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新鮮電商剛剛宣佈了董事會的重大人事變動,由於虧損日益擴大而且無望紓緩,該公司正面臨生存危機

重點:

  • 每日優鮮宣佈了高層人事的重大變動,包括兩位聯席首席財務官辭職,其中一人也是三名辭職的董事會成員之一
  • 與此同時,該公司正在面臨虧損擴大、巨額債務和大量拖欠前員工工資導致的現金短缺

梁武仁

一年之間,天壤之別。

就在一年前,每日優鮮(MF.US)還是一家市值數十億美元的新興創業公司。如今,這家中國新鮮食品配送服務的先驅正面臨一場生存危機,據說它已經裁掉了大部分員工,股價下跌至以美分計,很快就要一文不值了。現在,這家公司剛剛採取了最新措施,試圖通過宣佈重大的董事會和高管調整,來挽救這條快速下沉的船。

成立於2014年的每日優鮮,很可能面臨一條漫長而艱難的復甦之路——如果它能生存下來的話。這家公司首先需要展示其有朝一日實現盈利的能力,才會有人敢給它投錢。它可以通過出售資產在短期內渡過難關,這樣不僅能產生新的現金,還能精簡業務和降低成本。

如果它真的設法得到了急需的資金,該公司可能還需要按下商業模式的重新開機按鈕,向投資者證明為何它認為自己未來可以實現持續盈利。因為缺乏耐性的投資者,多數都會選擇暫時割肉離場。

每日優鮮「爆煲」過程中倒下的最新一張骨牌出現在上週末,該公司宣佈三名董事會成員辭職。其中包括聯席CFO王珺,以及去年年底才加入公司的另一位聯席CFO陳希。任命兩位新的獨立董事後,每日優鮮的網站現在只列出了三名董事會成員,包括創辦人兼CEO徐正,比去年6月公司IPO的時候少了兩位。這意味著每日優鮮實際上有了一個全新的董事會,雖然保留CEO作為唯一的執行董事可能不會讓剩下的投資者十分滿意,因為後者可能還是希望公司人事煥然一新。

為了能夠在一小時內送達新鮮雜貨而自豪的每日優鮮,從一開始就背負著提供快速服務所需的沉重成本結構,這大大拖累了它的收入。該公司的利潤率也受到來自叮咚買菜(DDL.US),以及拼多多(PDD.US)和美團(3690.HK)等互聯網巨頭的激烈競爭的侵蝕。

更糟糕的是,該公司在7月初承認誇大了去年首九個月的收入。此前,一個獨立的審計委員會從4月開始對其「次日達業務(今日下單,明天送達)」的交易進行審查。剛剛辭職的三名董事會成員之一朱寒松,曾作為獨立董事擔任該委員會的主席。自去年7到9月的季度之後,每日優鮮沒有發佈任何財務業績。

該公司稱,它解僱了所有參與欺詐交易的員工,同時指出,公司CEO和兩位CFO都與之無關。欺詐行為曝光後,每日優鮮現在面臨著大量指控其在IPO前財務資料造假的訴訟。被解僱的不只是欺詐案背後的員工。該公司據稱已經解僱了大多數員工,欠下了大量員工工資和如山的債務。

失敗的救助

隨著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該公司似乎在7月稍後迎來了一次小小的轉機,當時山西東輝集團同意向其注資約2億元。但兩周後,每日優鮮表示,該協議仍懸而未決,到目前為止,資金似乎還沒有到位。據報道,這迫使每日優鮮暫停了其主要的新鮮商品配送業務,該業務在去年前9個月約佔其收入的85%。

每日優鮮表示,這項業務能否恢復,取決於融資情況。該業務因送貨員騎著配備了粉色快遞箱的電動車而聞名。但是,就算它真的獲得了資金,該公司在目前的商業模式下還能挺多長時間,也遠未可知。

在截至2020年底的兩年裏,每日優鮮的現金持有量下降了一半以上,按美元計算約為1.41億美元(9.8億元),儘管它在2018年和2020年籌集了新的資金,以滿足燒錢之需。在去年一季度,每日優鮮又籌集了3.62億美元。而且該公司還從其IPO中籌得約2.73億美元,當時該公司的估值為25億美元。

