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750.SHE
CATL has filed for a secondary listing in Hong Kong

寧德時代赴港上市,不僅是資本市場的重磅大戲,更是中國新能源龍頭在全球布局加速、尋求突圍的重要一役

重點:

  • 公司強調,被美國列入CMC名單對公司業務無任何重大影響
  • 受到碳酸鋰價格下滑影響,公司預料2024年營收減少 8.7%至11.2%

  

李世達

復蘇的港股市場正在向所有雄心勃勃的中國企業招手,繼去年順豐美的等各自行業的龍頭赴港第二上市後,全球動力電池的王者——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也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

寧德時代是特斯拉、大眾和其他眾多電動車品牌的供應商,據SNE Research報告,2024年寧德時代全年裝機量同比增長31.7%至339.3GWh,以37.9%的市佔率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寶座,緊隨其後的分別是比亞迪(1211.HK;002594.SZ)和韓國的LG新能源(373220.KS)。

去年12月,市場已傳出寧德時代擬赴港第二上市。根據董事會隨後批准的上市計劃,公司在港上市股份最多不超過其總股本的5%,但承銷商可啟動超額配售選擇權,額外發行最多15%的股份。目前,寧德時代赴境外上市的備案仍待中國證監會批准。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稱,公司計劃籌集至少5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則估計,寧德時代上市可籌集約68億美元至77億美元,這一金額將超越2021年快手(1024.HK)上市集資62億美元,成為近年港股市場集資規模最大的企業。

海外擴張的障礙

根據申請文件,美銀證券、中金、中信建投國際與摩根大通為寧德時代的聯席保薦人。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防部於今年1月將寧德時代納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CMC清單),被認為與軍方有聯繫,儘管如此,美銀證券等美資機構仍爭相參與其上市交易。

寧德時代稱,公司從未從事任何與軍事相關的業務或活動,將他們列入清單是錯誤的,並強調該清單並不限制公司與少數美國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主體展開合作,因此對公司業務無任何重大負面影響。

公司表示,籌集資金將重點用於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為長期國際化策略提供資金支持。根據申請文件,目前公司已在德國圖林根建成電池生產基地,同時正積極推進匈牙利生產基地、與Stellantis(STLA.US)合資的電池工廠,以及印尼電池產業鏈項目的建設籌劃。

「誰到海外,誰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據稱這是寧德時代員工電腦桌面的標語,顯示出公司對出海發展的渴望。

據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寧德時代在全球的市佔率提升至37.9%,但在中國市場以外的市佔率卻從2023年的27.5%下降至27%,顯示其海外擴張有點停滯不前。

與此同時,2024年11月,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出口量為12.5 GWh,同比減少22.8%,這已是連續第五個月同比下降。與之相較,去年中國動力電池整體出口量仍維持增長,而寧德時代卻跟不上整體增速,顯示其在國際市場面對的挑戰。

出口量大幅下降反映出海外市場供應模式的變化——「出口貿易」正在轉向「本地化生產」。

儘管全球推動碳中和的趨勢並未改變,但中國企業在北美和歐洲等重要市場的拓展,正面對前所未有的阻力。歐美地區出於對本地供應鏈的保護,正在築高關稅壁壘與加強進口限制,因此赴當地合資建廠的模式將會愈來愈普遍。

不過,海外建廠需要更多錢。

儘管寧德時代市值高達萬億,手上現金多達千億,但截至去年6月,公司的美元及歐元餘額分別為67.4億美元及38.6億歐元,顯然跟不上其海外拓展的腳步。而香港上市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僅更容易吸引海外投資者,而且香港匯兌成本更低更便利,也能減輕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壓力。

領先者的危機感

隨著中國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已超過50%,動力電池的增長周期也迎來轉捩點。高盛報告指出,到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總產能將達到3,000GWh,而國內需求僅約900GWh,相當於產能過剩2.3倍。

而製造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鋰在價格上的波動,也為電池製造商帶來不可忽視的風險。受到鋰價下跌影響,寧德時代相應降低產品價格,雖然銷量有所增加,仍導致2024年預期營收減少 8.7%至11.2%,至3,560億元(489.5億美元)至3,660億元之間。公司預估去年全年股東應佔溢利區間為490億元至530億元,較2023年同期成長11.1%至20.1%,這亦是公司自2019年以來最慢的盈利增速。

