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問答平台知乎在香港雙重上市,將成爲第一家以這種形式掛牌的中概互聯網公司

重點:

  • 在中美監管當局夾擊下,知乎選擇雙重上市方式,除了對上市地位更有保障,也有助接觸更多中國內地投資者
  • 知乎招股反應僅屬一般,或反映投資者對其獲利能力的擔憂

何仲尼

又一家中國公司趕上到港交所雙重上市的潮流,而且有望成爲首家以這種形式掛牌的中概互聯網企業。

港交所網站顯示,中國網上問答平台知乎(ZH.US; 2390.HK)上周五通過上市聆訊,獲批在港股市場上市。與快狗打車獲批上市兩個月仍未開始招股的取態不同,知乎明顯“打鐵趁熱 ”,隨即在本周一上載招股文件,並於同日開始接受公開申購,反映公司渴望儘快登陸港股市場。

知乎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發行2,600萬A類股份,全部是來自前期投資者的舊股。發行股份中,10%在港股市場公開發售,每股發行價不高於51.8港元,每手100股入場費約5,232港元,上市後市值將達164億港元。

知乎採用“雙重上市”架構在港股掛牌,意味在美股與港股兩個資本市場均爲第一上市地。迄今爲止,所有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都是以“第二上市”方式在港股市場掛牌,這個過程比知乎正在嘗試的更簡單,但也有一些額外的弊端。

有別於 “第二上市”方式,雙重上市的監管要求較高,不如第二上市企業般享受相對寬鬆的審核標準與豁免。例如申請雙重上市的新股,需符合與香港首次公開發行股份(IPO)完全一樣的上市條件。雖然知乎過去三年均錄得虧損,但由於仍能通過市值、收入及現金流測試,加上屬於新經濟科網公司,因此獲港交所放行。

受中美監管當局夾擊

以雙重上市方式掛牌後,知乎的美股與港股無法跨市場流通,股價表現相對獨立,可能因此產生價差,但日後如滿足監管當局的市值與成交量等條件,便能成爲滬港通與深港通股份,讓中國內地投資者直接買入其股票,除了增加流通量,對股價亦有正面作用,而這是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等第二上市股份所不能享有的福利。

此外,因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針對中概股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容許SEC把未能提供審計紀錄的中概股停牌甚至退市,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面臨退市壓力下,越來越多公司到監管當局及投資者態度相對友好的港股上市,爲其主要上市地位購買一份保險。除了上月成功於港股雙重上市的蔚來汽車(NIO.US;9866.HK)外,也有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這家在港第二上市的科網公司,爭取轉換至雙重主要上市身份。因此,知乎選擇這種方式到港股掛牌,相信是考慮到公司長遠利益的權宜之計。

不過,即使知乎成功到香港雙重上市,讓公司在美國政府的逼迫下稍鬆一口氣,也不能忽略在太平洋對岸面對的監管風險。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去年12月發表通報,認爲知乎網多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約談了其負責人,責令整改及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雖然報告未有對知乎實施罰款、暫停業務或把應用程式下架等嚴厲懲罰,但在中國複雜多變的監管環境,集團仍需時刻警覺,以免觸及官方紅綫。

知乎在2010年成立,2013年開放予公衆注册,並發展爲中國主要的綜合在綫內容社區。公司2016年開始提供廣告服務,去年相關營業額11.6億元,爲最大收入來源。自2019年起,其收入模式轉化爲“馬車”,在同年推出的“鹽選”付費會員計劃,讓購買者享有精選知識服務及社區功能等權益,截至去年12月底的平均每月訂閱會員爲507.6萬人;相關收入從2019年的8,800萬元大升6.6倍至6.68億元。

另外,集團近年擴展職業培訓與電子商務活動,令內容商業化解决方案的收入,從2019年的64萬元激增1,500倍至去年的9.7億元。在兩項新業務帶動下,知乎去年錄得29.6億元收入,自2019年以來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10%。