每日優鮮的主要股東包括騰訊(0700.HK),它至今已從投資者那裏籌集了總計18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老虎全球管理公司和高盛管理的科技基金。剛剛辭職的獨立董事朱寒松和聯席CFO陳希,都曾在高盛工作了十餘年。

該公司的困境讓人想起咖啡連鎖店運營商瑞幸咖啡(LKNCY.US),後者也曾經是一個充滿野心的燒錢公司,後來承認捏造了數億美元的銷售額。但在經歷了包括破產申請在內的幾近死亡之後,它居然成功地實現了扭虧為盈,但每日優鮮由於目前還看不到盈利的商業模式,它能否做到同樣的事情還遠未可知。

資金短缺情況此後只會變得更糟,因為隨著主業務的停止,它的收入將受到巨大打擊,從而大大削弱了其產生現金的能力。即使山西東輝集團承諾的投資到位,可能也難以長期維持每日優鮮的業務。據彭博新聞社7月份的報道,該公司還希望通過出售其智慧新鮮市場業務來籌集約1億美元資金,該業務為新鮮農產品賣家提供各種服務,比如網店的建設。

週一,在宣佈董事會變動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每日優鮮的股價上漲了約2%。但該公司目前的股價極低,週一的收盤價只有0.12美元,而當初IPO的價格為13美元,這些股票很可能已經成為盯著破產公司股票的即日交易者的玩物。隨著公司為生存而戰,其中一些交易者可能會在大百分比的波動中賺到一些錢。但至少就目前而言,每日優鮮不太可能吸引任何認真的投資者購買它的股票。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Third-quarter revenue sets new record as Lens Technology approaches second “iPhone moment”

三季度營收創新高 藍思科技迎第二個「iPhone時刻」

藍思科技押注AI眼鏡與具身智能,試圖在下一輪科技浪潮中,再次打造新的高光時刻 重點: 第三季營收207億元,同比增19.3% AI可穿戴設備與具身智能成為新增長動能   李世達 20年前,湖南的一間玻璃工廠,靠著一片防刮玻璃敲開了蘋果供應鏈的大門;20年後,這家名為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的精密製造大廠,正嘗試在AI浪潮中為自己找到第二個「iPhone時刻」。 公司創辦人周群飛,從藍領女工到「果鏈女王」的奮鬥故事堪稱傳奇。她在2003年創立藍思科技,以藍寶石和鋼化玻璃加工技術打入蘋果供應鏈,成為iPhone、iPad、Mac系列的核心供應商,成為全球精密製造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 藍思科技近日公布7月登陸港股後的第二份業績報告。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536.63億元,同比增長16.08%;淨利潤28.43億元,同比增長19.91%。其中第三季度單季收入按年增19.3%至207.02億元。淨利潤達1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12.6%。 藍思的傳統業務——手機玻璃與結構件製造——依舊穩健,但真正讓市場側目的,是它押注的新方向。公司表示,增長動能除來自傳統手機業務回暖,更源於AI可穿戴設備與具身智能等新業務逐步放量。 16歲就與玻璃為伍的周群飛,深知企業的經營如同玻璃般脆弱。當市場周期更替、智能手機增長放緩,藍思開始在智能眼鏡、具身智能和高端機器人領域全面布局。 加碼布局AI眼鏡 在AI眼鏡領域,藍思稱已為北美頭部客戶提供精密結構件、光學與聲學模組。外界普遍認為,市場普遍推測其北美頭部客戶即是Meta(META.US)。Meta與雷朋(Ray-Ban)共同推出的AI眼鏡,結合語音助理、影像識別與實時翻譯等功能,被視為「AI時代第一款真正商用化的智能可穿戴產品」,自2024年底上市以來銷量超出預期。 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與Counterpoint數據,2024年全球AI/AR眼鏡出貨量約670萬副,2025年預計將達1,200萬副,年增近80%,其中Meta出貨佔比逾40%,居全球首位。這一增長對藍思科技尤為關鍵,因為公司不僅提供鏡片與結構件,更逐步切入SMT(Surface-Mount Technology)模組、無線充電與整機組裝等高附加值環節。 雖然公司未單獨披露AI眼鏡收入,但從第三季度營收及毛利的持續提升來看,該領域貢獻已開始顯現。管理層在投資者交流中指出,公司「AI硬件業務已進入批量交付階段」,有望成為2026年業績的主要增長來源。隨著Meta AI眼鏡出貨放量,藍思有望在未來幾季持續受益。 公司並在長沙成立一家光電公司子,專注研發光波導鏡片與高附加值元件,明確瞄準AI眼鏡與AR顯示市場的核心零部件。今年2月底,公司也與AI眼鏡製造商杭州靈伴科技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提供技術與產業鏈支持。 在具身智能方面,藍思十年間持續布局,現已建成人形與四足機器人製造平台。旗下新總部與具身智能創新中心將於11月啟用,年出貨人形機器人3,000台、機器狗超萬台,產品已供應至北美及國內頭部企業。藍思的製造與供應鏈能力,使其有機會成為AI機器人產業的上游核心供應商。 藍思於7月在香港上市,當時募資約47.68億港元,其中48%用於擴展產品組合、28%投入海外業務。截至9月底,尚有約七成募集資金未動用,主要保留用於海外產能建設與AI新業務投資,意味公司仍具較強的現金儲備與擴張彈性。 構建海外產能 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58.44億元,雖同比小幅下降約7%,但仍保持穩健。手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仍有72.6億元,為後續研發與擴產提供充足支撐。另外,公司在建工程金額增加約47.94%,主要來自越南與泰國新廠建設,為海外訂單與AI硬件量產做準備。 從估值層面看,藍思科技目前港股市盈率約為31倍,高於舜宇光學(2382.HK)的24倍及大立光(3008.TW)的13倍。反映了市場對AI可穿戴設備及具身智能業務的較高預期。也意味藍思不再被視為單純的蘋果代工廠,而是AI硬件的製造商。如未來AI眼鏡出貨如期成長,公司在具身智能與AR光學領域的布局將更具說服力,其估值或仍具上行空間;但若進度不及預期,短期波動風險亦需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星巴克以40億美元估值向博裕資本出售60%中國業務權益