寧德時代赴港上市,不僅標誌著港股市場迎來近年最大規模的新股集資活動,更凸顯了其海外擴張戰略的迫切性。儘管盈利增速放緩,作為行業龍頭的寧德時代仍對投資者具備很高吸引力。

寧德時代A股市盈率約在20倍左右,公司市值約1.18萬億元。雖然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通常存在折價,然而在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的帶動下,海外投資者正在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價值。德意志銀行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高附加值技術領域的競爭力提升,預計中國科技企業的估值折價將逐步收窄。這意味著,像寧德時代這樣的中國科技企業,其市場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行業簡訊:智能手機出貨1,330萬台 小米首季躍居中國第一

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3%,國產品牌小米(1810.HK)以近40%的同比增速躍居市場首位。同時,蘋果公司(AAPL.US)在華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9%,排名第五。 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達7,160萬台,高於去年同期的6,930萬台。3.3%的增速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1.5%增幅的一倍有餘。IDC認為中國市場表現強勁,部分得益於政府近期推出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對消費的提振。 小米以18.6%的市場份額領跑一季度,較去年同期13.8%的市佔率大幅提升,其智能手機出貨量激增39.9%至1,330萬台。這一強勁表現使其超越原領頭羊華為,後者以1,290萬台的出貨量位居第二,同比增幅為10%。Oppo與Vivo分列第三、第四位,同比增幅均不足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anaan builds up its mining business

