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104.SHG
IM Motors

銷量並不亮眼的智己汽車,並未被新能源車企的內捲壓力打敗,反而完成總額94億元的B輪融資

重點:

  • 公司2024年B輪融資共募得94億元
  • 明年將推出增程型車型,進軍更大市場

  

李世達

就在極越汽車爆雷事件的餘波下,作為上汽集團(600104.SH)征戰新能源車市場的主力軍,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IM Motors)在造車新勢力的內捲中找到「上岸」的希望。在整體大環境低迷下,智己近日順利完成B1輪股權融資,整體B輪融資金額達94億元(12.8億美元)。

算上天使輪100億元和A輪的30億元,智己成立以來融資總額已達224億元。智己表示,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數字智能底盤、線控轉向、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研發,並將加快新產品推出。

事實上,當外界在討論誰是下一個倒下的造車新勢力時,智己的名字總是會被提及,但在高合、威馬、極越2024年陸續倒下後,智己卻漸漸站穩腳跟。2024年12月,智己汽車宣布由成立至今,累計達成交付量10萬輛的里程碑,同時10月和11月連續兩個月銷量破萬輛,創下新紀錄,銷量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10萬輛通常被視為新能源車企的「生死線」,只有跨過這道門檻,才有繼續生存的可能。

股東實力雄厚

成立於2020年的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與張江高科(600895.SH)、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等出資組建,上汽集團直接和間接持股約46.5%,阿里系企業持股約13.1%。部分供應商也是股東,包括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SZ)和清陶能源分别持股0.49%,智能駕駛系統供應商Momenta亦持股0.24%。這份股東名單代表的是智己背後的科技實力。

截至目前,智己汽車已推出四款車型,銷量卻仍在月均萬輛徘徊,較其他頭部品牌還有很大差距。智己聯席CEO劉濤2024年設定的目標,是年銷量12萬至13萬輛,即平均月銷量需超過1萬輛,但2024首11個月,累計銷量僅57,000輛,雖然按年增長106.5%,但年度目標達成率還不到50%。以銷量計算,智己在造車新勢力中還排不上前十名。

銷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或許在於售價。智己創立之初,就定位為高端品牌,前兩款車型L7和LS7售價都超過40萬元。從銷量看,消費者似乎不為這種策略埋單。

2024年11月,兩款高端車型單月合計銷售不到200輛,而售價不到21萬元的L6和LS6反而大賣,其中光是LS6就賣出5,509輛,甚至超過售價更便宜的同級車蔚來(NIO.US; 9868.HK)樂道L60。意味若能推出更多高性價比車款,銷量或許還可再上層樓。智己透露,計劃在2025年推出四款新車,其中兩款將是增程式混動車型,擴大市場接觸面,有望成為公司的新增長點。

另外,2024年5月,上汽集團與奧迪簽署協議,共同開發電動車型。財經媒體財新報道,新車型將來自智己平台,這代表智己的技術能力得到高端品牌認可,有望轉換成更好的市場表現。

一把手親自督軍

智己顯然被上汽集團寄予厚望。作為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旗下合資品牌銷量持續下跌,智己的增長已成為集團業績唯一亮點。

2024年前三季度,上汽營收同比下降 17.4%,股東應佔溢利則下滑近四成,若不是2024年出售MG印度公司股權換回51.3億元,盈利下跌會更慘。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燃油車市場逐漸被電動車蠶食,合資品牌不再「躺著賺錢」。包括上汽在內的許多車企,都要面對電動車業務不斷燒錢,燃油車卻越來越不賺錢的兩難。

為此,上汽2024年下半年進行了高層人事調整。12月初,上汽集團總裁賈建旭接任智己汽車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職務,一把手親自督軍,顯見集團對智己的重視。

46歲的賈建旭在7月剛剛成為上汽最年輕總裁。他在10月一場內部講話中說:「要學會跪著做人,才有站起來的一天」,直言汽車市場已不再是合資主導的世界,自主品牌才是成功的關鍵,「是我們唯一的希望」。對智己品牌的重視不言而喻。

相比被投資方拋棄的極越汽車,資金到位的智己,有了母企的全力支持,已準備好打一場翻身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J&T is a delivery company

