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IN.US
Jiayin forecasts 40% loan volume growth in 2025

隨著中國出台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措施,這家金融科技貸款機構的主營業務收入在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增長

重點:

  • 嘉銀科技的貸款中介服務,收入在去年第四季度增長46%,公司預計今年這塊業務的增長將更強勁
  • 隨著中國正通過推出一系列消費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該公司的業務蓬勃發展

  

梁武仁

中國政府為提振經濟所做的努力,正為一度四面楚歌的小型民間貸款機構注入新活力,這些機構專注為民眾提供融資。

這個受益群體包括運營消費貸款在線平台的嘉銀科技(JFIN.US),根據公司上周四發布的最新業績,去年第四季度,主營業務貸款中介服務收入同比增長46%至11億元(1.54億美元)。公司還預測核心業務今年將繼續強勁增長,預計貸款業務量將比2024年的水平增長約40%。

去年底,中國政府忙於推出一系列措施,旨在刺激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嘉銀科技的業務蓬勃發展。在經歷多年的快速增長後,中國經濟明顯放緩。政策制定者最近的一個重點是促進國內消費,以減少中國對出口和外國投資的嚴重依賴。近來,在全球保護主義日漸加劇,外國直接投資(FDI)不斷萎縮的背景下,出口和外國投資的可靠性已經不如從前。

一項促進消費支出的關鍵計劃是,消費者更換舊家電和智能手機時可獲得補貼。該計劃對嘉銀科技這樣的消費貸款機構來說非常有利,因很多消費者可能會通過貸款來購買這些相對昂貴的物品。

政府公務員在1月收到了意外的加薪,而且就在上個月,政府公布了一項名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的宏大計劃。

嘉銀科技首席執行官嚴定貴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2024年,在消費刺激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宏觀經濟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消費貸需求穩步上升。」

嚴定貴在簡短的發言中兩次提到「消費」這個詞,凸顯了北京方面推出的促銷費政策對嘉銀科技的重要性。從本質上來說,隨著政府努力增加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他們在消費時會更放心,而且也會更有信心透過嘉銀科技這樣的公司貸款來進行消費。

關於經濟刺激措施的新聞報道,提振了嘉銀科技及其同行的股票。嘉銀科技的股價在過去一年里上漲了一倍多,而在美國上市的奇富科技(QFIN.US; 3660.HK)股價飆升逾140%。信也科技(FINV.US)也上漲了約90%。

儘管貸款中介服務收入大幅增長,嘉銀科技去年第四季度的總收入實際上卻下降了。但這可能是公司為了降低貸款違約風險而轉變業務戰略的結果。在2023年最後三個月,嘉銀科技通過撤銷貸款擔保計入了6.69億元的收入,佔當期總收入的40%以上。

這意味著,公司划撥出了一定金額的資金,以應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出現違約,這些機構是貸款資金的實際提供者。如果實際違約金額小於撥備金額時,嘉銀科技就將差額計為收入。

過於保守

2023年第四季度來自擔保回撥的收入增長如此大,意味嘉銀科技借款人的基本財務狀況遠好於預期。似乎公司之前可能過於保守,但在當前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去年第四季度,來自擔保回撥的收入增長下降了約77%至1.57億元,僅佔嘉銀科技總收入的11%。似乎是由於公司採取了縮減貸款擔保業務規模的戰略,首席財務官樊春林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這是一個「深思熟慮」的舉動。

換句話說,嘉銀科技希望在不承擔潛在違約風險的情況下發放更多貸款,從而降低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貸款合作夥伴,願意使用嘉銀科技的服務,而不需要它提供違約擔保,這表明它們信任嘉銀科技的風險管理能力,而這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先進技術。而且嘉銀科技的貸款拖欠率相當低,這應該能讓其貸款合作夥伴感到安心。

去年第四季度,嘉銀科技的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13億元降至10.6億元,降幅達19%。但這個下降部分是由於處置一家子公司帶來的一次性損失。如果能繼續搭上中國政府刺激消費的順風車,除非未來出現意外的一次性成本,其淨利潤應該會恢復增長。

嘉銀科技的管理層對其盈利前景充滿信心,公司預測,今年促成貸款規模將達到1,370億元至1,420億元之間,較2024年的1,000億元大幅增長。在發佈最新財報的同一天,公司董事會還批准今年將拿出高達30%的淨利潤用於分紅,再次顯示了公司的信心。

嘉銀科技目前的市盈率約為5倍,與中國四大行的市盈率大致相當,中國政府為四大行注資的計劃剛剛給它們帶來了巨大的提振。但嘉銀科技的市盈率落後於奇富科技的7.8倍和信也科技的7.7倍,這兩家公司今年的收入增長都相對溫和,介於5%至15%之間。

大型國有銀行服務於大企業,其中大部分也是國有企業,因此它們依賴嘉銀科技這樣的公司為其帶來消費者和小企業客戶,它們正是北京方面推出的刺激措施所針對的目標群體。如果中國的消費故事獲得更大的關注,嘉銀科技的估值可能會繼續走高,除非刺激措施失去動力或完全未能帶動人們消費。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京東擬收購德國電子零售商Ceconomy

德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economy(CECG.DE)周四證實,正與中國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進行收購談判。據路透社報道,京東出價為每股4.60歐元,較周三股價溢價約23%,交易總值約22億歐元(25.9億美元)。 Ceconomy為歐洲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旗下擁有MediaMarkt與Saturn兩大品牌,於多個歐洲國家擁有約1,000間門店,員工人數約5萬人。2023/24財年,該公司銷售總額達224億歐元,其中網店貢獻達51億歐元。 若交易落實,將使京東得以大舉進軍歐洲市場,藉由Ceconomy龐大的線上與實體零售網絡,擴展其在歐洲的電子商務版圖。京東去年曾考慮收購英國零售商Currys,但最終未達成協議。 京東美股周四收跌1.36%,收報33.47美元,港股部分周五低開,至中午收入報130.2港元,跌2.3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維立志博一鳴驚人 首開爆升逾倍

