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6.HK
Fosun returns to financial health

得益於資產出售,這家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有所改善,正尋求將復星旅文和復宏漢霖私有化

重點:

  • 在新年感言中,復星國際創始人郭廣昌強調之前宣佈的私有化復星旅文和復宏漢霖的計劃
  • 私有化收購表明,得益於資產出售和債務削減,復星國際的財務狀況有所改善,這個龐大的集團正走出早先的債務危機

梁武仁

在陷入財務危機後,復星國際有限公司(0656.HK)的生活仍在繼續。

過去幾年里,億萬富翁郭廣昌擁有的復星國際的主要投資部門,通過拋售資產規避了一場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後,正在恢復穩定。隨著財務狀況得到改善,該集團正在進入下一個階段,尋求增強其在旅遊和醫療領域的核心業務。

在最近的新年感言中,郭廣昌強調對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復星旅文(1992.HK)和復宏漢霖(2695.HK)的私有化要約。此舉突顯了復星國際此前的論斷,即旅遊和醫療將是其未來重點關注的兩個領域。也表明該公司擁有足夠的財務資源為此類收購提供資金,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因為公司不久前的處境看上去比現在要糟糕得多。

復星國際大約一個月前,公布了復星旅文的私有化計劃,提議以每股7.80港元的價格回購外部投資者持有的股票,較該股在消息公布前的最後收盤價溢價95%。此方案將耗資約23億港元(2.96 億美元),擁有Club Med度假村連鎖品牌的復星旅文將用自有資金、借款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支付這筆錢。

按照去年6月公布的方案,復宏漢霖將由其直接母公司復星醫藥(2196.HK)私有化。和復星旅文一樣,復星醫藥將使用內部或外部資金完成這筆交易。

雖然收購價格較交易公布前的最新交易價有大幅溢價,但仍然只是兩家公司上市價格的一半左右——可見這兩只股票被忽視的程度之嚴重。

郭廣昌說:「回首揮別2024的精彩,我們更期待轉身擁抱2025的新篇」他續稱:「把產品做到最好,把服務做到最好,與每一個家庭共同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就一定能在挑戰中開闢新途。」

復星正尋求重整自己的關鍵業務,因其財務狀況有所改善,這要歸功於它處置資產帶來急需的現金,並努力減少了債務。Bondsupermart匯編的數據顯示,在一系列資產出售收益的幫助下,該集團的子公司能夠在2022-2023年償還或回購近35億美元的離岸債券。

集團目前專注於瘦身,這與它早前在2010年代那場由債務推動的收購運動形成了鮮明對比,收購運動將該集團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業務組合遍布全球。在那場收購狂潮中,復星迅速積累了一系列資產,從時尚品牌到保險公司,甚至還有一個足球俱樂部。但在疫情期間,其現金流嚴重惡化,危及到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為了避免違約,復星國際在2022年開始匆忙出售資產。

儘管這個戰略大轉變並不在復星國際早先的計劃中,但它正在見效。復星集團層面的現金持有量在多年縮水後,自2023年底以來,在去年上半年出現增長,而其有息債務總額則有所減少。

改善融資渠道

隨著公司前景向好,銀行現更願意為它提供實現最新目標的新資金。從去年5月到8月,它總共借入了逾8億美元,為一筆三年期離岸銀團貸款進行再融資。去年8月底,復星國際還獲得一筆16億港元的一年期銀團貸款,主要用於香港一個房地產項目的貸款展期。

改善融資渠道,尤其是銀行再融資渠道,是標普全球評級去年5月決定維持復星國際的信用評級,並給出穩定展望的一個主要因素。標普表示,憑借銀行的支持和持續出售資產帶來的收益,復星國際應該能夠繼續管理其債務,不過債務短期到期仍是一個風險。

這一票信任票與2022年末信用評級機構的語氣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標普和穆迪都下調了復星國際的公司債券評級,原因是擔心其流動性不足,以及在試圖支撐資產負債表方面可能面臨的困難。

據Bondsupermart去年4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復星國際旗下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遠遠超過其未來幾年到期的海外債務總額,因此僅通過出售資產來籌集資金償還這些債務並非難事。

