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ho West

      

劉智恒

      

香港

      

YOHO WEST能否笑到最後

上周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焦點,肯定是新鴻基地產(0016.HK)與港鐵(0066.HK)合作,位於天水圍天榮站的項目「YOHO WEST」,首批先推280個單位,折實均價10,888港元,最低入場費不到300萬港元,單位面積208方呎。按折實平均呎價,是六年半以來新盤最低呎價。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更開腔:「普天同慶價,買到就開心」

區內對上一個新盤屬新地的「Wetland Seasons Bay」第3期,去年9月推售折實呎價14,186港元,即「YOHO WEST」較其低約23.2%。至於區內二手呎價,栢慧豪園約10,000港元,慧景軒約9,000港元。

我們可以說YOHO WEST是市價開售,但以目前樓市走勢仍然偏弱,樓價何去何從市場未有方向,明年回望今日的價格時,不知是否仍如雷霆所言:「買到就開」心。

匯豐料港樓價明年跌5%

匯豐發表報告,明年亞洲股市有望上升,但對香港情況有保留,只給予港股中性評級。報告指香港第三季經濟疲弱,多項不利因素持續,該行將香港今年經濟增長由4.3%調低至3.3%,明年則由3.2%調低至2.8%;至於香港樓價,短期跌勢未止,匯豐預測明年續下跌5%。

房地產跟經濟息息相關,經濟轉差,樓市也難獨善其身。按目前情況,在中美爭拗及歐美國家多項針對中資企業措施影響,加上美國利息高企,外資不斷流出中港兩地,相信中國與歐美關係短期難有大改善,資金短期重回香港機會不大,估計本地經濟明年仍難有起色,樓價將持續偏弱。

天璽呎價逾十萬創四年新高

位於九龍站的天璽皇鑽璽81樓B室,實用面積1,545方呎,以1.36億港元售出,每方呎成交價101,546萬港元,創出九龍分層住宅第二高紀錄。至於第一位,是2019年5月時,嘉里建設(0638.HK)位於龍駒道的緹山,當年以每方呎10.18萬港元售出,至今仍未被打破。

這個天璽單位成交價之高,在今天市場上確教人咋舌。不是說香港樓價正續向下行嗎?沒錯,樓市是差勁,但個別豪宅中的罕有單位,仍可創出天價成交,因為超級豪宅的買家取態與一般人不同,正所謂「千金難買心頭好」,他們會因應稀有性、位置、景觀,甚至風水等因素,願意付出與市場有差別的價格。

內地

      

接連出招撐樓市穩信心

內房企業處於水深火熱,一方面債務高企,另外銷售又每況愈下,資金匱乏。內地監管機構準備為房企提供幫助,現正起草一份有50名地產商的「白名單」,據悉當中包括有龍湖(0960.HK),萬科(000002.SZ)及新城發展(1030.HK)等,名單內企業有機可在信貸、債權和股權融資等獲支持。

及後又有消息傳出,為提高房企流動性,金融監管部門考慮容許銀行,向房企提供無抵押貸款,協助化解資金鏈斷裂的問題。貸款可用於日常經營及周轉,好讓房企在應對債務上,能騰出更多資金運用。

政府接連出招,除提供實際幫助外,亦是要給外界信心,避免市場受不利消息拖累影響,令原先財政健康的企業,也因市場恐慌而被拖跨。由於接連有消息救房企,過去一周內房股價大幅反彈,幾家龍頭房企股價相比對上一周都有亮麗升幅,旭輝(0884)升60%、碧桂園(2007.HK)上升26%、龍湖亦升19%。

深圳二套房降首付

內地政府救市政措施停不了,除在融資方面推措施外,亦放寬置業貸款的規限。中國官方媒體《證券時報》報道,深圳於將第二住房貸款的首付,統一調低至40%,之前第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為70%。

我們相信,此舉是地方政府希望推出一些優化政策去推動樓市需求,從而吸引買家入市,以提振疲憊的樓市,盤活市場,讓內房企業可以透過銷售而獲取收入。由於這些政策只是稍微優化,並且按個別地區情況而推出,對樓市的助力有限。不過,有關方面釋出的信息就正面,讓市場相信政府將陸續推出措施去支持樓市。

