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兩輪電動車企業,在疫情嚴厲封控下,銷量仍持續上升

重點︰

  • 綠源集團再次申請在港交所上市,去年在新冠疫情下,其收入仍增長近四成,淨利潤突破1億元
  • 東南亞是中國電動兩輪車必爭市場,綠源正積極部署增加產能,把更多產品在當地銷售

 

葉天娜

國內不少大城市塞車問題嚴重,想在大街小巷左右穿梭,電動兩輪車便大派用場。以往中國人習慣踏單車,但隨着社會進步,電動兩輪車成為不少人的代步工具,在中國更是一個千億級別的紅海市場,吸引不少廠商加入競爭。

這家成立於2003年,打着「一部車騎10年」旗號的中國兩輪電動車廠商綠源集團控股(開曼)有限公司,繼去年11月申請在港上市無功而回後,最近捲土重來,第二度向港交所遞表

綠源專注於設計、研發、製造及銷售電動兩輪車,雖說有20年歷史,但在中國電動車兩輪市場只屬於第二梯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以2022年總收入計算,綠源僅排在第5位,市佔率只有4.5%,排第一的是雅迪控股(1585.HK),市佔率高達26.9%,排第二的愛瑪科技(603529.SH)市佔率也達到18%,因此僅兩家企業已佔整體市場44.9%,而9大電動兩輪車製造商共佔80%以上的市場收入,反映行業高度集中。

在節能環保政策下,國民出行方式改變,新能源車銷量節節上升,而在短距離交通工具上,伴隨即時配送及外賣等新消費模式興起,電動兩輪車的需求在過去幾年大爆發。招商證券的分析認為,今年中國電動兩輪車總銷量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預計到2026年達到每年6,970萬輛,複合年增長率為7.1%。

根據綠源的招股文件,公司產品總銷量在過去三年都有所增長,從2020年的147.3萬輛,增至去年的242.5萬輛,但對比雅迪和愛瑪去年分別賣出1,401萬輛和1,077.3萬輛,可見綠源仍遠遠落後。

為了部署下沉市場,綠源的零售店從2020年的5,400多家,差不多翻倍至去年的9,800多家。伴隨銷售點愈來愈多,公司收入持續增加,2020年至2022年總收入分別為23.8億元、34.2億元及47.8億元,淨利潤也從2020的4,029萬元,大增至去年的1.18億元。

毛利率遜同行

為了搶佔市場,綠源選擇以價取勝。去年平均每輛電動車的售價為1,423元,低於雅迪的1,568元和愛瑪的1,931元。然而相對便宜的價格,換回來就是較低的毛利率,該公司過去三年的毛利率分別只有11.2%、9.9%及10.7%,對比雅迪及愛瑪,前者去年毛利率高達18.1%,後者毛利率也有16.36%,其盈利能力也自然較弱。

從種種數據來看,難怪市場把綠源定為中國電動兩輪車第二梯隊。但如果對比被視為第三梯隊的小牛電動(NIU.US),在同樣面對中國疫情封控舉措的影響,小牛電動去年收入下跌14.5%至31.7億元,更由盈轉虧4,946萬元,反映綠源的表現已算不錯。

面對競爭,同行以「外觀專利」為主,綠源則看重「發明專利」。目前公司在中國持有374項專利,其中包括45項發明專利與219項實用新型專利。2019年,綠源更推出自主研發的「液冷電機技術」,減低電機與電池過熱的問題,增加車輛及電池的壽命。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披露,這次上市集資主要用於研發,其次是加強銷售渠道,以及用於品牌和營銷活動;另外,就是建設新的生產設施,畢竟公司目前只在大本營浙江、山東及廣西擁有生產基地,截至去年底的電動兩輪車年產能只有約330萬輛,想追趕雅迪及愛瑪,必須要增加產能。

