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merges as favorite Chinese IPO location

隨著中國A股市場放緩新股發行步伐,且地緣政治因素導致紐約吸引力下降,香港正成為中國企業上市的首選目的地

重點:

  • 在今年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的113宗海外上市申請中,紐約和香港平分秋色
  • 看來明年香港將成為中國企業IPO的主要目的地,其中消費類公司是規模最大的一個類別

  

陽歌

中國的IPO列車正越來越多地駛向香港,那裡正在迅速成為比紐約乃至傳統深滬A股市場更受歡迎的目的地。這是觀察2024年中國企業IPO情況後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今年下半年,中國企業上市勢頭強勁。

這種趨勢看來將延續到2025年,它背後主要有兩個推動因素。一方面,中國正在大幅減少批准新的A股上市申請,以扶持國內市場。這促使很多原本會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公司轉而考慮香港。與此同時,出於對未來中美緊張關係的擔憂,企業正越來越多地避開紐約。

這種趨勢也體現在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的數據中,該機構是這類IPO的把關人,所有境外上市都必須獲得它的批准。

截至12月25日,證監會今年批准了113宗海外上市申請,它們幾乎平均分布在香港和紐約,前者為57宗,後者為56宗。但在獲批的赴紐約上市申請中,48宗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僅有8宗。相比之下,赴港上市申請更均衡,上半年獲批32宗,下半年25宗。

從證監會的待審批申請數據來看,向香港轉移的趨勢預計將在明年進一步加速。在目前的113宗待審批申請中,81宗(約72%)為赴港上市申請,赴美申請僅29宗。有意思的是,還有3宗申請赴台灣上市,這種情況似乎是首次出現。值得一提的另一點是,一家礦業公司計劃在香港和哈薩克斯坦進行雙重上市,這似乎也是開了先例。

就實際新股發行數量來看,2024年下半年香港的表現相當強勁,預示著這股積極的勢頭將持續到2025年。據畢馬威統計,香港上半年完成了30宗IPO,籌集資金134億港元(約17.3億美元)。而截至12月8日,下半年的IPO數量小幅上升至33宗,但得益於幾宗大型交易,籌資總額增加了三倍多,達到695億港元,使香港成為今年全球第四大IPO市場。

相比之下,據安永統計,中國A股市場全年新股上市僅95宗,同比下降73%。籌資金額更是大降83%,僅為618億元(約85億美元),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低點。由於市場情緒疲軟,證監會大幅收緊新股發行審批。

消費行業佔主導地位

香港一直是消費類IPO的熱門目的地,這一趨勢在2024年非常明顯,預計2025年還會增長。美國投資者更青睞科技和新經濟公司,因此紐約從來都不是此類中國IPO的熱門選擇。而中國對這類公司的上市也越來越漠不關心,在新股發行配額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往往給予新能源和微芯片等政府青睞的行業優待。

过去一年香港最大的6宗IPO中,有5宗來自消費行業,其中最大的上市是家電巨頭美的集團(0300.HK; 000333.SZ),它在9月募資357億港元。

另一值得關注的消費類IPO來自珍珠奶茶製造商茶百道(2555.HK),這是香港今年第五大IPO,籌集了26億港元。此次上市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來自一個過熱的行業,至少還有三家主要的珍珠奶茶製造商正在等著上市。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茶百道的股票表現糟糕,導致證監會採取了有些不尋常的舉措,暫時停止了該群體的新股發行,直到本月早些時候,證監會才批准了古茗的IPO申請。

這一批准意味著珍珠奶茶企業上市可能很快就會恢復。它們應該會成為明年最大的新股發行中的一部分,包括行業領頭羊蜜雪冰城,從而延續消費類企業在香港IPO市場的主導地位。

相比之下,过去一年中國企業在紐約最大的新股發行都來自科技和新經濟公司。其中,領頭的是存在競爭關係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WRD.US)和小馬智行(PONY.US),它們分別籌集了4.59億美元和4.13億美元。另一家唯一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在美上市公司是極氪(ZK.US),這是汽車巨頭吉利旗下的電動車子公司,融資額為4.41億美元。