融創中梁債務重組有進展

內房債務問題要解決,其中要看債務重組工作,本周初融創(1918.HK)公布一項重組因能滿足各項條件,已經正式生效。方案重點是將融創服務(1516.HK)約14.7%股份,轉讓至有關計劃的債權人,而發行的可轉債亦已順利在新交所上市。另外,中梁控股(2772.HK)的重組亦有突破,持有境外債務92%未償還本金總額的債權人,已加入重組支持協議,公司將要向債權人發行優先股及可換股債券。

受到消息刺激,融創翌日的股價一度升近27%,中梁公布當天的股價亦升近9%。我們看見,個別的內房企業的債務重組開始見到進展,雖然並非徹底解決問題,但起碼向前邁進一步,對債務較輕的房企來說,確實是初見一點曙光。

咏竹坊文章

      

譚仔放慢中港步伐

香港不但住宅樓價受壓,商鋪情況更差,之前大家一廂情願以為疫後復常,估計市面將生氣泱然,但實情並不是那樣,有大型連銷食店都不敢輕言在港擴張。本周《咏竹坊》報道譚仔(2217.HK)將放慢中國與香港的開店步伐,反之則計劃擴展海外業務

譚仔表示,為支持海外擴張策略,決定更改上市時所得款項用途,將原來建議用作擴充自營餐廳網絡,改為投放在海外,以合營或特許經營模式開設餐廳。事實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已結束三家深圳的分店。大型連鎖店減少在港開店,本地的鋪市情況難以樂觀。

「日日煮」美上市出師不利

港人多了北上吃喝玩樂,影響本地食店收入外,同時疫情時多了人在家煮食,疫後雖然出現報復式外出消費,但也養成部份人煮食習慣。本周《咏竹坊》另一故事是以網上教煮食及售賣預製菜的日日煮(DDC.US),其創辦人朱嘉盈,原是香港匯豐私人銀行證券研究部主管,偶然製作一段烹飪視頻而爆紅,她意識到是機遇,2012年年辭去工作,創辦日日煮。

公司剛在美國上市,但反應冷淡,原本每股招股區間9.5美元至11.5美元,最終要再壓價至8.5美元,共集資3,315萬美元。雖然一再調低上市價,但股份上市首天即插水,收市更跌27%。

新聞

簡訊:宏橋折讓一成 配股集資淨額115億

鋁生產商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1378.HK)周一公布,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4億股,佔已擴大公司股本約4.03%。 每股配售價29.2元,較本周一收市價32.3元折讓9.6%,亦較之前五個交易日均價33.36元折讓12.46%,集資淨額114.9億元。 公司計劃,將集資所得用作發展及提升國內及海外項目,並償還現有償務以優化資本架構,以及用作補充一般營運資金。 周二宏橋開市跌7.7%報29.8元,過去一年公司股價上升15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E Holdings shores up its house with share buybacks, as revenue gains fail to impress