積極部署海外

除了在國內搶市場,兩輪電動車另一個戰場是在國外,尤其是這幾年國際對環保減排等議題高度關注,市場預計傳統摩托車將被電動摩托車取代。由於東南亞市場的車輛「油換電」起步較晚,加上泰國、緬甸和越南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援低碳環保出行的政策,藉着軟硬兼施推動電動兩輪車發展,令這些市場深受期待。

綠源在海外銷售的步伐較慢,雖然已通過海外經銷商在泰國、印尼及菲律賓等44個國家及地區銷售產品,令海外經銷收入按年大增81.2%,但相關金額只有1.15億元,佔總收入2.4%。不過,公司正努力急起直追,今年3月於東盟國家推出多款技術產品,並在泰國啟動新一輪營銷計劃,更準備在當地設立工廠,估計管理層在公司上市後獲取足夠資金,便將全面進軍東南亞市場,為業務提供新增長點。

從投資市場來看,新能源車絕對是這幾年來炙手可熱的黃金賽道,比亞迪(1211.HK)和特斯拉(TSLA.US)的股價在過去三年大漲4倍及2.6倍:2016年在港股上市的雅迪,當年上市價為1.72港元,上周五收報16.58港元,市值更高達500億港元以上,因此綠源的前景或值得投資者憧憬。

從估值上看,目前雅迪的市盈率約20倍,以綠源去年獲利1.18億元推算,其上市市值只有26.2億港元(23.8億元),然而作為中國電動兩輪車排名第五的企業,估計管理層未必願意「平賣」股份。但在目前港股疲弱,不少新股認購金額不足的劣勢下,要說服投資者以較高估值入股,還看創辦人兼大股東倪捷和胡繼紅夫婦如何駕馭投資者期望。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復星醫藥增持復宏漢霖至63.43%

復星醫藥(2196.HK)周一公布,於4月11日至17日期間,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收購子公司復宏漢霖(2696.HK)合計2,103.43萬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購價24.6港元,約佔股份總數3.87%,涉資共計5.17億港元。 復星醫藥表示,今次增持是基於對復宏漢霖發展的信心及價值的認可,並擬以自籌資金支付本次增持對價。今次增持完成後,集團持有復宏漢霖的股權比例將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復星醫藥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復宏漢霖,但今年1月遭少數股東反對而失敗。過去六個月,復宏漢霖股價上升65.5%,來到36.5港元左右。 復宏漢霖股價周二早盤上漲,至中午收市報37.95港元,升11.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從玉智農發盈警料去年盈轉虧

從事農業種植及銷售的從玉智農集團有限公司(0875.HK)周一發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淨利潤轉為淨虧損,預計蝕1.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則有盈利5,140萬元。 公司表示,期內子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減少,同時又確認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相反2023年則有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的回撥。 從玉智農周二開市沒起跌,報0.58港元,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從高位下跌超過7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六福集團3月季度營收下滑 同店銷售額跌幅擴大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上周四披露,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其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同店銷售額則下降10%。 公司在港澳市場表現最差,三月當季零售收入同比驟降11%,同店銷售額大幅下挫14%。相較之下,中國內地業務表現較好,當季零售收入增長20%,同店銷售額亦錄得2%升幅。 報告期內,集團淨減少56間門店,總門店數從去年9月底的3,343間縮減至今年3月末的3,287間。 由於復活節假期,香港交易所上周五與本周一休市。六福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PCB設備製造商大族數控擬赴港上市

深圳上市的PCB設備製造商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200.SZ)周一公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以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公司已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審計機構。 成立於2002年的大族數控,是中國印刷電路板(PCB)專用設備生產商之一,主要從事PCB專用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包括PCB鑽孔、檢測、曝光、成型設備等。其控股股東為大族激光(002008.SZ)。 公司2024年收入33.43億元,同比增長104.56%,淨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22.20。今年首季收入9.6億元,同比增加27.89%,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加83.60%。公司股價自2022年上市以來,已下跌50.3%至38.06元左右,市值約159.8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