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HK
China Renaissance's revenue drops

這家投資銀行上半年收入下滑,因源自經濟不確定性的需求疲軟,導致其私募咨詢服務收入暴跌

重點:

  • 華興資本上半年收入同比下跌約7%,而淨虧損略有收窄
  • 業績突顯了該公司在創始人繼續失聯、經濟不確定性導致中國企業募資需求疲軟的情況下面臨的挑戰

  

梁武仁

​​明星創始人失蹤六個多月後,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仍在緊急模式下運營。

這家投資銀行自創始人兼董事長包凡2月失聯後的首份業績報告顯示,在人脈豐富的領頭人缺位的情況下,該公司在試圖應對市場不景氣之際,其處境是多麼艱難。據信包凡的失聯與政府的一項反腐調查有關,但目前尚不清楚包凡本人是涉嫌違規,還只是協助調查。

雖然後一種情況顯然要好一些,因為包凡最後可能會重新回來掌舵,但目前他不在的情況下,華興資本顯然處境艱難。

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總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約7%,至5.63億元(7700 萬美元),因為其核心投資銀行服務受到行業普遍低迷的重創。儘管處境艱難,但華興資本最新財報中的淨投資收益卻得到了提振,扭轉了去年上半年該收入類別虧損的局面,這可能得益於全球利率上升。

華興資本還削減了運營費用,包括員工薪酬和福利成本,再加上淨投資收益,使其能夠從上年同期的虧損轉為營業利潤。但該公司錄得巨額虧損,主要是持有非控股權益的華興證券的購股權益公允價值下降。總而言之,該公司上半年仍處於虧損狀態,但淨虧損略有收窄。

「華興資本在過去的6個月經歷了成立以來最具挑戰的一段歷程,」華興資本在業績報告中說。

最大的問題是包凡的缺席,以及他可能面臨的法律麻煩。這位躊躇滿志的投資銀行家有時被稱為中國的「並購之王」,曾任職於摩根史丹利和瑞信,失聯消息最早出現在2月份。儘管聽起來很神秘,但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突然失聯在中國並不是罕見的事情。

6月,官方媒體稱,包凡被中國反腐監察機構留置。華興資本上個月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這一點,稱其正在「配合」當局進行一項未具體說明的調查。儘管包凡一事的細節仍舊不詳,但有關金融業已成為中國政府最新反腐打擊對象的傳言不絕於耳。

華興資本的股票於4月停牌,而由於包凡作為公司控股股東無法簽字,該公司去年的審計結果也被推遲發佈。只有提交了該報告,該股才能復牌,因為只有這樣才符合香港交易所的規定。

該投行在未經審計的上半年財報中表示,最高層級管理人員缺位導致業務發展承受「壓力」,但公司很快補充說其業務和發展仍保持「穩健」。

艱難時期

不管包凡是否失聯,華興資本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因為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中美關係的惡化,抑制了對企業募資服務的需求,而這正是華興資本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今年前六個月,該公司的投行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本就低迷的數字下降了一半以上,它所面臨的困難由此可見一斑。更糟糕的是,私募咨詢服務的收入也大幅下降。華興資本通過削減人力開支,大幅降低了該部門的成本。

一個亮點來自股票承銷收入,增長了80%,但仍只是2021年的一小部分。總體而言,該公司投行業務的經營虧損增加了15倍以上。

中國其他投行的情況也大同小異。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上半年的收入也同比下降了4%,淨利潤下降7%。由於參與的IPO交易數量減少,中金公司的手續費收入也有所下降。

往輕了說,今年剩餘的時間看起來也不會樂觀,中國經濟頻頻亮起紅燈。雖然中國已經從疫情中走出,但出口正在萎縮。與此同時,在世界其他地區與高企的通貨膨脹作鬥爭之際,消費者價格卻在下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長期低迷,也持續給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蒙上陰影。

上周,中國政府宣佈了一系列扶持經濟的重大舉措,包括刺激股市的措施,股市因此短暫上揚,本週初漲勢持續。儘管如此,在當前的環境下,企業更有可能專注於促進放緩的收入增長上,而不是競相籌集資金來推動新的增長。而且,在當前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即使企業嘗試融資,要贏得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也絕非易事。

華興資本成立於2005年,在幫助中國互聯網行業促成多起重大並購交易後,它迅速成為中國投資銀行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現在,華興資本正再將重點轉向所謂的新經濟新興領域,如新能源、材料和人工智能。在最近的報告期內,這些領域佔公司私募融資交易收入的近一半,而去年同期這一比例僅為3%。