增收不增利業績續下滑 貝殻靠回購撐股價

內地最大房地產中介平台貝殻找房業績持續下滑,集團不斷回購力挺股價 重點: 公司第三季度盈利大跌至7.47億元 今年已斥資6.75億美元回購股份   劉智恒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意思是傾覆了的鳥巢,又怎可能有完整的鳥蛋。這句古語正好用來形容今天中國的房地產業,在疲弱的市場下,相關產業也難免受到波及,縱是內地房產中介龍頭的貝殻控股有限公司(2423.HK, BEKE.US)亦難獨善其身。 公司2024年的盈利開始回軟,收入雖按年升20.2%至935億元,盈利卻不升反跌31%至40.78億元。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上升24.1%至493億元,但盈利按年仍要下跌7%至21.62億元。 及至近日,貝殻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情況未見改善。期內收入231億元,同比微增2.1%,可盈利卻大幅下挫36.1%至7.47億元。 收入增長而盈利下跌,原因是內地樓市持續下滑,公司主要盈利來源的中介業務受到相當影響。期內公司促成的存量房交易額達5,056億元,同比雖增加5.8%,但為貝殻帶來的收入則減少3.6%至60億元。另外,新房交易金額下跌13.7%至1,963億元,導致收入減少14.1%至77億元。 成本上升佣金下跌 盈利的減低,一方面是貝殻對貝聯(加盟「貝殼找房」平台上的中介公司)的平台服務及加盟服務費,進行了激勵性減免。另外,為穩定中介人團隊,亦提升了公司旗下的鏈家品牌經紀的薪酬佔比。還有,開發商負債累累,在市況不景下,也要將新房支付予中介的銷售佣金壓低。在這幾方面影響下,擠壓了貝殻的盈利。 面對困境,公司近年推行新策略,即所謂「一體三翼」,一體是以房產中介為核心,包括促成存量房與新房的業務,三翼則涵蓋了裝修、租賃及房地產發展等三大業務板塊。 不過,除了租賃服務的表現較佳外,裝修業務在第三季收入43億元,基本上與去年同期相若,而在新房成交減少下,裝修業務未來的增長受到了局限。 物業發展是由「貝好家」負責,採用C2M(從消費者到製造商)的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確定精準的產品定位及設計。但物業發展的投入較大,由發展到落成需時,加上市況差,回報不太高,一旦樓市持續走弱,別說盈利,出現虧損也大有可能。 因此,貝殻業績表現,很大程度還要倚重地產中介收入,但房產市場遲遲未見曙光,貝殻股價自然長期受壓;即使今年港股表現亮麗,貝殻股價仍然乏善足陳,過去一年從高位足足下跌了37%。 累計回購23億美元 為提振股價,百無可施下貝殻只能祭出「回購」一招,自2022年9月開始至今年9月底,共斥資23億美元購入公司股份,佔回購前公司總股本約11.5%。單就今年回購金額已達6.75億美元,而上季斥資金額更達2.81億美元,創下近兩年單季回購新高。 然而回購只屬治標方法,業務上升業績增長,才是支持公司股價的皇道之法。在樓市疲不能興下,貝殻近幾年的股價只是徘徊在30至50港元水平,若沒有回購這救命法寶,股價跌幅或許更加慘不忍睹。 投資銀行對貝殻的前景也不太樂觀,瑞銀本月初將公司2025年至2027年的盈利預測分別調低24%、29%及27%,並將評級由「買入」調低至「持有」,美股目標價由22.1美元下調至19美元,降幅14%。 潛力展現仍需時 事實上,貝殻目前的市盈率仍高達34倍,延伸市盈率更高達39倍,足見現時的估值並不便宜,要股價有明顯突破似是不切實際,只能偶爾因政府推出穩定樓市措施,才能推動股價短期上升,長遠仍是要看樓市復蘇情況。 樓市自2021年逆轉回落後,貝殻展現強勁的抗跌能力,雖有個別年份出現虧損,大體表現仍算理想。近兩年盈利雖然下跌,但收入持續上升,反映在市場的佔有率日漸增加,只不過因樓市不景,佣金受到客戶擠壓。 我們認為,貝殻在逆境中仍能取得盈利,財務狀況又十分健康,要捱過大市場的不景氣應沒問題;一旦樓市復蘇,貝殻必然能率先受惠。長線來說,貝殻深具價值,問題是內地樓市何時見底轉勢,可能是兩年,可能是5年,或許更漫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雷頓折讓15%配股 集資2.5億港元

電機製造商博雷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周日公布,擬配售最多1,000萬股新股,佔擴大後H股3.98%,配售價25.08元,較上交易日收報折讓14.98%,集資總額2.51億港元(3200萬美元)。 公司公布,集資所得款項70%擬用於團海外光伏及儲能項目的投資及開發;15%償還計息借款;餘額擬重點投入多模態大型模型驅動的無人駕駛礦卡協同調度系統研發、商業化及示範應用。 博雷頓股價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27.92港元,跌5.36%。該股於今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過去一個月累跌逾2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偉新材低位定價 首掛午收仍挫5%

新能源材料生產商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579.HK)周一在香港掛牌平開報34元,股價之後回軟,中午收市報32.3元,跌5%。 公司發售1.04億股,每股售價34至37.8元,最終以低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26.9倍,國際配售則錄得超額3.08倍,集資淨額34.3億元。 去年公司收入增長17.4%至402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盈利不升反跌,按年下挫24.7%至14.67億元。今年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升6.1%至213.2億元,但盈利則下跌14.8%至7.53億元。 集資所得的50%,將用作擴大生產及供應鏈能力,約40%用於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及推進數字化,餘下10%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