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HK 688180.SHG

這家生物科技企業第一季業績惡化,營業收入倒退近六成,淨虧損更擴大近四成

重點:

  • 由於新冠口服藥收入強差人意,加上與禮來及Coherus合作的技術許可及特許權收入大減,君實生物第一季營收大降
  • 為促進未來增長動力,該公司將重新聚焦於在研管線產品,並擴大現有產品適應症範圍

 

陳嘉儀

新冠疫情期間,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期望藉着新冠口服藥迎接收成期,但隨着疫情落幕,該公司的未來發展將還原基本步。

繼去年收入減少64%,君實生物今年開季表現依然疲弱,第一季營收按年再降59.5%至2.55億元,淨虧損也擴大37.1%至5.43億元。期內,耗時兩年多研發出的新冠口服藥「民得維」於1月29日獲批上市,但隨著疫情退卻,該款「生不逢時」的藥物收益自然不似預期。

該公司上季度的營收主要來自商業化產品在國內的銷售收入,其中適用於多種惡性腫瘤治療的核心產品PD-1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拓益」,銷售收入同比大增77.8%至1.96億元。不過,除了寄予厚望的新冠口服藥未能產生預期效果,該公司與跨國藥企禮來製藥(LLY.US)與Coherus BioSciences(CHRS.US)等合作產生的技術許可和特許權收入大幅減少,成為季績明顯倒退的主因。

君實的季績於4月28日公布後,其港股在上周的四個交易日累挫5.7%,上周五報收28.95港元,延續今年以來反覆向下的趨勢。以市銷率計算,君實生物約8.6倍,低於同類藥企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68235.SH)的18.5倍,以及信達生物(1801.HK)的10.8倍,或顯示投資者對該公司的前景看法較為保守。

事實上,君實在自主研發的拓益成為首只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單抗藥之前,一直處於研發投入高、營收低、虧損大的狀態,而且虧損額逐年擴大。直至拓益於2019年獲批上市,首年銷售收入達7.74億元,帶動營收暴漲逾263倍,公司才有了「造血」功能。

然而,君實真正「起飛」的階段是在2020年及2021年,期內營收分別達15.9億元和40.2億元,最大功臣正是與禮來和Coherus簽署的兩份技術授權協議,為公司帶來數以十億元計的技術許可和特許權收入。

特許權收入大降

君實與禮來的合作始於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時,禮來以1,000萬美元(6,910萬元)首付款和最高2.45億美元的里程碑款項,外加銷售淨額兩位數百分比的銷售分成,取得君實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開發的埃特司韋單抗(JS016)新冠中和抗體在大中華地區外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獨家許可,帶動君實當年新增技術许可收入達4.05億元,佔總營收逾25%。

與Coherus的合作則始於2021年2月,Coherus以1.5 億美元首付款和最高3.8億美元的里程碑款,外加20%產品銷售分成,取得君實特瑞普利單抗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獨家許可。與此同時,君實與禮來合作的雙抗療法獲FDA批准緊急用於治療輕中度新冠患者,觸發巨額里程碑收入。上述兩大授權協議,令君實2021年技術許可和特許權收入急增至33.4億元。

然而好景不常,2022年1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以奧密克戎已成新冠主流病毒株、令禮來的雙抗藥效用不明顯為由,收窄了緊急授權應用範圍,以致君實的特許權收入大降。雖然Coherus期內一次性支付3,500萬美元執行費,取得君實另一款產品——重組人源化抗 TIGIT 單克隆抗體(TAB006/JS006)的專利許可,並承諾支付累計最高 2.55 億美元的里程碑款,外加18%的產品銷售分成,但此舉仍無法扭轉君實去年營收大減63.9%至14.53億元的現實,並出現2019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市場本來寄望研發兩年多的新冠口服藥民得維面世後,可以成為君實的新增長引擎。然而,民得維今年1月獲批上市時,由於防疫政策轉向,第一波大規模感染已過去,令該產品錯過龐大商機。第一季財報顯示,民得維的銷售收入只有1,150萬元,遠不及8.8億元的研發費用。