新聞概要:極兔速遞東南亞業務強勁增長 營收利潤雙升

這家物流公司上半年處理包裹約140億件,在東南亞及南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實現強勁增長   余特莉 全球物流服務商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上周五披露,得益於新市場拓展成效顯著,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147.1%,由去年同期的3,100萬美元躍升至1.56億美元。 近年來極兔全球佈局提速,業務版圖從最初的東南亞和中國,擴展至沙特、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等新區域。 今年上半年,在東南亞、中國以及拉美、中東等新市場的包裹量大幅增長的推動下,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長13.1%至55億美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佔比為97.1%。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改善,主要受東南亞業務擴張驅動,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上升24.2%至4.36億美元。 極兔速遞副總裁後軍儀表示:「我們在東南亞的領先地位更加穩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但仍保持增長韌性,新興市場業務迎來盈利拐點。」 上半年公司處理包裹量達139.9億件,較去年同期110億件增長27%。優勢市場東南亞增速領跑,在電商業務日趨繁榮,以及依託價格優勢在非電商領域取得的拓展下,該區域包裹量增至32.3億件,同比增長57.9%。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數據,該增長使極兔在東南亞的市佔率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至32.8%,連續六年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公司稱該區域單件成本同比下降16.7%,競爭力持續增強。 公司最大業務區域為中國市場,上半年包裹處理量達106億件,同比增長20%,市佔率11.1%。儘管價格戰激烈,通過運營提效,單件成本仍降低10.3%。 新興市場包裹量增至1.7億件,同比增長21.7%,南美表現尤佳。隨著拓展成效顯現,該區域收入貢獻增至3.6億美元,並首次實現經調整EBITDA盈利157萬美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784萬美元。 截至6月30日,公司擁有6,900家網絡合作夥伴,較2024年末減少100家;服務網點增加100個至19,200個;分揀中心數量維持239個。 極兔速遞在2015年創始於印度尼西亞,現已成為東南亞頭部快遞企業;2020年進軍中國市場後,業務已覆蓋13個國家,目前持續向拉丁美洲及中東拓展。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富氫能折讓17%配股 集資9,099萬港元

氫能儲運設備製造商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日公布,以每股配售價54港元,配售合共最多173萬股新H股,集資總額9,347萬元,所得淨額9,099萬元(1,167萬美元)。 配售股份佔經擴大之已發行H股總數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約2.13%及1.62%。每股配售價較上周五收市價65.1元折讓約17%。 公司擬將配售所得款項用於為中國及海外氫能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製氫工廠、加氫站及氫氣液化工廠的投資與合作撥付資金。 國富氫能上半年錄得收入1.09億元,按年下降19.2%。虧損由上年同期1.12億元,收窄至8,925萬元。 公司股價週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64.4港元,跌1.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ninglamp makes marketing software