在4月停牌之前,華興資本的股價自公司2018年上市以來已經下跌了近80%。雖然自公司停牌以來恆生指數下跌了10%,中金公司的股價也下跌了約5%,但該股最終復牌後會有什麼反應,誰也無法預測。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包凡一事的解決。在那之前,該公司將不得不想辦法度過難關,並在沒有船長的情況下繼續在波濤洶湧的水域航行。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行業簡訊:Temu與Shein大砍美國廣告支出 警告即將漲價

據媒體報道,中資電商平台Shein與Temu正大幅削減其在美國的廣告支出,並警告消費者即將調漲價格。這是因應美國即將開始對所有進口包裹徵收關稅的新政策,該政策取代了原本的免稅規定,過去內容物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型包裹可免關稅入境美國。 路透社援引SensorTower數據報道,截至4月13日的兩周內,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及YouTube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較前30天均值下降31%。同期Shein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及Pinterest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縮減19%。Temu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旗下國際業務板塊,Shein則是全球快時尚行業領軍企業,總部在新加坡但其大部分商品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英國《衛報》披露,這兩家電商業者已警告其美國客戶,預計下周起將上調價格。Shein在向消費者發出的公告中表示:「由於全球貿易規則與關稅政策變動,本平台的營運成本已上升」,價格調整將於4月25日生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上調所有中國商品的關稅後,Shein與Temu或需繳納最高145%的稅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ims China is operated by TH International

中國消費者不愛甜甜圈 Tims天好中國憑貝果逆襲

Tims天好咖啡在中國的運營商去年賣出2,200萬個貝果類產品,並宣布力求在2025年恢復營收與同店銷售額雙增長 重點: Tims天好中國第四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2%,較前季17%的降幅有所收窄 公司正爭取年內實現營收增長,並在EBITDA層面達到盈虧平衡    陽歌 過去以甜甜圈聞名的Tims天好咖啡,於1964年由同名前冰球明星創立,創始人本人據說也鍾愛這種甜食。但在將核心產品從大部分菜單中撤下後,其中國業務Tims天好中國卻憑借外形相似但甜度更低的貝果打開了局面。 作為Tims天好咖啡在中國的運營商,Tims天好中國(THCH.US)近年發展遇阻,在星巴克(SBUX.US)與本土新貴瑞幸咖啡(LKCNY.US)和庫迪咖啡等咖啡品牌的圍剿中難以突圍。不過最新財報顯示,這家公司或已憑借貝果迎來轉機:財報多次提到這種以麵包類的西式主食,並顯示公司或終將在第四季度走出困境。 公司披露,去年共賣出2,200萬個貝果及貝果三文治產品,按約950家門店計算,相當於單店全年日均售出逾60個——對於這種相對較新的差異化產品而言,可謂表現不俗。 資本市場似乎看好該公司的本土化新路徑,推動其股價在財報發布後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18%。不過該股過去一年仍遭腰斬,當前市銷率疲軟,僅為0.45倍。對比來看,瑞幸咖啡和同樣大舉進軍精品咖啡領域的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市銷率分別高達2.08倍和1.52倍。 Tims天好中國不僅提供搭配傳統奶油芝士配料的貝果,還用貝果代替各式三文治類產品中的麵包。除了在貝果業務上取得成功,該公司的加盟業務表現亦優於直營門店。這一點與多數餐飲運營商形成反差,後者的直營店通常更賺錢,但也會為了加速擴張和節省資本開支而選擇使用加盟模式。 公司首席財務官李東表示,加盟業務目前貢獻著「穩定的現金流及盈利能力」,而直營門店持續虧損,導致公司整體運營尚未扭虧。 隨著經營狀況改善,公司也對2025年寄予厚望。在經歷2024年初關鍵指標轉負並持續全年後,其致力於年內恢復同店銷售額與營收增長。同時力爭實現全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盈虧平衡,這代表公司主要盈利指標首次擺脫負值。 首席執行官盧永臣表示:「步入2025年春季,我們期待恢復營收增長並繼續擴張,今年計劃新開至少200家門店,其中大部分將通過成功的二級加盟模式實現,同時持續聚焦運營卓越和盈利表現。」 第三季度觸底 總體而言,Tims天好中國的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近年的低迷狀況已於去年第三季度觸底,隨著直營門店完成重大調整及加盟業務步入正軌,公司在年末開啓了復蘇進程。當季營收同比下滑12%至3.33億元(4,560萬美元),較前季17%的降幅有所收窄。 同店銷售額也有相同趨勢:第四季度同比下降13.3%,較第三季度21.7%的跌幅明顯改善。 第四季度,公司達成標誌性里程碑,它在中國的第1,000家門店於上海開業。截至去年底,門店總數已達1,022家。入華六載,Tims天好中國已形成可觀布局,業務覆蓋全國82座城市。 深入剖析門店總量數據可見,該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大刀闊斧關閉低效直營店,直營店數量從2023年末的619家縮減至去年9月底的564家。但第四季度該趨勢逆轉回升,截至去年底直營店數量增至576家。 與此同時,加盟店數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從2023年末的283家增至去年底的446家,佔門店總數的44%。正如我們此前指出,首席執行官盧永臣表示,今年新開門店將主要來自加盟業務,但未透露具體細節。 儘管加盟業務利潤率更高且門店數量有望超越直營門店,但其營收貢獻仍遠遜於直營體系。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直營業務創收2.7億元,同比下滑17.7%,但仍佔總營收的81%。相較之下,主要來自加盟業務的「其他收入」當季同比增長25.8%至6,250萬元,但僅佔總營收的19%。 公司在成本管控方面表現亦可圈可點:第四季度門店成本與費用同比下降18.8%,營銷費用降幅更達35%。 成本管控、閉店優化加上以貝果產品為基礎的定位成功,令Tims天好中國的運營虧損從上年同期的2.18億元收窄至1.17億元,淨虧損由3.11億元降至1.32億元。首席財務官李東強調,公司已「不再像過去幾年那樣燒錢」,且在獲得創始股東新注資後目前現金流充沛。 諸多信號表明,Tims天好中國或已走出困境期,正蛻變為一家業務更聚焦、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盈利的企業。當前要務,是證明在激烈競爭與經濟減速的逆風中,它能夠延續近期的向好態勢。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簡訊:台積電首季淨利增六成 客戶未受關稅影響