值得慶幸的是,內地券商對君實普遍仍抱有信心,國金證券認為其第一季業績符合預期,又表示隨着其PD-1特瑞普利單抗的新適應症增加,以及可望進一步打入海外市場,將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此外,該行指出,君實擁有豐富的管線產品,處於臨床階段的有30項、臨床前有20多項,其中PARP 抑制劑單藥用於FIGO III/IV期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患者的III期臨床期中分析達到主要研究終點;PCSK9 單抗治療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2項III期臨床均達到主要研究終點,分別即將和已經提交上市申請,後者更有望成為國產首家獲批產品,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因此,國金證券維持該君實的「買入」評級,預期今年營收可達22.8億元,按年反彈57%。

國盛證券則指出,目前君實已有四款產品實現商業化,除了較受關注的拓益和民得維外,去年獲批上市用於治療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及銀屑病的君邁康阿達木單抗,第一季銷售收入也達到2,908萬元;同時,公司管理費用同比下降36.7%,反映降本增效成果顯現,加上醫院診療恢復、新適應症持續拓展與新產品有序申報,預計前景仍然向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盈收下滑 汽車之家大裁員

汽車交易服務平台汽車之家(ATHM.US;2518.HK)周四披露,受中國車市持續低迷影響,首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0%。在面臨市場持續疲軟,公司過去一年間已裁減約五分之一崗位。 截至3月底的首季度,汽車之家實現營收14.5億元,低於上年同期的16.1億元。其中媒體服務收入同比下跌26%至2.42億元,線索服務收入下降11%至6.45億元。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10%,從3.8億元跌至3.41億元。 業務承壓之際,汽車之家持續通過人員優化控製成本。截至3月底員工總數為4,345人,較上年同期的5,420人減少20%。公司美股周四收跌0.8%,年內累計跌幅約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百度Apollo攜手神州租車 將推出自駕車出租服務

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台,與中國最大租車平台神州租車(Car Inc.)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出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 這項新服務將允許用戶按需求透過神州租車平台,預約Apollo自駕車,靈活安排時間,覆蓋城市地標及旅遊熱點,特別針對長者、無駕照旅客及行動不便人士設計。 百度指,雙方將在多個城市文旅場景中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形成應用模型。另預計從今年第二季度起,雙方將根據特定場景共同定義產品,根據用戶反饋迭代升級。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eekr gets privatization bid from Geely

