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藥業已有四款新藥在中國獲批上市,有望增加收入的同時,也考驗公司商業化能力

重點:

  • 四款創新藥密集上市,對基石藥業的商業化能力帶來挑戰,公司選擇自建商業化團隊與授權合作“雙軌並行”
  • 最新獲批的艾伏尼布從上市申請獲受理到成功獲批,僅用了6個月時間

莫莉

白血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其中成人復發或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經治療後表現普遍較差,五年生存率只有27%。不過,生物醫藥公司基石藥業(2616.HK)最近獲批的新藥艾伏尼布(ivosidenib,商品名爲拓舒沃),有望爲這類患者帶來生存希望。

基石藥業上周三宣布中國藥監局已批准艾伏尼布的上市申請,該藥物是中國首個獲批的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抑制劑,適用於治療携帶IDH1易感突變的成人復發或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繼兩款同類首創(First in Class)藥物普吉華(普拉替尼)、泰吉華(阿伐替尼),以及腫瘤免疫治療藥物擇捷美(舒格利單抗)獲批上市後,艾伏尼布成爲基石藥業在12個月內成功獲批上市的第四款創新藥,從新藥上市申請獲得受理到成功獲批,僅用了6個月時間。

新藥獲批上市的消息曾短暫提振基石股價,上周四漲約5.3%;但投資者消化利好消息後,該股在周五卻下挫5.5%,報6港元。該股始終未擺脫去年中至今的弱勢,股價在最近8個月已累積蒸發約七成,或反映市場對其商業化能力存在懷疑。

基石藥業成立於2015年,目前獲批的四款新藥可用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胃腸道腫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公司亦有三款針對胃癌、食道癌、復發或難治細胞淋巴瘤的産品正處於關鍵性試驗階段,距離商業化僅一步之遙。

推廣開支增

漸入佳境的創新成果轉化節奏,顯示基石藥業可能正進入收穫期,爲實現盈利帶來曙光。2021年的上半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由2020年同期的零,增長至7,940萬元,報告期內獲批的兩款新藥普拉替尼及阿伐替尼,分別貢獻了4,580萬元和3,360萬元。但是,期內虧損卻由2020上半年的6.71億元擴大至7.74億元,主要因爲藥品商業化産生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增加。

艾伏尼布是基石藥業於2018年從海外引入授權的新藥,該藥物是由美國醫藥公司Agios(AGIO.US)研發,基石藥業獲得了在中國及新加坡對該産品進行臨床開發與商業化的權益。根據協議,基石藥業向Agios支付了1,200萬美元(7,630萬元)預付款,以及不超過4.12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並根據大中華區年度淨銷售額,向Agios支付15%至19%的階梯分成。

艾伏尼布這次在中國獲批的適用症,爲成人復發或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絕大多數患者爲老年人口,它是白血病中發病率最高的類型,由於反覆發作,患者生存期很短。伴隨中國人口老齡化,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每年約有7.53萬白血病新發病例,其中AML患者佔比約爲59%,而在這些患者中約有6%至10%携帶IDH1突變。

但是,目前針對携帶IDH1突變的相關患者,治療手段有限,患者生産質量較差。作爲口服的IDH1靶向抑制劑,艾伏尼布可以通過阻斷IDH1突變體酶的活性,促進AML細胞的分化,從而發揮抗腫瘤效應。

中國白血病患者多、且需要長期服藥,艾伏尼布的相關市場廣闊。它2019年已在美國獲批上市,定價高達每月26,115 美元(16.6萬元),最短療程爲 6 個月,並已躋身全球最貴藥物排行榜。Agios的財報顯示,該藥物2020年銷售額爲1.21億美元。

明年才獲利

在短短一年內,基石藥業實現四款創新藥上市,對其商業化能力産生巨大挑戰,公司選擇自建商業化團隊與大額授權合作“雙軌並行”。2021年上半年,基石藥業已組建了300人商業團隊,網絡覆蓋超過130個城市的400多家醫院。但與此同時,銷售成本也同比增加了4.5倍至1.3億元。