連鎖咖啡巨頭星巴克公司(SBUX.US)周一宣布,已與中國領先投資機構博裕資本(Boyu Capital)達成協議,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其在中國的零售業務。 根據協議條款,博裕將向星巴克按40億美元企業價值付款,以獲得合資企業最多60%的股份。星巴克將保留40%股權,並繼續擁有品牌與知識產權。 星巴克預計,其中國零售業務總價值將超過130億美元,包括出售控股權所得、持股價值,以及未來十年以上品牌授權收入的淨現值。新公司總部將設於上海,將營運目前全國約8,000間門店,並計劃長期拓展至20,000間。 星巴克董事長兼CEO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的本地經驗將加速公司在中國的擴張,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博裕合夥人黃宇錚(Alex Wong)則稱,雙方將結合星巴克的全球品牌力與博裕的市場洞察,共同推動創新與在地化發展。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星巴克於1999年在中國開設第一間門市,至2015年中國已發展成為該公司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該公司近來在中國的業務表現欠佳,主要因面臨以瑞幸咖啡(LKNCY.US)為首的一批本地競爭對手的挑戰,這些品牌的咖啡價格通常更為低廉。 博裕資本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最大的私募投資公司之一,主要投資領域包括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消費品與零售以及媒體和高科技等。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雷頓與福建日鑫簽協議 拓礦山無人駕駛業務

內地電機製造商博雷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周一公布,與福建日鑫簽訂無人駕駛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開展在礦山的無人駕駛運輸業務,合作期為兩年。 根據協議,福建日鑫將向博雷購買不少於150台電動礦卡無人駕駛車輛,以及無人駕駛的服務,用於土方剥離、採裝、運輸及排卸。 根據公告,福建日鑫主要從事工程機械設備租賃、銷售及相關運維服務,業務覆蓋福建及周邊地區,有穩定的礦山客戶及施工經驗。 周二博雷頓開市升2.9%報35.8港元,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來,股價已升近一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feng Gold's next growth curve: Rare earth