但與此同時,持續的資產處置將不可避免地阻礙復星的整體收入和利潤增長。去年上半年,它的總收入幾乎沒變,同比僅增長0.8%至978億元(133億美元)。更糟糕的是,其淨利潤下降了47%,至7.2億元。

因此,復星國際選擇最有前景的業務並好好扶持它們,對其長期繁榮至關重要。在盈利能力方面,其醫療健康板塊,包括復宏漢霖並以復星醫藥為核心,在去年上半年表現最為出色,雖然收入實際上略有下降,但淨利潤貢獻同比增長了43%。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於2010年的復宏漢霖在2023年實現了盈利,對於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來說,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去年,該公司的淨利潤繼續增長,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4%至3.86億元。然而,在復星國際宣佈收購計劃之前,該公司的股價與2020年的峰值相差甚遠,因此很容易理解該集團為何希望將其私有化。

復星旅文是復星「快樂」板塊的一部分。儘管板塊整體的淨利潤在去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但期內復星旅文的淨利潤卻逆勢增長,同比增長了20%,不包括2023年度假村出售的一筆單次收益。但與復宏漢霖的股票一樣,該公司的股票多年來一直不受投資者青睞,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疫情的影響。

復星國際自己的股票最近表現得也不是特別好,考慮到過去幾年來的種種麻煩,倒也不足為奇。它的市銷率僅為0.17倍,低於另一企業集團長和(0001.HK)的0.57倍。

由於償還債務似乎不再是復星的當務之急,這樣的估值看上去相當低。這或許表明,投資者正在觀望該公司是否能夠通過精簡資產組合、重新關注健康和快樂板塊來重振增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國儒意料中期扭虧 賺10至12億元

影視娛樂公司中國儒意控股有限公司(0136.HK)周三公布,預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將實現扭虧為盈,錄得淨利潤約10億元(1.39億美元)至12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23億元;收入預期介乎約21億元至2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約18.4億元增長14%至25%。 公司解釋,業績改善主要受益於整體業務穩健增長及協同效應持續釋放,變現效率提升,帶動收入與利潤增長,以及2021年收購Virtual Cinema Entertainment Limited所形成的或然應付對價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消除。 中國儒意主要業務涵蓋影視內容製作、線上流媒體平台與線上遊戲三大板塊,擁有南瓜電影線上流媒體平台及儒意景秀遊戲品牌。在公司大股東騰訊(0700.HK)的支持下,中國儒意近年積極發展遊戲業務,去年公司遊戲業務收入大幅增長346.6%,錄得19.92億元,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 中國儒意股價周三平開,至中午收市報3.25港元,升0.31%。公司股價年內累升32.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印度超越中國 成為美國最大智能手機供應國

由於蘋果公司(AAPL.US)將越來越多的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以避開針對中國製造商品的美國關稅,印度在第二季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出口國。 CNBC引用Canalys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止的三個月,輸美智能手機中,印度製造的佔美國達44%,較去年同期的13%大幅躍升。相比之下,中國製造的佔比僅25%,較去年同期的61%顯著下滑。 此外,越南也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智能手機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佔比從去年的24%升至今年的30%。 為規避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美國關稅,蘋果正引領產業鏈從中國轉移的進程,將銷美iPhone的製造基地外遷。該報告指出,印度是此輪移的最大受益方,據悉蘋果正加速推進今年在印度生產所有在美銷售iPhone的計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al-time retail battle raging Hong Kong: JD claims to buy in Kai Bo as overseas bridgehead