另一方面,基石藥業將自研的新藥管綫與大型藥企達成巨額授權交易。2021年11月,基石藥業與江蘇恒瑞醫藥(600276.SH)就CS1002(抗CTLA-4單抗)達成大中華地區的合作,基石藥業從中獲得5,200萬元的首付款,以及總計最高約13億元的里程碑付款、和産品上市後的年淨銷售額10%至16%的特許權使用費。此前,基石藥業也曾與跨國藥企輝瑞(PFE.US)和EQRx(EQRX.US)先後達成大額授權,總金額分別爲2.8億美元和13億美元。

若以市銷率(P/S ratio)估值,基石與業務接近的幾隻生物藥業股比較,仍處於較低水平。截至2月11日,它的市銷率只有2.49倍,再鼎醫藥(9688.HK)、康希諾生物(6185.HK)和信達生物(1801.HK)分別約3.14倍至3.5倍,百濟神州(6160.HK;BGNE.US;688235.SH)更高達6.1倍。

摩根士丹利曾在2021年12月給予基石藥業“增持”評級,目標價20.5港元,比最近的股價高約三倍。但該行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伴隨藥品陸續商業化,預計其銷售及營銷支出會同步上升,估計基石藥業在2022年仍會錄得虧損,到2023年才錄得盈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京東擬收購德國電子零售商Ceconomy

德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economy(CECG.DE)周四證實,正與中國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進行收購談判。據路透社報道,京東出價為每股4.60歐元,較周三股價溢價約23%,交易總值約22億歐元(25.9億美元)。 Ceconomy為歐洲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旗下擁有MediaMarkt與Saturn兩大品牌,於多個歐洲國家擁有約1,000間門店,員工人數約5萬人。2023/24財年,該公司銷售總額達224億歐元,其中網店貢獻達51億歐元。 若交易落實,將使京東得以大舉進軍歐洲市場,藉由Ceconomy龐大的線上與實體零售網絡,擴展其在歐洲的電子商務版圖。京東去年曾考慮收購英國零售商Currys,但最終未達成協議。 京東美股周四收跌1.36%,收報33.47美元,港股部分周五低開,至中午收入報130.2港元,跌2.3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維立志博一鳴驚人 首開爆升逾倍

南京維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7.HK)周五正式掛牌,開市即大升逾倍至72.4港元,其後升幅略收窄,中午收市報69.65港元,較定價高99%。 公司共發售3,686.25萬股,每股介乎31.6港元至35港元,最終以上限定價,香港公開發售錄得近3,494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超額認購近40倍。 公司集資淨額11.79億港元,65%用於產品的持續臨床開發及監管事務、15%用於擴展現有的管線及優化集團的技術平台、10%用於提升生產能力,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建滔中期盈利增長強勁

建滔集團有限公司(0148.HK)周四表示,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錄強勁利潤增長,原因是其製造和銷售層壓板及印制電路板(PCBs)的核心業務表現穩健。 公司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飆升逾70%,從去年同期的15.1億港元增至超過25.6億港元。 建滔股價周五開盤上揚,並在上午交易中上漲9.2%,報HK$28.35。股價年初至今已上漲約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imutian does agricultural e-commerce

