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茶飲公司最近降低了一些產品的售價,當中包括把“純綠茶飲料降價至10元以下

重點:

  • 當新式茶飲行業因成本上升、競爭激烈及新冠病毒肆虐而掙扎求存的背景下,在行業擁有領先地位的喜茶,最近推出了一輪降價活動
  • 中國高端茶飲製造商去年合共從投資者籌集22億美元資金,當中喜茶佔了接近一半,令其最新估值上升至接近100億美元

錢鋒

過去幾年,新式茶飲料製造商在中國各地湧現,在低門檻、高利潤率、快速回報,以及願意花錢購買一杯時尚茶飲的中産階級日益壯大的背景下,行業得以蓬勃發展。但是,隨著市場迅速飽和,加上有大量同類産品激烈競爭,它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過熱階段。

因為新冠病毒爆發而暫時停業,是茶飲行業新近面對的痛苦,因為這些高端茶飲店面臨著客戶减少的問題,但同時仍然承擔高昂的租金和勞動成本。同時,幾十年來未見的通脹水平,亦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

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使得香飄飄(603711.SH)和茶顔悅色等小型連鎖店自今年初以來紛紛提價。但是高端市場的領導者喜茶(HeyTea)最近卻逆勢而行,反而將一些産品的價格降低了約1元到5元,甚至將其產品“純綠茶”的價格降至9元──這個難以想像的單位數水平。

此舉讓市場人士猜疑,喜茶減價的舉動,是否代表他們正試圖趁機搶奪市場佔有率,還是代表高端茶飲業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

中國的新式茶飲行業去年共有32宗融資事件,相關金額超過140億元(22億美元)。當中包括喜茶的兩輪融資,共籌集了10億美元,並將其估值提高到600億元。這個市場領導者的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黑蟻資本和騰訊(0700.HK)等大公司。

然而,要維持高估值並非易事。以市場排名第二、最接近喜茶的競爭對手奈雪的茶(2150.HK)爲例,這家高端茶飲公司去年6月在香港上市,由於投資者對該公司何時能獲利感到越來越不耐煩,其股價自上市以來,已經大跌了約60%。

市場上的高端茶飲産品,並非單獨處於熾熱狀態。更爲中檔的茶百道宣布,其全國門店數量去年超過5,500家,同時有消息稱,該公司正考慮在香港上市籌資5億美元;較為低端的蜜雪冰城聲稱在中國有超過2萬家門店,並在去年初獲得高瓴資本與美團(3690.HK)旗下的龍珠資本投資20億元,使其市值達到200億元。另一家定位較低端的書亦燒仙草(603939.SH)在2021年也擁有7,000家門店。

相比之下,喜茶在2021年經歷了最緩慢的增長,至少在門店數量方面。根據餐飲業數據服務提供商Canyan Data的資料顯示,喜茶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提升了139%和78%的分店之後,去年的門店增長率下降到只有26.3%,總門店增至878家。

喜茶於2012年在廣東省江門市成立,被認爲是高端茶飲業的先驅,有人甚至把它與星巴克(SBUX.US)作比較。這家公司透過在茶中添加新鮮水果和奶酪泡沫來創造其更高價值感,並在主流商業區的高檔商店銷售,吸引消費者大排長龍、付出4至5美元享受這杯高價飲料。

時尚產品

與星巴克一樣,喜茶的飲料既是一種時尚産品,也是一種實際的飲品,能迎合年輕的上流白領,因為他們不介意花錢購買他們在其他地方可以找到的更便宜産品。

但是有分析認爲,喜茶可能已經將價格推到了他們能够達到的最高點。海通證券稱,喜茶飲料的平均價格爲29元,願意支付如此高價的消費者仍然是少數。新浪在202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61.8%的消費者會拒絕價格超過30元的茶飲,另有31.4%的人表示,會少喝這個價格水平的飲料。

諮詢公司iResearch的數據也顯示,價格在20元以上的高端茶飲,去年只佔中國新式茶飲市場的14.7%。其餘超過85%則由價格低於20元的廉價産品主導。

因此,在競爭激烈的茶飲行業中,喜茶可能希望通過減價來留住客戶,甚至搶奪部份中低端品牌的業務來獲得一些新客戶。喜茶甚至可能認爲此舉不會損害其高端形象,因爲其降價幅度不超過20%至30%,屬於溫和水平。

喜茶有信心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發起價格戰,可能來自其高端形象所帶來的高額溢價,能給予公司較大利潤。國信證券(002736.SH)估計其毛利率爲65%至70%,遠高於約53%的行業平均水平,讓喜茶比大多數同行具有更多減價空間。

喜茶可能本身也對減價抱有較大信心,因為參考其目前的市佔率,它在高端市場的客源基礎非常穩定。根據海通證券的數據,喜茶正以27.7%的市場份額引領市場。

此外,喜茶憑藉其自建的供應鏈系統,能有效控制原材料的質量和成本。例如通過在貴州省建設有機茶園,並與茶農簽訂購買協議,能確保低價和穩定供應。它亦有類似的渠道,够保障非時令水果的定期供應,使它比其競爭對手具有另一種優勢。

喜茶還通過其“喜茶GO”應用小程序來削减運營成本,根據iResearch的數據,這個小程序在2021年4月擁有52萬名日活躍用戶,在新晉茶飲品牌中排名第二。這些優勢給予喜茶强大的武器庫,使其能够削减價格、抓住市場目前的動蕩,並通過戰略投資和收購推動整合。