即時零售戰火延燒香港 京東併佳寶打造境外橋頭堡

京東再度出手布局香港,試圖建立直通香港街市的零售通路 重點: 傳京東擬收購香港佳寶超市70%股權,包括零售網絡和房地產資產 結合供應鏈優勢與佳寶門店網絡,京東將開啟境外零售新路徑   李世達 在中國內地打得火熱的即時零售大戰,正延伸到香港。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傳出以40億港元(5.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香港本地超市佳寶70%股權。這宗潛在收購案若落實,將成為京東拓展香港即時零售市場的一步大棋。 據香港傳媒報道,該交易包括超市的零售網絡和房地產資產,交易已逾四個月前完成。其中包含一項「過渡期」條款,規定佳寶創始人林曉毅及公司現任管理層,將在未來三年內繼續掌控運營。在此期間,京東不會尋求完全的運營控制權,以確保平穩過渡。 據報佳寶母公司多泰投資有限公司及海鋒食品有限公司已向其合作商戶發出通告,表示正進行「業務轉讓事宜」,未來將重組業務,並將超級市場及批發業務轉移至一家在港新成立的「佳寶超級市場(香港)有限公司」,自8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京東方面並未證實報道,稱實際情況與報道內容有偏差,強調一切以官方公布消息為準。有消息稱,實際交易金額將低得多。 從無牌小販到連鎖超市 創立於1991年的佳寶,一向以平價、貼地著稱。創辦人林曉毅出身頗為傳奇,他於1980年代由潮州偷渡來到香港,從柴灣的無牌小販做起,其後與友人合資經營凍肉店,自立門戶創辦佳寶,由最初筲箕灣一間小舖,擴展至今逾90間分店、擁有逾千員工的規模。 對京東來說,收購佳寶得以將其在內地積累已久的高效供應鏈能力向外輸出。多年來,京東與數以萬計的中國製造商建立直接採購通道,透過自建倉儲、物流、冷鏈體系,在內地實現商品成本與配送效率的極致壓縮。 佳寶作為香港少數擁有密集門店與自營配送網的超市品牌,正好成為這套供應鏈邏輯的延伸實驗場。未來京東若成功控股佳寶,將可跳過進口分銷商與中間商,直接將來自內地的民生商品、大眾品牌與自有品牌導入香港社區,建立一種結合內地工廠直供與本地社區網絡的零售模式。 這不單對香港消費者有價格上的吸引力,也為內地供應商打開了一條直通境外零售終端的通路。在香港實現後,也可能向整個大灣區甚至東南亞市場延伸。 事實上,利潤更高的香港市場,一直被視為其即時零售與供應鏈出海重點。目前,京東物流已於觀塘、葵青、沙田、元朗等地設有運營中心,並於2022年起啟動在香港的前置倉試點,用以強化即日/次日配送服務。2024年在元朗落地跨境冷鏈中心,顯示其對香港的長期倉配規劃。 對比其他即時零售平台,京東此舉更顯差異化。美團(3690.HK)主打平台型本地配送,即時連接便利店、商超與消費者,未延伸至供應鏈;餓了麼則借助盒馬進行自營零售實驗,也有菜鳥物流、淘寶天貓等上游能力,但尚未以整合形式進入香港零售終端市場。 比錢大媽更進一步 因此京東將成為唯一具備從源頭工廠直採、冷鏈倉儲、線上平台、物流配送到境外線下門市的全鏈條能力者。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實際上已有類似經驗。其戰略投資、作為第二大股東的肉品生鮮連鎖品牌「錢大媽」,已於2018年正式進軍香港,目前在當地已有50家門店。 值得一提的是,佳寶除了營運網絡外,還持有部分物業資產。香港商舖租金雖已自高位回落,擁有門店不動產仍有助降低固定營運成本,更可為京東提供穩定資產支持。此舉不僅對短期財務結構有正面意義,也有助強化其在港布局的抗波動能力,同時也有更多資產進行靈活布局。 消息曝光後,京東股價連跌兩個交易日,跌幅約1.3%,顯示市場對傳聞交易價格偏高有疑慮。目前京東集團市盈率約8.3倍,低於美團的21.5倍,顯示估值仍被壓抑。不過,若佳寶與京東結合,是一次讓「內地供應鏈」與「香港街市」加速融合的實驗,那麼下一步,也許就是向東南亞的延伸。若集團海外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並改善利潤結構與資產利用效率,對投資人而言,這場併購或許將是京東估值轉折的關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擬發行H股可轉債 淨籌逾35億元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擬發行35.84億元(4.99億美元)零息美元結算的H股可轉換債券,擬將發行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加強公司算力產品研發投入。 可轉換債券於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轉股價為每股H股30.25港元,較H股上日收市價溢價約15.9%,可悉數轉換為約1.3億股H股,相當於擴大後已發行總股本約2.64%。 今年首季,中興通訊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億元,純利則跌10.5%至24.53億元。 中興通訊港股周二低開2.8%,至中午收市報25港元,跌4.2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