資金緊絀的一畝田 納斯達克搶灘救急

這家農業B2B平台運營商申請納斯達克上市,其財報顯示去年營收下滑,公司正實施激進的成本削減計劃 重點: 一畝田已申請納斯達克上市,計劃籌資最多2,300萬美元,其高昂支出導致現金儲備岌岌可危 這家B2B平台運營商,去年營收因削減成本下滑,但長遠來看,公司有望受益於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陽歌 農業B2B平台運營商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本已駕輕就熟地收割作物,更準確說是幫助生產者對接採購商。如今,公司因現金儲備告急,正轉而瞄准納斯達克上市,試圖通過最高募資2,300萬美元收割投資者資金。 這家名稱意為「一畝田」的企業在概念層面頗具亮點,坐擁超高利潤率,且在政府全力推動現代化的農業領域佔據領先地位。然而,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書顯示,一畝田過往的高支出導致持續負現金流及虧損。過去兩年,公司一直大力削減開支。 較之同業,一畝田尋求的估值定位也顯激進,意味其股票上市後或將面臨壓力。 一畝田具有中國電商及互聯網企業的典型特質,乘21世紀前二十年數字經濟騰飛之勢,步入發展黃金期。公司資歷深厚,創始人鄧錦宏2009年辭去百度營銷部產品經理職位,進軍農業電商。 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投資者熱衷向此類初創企業擲下數百萬美元資金,不計盈虧地尋找下一個百度或阿里巴巴。鄧錦宏借此東風,打造出中國最大的農業B2B平台,截至今年3月末,平台已匯聚3,900萬商家及2,100萬在售商品。 中國正將農業從分散型小農經濟,轉向應用先進種植技術的現代化集約農場,一畝田恰逢其時,佔據戰略契合點。 上月,我們報道擬上市公司濰柴雷沃時,曾詳解其智能農械如何受益現代化浪潮。此次轉型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與《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兩大國家規劃中均有部署。此類計劃往往預示,相關企業可獲得政府資金與資源傾斜。 招股書中的市場數據展示行業爆發前景,中國農業B2B電商市場規模,預計未來五年以17.5%年增速擴張,為GDP增速的兩倍有餘,2029年將達2,842億元(約合400億美元)。一畝田雖因主營撮合交易收取佣金致營收規模偏小,但佔據有利卡位可分得紅利。 不過,上述高增速未在一畝田營收端體現,其收入至少從去年開始持續下滑。2024年營收1.61億元,較2023年的1.88億元同比下降14%;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2.6%至 3,430萬元,低於上年同期的3,920萬元。 大力削減成本 公司對營收下滑緣由語焉不詳,僅模糊歸因於「戰略性聚焦農產品採購貿易業務,調配資源加速主產區零售網絡建設。」 但最可能的解釋,或許還要回到前文提到的那個更為亢奮的時代。公司成立於2010年代,當時中國經濟仍在快速增長。那時,互聯網公司不惜一切代價爭奪市場份額,常常招攬那些利潤較低的客戶,僅僅是為了增加用戶數量,即便這種做法會消耗大量資源。 實際上,公司毛利率表現亮眼,今年第一季度從上年同期的73.8%升至79.1%;2024年全年毛利率更高達81%。 但公司營銷、管理和研發開支高企,去年總額幾乎等同全年營收,導致持續的負現金流。去年淨虧損3,490萬元,今年第一季度續虧264萬元。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兩期虧損額同比均大幅收窄。 一畝田似乎終於認清熱錢湧動時代已成過往,正大刀闊斧降本增效以求盈利。降本在行政開支上尤為顯著,去年初至今,削減超過五成,其中主要來自人員優化,截至3月底員工總數為573人,較2023年末的789人縮減逾四分之一。 長期高支出侵蝕其現金儲備,3月底僅餘63.2萬元(不足10萬美元),較去年底本就不足的277萬元再度銳減。招股書未著重討論停業風險,推測公司仍具融資能力維繫未來一兩年運營,以期通過精簡開支實現盈利。 以公司去年營收在4.67億至5.72億美元估值區間計,一畝田市銷率(P/S)達21至26倍,定位激進。橫向對比,B2B家居電商GigaCloud(GTC.US)市銷率僅0.86倍,即便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僅2.13倍,儘管其40%的毛利率僅為一畝田的一半。 核心癥結在於,一畝田極需強化成本管控,需淘汰低效客戶及優化人力結構。若能在此前提下維持較高毛利率,待營收重拾增長並實現盈利時,公司或可迎來全新發展格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