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HK
Xiaomi quarterly results better than expected

小米第三季度業績市場預期強勁,但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卻跌穿1000元大關,2019年第四季後首次。

重點:

  •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三季出貨量下跌,但小米出貨量卻上升,市佔率更連續三季有增長
  • 小米預期市盈率逾廿倍,對比龍頭科網中概股估值不平

    

白芯蕊

港股2023年似乎難逃衰運,恒指年初至今跌逾一成,如無意外將會連續四年見紅。當中拖累大市最大元兇是美團(3690.HK)及京東(9618.HK),藍籌科技股中,小米集團(1810.HK)表現亮麗,是匯豐控股(0005.HK)及中國移動(0941.HK)後,第三大貢獻主力,令恒指今年未再跌得更深的重要支柱之一。

小米股價跑出,今年累飆42%(截至11月28日止),因全球手機市場進入寒冬,但它仍成功霸佔更大市場佔有率。據Canalys數據,2023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跌1%至2.95億部,當中市佔率第一及第二大巨頭三星電子(005930.KS)與蘋果(AAPL.US),上季出貨量分別只有5,860萬和5,000萬部,按年分別降8.5%和5.5%,市佔率也從2022年第三季的21.5%和17.8%,下降到2023年第三季的19.9%和17%。

相反小米手機在環球市佔率卻有所提升。據小米第三季業績披露,集團上季出貨量達4,180萬部,按年增長4%,市佔率達到14.1%,年增0.5個百分點,更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市佔率按季增長,令集團上季經調整淨利潤約60億元(8.4億美元),大增1.8倍,遠比市場預期47億元佳。

不過,季績公布後翌日(11月21日),小米股價不升反跌,全日更挫4.9%,原因是市場關注平均售價及手機業務收入下跌,尤其是上季均價按年挫5.8%至只得997元,為2019年第四季首次跌穿1,000元大關,令小米第三季手機收入按年跌2%至416億元。

手機毛利率創新高

幸好受惠產品組合升級,同時境外市場存貨減值撥備減少,以及核心零件價格下降,帶動智能手機毛利率在第三季按年大升7.7個百分點至16.6%,創紀錄新高,令上季手機業務毛利大升83.1%至69.3億元,足以抵消手機收入下滑及平均售價下跌帶來的影響。

儘管小米手機業務收入下跌,但毛利率及銷量支撐下,集團總裁盧偉冰對明年形勢感樂觀。他在季度業績會上表示,集團最初預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今年會跌半成至一成,但第三季表現已明顯跌幅收窄,故有信心第四季整個智能手機市場能重返增長正軌,更派定心丸料明年行業形勢樂觀,料全球手機出貨量按年將有機會增5%。

從近期小米14銷情火熱,手機業務毛利率創新高,連蘋果最強分析員天風國際的郭明錤亦睇好小米,大讚目前品牌認受性高,佈局亦全球化,遠比中國其他手機品牌具有更大競爭優勢,估計明年小米手機出貨量將有雙位數增長,相信今年第四季及明年利潤有望超過市場預期。

冀登上世界五大

除小米14大賣外,集團更大賣點是小米電動車有望在2024上半年登場。據內地工信部公布小米汽車申報資訊顯示,市場期待已久的小米汽車,最終會以轎車形式出現,電池則會採用比亞迪(1211.HK;002594.SZ)旗下的弗迪電池,以及寧德時代(300750.SZ)供應的三元鋰電池。據報小米汽車已經小量試產,預計12月批量生產,明年2月開售。盧偉冰在季績會中亦大展雄心壯志,希望用15年至20年時間,打入世界頭五大車廠

早在十年前,小米董事長雷軍對發展電動車已雄心勃勃,2013年他曾先後兩次拜訪特斯拉(TSLA.US)行政總裁馬斯克,隨後更購買特斯拉電動車,之後更入股多家造車新勢力企業,包括在2015年參投蔚來(9866.HK, NIO.US)A輪融資,翌年進一步加碼投資蔚來。到2017年參投小鵬汽車(9868.HK, XPEV.US)A+輪融資。至於汽車電動化領域方面,小米已投資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的蜂巢能源,還有贛鋒鋰業(1772.HK;002460.SZ)旗下的贛鋒鋰電,連下一代的固態電池與電池原材料領域,也已見小米投資的身影。