一個剛剛出現並可能在明年增長的趨勢是A股公司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這樣的上市有助於企業實現投資者群體的多元化,並且可以提供一種籌集外匯的方式,為全球擴張提供資金。美的9月在香港上市,啓動了這一趨勢,隨後領先的物流公司順豐控股(6936.HK;002352.SZ)在一個月前籌集了58億港元。明年赴港二次上市的內地企業當中,最大的IPO可能來自在深圳上市的寧德時代(300750.SZ),據報道,這家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已聘請顧問研究這一計劃。

儘管香港、紐約、台灣甚至哈薩克斯坦正成為熱門的中國公司境外IPO目的地,但明年規模最大的IPO之一可能會在歐洲進行。這裡我們說的是倫敦證券交易所,據報道它正在洽談承接快時尚品牌Shein的巨量級上市。

Shein原本希望在紐約上市,但這個計劃因地緣政治因素而受挫。這導致該公司將目光轉向了倫敦,最新報道顯示,這個預計籌集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仍在談判中。雙方仍有可能談不攏,若是如此,Shein可能會收拾行囊,像許多規模較小的中國同行一樣前往香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證監未放行 Shein上市棄英轉港

路透社周三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線快時尚零售商Shein因未獲中國證監會批准,已放棄倫敦上市計劃。報道另外稱,公司現擬轉戰港股市場,計劃在後數周內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 Shein最初計劃在紐約上市,但遭美國政界阻撓而放棄。隨後轉戰倫敦市場,在突破類似阻力後獲得進展,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已於上月批准。 中國證監會審批被認為是公司最後一道重要監管,據路透社報道,證監會最終未予放行,報道未說明具體原因。Shein創立於中國,後將其總部遷至新加坡,但其主要運營仍在中國境內,且大部分服裝產品採購自中國製造商,這可能是其需要證監會審批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2023年完成一輪融資後估值達660億美元,由於市場競爭加劇及主要西方市場業務壁壘高築,其估值此後可能有所縮水。即便如此,其上市計劃仍有望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uHua runs educational campuses