赤峰黃金下一增長曲線:稀土

赤峰黃金90%收入來自黃金,隨着人工智能應用增加,目前積極開拓銅和稀土業務 重點: 受惠金價表現強勁,赤峰黃金第三季多賺141% 進軍稀土業務,有望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白芯蕊 擔心美元地位不保,帶挈金價持續攀升,今年3月初在港交所上市的內地金礦商赤峰吉隆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6693.HK;600988.SH),最新公布季度業績相當標青,第三季純利達9.5億元,按年大升141%。 赤峰黃金於2005年成立,集團購入赤峰市紅花溝金礦和撰山子金礦採礦權,在2012年借殼ST寶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2013年收購遼寧五龍金礦後,基本已形成在內地金礦資源佈局,2018年後更積極開拓海外業務,目前擁有老撾塞班金銅礦、加納瓦薩金礦兩座境外大型金礦,2024年集團黃金產量15.16噸,在內地上市黃金企業產量排第五。 美國債務問題持續擴大,全球央行及投資者為分散風險,都減持美債轉移增持黃金,令金價今年屢創新高,單是第三季由3,303.2美元升至3,859.03美元,升幅接近17%,作為金礦股的赤峰黃金便直接受惠。集團第三季收入達33.7億元,按年增長66.4%,純利9.5億元,按年大升141%。至於赤峰黃金首三季收入達86.44億元,按年升38.9%,純利則急增95.1%至20.3億元。 金單價大升逾44% 拆開集團季度業績,其主要收入來自黃金,當中今年首9個月礦產金銷售量達1.07萬千克,雖則按年下跌2.56%,但受惠金價大幅攀升,銷售單價達每克729.58元,按年急增44.1%,令總銷售額達77.8億元人民幣,佔集團總收入90%。 除黃金收入外,赤峰黃金第二大收入來自銅產品,當中包括電解銅及銅精粉,合共佔集團首9個月收入4.4%,貢獻收入3.83億元。在人工智能年代下,穩定電力供應已成為重中之中,奈何歐美電網早於50年前建成,不單已遠超設計壽命,電網殘舊已成為歐美能源安全關鍵威脅,故急需要更換電力設備。銅在電網升級的價值地位重要,除用來製造電線外,還大量應用生產電器元件,因此銅更被視為「新石油」。 受歐美電網更換沖喜,期銅今年不單止曾飆升30%,國際銅研究小組 (ICSG) 更預測 ,2026年全球精煉銅市場將短缺15萬噸,變相進一步推高銅價,相信赤峰黃金也有望得益。 另一個有望點石成金的業務是稀土,雖然該業務首9個月產品銷售量只有448.9噸,貢獻收入7,736萬元,佔總入僅0.9%,但其銷售單價每噸卻高達17.23萬元。更重要是稀土近年被市場高度重視,甚至是連美國政府也入股稀土礦業商MP Materials(MP.US),原因是稀土屬製造磁石的重要材料,用於生產電動車及人形機械人摩打,尤其人形機械人市場龐大,單是每個人形機器人便需配上50個摩打上,用於控制機器人關節控制及活動,甚至是用於軍事上的武器用途,成為重要的戰略資產。 老撾佈局稀土業務 集團近年已逐步布局稀土業務,目前擁有老撾稀土礦和塞班礦區稀土資源,上述兩礦均屬價值較高的中重型稀土,當中赤峰黃金老撾礦產與廈門鎢業(600549.SH)成立合資公司赤金廈鎢,持股分別為51%和49%股權,在3月時招股文件已表示,稀土業務有望為集團帶來二次增長曲線。 回顧赤峰黃金3月完成香港上市,現時A股與H股比率分別為87.6%和12.4%,但要留意集團股東較為分散,大股東為李金陽,合計僅持有12.7%股權,董事長王建華則持有股份3.9%,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也卻只有40.8%,由於大股東持股未有超過50%,股權分散令內部利益或變得復雜,將是此集團的最大風險。 整體來講,聯儲局持續減息,加上央行與投資者分散美元貶值風險,變相持續增持黃金,最終推高金價,配合銅與稀土等金屬擁有特殊應用優勢,在三大業務都持續增長下,俱對赤峰黃金盈利都帶來增長順風因素,市場估計今明兩年盈利有望升增86%和17%,達到32.8億和38.3億元。 目前市場預期赤峰黃金今年市盈率為16.7倍,對比招金礦業(01818.HK)和山東黃金(01787.HK)的28倍和22.9倍,赤峰黃金估值明顯較為吸引,配合稀土業務有望快速增長,赤峰黃金作為內地龍頭金礦股之一,股價具追落後空間,有望成為投資者聚焦礦業股。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