電動車進入戰國時代

不過,電動車市場已進入戰國時代,特別是特斯拉連番減價搶佔市場,加上理想(02015.HK, LI.US)MEGA大賣,還有比亞迪擁有一條龍電動車產業鏈,變相在成本擁有極大優勢,更大敵人是老對手華為,首款轎車智界S7比小米汽車更早登場,華為董事長余承東揚言會蝕錢賣車,因此小米要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汽車市場,闖出血路絶不容易。

更何況小米估值絶對不平,據《彭博》數據顯示,集團預期市盈率達21.2倍,預測股本回報率(ROE)只得10.6%,對比中概科網龍頭騰訊(0700.HK)、阿里巴巴(9988.HK)及京東(09618.HK)預期市盈率分別為18.5倍、8.6倍和9.7倍,ROE則分別達16.3%、12.3%和11.1%,小米不單市盈率貴,ROE亦偏低,加上電動車業務經營初期難免會面對燒錢情況,相信小米股價在早前抽升過後,現水平已透支近期利好因素。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富衛首掛午收僅升1%

保險公司富衛集團有限公司(1828.HK)周一在港首日掛牌平開報38港元,之後股價窄幅上落,中午收市報38.4港元,升1%。 公司發售9,134.2萬股,每股售價38元,錄得超額認購36倍,國際配售超額1.3倍,集資淨額29.53億港元。 富衛業績表現並不理想,2022年至2023年,保險收入分別為24.08億美元、27.56億美元,虧損3.2億美元及7.33億美元。去年收入微跌1.2%至27.24億美元,但扭虧為盈賺2,400萬美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瑞幸咖啡紐約開店 不打低價戰

中國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進軍美國市場,6月30日於紐約曼哈頓開設首兩家門店,標誌其全球化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據一財報道,兩家門店均為「即取即走」(Grab‑n‑Go)型態,所採用的設備、飲品配方及支付系統皆針對美國市場作出在地化調整。公司期望藉由紐約試點門市,累積門店選址、產品設計與服務經營經驗,為未來更大規模的國際拓展提供依據。 與在中國主打「性價比」不同,瑞幸在美國並未延續低價策略。從其美國官方App顯示,滴濾咖啡價格約為每杯3至5美元,椰香拿鐵則售約6.5美元,與星巴克在美定價相近,亦與其在新加坡的價格水準一致。不過,瑞幸在門市正式開張前,曾提供每杯0.99美元的優惠券以吸引消費者。 瑞幸成立於2017年,2023年起拓展海外市場,先後進駐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截至今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共設有24,097家門店,其中新加坡有57家直營店,馬來西亞則設有8家加盟店。此次進駐美國,被視為瑞幸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瑞幸咖啡股價過去五日上漲近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比華利山莊開店 安踏進軍美國第一站

運動服裝製造商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正計劃拓展其海外業務,並在洛杉磯開設門店進軍美國市場。根據Vogue Business上周報告,門店仍在比華利山莊市建設中,定於九月開業。 報告稱,公司計劃聘請NBA球員凱里·歐文及克萊·湯普森擔任品牌大使,以提升在美國市場的認知度。此次開業將成為安踏在中國境外的里程碑,品牌已在東南亞運營多家門店。 通過控股亞瑪芬體育(AS.US),公司已涉足美國市場,後者旗下品牌包括所羅門(Salomon)、威爾勝(Wilson)和始祖鳥(Arc’teryx)等知名西方品牌。但新門店將是美國首家銷售安踏核心品牌產品的零售店,該品牌在中國市場正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全球巨頭競爭。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tsig scans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for cash with Hong Kong IPO