商業化成功但未獲利

以上這些,都貫徹創始人周源“把好內容變成好收入”,協助公司從商業化中收割的目標,雖然廣告以外的商業化效果開始顯現,但不足以讓公司賺錢。因爲在收入上升同時,知乎伴隨著營運開支的大幅增長,例如去年爲提升品牌形象及擴大用戶群的營銷開支便倍增至16.3億元,佔收入接近一半;此外,因應用戶增長導致的雲服務和擴展內容生態成本上升,也令研發及行政開支同步大增88%與133%,拖累去年的淨虧損高達13億元,比2020年大增150%。

連年虧損下,知乎過去三年經營活動均錄得現金流出,截至去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爲21.6億元,更預告未來或繼續錄得現金流出。由於這次上市僅能協助舊股東套現,未有爲公司籌集新資金,投資者或關注公司的現金流狀况。

知乎去年3月在美國上市,招股價9.5美元,但在經歷中美監管當局的打壓下,股價曾大挫至1.39美元,本周一啟動香港上市程序後,其美國股票下跌12.9%,報2.23美元,比發行價低76.5%。與知乎業務接近,同樣未能獲利的嗶哩嗶哩快手(1024.HK),市銷率分別爲3.2倍和2.89倍,稍高於知乎的2.64倍,或反映投資者對後者的前景看法較保守。

事實上,知乎在香港的招股反應冷淡,綜合8家主要券商數據,其“孖展”認購部分最終只接獲約6,300萬元申購額,僅爲公開發售部分的籌資額不足一半。

知乎虧損之路似乎未到盡頭,如何說服投資者接下現有股東的“火棒”?這個問題,一向擅於解答問題的知乎,看來也不容易給出答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廣和通申港上市獲中證監開綠燈

無線通信模組製造商深圳市廣和通無線股份有限公司(300638.SZ)擬在香港的上市計劃已在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備案,清除其上市進程中的一項主要障礙。此次IPO將使廣和通成為在深圳和上海上市後赴港進行第二上市的中國企業群體中的最新一員。 總部位於深圳的廣和通計劃向香港投資者出售不超過15,500萬股,依據周四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網站上發布的備案文件。公司此前已在4月就香港上市事宜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並於5月更新了該文件。 根據公司最新的申請文件,廣和通去年實現收入69.7億元,較2023年的56.5億元增長23%。同期,利潤由5.65億元增20%至6.77億元。 廣和通在深圳上市的股票今年以來上漲5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西普尼啟動香港IPO 集資最多3.14億港元

中國貴金屬手錶品牌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83.HK),周五起至下周三進行招股,計劃全球發行1,060萬股H股,每股作價介乎27港元至29.6元,集資額最高達約3.14億港元(4,400萬美元),每手100股,入場費2,989.85港元。 公司表示,擬將所得款項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產能及擴大及優化銷售網絡、加強品牌建設及提升品牌影響力及知名度。還將用於透過建立莆田研發中心加強研發能力以推動業務持續增長,以及用作營運資金或一般企業用途。 該股預期9月29日掛牌。平安證券為獨家保薦人。 西普尼是中國的黃金錶殼手錶及黃金錶圈手錶設計商、製造商和品牌擁有人。收入主要來自銷售以旗艦自主品牌「HIPINE(西普尼)」金錶。2024年,公司收入4.6億元,按年升2.5%,淨利潤下跌5.3%至4,934.8萬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2,660倍 勁方醫藥首掛午收升逾倍

生物製藥公司勁方醫藥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95.HK)周五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116%報44元,之後股價在此上落,中午收報44.06元。 公司發售8,924萬股,每股售價20.39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2,662倍,國際配售超額38倍,集資淨額16.7億元。 由於在研發活動上作出大量投資,加上股份權益贖回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勁方醫藥2023年及去年分別錄得虧損5.1億人民幣(下同)及6.78億元,今年首四個月仍虧損6,660萬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YD hits tariff roadblock