自去年7月以來,該公司已經投資了6個品牌,包括精品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檸檬茶品牌Winning、水果茶品牌和気桃桃、燕麥奶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和預混酒精品牌WAT。它在這些公司中獲得了5%到60%的股份,因爲它試圖拓寬其在飲料業務中的範圍。

喜茶下一個大的里程碑可能是籌資上市,儘管公司在這個問題上一直守口如瓶。但是,隨著其市場份額可能攀升,其領導地位或受惠最近的降價而得到鞏固,說不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啟動上市,以維持公司的強勁勢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白酒消費減弱 珍酒李渡預告上半年少賺24%

中國白酒生產商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億至25.5億元,預計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費減少,尤其是在商務及社交宴請及送禮場合。公司於6月推出全新戰略性旗艦產品,並著力提升核心市場滲透率、加快渠道周轉,同時積極擴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場,期望於下半年帶來銷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等白酒品牌,產品涵蓋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品「珍酒」去年銷量為12,284噸,為連四年下跌。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但隨後回升,至中午休市報7.09港元,升3.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子不語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電商企業子不語集團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稱,受惠於品牌影響力擴大及運營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逾30%。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9億元至2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6億元增長30%至40%。預計期內淨利潤達1億元至1.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140萬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將強勁營收增長歸因於「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設」,並稱運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也推動了利潤提升。 子不語集團股價周三平開報3.51港元,股價年內累計跌幅約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網上遊戲商博雅互動國際有限公司(0434.HK)周二發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下跌,盈利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據去年經重列盈利3.13億元計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億元至2.35億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較預期減少,以及因購買加密貨幣,令銀行存款減少,使期內的利息收入較預期為低。 博雅周三開市跌4.1%報7.5元,公司年初以來股價跌逾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銀行盈利背後的隱憂:競爭熾烈息差收窄

這家區域性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3.8%,遠低於資產擴張速度,凸顯強烈的息差壓力 重點: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銀行資產總額同比增長約17%,但營業收入僅微增2.2%,淨利潤上漲3.8% 中國央行為刺激經濟持續降息,銀行業面臨嚴峻息差壓力 梁武仁 在超長經濟放緩周期衝擊下,中國銀行業多重承壓。縱然使盡渾身解數,如今也難以交出亮眼成績單。以華東地區重要城商行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為例,該行上周五試圖通過盈利預告「解釋」最新利潤增長,但困擾全行業的沈痾痼疾依然待解。 這份公告讓投資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銀行的財務表現,用「積極」字眼製造利好氛圍,似以巨額利潤增長相誘。 細讀公告,恐難掩失望。雖然截至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較年初勁增約12%,較上年同期增約17%,主體貸款業務擴張迅猛,但上半年以貸款利息為主的營業收入,僅同比上升2.2%至210億元,淨利潤微升至93億元,漲幅僅3.8%。 徽商銀行以華麗辭藻「解釋」中報業績,將「向好業績」歸因於「始終堅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還羅列諸多成績。 資產擴張與利潤增速的巨大鴻溝昭然若揭:在央行連續降息刺激經濟的背景下,該行信貸業務息差承壓明顯。 淨息差壓力並非徽商銀行獨有。中國銀行業衡量利差的淨息差(NIM)指標已整體承壓多時。理論上來說,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維穩息差,但同業白熱化競爭等因素正影響這種動態平衡。 經濟不振時,貸款需求趨弱,銀行間競相殺價爭奪優質客源。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財務狀況良好的客戶,銀行會下調貸款利率,但這會侵蝕其利潤空間。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後一年)以來,競爭因素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日益加大。當年,監管機構引入了一套機制,使貸款利率與市場需求更加緊密地掛鈎。 去年,徽商銀行淨息差較2023年縮窄17個基點至1.71%,而2019年該指標高達2.51%,顯示已苦戰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並非當下唯一痛點。經濟困境使貸款違約風險攀升,銀行風控承壓。這一方面,作為華中地區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銀行,資產質量指標優於中小同業。 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僅0.98%,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較之下,總資產規模為其一半的宜賓市商業銀行(2596.HK)不良率儘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達1.68%。瀘州銀行(1983.HK)的不良率則為1.19%。 徽商銀行由十幾家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合併組建而成,其規模優勢或有助於在吸引大型、財務穩健企業的過程中,維持較低的不良率。該行主要面向企業客戶,而非個人借款人,後者本身風險更高。中國的國有銀行主要向其他國有企業放貸來維持較低的不良率,後者在還款出現困難時,通常可獲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國有企業馳援。 借款方承壓 然而,財報暗藏隱憂。去年,對困境企業的貸款重組量同比增9%;且潛在劣變貸款,即關注類貸款大增62%,佔比升至1.13%,顯示客戶群經營壓力正持續累積。 2020年,該行曾因接管包商銀行四家分行引發關注。這家內蒙古銀行前年破產,成為二十年來首例被接管的商業銀行。這意味著,徽商銀行在疫情動蕩期既要化解自身風險,又需處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遺留問題。遲至去年,該行仍向第三方轉讓約7.01億元包商系不良資產。 儘管盈利預告成色不足,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徽商銀行股價仍漲超5%。眼下投資者對任何利潤增長都持「飢渴」心態,此輪上漲存在內在邏輯。 不過,徽商銀行的估值仍處窪地:市盈率(P/E)僅3倍,市銷率(P/S)1.3倍,市淨率(P/B)更低至0.3倍。該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賓市商業銀行——後者市盈率達21倍,市銷率5.2倍。 市場對徽商銀行前景的冷淡態度不難理解:只要經濟下行週期延續,任何利潤增長,尤其是疲軟增長引發的樂觀情緒,終將快速消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