掃描王撐起200億市值 上海合合H股搶灘

主打掃描全能王的上海合合信息去年在上海科創板上市,最近申請在港發行H股上市,公司每年有穩定盈利增長成為賣點。 重點: 公司每年毛利率達八成 掃描全能王佔公司總收入77%   鄭瑞棠 相信很多人都用過掃描全能王(CamScanner)這個應用程式,只要用手機的網絡攝影機拍照後,便能將文件轉成PDF擋案並分享給他人。這個應用程式原來由中國公司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615.SH)經營,公司創辦人,現董事長鎮立新曾在中國石化任電氣工程師, 2000年開始在摩托羅拉任職,2006年成立公司。 掃描全能王2010年起推出市場,一個程式已撐起公司逾七成收入,並於去年在上海科創板上市,打造成市值200億的創科公司。近日趁A+H股上市熱潮,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掃描全能王是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圖像文本處理AI產品,應用程式早於2010年已推出,在Apple apps store上84個國家地區效率類免費應用下載榜中,自2014年起多次排行第一。目前掃描全能王已覆蓋200個國家,支持52種言語的文字識別,服務超過10億用戶,是全球少數上線超過15年,年覆合增長率超過20%的應用程式。 業績連年增長 隨著近年AI的發展,公司的發展亦沾上AI概念,增加AI超級濾鏡、AI智能擦除及AI文檔簽署等功能。掃描全能王佔公司2024年的總收入的77%,今年首3個月比例更高達81%。除此之外,公司面對消費者C端市場的主要產品,還包括名片全能王及啟信寶等。 至於公司在面對企業的B端市場,主要提供TextIn及啟信慧眼等標準化產品,只佔公司總收入約一成六,毛利率亦只有六成多,比C端產品的八成以上為低。 在科創板上市,不代表公司是未有盈利的初創公司,合合信息近年有穩定的盈利增長,而且數據頗為亮麗。根據上市初部文件顯示,由2022至2024年間,公司的年收入複合增長皆超過兩成,淨利潤分別為2.84億人民幣、3.23億人民幣及4億人民幣,增長率分別為28.7%、27.2%及27.9%,公司毛利率最近3年皆逾80%。截至今年3月底3個月,盈利1.1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9.4%。 AI市場競爭大 不過留意上市文件中列舉多項風險,包括AI技術不斷更新,若公司未能跟上步伐,可能令競爭力下降;而全球AI市場競爭激烈,公司在全球C端效率類AI產品市場份額僅2.2%,面臨來自國內外眾多公司的競爭;公司業務涉及大量用戶數據處理,若發生數據安全或違反私隱事件,將損害公司聲譽或面臨罰款。 為了維持競爭力,公司在科研及投資的金額不斷增加,研發的開支由22年2.79億元人民幣,增至24年的3.9億人民幣,如果收入不相應增長,或會帶來資金壓力;而且公司約三份一收入來自海外,亦會有匯率風險。 近期內地A股公司來港發行H股集資成趨勢,招股價普遍比A股有折讓,令認購者有上升的水位。不過憧憬H股上市後即炒至接近與A股同價,如意算盤又未必打得響。 縱觀近期A+H上市潮由5月掛牌的寧德時代開始,截至6月27日5隻A+H上市新股,其中4隻皆上升。寧德時代H股僅以比A股折讓7%招股,但由於公司業務前景佳,加上H股流通量較低,所以一上市已炒至比A股有溢價,截至6月27日累積升幅已達24%,較A股溢價已高達兩成,情況極為罕見。 A+H上市表現參差 其餘H股大部分皆比A股折讓約兩成上市,恒瑞醫藥及三花智控分別比招股價上升26%及8%,令其股價比A股的折讓收窄。但內地調味品龍頭公司海天味業,上市後累積跌幅3.4%,比A股的折讓維持兩成。 反而招股反應較冷淡,從事紙品包裝的吉宏,由於招股價比A股大幅折讓達五成,上市後股價大升逾五成,目前仍比A股折讓近三成。 上海合合信息去年9月在上海科創版上市,發行價55.18元,一掛牌已炒上逾百元,其後歷史高位曾見逾500元,現在股價約153元,走勢極為波動,現市盈率約51倍,市值約210億人民幣。其在香港招股的投資價值,還看招股價比A股有多大的折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