關稅圍城 比亞迪北美路迢迢

墨西哥政府計劃把中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提高至50%,此舉將扼殺比亞迪正在快速增長的墨西哥市場 重點: 比亞迪佔墨西哥電動車市場近五成 墨西哥建廠計劃擱置,比亞迪關稅衝擊遠大於特斯拉    李世達 在墨西哥街頭,一輛中國電動車緩緩駛過車水馬龍的街頭,中國品牌電動車一直代表著價格與科技兼得的選擇。但這樣的景象可能很快改變。 墨西哥政府近期宣布,將把從中國及其他與墨西哥未簽自由貿易協定國家進口的汽車關稅,大幅提升至50%,比如電動車與傳統汽油車。這一提案若被國會通過,將對特斯拉(TSLA.US)、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mpany Ltd., 1211.HK; 002594.SZ)等銷售進口車型的廠商造成重大壓力,幾乎重劃北美車市的競爭格局。 路透社的報道引述加拿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主席Flavio Volpe說法指,特朗普政府會對這項新關稅提案十分高興,因為將使美國汽車製造商更容易與比亞迪競爭。 雖然特斯拉同樣依靠海外進口,但新關稅對比亞迪的打擊會大得多。 首先是特斯拉在美國德州設有工廠,建設中墨西哥的Monterrey超級工廠(Gigafactory Mexico)可能很快可以投產,意味著它能很快將產能轉移至北美本地化。而墨西哥與美國、加拿大簽有美墨加協議,若改由北美進口,在符合原產地規則的情況下,便能實現零關稅。 衝擊遠大於特斯拉 對比亞迪則不然。雖然公司在2023年就宣布墨西哥建廠計劃,但由於墨西哥當局的抵制,使得該計劃在今年被擱置。墨西哥政府擔心批准中國人建廠可能會惹怒美國總統特朗普並破壞兩國貿易關係。比亞迪當時亦稱,由於特朗普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公司將停止建廠計劃。 其次則是市場結構的差異。比亞迪自2023年底進入墨西哥市場以來,取得爆炸式增長。該公司去年在墨西哥銷售約40,000輛汽車,佔該國去年電動車和插電混動汽車總銷量的近一半。今年8月,比亞迪宣布今年迄今為止在墨西哥的銷售增速翻倍。近兩年,比亞迪已把墨西哥視為前進北美的橋頭堡。 對比亞迪來說,在歐洲市場增速放慢的情況下,墨西哥市場的重要性正在快速上升,而一旦關稅生效,這種迅猛勢頭將戛然而止。但對特斯拉來說,美國市場重要得多,墨西哥市場相對來說只是小市場,收入與利潤權重遠低於比亞迪對墨西哥的依賴度。 從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公司收入按年增長23%至3,712.81億元(522.26億美元),其中海外營收達1,354億元,按年增長50.5%,佔總收入比重來到約36.4%。海外收入增速高於整體,且部分海外國家的售價高於國內市場,成為增長的動力來源。 再看歐洲市場,自2024年下半年起,歐盟對中國製BEV(純電動車)徵收反補貼關稅,比亞迪的最終稅率約17%(另加10%基本關稅),壓縮了純電車型的定價空間。意味著歐洲市場的增長節奏會放慢,海外增長的壓力自然更往美尤其是墨西哥傾斜。 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若能重啟墨西哥建廠計劃,將會是明智的解方,但這條路遭遇的阻礙比想像中更多。 不止墨西哥政府礙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反對,中國政府自身也對此有疑慮。據金融時報報道,中方今年曾延後對比亞迪墨西哥工廠計劃的核准,比亞迪核心零部件如電池、電驅、功率模組等高度自製,且深植中國供應鏈,中方也擔心敏感技術可能經由墨西哥外溢至美國。與此同時,美國汽車業也公開表達過對「中國車藉墨西哥入美」的憂慮和反制意向。 最後,比亞迪的北美之路,恐怕還是得「政治解決」。 北京當局已將墨西哥此舉視為「親美舉動」,揚言採取反制措施。與此同時,中美新一論貿易會談在西班牙展開,雙方此前動作頻頻,無非是增加談判桌上的籌碼。 在國內價格戰尚未落幕、海外貿易壁壘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比亞迪盈利能力正受到多重擠壓,今年上半年淨利成長14%至155.1億元,但第二季淨利僅63.6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近30%。資本市場似乎已提前對比亞迪的處境做出反應。股價從5月的高位約158港元跌至目前約108港元,市盈率已跌至約13.2倍水平。雖然比亞迪仍是新能源車賽道的核心標的,但需要準備好在關稅與政策驟變下承受劇烈波動,短期內或難以突破上方壓力,政治因素帶來的風險變數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