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nt Retail trigger second takeout war

中國外賣大戰第二回合開打,這次爭奪的不只是你的午餐,而是整個即時零售市場

  

李世達

當「買菜5分鐘、送貨30分鐘」成為現實,中國電商已不再是那個只靠比價與打折吸客的世界——從美團(3690.HK)、京東(JD.US; 9618.HK)的補貼大戰,到阿里(BABA.US; 9988.HK)推出的「閃購」服務,人們發現,這不只是另一場外賣大戰,而是一個新興零售市場——即時零售(Instant Retail)的爭奪戰。

即時零售泛指在一小時至數小時內完成下單、配送、收貨的零售模式,結合傳統電商比價和商品選擇的優勢,以及線下零售的即時可得性,對接「急需」與「便利」的需求。

簡單來說,就像是電商平台物流與外賣配送網絡的結合,是一種即時配送體系的新業態。消費者可以像點一碗炸醬麵一樣,在網上下單買一隻iPhone,半小時後送到家門口。如果買什麼都能這麼方便,誰還會選擇等個幾天?

事實上,即時零售的概念早已存在,但一直到最近幾年才真正引起廣泛關注。美團在2018年推出「閃購」;京東更早於2015年就推出「京東到家」;至於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則於2022年推出「淘寶小時達」。

2023年,美團開始積極推動「萬物到家」戰略,在生鮮、藥品、日用品等品類上深耕本地零售,並以強補貼、大量接入商超便利店建立「前置倉」網絡,迅速擴張即時零售規模,今年4月推出「美團閃購」品牌,正式迎戰即時零售大戰。

京東則以其倉儲與供應鏈優勢切入,將「京東到家」、「京東小時達」整合成「京東秒送」,在家電、3C、日用品上推即時履約服務。今年初大手筆推出補貼戰,明確與美團競爭「30分鐘送達」體驗,更推出超時20分鐘免單的殺手鐧。

至於阿里巴巴,也被迫在4月底將「淘寶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整合了旗下餓了麼、高鑫零售、盒馬等內部資源,加入即時零售戰場。

美團本地商業板塊CEO王莆中指出,近幾年即時零售發展如火如荼,美團每日非餐訂單已突破1,800萬單,「讓某些公司如芒在背」。他稱,「即時零售的發展大勢擋不住,將把那些大而無當的倉配體系掃進歷史垃圾堆」。

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報告,2023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6,500億元(893.5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兩萬億元,年均增速高達28%,遠超同期網絡零售的11%。

即時零售意味著消費習慣的改變。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IQ報告則指出,72%的即時零售用戶在35歲以下,即時消費成為「95後」的日常。這意味著這些用戶更重視「時效」與「體驗」,而非價格,節省時間、即時可得,開始成為消費決策的關鍵因素。

即時零售也意味著更深刻的物流變革。即時零售更依賴前置倉與就近商戶供應,大幅提升履約效率,打破過去「中心倉—幹線—末端」傳統電商模式;同時,更多本地小店也將再度融入平台經濟,如社區便利店、生鮮商超、各式零售店,都將受益。對平台來說,長期比拼的是倉儲布局、商家整合、數據調度能力。

即時零售不只是配送速度的提升,更是整個電商模式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本地化轉型的表現,背後依賴的是高度密集的城市布局、完善的本地物流基礎設施,以及用戶對App購物的高度依賴。它改變了消費者的期待,也倒逼平台從「賣場邏輯」走向「需求場景邏輯」,重塑供應鏈與履約能力。這場從外賣延伸出的零售革命,正在重新定義中國電商的未來版圖。

李世達,詠竹坊編輯。他的聯絡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鈞達股份首掛升逾6%

光伏電池製造商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5.HK; 002865.SZ)周四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報22.20港元,較招股定價22.15港元高0.2%。至中午收報23.6港元,升6.54%。 公司公布,全球發售6,343.23萬股H股,香港公開發售佔10%,淨籌約12.92億港元(1.66億美元)。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3.5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08倍認購。 鈞達股份主營高效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的出貨量計,該公司的N型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達至約24.7%,排名第一。 今年首季,公司收入18.75億元,同比下降49.52%,錄得淨虧損1.06億元,虧損較去年第四季收窄約3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滬上阿姨上市首開升近七成

內地茶飲滬上阿姨(上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589.HK)周四在港掛牌,開市報190.6元,較招股定價每股113.12元高68%,中午收市報172.8元,升52.8%。 滬上阿姨發行241萬股,招股價介乎95.57港元至113.12港元,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九成國際配售,集資總額2.73億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3,616倍,國際配售超額1.57倍。 是次集資所得,25%用於提升數字化能力、 20%投入研發、20%加強供應鏈能力、15%提升品牌及擴張門店網絡,10%用於各項營銷活動。 過去三年,滬上阿姨的收入分別為22億元人民幣(下同)、33.5億元及32.8億元,利潤為1.5億元、3.8億元及3.3億元。門店分別為5,307家、7,789家及9,176家。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ibo Life has filed for a Hong Kong IPO

