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遭打壓 頂級投行盛宴難再
由於中國公司在美國的上市交易枯竭,華興資本最新財報顯示,公司2021年下半年收入下滑,此後該公司股價下跌約9%
重點:
- 去年下半年,華興資本收入較上半年下降三分之一,處理的中企赴美IPO個案從9宗下降到1宗
- 中金公司的美國IPO生意也出現了類似的下滑,但由於其業務更加多元化,業績也更勝一籌
梁武仁
太平洋兩岸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的打壓,令領先交易商華興資本(1911.HK)和重量級投資銀行中金公司(3908.HK)去年的業績黯然失色。但多虧了中國內地和香港熱鬧的股市,它們的前景沒有變得過於暗淡。
其中,華興資本受到在紐約交易的中概股的監管風波打擊更大,因爲它更加依賴此類股票銷售的費用。
根據上周四發布的最新業績,華興資本去年的總收入,包括淨投資收益,較2020年下降了約8%至25億元,營運利潤下降23%。歸屬股東的淨利潤仍然增長56%,至16億元,但這主要是因爲與子公司華興證券股票價值有關的一次性收益。
華興資本由前摩根士丹利銀行家包凡在2005年創辦。對於華興資本而言,最新業績意味著本可以輝煌璀璨的一年,以令人失望的結局告終。該公司去年上半年業務蓬勃發展,收入翻了一番還多,淨利潤較一年前增長了兩倍。
但是公司營收,包括投資收入,在2021年最後6個月幾乎消失殆盡,僅爲4,600萬元,相比之下,1至6月爲24.6億元。營收大幅下降似乎主要是因爲去年下半年的一筆淨投資虧損。但即使剔除這個因素,營收也比前六個月和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一。
下半年增長放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幾乎停滯(此類上市在去年早些時候十分活躍),因爲中美兩國的證券監管機構都表達了對此類跨太平洋IPO的不同擔憂。
出於對數據安全風險的警惕,從去年7月開始,在滴滴未進行必要的數據安全審查就於6月在紐約進行IPO之後,中國監管機構加大了對科技公司的打壓。
滴滴44億美元的上市交易,是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後規模最大的IPO。滴滴上市沒多久,中國政府就啟動了對該公司如何處理數據的調查,並對其他幾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進行了類似的數據安全審查。作爲回應,滴滴已經採取行動,打算從美國退市,並將其股票轉移到香港交易,不過此項計劃目前也岌岌可危,因爲中國的網絡監管機構稱該公司防止數據泄露的方案不够完善。
與此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大約在同一時間暫停接受中國公司新的上市申請,原因是擔心許多中國公司採用的爭議性公司結構相關的風險披露。美國還威脅稱,除非中國同意修改一部目前禁止中國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供審計記錄的法律,否則會强迫部分甚至全部中概股退市。
依賴赴美上市企業
對華興資本來說,來自太平洋兩岸的監管打擊尤其成問題,因爲它的投行業務有相當一部分嚴重依賴此類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其中許多都是“新經濟”科技公司。
根據中金公司2021年上半年和全年的財報數據,在監管方面的雜音背景下,去年下半年只有4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較前6個月的37家大幅下降。
隨著IPO的减少,華興資本在去年下半年僅完成了1宗赴美IPO,與上半年的9宗相去甚遠。因此,剔除淨投資收益後,其投行業務收入僅爲之前兩個半年期的一半水平。投行業務是華興資本的謀生之本,2021年佔其收入的44%左右,儘管這個比例較2015年的近90%有所下降。
中金公司的情况也是如此。該公司去年參與了8個赴美IPO,全部在上半年,下半年一個也沒有。
然而,中金公司受到的影響要小得多,因爲總的來說,它沒有那麽依賴投行業務。此外,與只專注於香港和美國IPO業務的華興資本不同,中金在中國內地的IPO市場以及另外兩個國際金融中心也都很活躍。在香港,中金也享有優勢,於當地IPO市場佔的份額比華興資本要大。
在這種更加多元化的基礎上,中金的收入和淨利潤在2021年下半年都出現了增長,不僅相較於上年同期來說如此,比前六個月也有所增長。去年全年,該公司淨利潤增長近50%,達到約108億元,營收增長26%,因爲所有業務部門的收入都出現升幅,尤其是股票和財富管理業務。話雖如此,如果該公司下半年繼續以與上半年相似的速度贏得美國IPO交易,業績本來會更好看。
華興資本和中金的股價在公布業績後雙雙下跌。不過,在截至上周五的兩個交易日中,華興資本下跌了9%,而中金公司周四僅下跌了1%,並在次日收復了跌幅。自2015年香港IPO以來,中金股價已累計上漲約76%,市盈率爲6.8倍,遠高於華興資本的2.76倍。後者自2018年上市以來,已損失了約三分之二的價值。
對華興資本來說,好消息是,香港仍將是中國企業的IPO熱門選擇,尤其是在紐約存在如此多不確定性的情况下。爲了多一條路,越來越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也在尋求赴港二次上市,這應該會保持其投行業務的運轉。對中金來說,去年9月北京證券交易所開業帶來的新機遇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