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HK 0656.HK
Fuson Tourism

將股價持續低迷的復星旅文私有化,對母企復星國際來說並非撤退,而是重新出發

重點:

  •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94.1億元,按年增5.8%
  • 回購價較停牌前價格溢價95%

  

李世達

復星旅遊文化集團(1992.HK)近日發布公告,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每股現金價7.8港元,較停牌前收報溢價95%,涉資約21.22億港元。計劃生效後,復星國際(0656.HK)及復星控股將分別持有公司約98.44%及1.56%權益,公司股份於港交所的上市地位將被撤銷。

受到私有化消息激勵,復星旅文復牌後股價大幅飆升,復牌當日收市漲80.25%至7.21港元,仍低於其私有化出價。

復星旅文強調,此次私有化提案是基於復星旅文長期發展戰略所做出的關鍵決策,私有化完成後,復星旅文將繼續維持現有業務的正常運營,員工的聘用和福利待遇亦將保持不變。

港股估值偏低

復星旅文退出港股,其中一個原因是股價長期低迷且流動性低,融資能力有限。在此次回購交易前,公司前6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為3.71港元,市值約46億港元(42.8億元),但當年復星集團收購地中海俱樂部就花了64億元,投資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項目也花了110億元。

業績方面,復星旅文今年上半年收入94.1億元,按年增5.8%,股東應佔溢利3.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72億元下滑約32%。盈利下滑是因為去年同期出售Kemer度假村及售後回租Les Boucaniers度假村後,合共錄得約2.8億元的一次性收益。

股價偏低固然有港股市場走弱的因素,但主要還是因為外界對復星國際債務的擔憂。截至今年6月底,復星國際總負債2,223億元,一年以內到期的債務佔52.4%,償債壓力龐大。

因此近年復星頻頻拋售非核心資產套現,從「買買買」變成「賣賣賣」。儘管集團多次強調不會放棄文旅業務,投資人仍然不看好復星旅文的前景,畢竟母企債務纏身,又怎能給予子企支持?這也令復星旅文股價從2019年歷史高位16.21港元一路跌至今年4月的歷史低點3.04港元。

Club Med落地大灣區

事實上,復星近期在文旅板塊方面確實動作頻頻。11月底,復星旅文與深圳大鵬新區及中信集團簽署協議,將在大鵬新區金沙灣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全新「地中海·鄰境」(Club Med Joyview)度假村。這個項目是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的首個度假村。

另外,今年6月,旗下太倉阿爾卑斯國際度假區二期也已簽約,由太倉市政府平台出資打造,復星旅文運營管理。10月底,又宣布海南超級地中海項目啟動,未來將與三亞亞特蘭蒂斯形成超級旅遊度假集群。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當時表示,「超級地中海對於復星不僅僅是一個項目,更是我們對文旅行業未來的探索與實踐」。

這說明了這次復星旅文的私有化,並不代表復星在文旅板塊的撤退,而是一次整合與再出發。

對復星來說,儘管其私有化出價較原來的股價溢價近一倍,但實際上此前復星國際及復星控股合計已持股79.35%,無利害關係股東的持股比重僅約20%左右,回購涉資約21.22億港元。

在聚焦主業、退出非核心資產的策略下,復星國際的債務正持續下降。截至今年上半年,調整後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0.2%,較2020年的54.3%下降4.3個百分點,保持自2020年以來的下降趨勢。而現金、銀行結餘及定期存款則有1,095.5億元,較2023年底增加約171億元。

今年11月,復星國際時隔三年多再度發行境外美元債,吸引了大批國際投資者的認購,訂單總金額超過12億美元。標普全球評級給予高度評價,稱本次美元債的成功發行證明了其信用指標的實質性提升和市場的廣泛認可,對集團融資渠道的拓寬起到積極作用,維持復星國際「穩定」展望評級不變。

債務持續下降、融資渠道暢通,加上這次私有化,都說明了復星國際目前現金流充沛,足以支持主業繼續拓展,而私有化後的復星旅文,或許能夠更靈活的應對市場變化,增長空間將更加寬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上美股份去年盈利增長近七成 下半年增速放緩

中國化妝品公司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2145.HK)周四公布,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62.1%至67.93億元,淨利7.81億元,同比增長69.42%,淨利增速較2023年的增長2.13倍顯著放緩。 公司主要收入來自化妝品生產與銷售,旗下品牌韓束去年貢獻收入55.9億元,同比增加80.9%,佔期內公司總收入82.3%,成長主要來自韓束品牌的整體升級,在各渠道收入快速增長。同時,公司的營銷及推廣開支為33.2億元,按年增長90%,全年增速較上半年的169.2%有所放緩。 去下半年,公司收入32.9億元,低於上半年的35.02億元,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下半年收入低於上半年的情況,與2023年下半年相比僅增長約26.3%,亦遠低於上半年的增長120.7%。 上美股份周五高開2.6%報45.7港元,至中午收市轉跌1.12%,報44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地商置轉盈為虧蝕42億元

經營商業地產的金地商置集團有限公司(0535)周四公布2024年業績,去年轉盈為虧蝕近42億元人民幣(下同),2023年有盈利8.3億元。公司收入132億元,按年減少24%。 收入減少主要是確認的物業銷售收入下跌43.7億元,而內地房地產市場持續不景氣,集團為若干附屬公司物業存貨減值5.6億元,同時也為應收賬款減值約4億元。 展望2025年,公司指出中國經濟應有4至6%的增長,預計房地產市場於今年有輕微復蘇。 金地商置開市跌0.4%至0.249港元,股份在過去一年已下跌近五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萬國數據營收增長 國際業務拆分上市

數據中心運營商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US;9698.HK)周三公布,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1%至26.9億元,持續經營業務淨虧損從30.7億元收窄至1.73億元。 公司同時宣布,完成對國際業務的新一輪融資,該部門已從原"GDS International"更名為DayOne Data Centers Ltd.。融資完成後,萬國數據在DayOne Data Centers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52.7%降至35.6%。萬國數據表示,隨著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將DayOne Data Centers的財務業績納入自身財報。 財報發佈後,萬國數據美股周三跌14%至30.61美元。受人工智能應用需求增長推動,投資者對數據中心運營商熱情高漲,該股在過去52周內已累計上漲近三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研發收入減少 和黃醫藥去年少賺63%

長和實業(0001.HK)控股的生物制藥公司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 HCM.L)周三公布去年度業績,公司錄得收入6.3億美元,按年減少24.8%,股東應佔溢利達3,772.9萬美元,按年減少62.6%,但實現連續兩年錄得盈利。 公司稱,連同日本武田在海外銷售,該集團在腫瘤產品的總銷售額增長134%至5.01億美元,另達成協議以6.08億美元出售合資企業上海和黃藥業的部分股權。收入下降主要來自合作夥伴的研發收入有所減少。其中來自武田藥品的首付款、監管里程碑及研發服務收入從2023年的3.459億美元減少至2024年的6,700萬美元。 另外,和黃醫藥與信達生物(01801.HK) 聯合宣布,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FRUSICA-2中國II/III期研究已達主要終點。周四,和黃醫藥港股高開3.7%,至中午休市漲幅擴大至9.41%,報26.15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