宇華教育售泰業務 壯士斷臂利潤翻倍

這家總部位於鄭州的民辦教育機構,自上月以來股價飆升,投資者看好其轉向職業教育和清償債務的舉措 重點: 宇華教育通過出售泰國的學校充實了資產負債表,以償還2019年發行的可轉債 這家民辦教育機構的最新財務業績表現亮眼,在截至2月底的六個月里收入增長7%,調整後利潤更是翻了一番多   譚英 自2021年中國政府禁止面向小學生的課後補習,並整頓K-12民辦學校,宇華教育集團有限公司(6169.HK)和多數中國教育企業一樣陷入了低迷。 自彼時以來,行業尚未全面復蘇,宇華教育亦未能例外。但上周發布的2025財年中期報告顯示,這家從K12學校轉向職業教育的企業,正在重新站穩腳跟。 2017年宇華教育赴港上市時,正是線上線下教育公司IPO熱潮。得益於中國消費者願意為自己,尤其是子女的教育投入巨資,公司增長強勁。這類教育股大多走勢相似:在2020年見頂後,隨著2021年行業整頓而暴跌。宇華教育從發行價每股2.05港元,最高漲至2020年的7.80港元,如今卻已跌至0.50港元左右。 在將IPO及增發收益投入泰國和山東項目,併發行20億港元可轉債後,公司一度看似將因債務沈重和利潤微博而倒下。一年前公司中期業績慘淡,調整後淨利潤暴跌52.5%至2.295億元(約合3,180萬美元),收入僅微增5.4%至12.5億元。 如今情況大有改觀,截至2月底的2025財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長7.2%至12.8億元,調整後淨利潤同比增長一倍多,至4.345億元。 經過大幅緊縮開支,上半財年調整後淨利潤率達31.7%,幾乎是去年同期16.2%的一倍。自4月底發佈中期業績預告以來,宇華教育的股價已飆升63%,投資者紛紛看好其持續好轉的勢頭。 那麼,發生了什麼?2021年後,宇華教育將旗下原有的大量K-12學校轉型為不受政策影響的職業學校。它徹底放棄了K-9義務教育階段的業務,轉而聚焦10-12年級乃至更高年齡段,提供允許開展的業務,包括高考輔導服務,以及運營職業高中和職業學院,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職業技能學習需求。 向職業教育轉型,使宇華教育從「問題學生」蛻變為「優等生」,因為其轉型順應了中國政府政策,這是在華經商成功的核心要素。中國政府一直鼓勵發展職業教育,以引導學生從傳統大學轉向職業路徑,緩解就業壓力。 民辦教育巨頭 2017年首次公開募股時,宇華教育是中國最大的K-12民辦教育提供商,在位於華中地區的河南省擁有16個校區,共計48,220名學生,並運營著一所大學。據官網顯示,如今學生總數已翻倍有餘,達到14萬人,分布在4所職業學院、1所專科學校和20所中小學。不過,公司最新年報中顯示的學生人數略低,2024/2025學年招生人數為108,964人。 這家公司歷經風雨。其2024財年營收為25億元,較2020年增長24%,但2024年調整後淨利潤為5.007億元,僅為2020年10億元的一半。 2019年,宇華教育憑借IPO和後續2017年11月的9.37億港元(約合1.2億美元)股票增發獲得充裕資金。2019年11月至12月,公司發行9.4億港元可轉換債券,隨後回購並新發行了20億港元可轉債(2024年12月到期)。資金部分用於收購泰國和山東的資產,金額分別為6,370萬元和14.9億元。 包括獲得泰國斯坦福國際大學(Stamfor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許可權與運營權的收購案,加上可轉債發行的戰略佈局,很快開始反噬公司發展。泰國民辦教育市場競爭激烈程度,至少和中國不相上下。泰國業務更像是「門面資產」而非盈利引擎,2020年以來它對宇華教育調整後毛利的年貢獻始終停留在430萬元。而據宇華教育2024年年報披露,山東資產在2022至2024年間產生了巨額升級改造費用,進而導致2023至2024年計提約1.68億元商譽減值。 星展集團研究部早在2019年4月就指出可轉債和泰國業務的風險,不過當時認為公司基本面增長依然強勁。2024年12月,宇華教育通過回購債券和以2.4億港元出售泰國資產安撫投資者。 這些舉措似乎讓公司財務狀況重回穩定軌道,憑借較高的利潤率和相對穩定的營收,加之聚焦職業教育的戰略轉型,宇華教育看似熬過來了。公司市值20億港元,遠高於光正教育(6068.HK)的2.53億港元,但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均處於2.7倍與2.56倍的低位。 公司估值水平明顯落後於採用輕資產模式(通過在線教育和小型城市課堂提供服務,而非自建校區)的行業龍頭。新東方(EDU.US;9901.HK)在經歷2021年股價暴跌後已重振旗鼓,延伸市盈率達20倍;而好未來(TAL.US)的預期市盈率更是高達26倍。 雅虎財經調查顯示,僅一家分析機構跟蹤宇華教育,不過給予該股「買入」評級。對於這批自2021年教育行業整頓後,已淡出投資者視線的昔日明星股而言,即便如此有限的關注也顯得彌足珍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世紀互聯首季虧損擴大

數據中心運營商世紀互聯集團(VNET.US)周三公布,首季度收入按年增長18.3%至22.5億元(3.095億美元),錄得淨虧損2.37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27%。公司稱,虧損增加主要由於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所致。 批發IDC業務收入按年大增86.5%至6.732億元;零售IDC業務收入增長4.8%至9.683億元,得益於批發收入的增長,公司IDC業務收入按年增長27.8%至16.4億元。非IDC業務小幅下降1.4%至6.048億元。 首季度,經調整後EBITDA同比增長26.4%至6.824億元人民幣,調整後EBITDA利潤率為30.4%,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 世紀互聯周三下跌10.76%報5.39美元。過去六個月仍上漲39.6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賽目聯手高德 發展智能平台生態系統

智能網聯汽車(「ICV」)仿真測試技術的科技公司北京賽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與高德軟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構建智能裝備、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態系統,合作期限為三年。 高德是中國專業數字地圖、導航及實時交通信息服務商,向終端用戶提供包括導航、打車、酒店預定、景點門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務。 賽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及專業優勢,聯手共同發展實現互補互利而達致共贏。 公司周四開市升3%報14.06港元,股價較今年初上市高約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