南京維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7.HK)周五正式掛牌,開市即大升逾倍至72.4港元,其後升幅略收窄,中午收市報69.65港元,較定價高99%。 公司共發售3,686.25萬股,每股介乎31.6港元至35港元,最終以上限定價,香港公開發售錄得近3,494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超額認購近40倍。 公司集資淨額11.79億港元,65%用於產品的持續臨床開發及監管事務、15%用於擴展現有的管線及優化集團的技術平台、10%用於提升生產能力,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建滔中期盈利增長強勁

建滔集團有限公司(0148.HK)周四表示,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錄強勁利潤增長,原因是其製造和銷售層壓板及印制電路板(PCBs)的核心業務表現穩健。 公司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飆升逾70%,從去年同期的15.1億港元增至超過25.6億港元。 建滔股價周五開盤上揚,並在上午交易中上漲9.2%,報HK$28.35。股價年初至今已上漲約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imutian does agricultural e-commerce

資金緊絀的一畝田 納斯達克搶灘救急

這家農業B2B平台運營商申請納斯達克上市,其財報顯示去年營收下滑,公司正實施激進的成本削減計劃 重點: 一畝田已申請納斯達克上市,計劃籌資最多2,300萬美元,其高昂支出導致現金儲備岌岌可危 這家B2B平台運營商,去年營收因削減成本下滑,但長遠來看,公司有望受益於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陽歌 農業B2B平台運營商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本已駕輕就熟地收割作物,更準確說是幫助生產者對接採購商。如今,公司因現金儲備告急,正轉而瞄准納斯達克上市,試圖通過最高募資2,300萬美元收割投資者資金。 這家名稱意為「一畝田」的企業在概念層面頗具亮點,坐擁超高利潤率,且在政府全力推動現代化的農業領域佔據領先地位。然而,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書顯示,一畝田過往的高支出導致持續負現金流及虧損。過去兩年,公司一直大力削減開支。 較之同業,一畝田尋求的估值定位也顯激進,意味其股票上市後或將面臨壓力。 一畝田具有中國電商及互聯網企業的典型特質,乘21世紀前二十年數字經濟騰飛之勢,步入發展黃金期。公司資歷深厚,創始人鄧錦宏2009年辭去百度營銷部產品經理職位,進軍農業電商。 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投資者熱衷向此類初創企業擲下數百萬美元資金,不計盈虧地尋找下一個百度或阿里巴巴。鄧錦宏借此東風,打造出中國最大的農業B2B平台,截至今年3月末,平台已匯聚3,900萬商家及2,100萬在售商品。 中國正將農業從分散型小農經濟,轉向應用先進種植技術的現代化集約農場,一畝田恰逢其時,佔據戰略契合點。 上月,我們報道擬上市公司濰柴雷沃時,曾詳解其智能農械如何受益現代化浪潮。此次轉型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與《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兩大國家規劃中均有部署。此類計劃往往預示,相關企業可獲得政府資金與資源傾斜。 招股書中的市場數據展示行業爆發前景,中國農業B2B電商市場規模,預計未來五年以17.5%年增速擴張,為GDP增速的兩倍有餘,2029年將達2,842億元(約合400億美元)。一畝田雖因主營撮合交易收取佣金致營收規模偏小,但佔據有利卡位可分得紅利。 不過,上述高增速未在一畝田營收端體現,其收入至少從去年開始持續下滑。2024年營收1.61億元,較2023年的1.88億元同比下降14%;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2.6%至 3,430萬元,低於上年同期的3,920萬元。 大力削減成本 公司對營收下滑緣由語焉不詳,僅模糊歸因於「戰略性聚焦農產品採購貿易業務,調配資源加速主產區零售網絡建設。」 但最可能的解釋,或許還要回到前文提到的那個更為亢奮的時代。公司成立於2010年代,當時中國經濟仍在快速增長。那時,互聯網公司不惜一切代價爭奪市場份額,常常招攬那些利潤較低的客戶,僅僅是為了增加用戶數量,即便這種做法會消耗大量資源。 實際上,公司毛利率表現亮眼,今年第一季度從上年同期的73.8%升至79.1%;2024年全年毛利率更高達81%。 但公司營銷、管理和研發開支高企,去年總額幾乎等同全年營收,導致持續的負現金流。去年淨虧損3,490萬元,今年第一季度續虧264萬元。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兩期虧損額同比均大幅收窄。 一畝田似乎終於認清熱錢湧動時代已成過往,正大刀闊斧降本增效以求盈利。降本在行政開支上尤為顯著,去年初至今,削減超過五成,其中主要來自人員優化,截至3月底員工總數為573人,較2023年末的789人縮減逾四分之一。 長期高支出侵蝕其現金儲備,3月底僅餘63.2萬元(不足10萬美元),較去年底本就不足的277萬元再度銳減。招股書未著重討論停業風險,推測公司仍具融資能力維繫未來一兩年運營,以期通過精簡開支實現盈利。 以公司去年營收在4.67億至5.72億美元估值區間計,一畝田市銷率(P/S)達21至26倍,定位激進。橫向對比,B2B家居電商GigaCloud(GTC.US)市銷率僅0.86倍,即便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僅2.13倍,儘管其40%的毛利率僅為一畝田的一半。 核心癥結在於,一畝田極需強化成本管控,需淘汰低效客戶及優化人力結構。若能在此前提下維持較高毛利率,待營收重拾增長並實現盈利時,公司或可迎來全新發展格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