小核酸藥企瑞博生物港交所遞表   8輪融資募集18億元

以RNA為基礎的小核酸藥物因其研發周期短、藥物靶點篩選快等優勢,正在成為生物製藥企業的研發熱點 重點: 瑞博生物擁有全球最大的siRNA藥物管線之一,有6款自研藥物資產處於臨床試驗 主要收入來自合作授權,融資方包括先進製造產業基金、高瓴資本、華潤醫藥產業基金等機構    莫莉 全球RNA療法風口正盛,繼mRNA疫苗大放異彩後,以RNA(核糖核酸)為基礎的小核酸藥物因其研發周期短、藥物靶點篩選快等優勢,成為生物制藥企業的研發熱點。在這條高增長賽道上深耕17年的蘇州瑞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博生物」)近期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登陸港股主板。 作為國內小核酸藥物領域的領軍企業,2007年成立的瑞博生物一直專注於小核酸藥物尤其是siRNA(小干擾核酸)療法的研發,擁有全球最大的siRNA藥物管線之一,有6款自研藥物資產處於臨床試驗,涉及心血管、代謝類、腎臟和肝臟疾病的7種適應症,當中有4款藥物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 RNA是連接基因與蛋白質的重要橋梁,小核酸藥物具有作用時間長、受成藥靶點限制少、合成工藝相對簡單的特點,有望成為繼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之後的第三大類藥物。其中,siRNA 屬於小核酸藥物的一種,既能精確關閉特定致病基因,又能瞄准傳統藥物的不可成藥靶點,可用於開發罕見遺傳病、慢性疾病及癌症等多種疾病的藥物。據招股書引述的研報,全球小核酸藥物市場展現出強勁而持續的增長,預計該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起以26.1%的復合年增長率在2033年達到467億美元,siRNA藥物約佔四成市場份額。 瑞博生物的核心產品是RBD4059,這是全球首款也是臨床開發進展最快的用於治療血栓性疾病的siRNA藥物。全球血栓性疾病年死亡人數超1,000萬,但是現有抗凝藥物存在出血風險高、用藥頻繁等痛點,RBD4059通過特異性抑制FXI,可以在降低血栓形成風險的同時減少出血風險,而且可以為患者提供每三至六個月一次的低頻給藥方案,提升患者依從性。招股書顯示,該產品的2a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2025年底前完成。 此外,瑞博生物旗下還有針對血脂異常的兩款關鍵產品RBD5044和RBD7022,分別用於治療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膽固醇血症,在全球範圍內,成人血脂異常的患病率估計約為40%,每年影響約30億人,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膽固醇血症是最常見的兩種血脂異常,佔患者總數的一半以上,是引發心血管及代謝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降血脂藥物的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經達到207億美元。瑞博生物的另一款關鍵藥物RBD1016,則針對慢性乙肝和丁型肝炎,有望成為功能性治癒乙肝的基石療法。 長期依靠融資輸血 儘管小核酸藥物開發潛力廣闊,但是因其缺乏靶向性,存在脫靶效應,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而且核酸合成工藝複雜,成本較高,自2018年首個siRNA藥物獲批上市以來,全球至今只有7款獲批上市的siRNA藥物。 瑞博生物目前暫無已上市或接近上市的產品,主要收入來自合作授權,2023年、2024年分別獲得收入4.4萬元和1.42億元,近期收入大增源於2023年的兩筆大額授權合作。2023年12月,瑞博生物授權齊魯制藥在大中華區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小核酸藥物RBD7022,獲得總計超過7億元人民幣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年,瑞博生物與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達成合作,共同開發治療非酒精性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NASH/MASH)療法,總交易金額超20億美元。 2023年、2024年瑞博生物的研發開支分別高達3.15億元和2.8億元,因此持續需要依靠融資輸血。自從2016年完成A輪融資以來,瑞博生物持續不斷進行融資,獲得國資背景的先進製造產業基金以及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華潤醫藥產業基金等機構加持,從A輪到E輪共計8輪融資中,瑞博生物累計獲得18億元融資,2025年1月完成的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約為48.7億元。不過,在2025年2月老股東卻以低價轉讓股份時,令公司估值跌至35.8億元。 瑞博生物曾於2020年12月底申報科創板上市,但未能成功。此次奔赴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多個重要管線的研發以及一般公司用途。港股市場曾在2021年底迎來「RNA藥物第一股」聖諾醫藥(2257.HK),這家公司以65.90港元的招股價上市,目前股價僅有3港元,市值約3.2億港元,瑞博生物最後一輪融資中的估值遠高於同行聖諾醫藥的市值。瑞博生物能否憑借差異化的管線佈局和國際合作,獲得投資者的認可,有待時間檢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寧德時代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通過香港交易所上市聆訊,將成為港交所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新股發行項目之一。 寧德時代於周二向港交所網站上傳了更新版上市文件,包括其2025年第一季度最新財務數據。數據顯示,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長6.2%至84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98億元實現增長;季度利潤同比增長31.9%至14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3億元顯著提升。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並透過赴港二次上市,吸引全球投資者。據市場估算,其集資額可能在50億美元至77億美元間。若實際集資額接近區間上限,將超越快手(1024.HK)2021年62億美元的上市規模,成為香港股市近年最大規模的新股發行項目。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