美上市僅一年 極氪極速退市

極氪私有化,是母公司吉利汽車持續整合旗下上市子企的一部分 重點: 極氪已收到私有化要約,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吉利汽車提出以20%的溢價收購其股份 極氪在紐約IPO僅一年便欲私有化,背後有多重因素,包括中國企業在華爾街面臨的敵意日漸加劇   陽歌 來得容易,去得也快。 這正是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要告訴投資者的。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僅一年,公司就要退市了。對投資者而言,極氪這段短暫的上市經歷帶來的收益還可以:私有化要約價格與IPO價格相比溢價可觀,超過20%。 推動持有極氪65.7%股份的吉利汽車(0175.HK)發出此次收購要約,最大原因是創始人李書福希望對其龐大的汽車帝國進行整合。 其次是政治因素,中國企業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面臨的敵意日漸加劇。近幾個月來,這一問題多次顯現,一些政客建議將部分或全部中國企業強制退市。私有化後極氪將成為吉利汽車的全資子公司,而吉利汽車在香港的上市情況,看起來比極氪在紐約上市要安全得多。 去年5月,極氪名聲大作,公司在紐約上市並籌集資金4.4億美元。因中美證券監管機構之間的爭端,導致上市活動沉寂數年後,成為中國在美上市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雙方最終達成一項信息共享協議,解決這一爭端,為重啓大型交易鋪平了道路。 但現在,美國政客再次威脅要限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理由多樣,包括數據安全以及與中國國防工業有關聯的公司,利用美國資本市場融資。極氪其實並不屬於任何一種情況,因為它的大部分銷量都在中國,而其生產的汽車是民用車輛。儘管如此,最近各種反華言論或許仍讓極氪感到不安。 吉利汽車周三在香港發布的公告顯示,按照擬議的收購協議,吉利汽車將以每股25.66美元的價格,收購極氪股東手中的美國存托股票(ADS)。極氪的股東可以選擇收取現金,或是以1:12.3的比例換取在香港掛牌交易的吉利汽車股份。這個價格較極氪在要約披露前30個交易日的價格溢價20%。 吉利汽車表示:「預期私有化建議將為集團創建一個統一的上市平台,全面整合極氪的資產及資源,從而提升集團乘用車業務的競爭力。這也將有助於集團確定極氪未來的戰略方向,以應對全球市場及經濟挑戰。」 極氪股價在公告發布當天上漲,收於25.19美元,比要約價格低大約2%。有些不尋常的是,周四該股繼續上漲,收盤價26.06美元,略高於要約價。這可能表明,投資者認為吉利汽車最終會提高報價。 整合旗下公司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也一如吉利汽車所指出的,這筆交易背後的主要推手,似乎確實是李書福意圖整合、精簡旗下眾多上市公司。吉利汽車是其中的先行者,於2004年在香港上市。近年來,公司旗下的沃爾沃汽車(VOLCAR-B.ST)和路特斯(LOT.US),也通過收購歐洲企業獲得的資產相繼完成上市。 吉利旗下其他上市公司還包括兩家智能汽車技術企業——在美國上市的億咖通科技(ECX.US)和在香港上市的知行科技(1274.HK)。此外,旗下曹操出行赴港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監管機構的批准,預計未來一兩個月內將完成掛牌。 去年11月,李書福對其商業帝國進行了一次重大整合——極氪宣布將出資13億美元,收購吉利旗下高端汽車品牌領克51%股份。極氪的投資者對這一計劃並不滿意,該計劃公佈後,極氪的股價下跌了27%。但整體而言,極氪上市後股價表現相對平穩:去年8月曾跌至13.5美元的低位,而今年3月一度衝高至33美元。 25.66美元的收購價格較其21美元的發行價溢價22%。 說實話,極氪的業績數據並不是特別亮眼,這可能也是李書福決定將該公司併入歷史更久且盈利狀況更好的吉利汽車的因素。極氪在中國過熱的電動汽車市場爭霸中入局較晚,但由於與吉利的關聯,它也具備一些強大的優勢。 但極氪品牌電動車的增長近期急劇放緩——中國電動車市場在經歷數年爆發式增長後,已開始顯現飽和跡象。據CnEVPost數據,4月份極氪品牌汽車的交付量僅為13,727輛,同比下滑14.7%,不過該品牌今年前四個月累計交付量仍保持12.2%的增長。同期領克表現更為亮眼:4月交付27,589輛,同比大增47%,2025年前四個月累計交付量增長25.6%。 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當前增速已顯著回落——當時極氪(含領克品牌)合計交付量同比翻倍,達79,250輛。而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速僅為39%,為228億元(31.5億美元),這個數字展示出在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極氪正承受著巨大的價格壓力。 儘管面臨這些壓力,極氪的毛利率還是提高了4個多百分點,季度內的淨虧損從上年同期的29.4億元收窄至8.21億元。 極氪當前估值明顯偏低,市銷率(P/S)僅0.58倍,不僅低於吉利汽車的0.69倍,更遠遜於理想汽車(LI.US;2015.HK)和比亞迪(1211.HK;002594.SZ)等競爭對手,它們的市銷率均超過1倍。估值低或許是因為極氪入局電動車賽道較晚,不過極氪退市或將有助於提升吉利汽車的估值,後者的估值目前也有點低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八大基石投資者力撐 綠茶招股集資12億

內地餐廳營運商綠茶集團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在港公開招股,發售1.68億股,一成公開發售,招股價每股7.19元,集資約12.1億元,本月13日截止認購,16日掛牌。 公司表示已引入八名基石投資者,當中包括無鍚紫鮮及Action Chain等,合共認購6.73億元股份。 綠茶起源於杭州,截至2024年底餐廳數目達493家,覆蓋28個省市地區,去年收入為38.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9%;盈利按年升18.5%至3.5億元人民幣。 是次集資所得,約63.3%用於擴展餐廳網絡,26.3%設立中央食材加工設施,5.4%升級信息技術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5%則撥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