投資者星光熠熠的明略 獲中證監放行擬集資1億美元

這家領先營銷軟件製造商的香港上市計劃,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此次上市可能籌集超過1億美元 重點: 明略科技赴港上市獲中國證監會放行,為公司籌集逾1億美元的上市計劃鋪平道路 投資者包括騰訊、WPP及淡馬鍚的明略,正積極削減成本,向實現盈利邁進   陽歌 明略科技上市申請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在於頂級投資者陣容,幾乎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財務狀況的穩步改善;上週五,公司的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意味香港上市的進程取得重大監管進展。 明略科技潛在的一個棘手問題是去年收入有所下滑,公司的服務旨在幫助企業通過更好地理解客戶,進而提升營銷能力。公司也在相當積極地削減成本,這體現出良好的內控紀律,但如果力度過大,可能導致未來的業內領導地位動搖。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快速發展的潛力下,公司過去三年將其研發支出削減過半,在行業中這做法可能過於激進。 繼前一次申請過期後,明略科技今年6月再次提交香港上市申請。根據上周中國證監會網站發布的公告,明略科技的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新申請可繼續推進。公告還顯示,明略科技擬發行不超過830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在2024年1月一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降至16.7億美元,較2020年11月融資後高峰期的30億美元估值大幅縮水。此次上市計劃由國內投行龍頭中金公司承銷。最新估值加上中金公司的行業地位,上市可能籌集相對可觀的1億美元或更多資金。 儘管如此,我們將深入剖析該公司的運作細節,其基本面雖存少量問題但仍較為樂觀。在多年跟蹤中國科技領域的經歷中,鮮有見到像明略科技這樣具備眾多明星投資者的公司。這一名單以互聯網巨頭騰訊為核心支柱,後者持有明略科技約30%的股份。 騰訊的投資背景可能是幫助明略科技吸引其他知名機構的關鍵因素,包括紅杉中國、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以及全球風投巨頭凱鵬華盈。其他投資者還涵蓋兩大媒體行業巨頭,英國的WPP和中國領先短視頻平台快手。這些投資者持股比例各異,從1.8%到紅杉中國的7.5%不等。 根據上市文件,公司核心產品「秒針系統」去年佔其總收入的90%,該系統「整合媒介預算優化、社交媒體管理及客戶增長軟件」。明略科技提供工具,幫助企業客戶,如消費品製造商、零售商和餐飲企業,更好地理解消費者行為,並優化主要通過在線媒體平台投放的營銷內容。 例如,上市文件指出,客戶可利用明略科技的分析服務發現,北方地區的產品消費者在冬季更喜歡觀看以雪景為背景的視頻,且喜愛視頻中的小提琴音樂。「可推斷廣告素材中文字、圖片與視頻之間的因果關係及其影響,協助企業識別出可能生成最佳營銷效果的廣告內容。」 收入下滑 接下來,我們將審視財務數據。公司收入去年短暫受阻,但盈利指標正穩步改善,儘管仍處於虧損狀態。 2023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5%至14.6億元(約合2.05億美元),但去年下降5.5%至13.8億元。未提供今年的財務數據,但我們推測降幅在今年上半年可能延續。公司三大主營業務板塊中,運營智能和營銷智能去年雙雙下滑,兩者佔總收入九成以上;僅有行業解決方案板塊實現11.3%增長,但該板塊僅佔收入的9%。 相較而言,據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數據,明略科技處於龍頭地位的中國數據智能應用軟件市場,預計2023至2028年的年均增長18.7%,到2028年銷售額可達713億元。因此,明略科技增長已滯後行業均值;去年收入收縮又顯著喪失市場份額,作為自居市場領軍者的公司而言,這不是好兆頭。 然而,下滑的主因看似合理,即公司正嘗試從低毛利的定制產品轉向更盈利的標準化產品。伴隨這一轉型,毛利率從2023年的50.1%改善至去年的51.6%,不過兩者均低於2022年53.2%的水平。 過去三年,明略科技也在大幅削減開支,進而顯著提升運營效率。如先前所述,研發支出從2022年的7.51億元降至去年的3.53億元,降幅逾半;同期行政開支下降38%,銷售及營銷支出減少55%。 所有這些開支削減,幫助公司去年實現首次調整後經營利潤58萬元,2023年同期則虧損1.18億元。公司調整後淨虧損,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及股票薪酬,也從2023年的1.74億元大幅收窄至去年的4,500萬元。 現金流也穩步改善,明略科技預計今年這一趨勢將「顯著向好」。淨現金量增長的同時,負債比率從2023年末的47.9%銳降至去年的13.8%。 所有這些向好趨勢意味著,此次上市一旦落地,可能吸引相對較強的投資者關注。雄厚投資者陣容構成重大信心信號,成本自律及盈利指標的改善也是積極因素。這家公司很可能成為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重要受益者,但需謹慎維持下滑的研發支出,以免被更激進對手趕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大行科工招股集資近4億元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一公開招股,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集資3.92億元,本月4日截止認購,8日正式掛牌。 公司的自行車銷量由2022年的148,956輛,上升至2024年的229,525輛,複合年增長率24.1%。今年首四個月,銷量93,398輛,同比上升46.5%。 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2.54億元增至去年的4.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3%,期內盈利則由3,140萬元,增至5,230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9.1%。今年首四個月收入及盈利分別為1.85億元及2150萬元,同比上升46.8%及69.3%。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