑戰。 轉變模式大關分店 德弘接手高鑫後,即時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在「節流」上,首先是將五大營運區重構為四大區;然後來一場關店大行動,將虧損不斷的分店壯士斷臂,以達致停損目的。 然後將管理層及員工進行重整,即使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也要辭去董事會主席,多位高管也相繼離去。德弘更啟動反貪腐行動,今年9月時,大潤發營運長管明武被公安帶走,公司表示因涉嫌職務犯罪,案件正在調查階段。 「開源」方面,在大事關閉大賣場及減省人手的時候,將資源調往中型超市的大潤發Super與M會員店。2025財年公司新開4家大潤發Super新開4家,主要針對社區需求,集中售賣5,000至8,000款商品,門店面積在1,500至3,000平方米,部份設有食堂或兒童樂園,深度融合了消費場景。 至於M會員店,模式一如山姆,以倉儲會員模式運營,減少貨品種類及採高周轉方式,並以高性價比或自家商品作招徠。2025財年,高鑫零售共開設4家M會員店。 暫時看,德弘對高鑫的整頓及發展方向似走對路,將虧損分店關閉,可減省開支,從而集中資源拓展大潤發Super及M會員店,而倉儲會員式經營是現時市場所需,高鑫這個後發者有機在市場搶佔一席位。 然而山姆與好市多兩家龍頭已早著先鞭,在內地門店布局、知名度及貨品供應鏈上,遠較高鑫完善及理想,後者要轉型追趕,不但要克服眾多問題,更要投入相當資金,且不是一時三刻可一蹴而就。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