晶片代工大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US; 2330.TW)周四公布最新業績,首季收入8,392,5億元台幣(255.3億美元),同比增長35.3%,淨利潤3,615.6億元台幣,同比增長60.3%,創歷史新高。 其中,來自高階運算業務的收入佔比,從去年同期的46%增長至59%,但智能手機業務則從38%降至28%。另外,五奈米製程業務收入比重從去年同期的37%降至36%,但三奈米製程業務則從9%增至22%。從地區看,公司有77%收入來自北美地區。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目前客戶行為並未因關稅政策有任何轉變,2025年營運展望不變,美元營收將成長24%至26%,預計AI需求仍然強勁。他提到,公司正加碼美國投資,預估將有約30%的二奈米及以上產能將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 業績公布後,台積電美股周四微漲0.05%,收報151.74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agee debuts on the Nasdaq

新聞概要:霸王茶姬納斯達克上市 融資4.11億美元

這是中國精品現制茶飲企業首次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公司產品以簡約著稱,專注傳承中國傳統茶文化    陽歌 精品現制茶飲企業茶姬控股有限公司(CHA.US)本周在納斯達克IPO,融資4.11億美元(30億元人民幣),創下本年度中概股最大募資規模。該公司不僅是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國高端茶飲品牌,也以其對傳統茶飲簡約的堅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獨樹一幟。 此次IPO發售1,470萬份美國存托股份(ADS),每股定價28美元,若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募資總額可望再增加6,160萬美元。這使其成為自去年11月自動駕駛企業小馬智行(Pony AI)在納斯達克IPO融資約4億美元以來,規模最大的中概股赴美上市案例。上市首日(週四),霸王茶姬股價漲15.9%,公司市值達到59.5億美元。 霸王茶姬於2017年在茶葉之鄉雲南創立,當地以普洱茶聞名。公司標榜以更為純粹、簡約的方式詮釋中國數千年歷史的茶文化,並表示已將茶文化「融入基因」,其產品多以不同配比的茶與鮮奶調制而成。 這與許多在香港上市、加入珍珠、奶蓋、水果等豐富配料的競爭對手大相徑庭。在品牌視覺體系上,霸王茶姬亦強調國風元素,其商標設計靈感源自京劇經典人物虞姬形象。 更舒適的門店場景是霸王茶姬的另一項差異化優勢。有別於同業普遍採用的「即取即走」窗口店模式,其門店設有堂食區域,這樣的運營理念,讓人聯想起星巴克的「第三空間」概念。 與星巴克相似,霸王茶姬也重視員工關懷。在納斯達克敲鐘儀式上,公司特別邀請基層員工代表,與加盟商一同參加。 與中國新茶飲行業整體發展趨勢一致,霸王茶姬過去幾年借勢城鎮人口增長,以及新茶飲產品席捲全國的浪潮,實現爆發式增長。門店數量從2022年第四季度的1,087家激增至2024年底的6,440家,其中加盟店佔比達97%。營收增速與之匹配,從2022年的4.92億元攀升至去年的124億元(17億美元)。 2023年公司首度實現盈利,利潤額8.03億元,去年淨利潤同比增長超兩倍至25.1億元。 在夯實本土市場的同時,全球化布局也是霸王茶姬的新增長極。招股書披露其計劃於今年底前在海外開設1,000至1,500家門店,並已確認將於年內在洛杉磯開設美國首店。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係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