嘉楠科技去年續虧損 今年成敗全繫比特幣

這家加密貨幣礦機製造商錯過去年市場熱潮後,正加速自主比特幣生產,而此時行業已顯露出動蕩跡象 重點: 去年比特幣「減半」事件抑制礦機需求後,嘉楠科技3月比特幣的產量較2月增長約10% 公司發力挖礦之際,加密市場正因美國近期保護主義政策而步入新一輪動蕩期    梁武仁 雖以《聖經》中的應許之地命名,但嘉楠科技(CAN.US)近期卻似與「天堂」相距甚遠——即便去年其所處的加密市場整體走強。作為加密貨幣礦機製造商,其命運通常與數字資產的價格波動緊密掛鈎:市場繁榮往往能提振其產品需求。 但公司未能充分享受去年的加密牛市紅利,因漲勢主要由比特幣「減半」驅動。該機制被寫入了比特幣生成算法,將新幣產出量減半,導致礦工獲利難度加大,進而抑制新礦機需求。這一現實在嘉楠科技去年繼續錄得大額虧損中得以印證,即便當時加密貨幣價格正處高位。 為擺脫對礦機銷售的依賴,嘉楠科技一直布局自主挖礦業務,以期直接從比特幣價格上漲中獲益,而這些努力也正為其帶來一些額外收入。上周發布的最新月度報告顯示,該新興業務取得增長。但自主挖礦也使其面臨所有礦企一樣的困境。 去年比特幣短暫觸及10萬美元大關後,加密市場再度面臨動蕩,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恐將全球經濟拖入衰退。比特幣剛剛經歷七年來最差一季度表現,以太坊等其他主流加密貨幣走勢亦如出一轍。 在此背景下,嘉楠科技正面臨礦機需求下降與比特幣持倉貶值的「雙重打擊」。其最新月報顯示,3月產出90枚比特幣,較2月增長約10%,創下去年12月(首次公佈比特幣月度產出數據)以來新高。截至3月底,公司持有1,408枚比特幣,按現價計算價值約1.2億美元。 誠然,即便比特幣價格較1月的歷史高點(去年特朗普當選引發市場對出台更多有利政策的期待)已回落約25%,但當前價位仍遠高於去年同期水平。意味嘉楠科技仍可憑借去年幣價觸頂前所挖比特幣,獲得巨額估值收益。 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2023年12月頒布的新規,要求加密礦企將所持數字資產價值波動計入財報損益。在此之前,礦企僅能在加密資產貶值時計為減值損失,卻無法計提增值收益。 儘管FASB加密資產會計處理新規今年才強制實施,但允許提前採用——嘉楠科技似乎已率先採用。據上月末發的布最新季報,公司去年因比特幣持倉增值確認4,200萬美元收益,而2023年則計提470萬美元減值損失。 比特幣價格波動 比特幣持倉的會計新規使嘉楠科技去年淨虧損收窄。但若今年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行,該公司將不得不承受估值損失。 「自2月起,全球政經環境的重大變動引發比特幣價格劇烈震蕩。」 嘉楠科技CEO張楠賡在上月舉行的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這對市場情緒、未來預期,特別是整個市場的融資活動造成負面衝擊。綜合考量多重因素,我們對2025年第一季度持審慎態度。」 嘉楠科技仍預期今年營收將實現可觀增長,預計最高可達11億美元,較2024年的2.69億美元實現三倍躍升。 該公司確實擁有很多有利條件,尤其在美國市場頻獲利好。今年1月,其主要的礦機業務斬獲美國一位新戰略客戶的大額訂單;上月又與美國兩家合作夥伴簽署協議,將利用賓夕法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的挖礦設施提升比特幣自產能力。 此類合作將推動營收增長,亦是其預測今年收入大漲的底氣所在。隨著規模擴張,公司正逼近自2022年以來久違的毛利潤轉正關口。但運營費用在一段時間內仍可能侵蝕毛利,比特幣持倉的估值損失,亦將阻礙其重返淨盈利,這一目標同樣自2022年就未能實現過。 過去兩年持續虧損的背後,是公司在傳統礦機業務訂單承壓與新興挖礦業務投入加碼間難以平衡。今年一季度,其通過發行新可轉換優先股融資近1億美元,並以比特幣持倉為抵押獲得2,100萬美元定期貸款,另通過美股存托憑證市價發行募資約4,300萬美元。 儘管多方籌謀,亦可說密集融資暴露現金流困局,嘉楠科技股價過去一年累計下挫37%,市銷率(P/S)僅0.8倍。這遠低於規模小於它的礦機製造商億邦國際(EBON.US)的6倍,亦顯著落後Bitfufu(FUFU.US)、Mara(MARA.US)等上市礦企,後兩者的市銷率分別為1.5倍和6倍。 或因2022年的一項戰略決策,嘉楠科技直接受制於比特幣價格波動的影響,而這正讓投資者如坐針氈。對該公司而言,這可能是場持久戰,若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重拾升勢並長周期走強,佈局或將開花結果。隨著加密貨幣獲更廣泛接納,這種前景確有想象空間,但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這遠非定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團向餐飲業投入1,000億元補貼

中國外賣市場再度掀起補貼大戰。在線餐飲外送巨頭美團(3690.HK)總經理薛冰,周一在2025中國餐飲連鎖峰會上宣布,未來三年,美團外賣將向餐飲行業整體投入1,000億元(136.8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該筆1,000億元將聚焦四大方向,包括幫助商家補貼消費者、向餐飲商戶發放更多「助力金」、扶持和獎勵優秀品質商家,以及推動「明廚亮灶」覆蓋10萬家店,以加強行業基礎建設等。美團也將聯合480多個連鎖品牌探索「衛星店」模式,2025年將為首批1,000家「衛星店」提供系列扶持,包括首年零佣金、長期助力金、AI選址系統免費開放、專屬流量等。 美團近期動作頻頻,被認為是應對京東外賣的挑戰。今年2月正式跨足外賣市場的電商巨頭京東(JD.US; 9618.HK),上周宣布推出「百億補貼」活動,自上周五起向全體用戶發放每天最高20元的補貼。至周二,京東宣布單日外賣訂單量已突破500萬單。而為鼓勵商家加入,京東還宣布於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山軟件可轉債持有人換股

從事軟件開發的金山軟件有限公司(3888.HK)周二公布,可轉債持有人行使部分換股權,涉及1,012萬股股份,佔初始可轉債本金總額約11.35%。 該批可轉債金額為31億元,去年4月發行,於今年到期,息率0.625厘。是次轉換價經調整後每股34.77元,轉換後佔公司擴大股份總額約0.75%。 金山軟件周三開市跌3.4%至35.7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上升近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